費爾南德 34
關燈
小
中
大
不過像燒了幾把稻草。
有時候,一份新聞簡報,隐約提到教廷與國家之間的龃龉,又能重新激起米歇爾對這類問題的注意。
出于對公正的熱愛,他站在德雷福斯一邊;由于對自由的熱愛,他站在受迫害的各個社團一邊。
在前一種情況下,他不自诩能夠衡量多年以來在法國積累的招搖撞騙和仗勢欺人有多麼大的分量;而在後一種情況下,他譴責宗教的錯誤和纰漏,決不把自己和宗教牽扯在一起。
他的憤世嫉俗跟他為個人的事發火都是短暫的。
他陪着一個圍着毛皮長圍巾戴着面紗的夫人在歐洲遊曆,這歐洲仍然是個美麗的花園,在這裡享有特權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漫步,身份證首先是用來到郵局去取存局候領的信件。
他暗自思忖,終會有一天,戰争一定要爆發,那時,大家就會披甲執銳,接着就會把一切豪華付之一炬。
他憎恨資本主義制度,但如果資本主義日暮途窮的時刻來臨的話,那也一定會在他身後。
英國就像英格蘭銀行一樣,堅實雄厚。
世上也永遠會有一個法國。
德意志帝國幾乎剛剛新建,就像一個金屬做成色彩豔麗的玩具,人們還想象不到它那麼快就會解體。
奧匈帝國恰恰因為老朽不堪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米歇爾不是不知道,表面上和藹可親的老皇帝(“可憐的老人!他受了多少苦啊!”)當年被人叫做“吊死鬼的國王”。
但是在匈牙利和倫巴第的那遙遠的曆史中,如何才能分得清孰是孰非呢?他和貝爾特約略覺得沙俄帝國仿佛像個莫卧爾或者達伊爾的君主國家,差不多遠在東方的天涯海角。
廣大的基督教精神凍結在比西方古老得多的儀式底下。
一片俄國農民的海,一片幾乎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在基輔天主教堂的墓地中已經成了木乃伊的聖徒,以及高聳雲端的圓形屋頂上的黃金十字架,華麗的牧首冠冕,熠熠生輝的琺琅器皿。
對于這些東西,一個像托爾斯泰那樣信奉上帝的老人和一小群無政府主義者又能如何對抗呢?人們對米歇爾說,這三個帝國的政治結構将來還不如他定做要穿二十年的衣服支持得長久,他還表示奇怪哩。
在這三年裡,米歇爾拍了好幾百張照片。
其中有許多張有立體的效果,像紙莎草似的卷成長長的紙卷,當我打開時,照片的兩端都合在一起了。
是老百姓的生活圖景:農夫用鞭子在趕驢,農婦在頭上頂着一罐子水,小姑娘們圍成圓圈跳着意大利的皮亞澤塔斯舞或巴伐利亞的法蘭多萊斯舞。
他當初大概想過,某一天的某個時辰這樣拍下來的建築物,會讓他想起來在過去的一天中發生的一件快樂的小事,可是他那時想錯了,他仿佛從來不肯浪費時間再看一眼這些很快就褪了色的舊照片。
照片上那淡淡的墨痕仿佛留下了讓人不安的憂郁的印記,好像都是在紅外線下拍的,據說這樣才能清楚地顯現出幽靈的模樣。
威尼斯仿佛提前顯出了病象,而如今就因為這種病成了一座死城。
那裡的宮殿和教堂好像都腐壞不堪,一碰就碎。
各條運河雖然還不像如今那麼淤積阻塞,河水也已呈現出病态的昏黃顔色,就像巴雷斯在這個時期所比喻的,從蛋白石上發出不祥的閃光。
科姆湖的上空彌漫着一片暴雨前的烏黑色。
德累斯頓和維爾茨堡的宮殿被他這個業餘攝影家照得有點歪斜,好像已被未來的大轟炸震得搖搖欲墜。
