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走向永恒之邦的過客 16
關燈
小
中
大
受母親的訓導,奧克塔夫承認,他弟弟才落得如此下場。
對于他來說,出行變得不那麼有冒險性,當他要再次旅行時,盡量把時間減短,為了不把他那永遠感受着痛苦的母親長時間一個人丢在家裡。
他死後母親又活了十二年。
至于埃米爾,三兄弟中的老二,平凡世俗的“大蜂鳥”,差不多總住在布魯塞爾,或是到他自己的漢吉奈爾宮堡去。
奧克塔夫十分疼愛他。
他回到自己的卧房。
手裡端着的燈盞還沒有把内室完全照亮,壁爐裡的火映照着,牆壁發出紅色,就讓這十月夜晚的空氣活躍起來。
奧克塔夫坐在壁爐前面,一個接一個地把松果扔到爐子裡去,那是他獨自沿着一條小路散步時親自揀到一個大籃子裡的,他看着迸出了跳動的火苗。
這個磚頭和大理石的方形建築屬于火這種元素。
奧克塔夫喜歡閱讀《完美之鑒》,想起來聖方濟各,他為了強調對火焰的尊敬,禁止人們把還在燃燒的木柴撥開。
新鮮的空氣可以從高處的窗格子裡自由通過,即使窗子關着或者蒙着紅色的窗簾。
還有一個窗子在裡面,朝向小教堂。
奧克塔夫經常想,等到他一生最後一次生病時,可以在病榻上聽到舉行聖事的聲音。
但是小教堂并不隻通往天堂。
有一些讓人不安的東西抵消了天使的存在。
有的時候在這裡斯維登堡勝過了聖方濟各。
奧克塔夫瞥了一眼這深井般的陰暗處所,那裡隻有一盞長明燈在熒熒閃爍,然後,仿佛迷信似的把玻璃窗上的窗簾拉上,讓他的卧室重新現出人間的溫馨氣氛。
就像當初雷莫在列日那樣,這時奧克塔夫也靠在壁爐上的小台子上,湊近鏡子仔細打量他那分外俊美的年輕人的臉,也稍稍現出了老相。
他已四十三歲,并不像姨夫路易·特魯瓦那樣,是公認能夠活到七十的材料。
他餘下的時間已不多,這更讓他感到生活的空虛,不值得付出那麼多的努力。
不過,還是鼓起勇氣吧!他寫的有關雷莫的那本書隻不過是個序言。
在他自己認為是自私自利的一輩子裡唯一要盡到的義務就是出版死者的遺稿。
他的弟弟在墳墓裡等待着他幫這個忙。
他本該在當晚就着手這件事。
然而在路上的思想鬥争接下來卻越發激烈:“不行!我不能透露出去,雷莫那些披肝瀝膽的話和他的思想,所有表達他悲哀心情的詞句,隻有在他的努力獲得成功時才能披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他書中的幾段摘錄已經足夠了……而其餘的,盡管他不停地為雷莫哭泣,難道對他真正了解嗎?他明确無誤地計算出他們在一起過了幾天,幾個星期,幾個月。
在他弟弟活過的二十八年中,他們在阿克茲山谷共同生活的時間總共就兩年。
一起出去旅行隻能