這個并沒有什麼先見之明的過客所拍攝的東西,在事過之後才仿佛揭示出世界的病害,而大家在當時還沒有發現其嚴重性。
有時候,有一個人或生物在場就能讓美麗的背景活躍起來。
那一張照片是小狗特裡埃,它年紀還小,渾身的毛皮平滑發亮,是在特裡爾買的,所以起名叫特裡埃。
它那彎彎的腿沿着它故鄉那羅馬建築的廢墟快步小跑着。
有一張照片裡它被一條長繩子拴在聖馬克宮堡前面的一個青銅旗杆上,眼巴巴地審視着它主人的大衣、手杖和望遠鏡的套子,那簡直是一九〇〇年旅客的一幅寫生畫。
而這一張是費爾南德,她俯身望着瑪林巴德水泉,一隻手拿着一束花和一把小陽傘,另一隻手端着一杯水,妩媚誘人地噘起嘴來品嘗。
一張是費爾南德穿着旅行服裝,亭亭玉立。
她的裙子比通常的稍短一些,露出來高筒皮靴,站在不知是哪一個冬季休養站的雪地裡。
還有一張是費爾南德穿着城裡的服裝,手裡拿着須臾不離的小陽傘,邁着碎步走在一片山石荦确的地方。
至于她的繼子,弓着腰高高地端坐在一塊仿佛是白雲石的岩層上,真像個北歐傳說中的年輕精怪。
有一張裡費爾南德穿着白上衣和淺色的裙子,頭戴她非常喜歡的用緞帶綴成帽殼的大帽子,手裡拿着一本書,在某一個濃蔭密布的日耳曼森林裡散步,顯然,她還高聲地朗讀着詩句。
這樣的一個形象仿佛證明了米歇爾至少在那幾年斷斷續續享受到的一種幸福,但随後那回憶也像這些照片一樣褪色淡化了。
一張快照是在科西嘉一個旅店的房間裡拍的。
蹩腳的帶花糊壁紙,一張梳妝台,人們猜測一定是缺了腳的。
一個少婦坐在鏡子前面,正往盤繞的發髻上插最後一個發夾子。
她的一雙手臂擡了起來,白色晨衣的寬大袖子滑落到肩膀上。
她的面容隻在鏡中反射出來,看
有時候,一份新聞簡報,隐約提到教廷與國家之間的龃龉,又能重新激起米歇爾對這類問題的注意。
出于對公正的熱愛,他站在德雷福斯一邊;由于對自由的熱愛,他站在受迫害的各個社團一邊。
在前一種情況下,他不自诩能夠衡量多年以來在法國積累的招搖撞騙和仗勢欺人有多麼大的分量;而在後一種情況下,他譴責宗教的錯誤和纰漏,決不把自己和宗教牽扯在一起。
他的憤世嫉俗跟他為個人的事發火都是短暫的。
他陪着一個圍着毛皮長圍巾戴着面紗的夫人在歐洲遊曆,這歐洲仍然是個美麗的花園,在這裡享有特權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漫步,身份證首先是用來到郵局去取存局候領的信件。
他暗自思忖,終會有一天,戰争一定要爆發,那時,大家就會披甲執銳,接着就會把一切豪華付之一炬。
他憎恨資本主義制度,但如果資本主義日暮途窮的時刻來臨的話,那也一定會在他身後。
英國就像英格蘭銀行一樣,堅實雄厚。
世上也永遠會有一個法國。
德意志帝國幾乎剛剛新建,就像一個金屬做成色彩豔麗的玩具,人們還想象不到它那麼快就會解體。
奧匈帝國恰恰因為老朽不堪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米歇爾不是不知道,表面上和藹可親的老皇帝(“可憐的老人!他受了多少苦啊!”)當年被人叫做“吊死鬼的國王”。
但是在匈牙利和倫巴第的那遙遠的曆史中,如何才能分得清孰是孰非呢?他和貝爾特約略覺得沙俄帝國仿佛像個莫卧爾或者達伊爾的君主國家,差不多遠在東方的天涯海角。
廣大的基督教精神凍結在比西方古老得多的儀式底下。
一片俄國農民的海,一片幾乎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在基輔天主教堂的墓地中已經成了木乃伊的聖徒,以及高聳雲端的圓形屋頂上的黃金十字架,華麗的牧首冠冕,熠熠生輝的琺琅器皿。
對于這些東西,一個像托爾斯泰那樣信奉上帝的老人和一小群無政府主義者又能如何對抗呢?人們對米歇爾說,這三個帝國的政治結構将來還不如他定做要穿二十年的衣服支持得長久,他還表示奇怪哩。
在這三年裡,米歇爾拍了好幾百張照片。
其中有許多張有立體的效果,像紙莎草似的卷成長長的紙卷,當我打開時,照片的兩端都合在一起了。
是老百姓的生活圖景:農夫用鞭子在趕驢,農婦在頭上頂着一罐子水,小姑娘們圍成圓圈跳着意大利的皮亞澤塔斯舞或巴伐利亞的法蘭多萊斯舞。
他當初大概想過,某一天的某個時辰這樣拍下來的建築物,會讓他想起來在過去的一天中發生的一件快樂的小事,可是他那時想錯了,他仿佛從來不肯浪費時間再看一眼這些很快就褪了色的舊照片。
照片上那淡淡的墨痕仿佛留下了讓人不安的憂郁的印記,好像都是在紅外線下拍的,據說這樣才能清楚地顯現出幽靈的模樣。
威尼斯仿佛提前顯出了病象,而如今就因為這種病成了一座死城。
那裡的宮殿和教堂好像都腐壞不堪,一碰就碎。
各條運河雖然還不像如今那麼淤積阻塞,河水也已呈現出病态的昏黃顔色,就像巴雷斯在這個時期所比喻的,從蛋白石上發出不祥的閃光。
科姆湖的上空彌漫着一片暴雨前的烏黑色。
德累斯頓和維爾茨堡的宮殿被他這個業餘攝影家照得有點歪斜,好像已被未來的大轟炸震得搖搖欲墜。
這個并沒有什麼先見之明的過客所拍攝的東西,在事過之後才仿佛揭示出世界的病害,而大家在當時還沒有發現其嚴重性。
有時候,有一個人或生物在場就能讓美麗的背景活躍起來。
那一張照片是小狗特裡埃,它年紀還小,渾身的毛皮平滑發亮,是在特裡爾買的,所以起名叫特裡埃。
它那彎彎的腿沿着它故鄉那羅馬建築的廢墟快步小跑着。
有一張照片裡它被一條長繩子拴在聖馬克宮堡前面的一個青銅旗杆上,眼巴巴地審視着它主人的大衣、手杖和望遠鏡的套子,那簡直是一九〇〇年旅客的一幅寫生畫。
而這一張是費爾南德,她俯身望着瑪林巴德水泉,一隻手拿着一束花和一把小陽傘,另一隻手端着一杯水,妩媚誘人地噘起嘴來品嘗。
一張是費爾南德穿着旅行服裝,亭亭玉立。
她的裙子比通常的稍短一些,露出來高筒皮靴,站在不知是哪一個冬季休養站的雪地裡。
還有一張是費爾南德穿着城裡的服裝,手裡拿着須臾不離的小陽傘,邁着碎步走在一片山石荦确的地方。
至于她的繼子,弓着腰高高地端坐在一塊仿佛是白雲石的岩層上,真像個北歐傳說中的年輕精怪。
有一張裡費爾南德穿着白上衣和淺色的裙子,頭戴她非常喜歡的用緞帶綴成帽殼的大帽子,手裡拿着一本書,在某一個濃蔭密布的日耳曼森林裡散步,顯然,她還高聲地朗讀着詩句。
這樣的一個形象仿佛證明了米歇爾至少在那幾年斷斷續續享受到的一種幸福,但随後那回憶也像這些照片一樣褪色淡化了。
一張快照是在科西嘉一個旅店的房間裡拍的。
蹩腳的帶花糊壁紙,一張梳妝台,人們猜測一定是缺了腳的。
一個少婦坐在鏡子前面,正往盤繞的發髻上插最後一個發夾子。
她的一雙手臂擡了起來,白色晨衣的寬大袖子滑落到肩膀上。
她的面容隻在鏡中反射出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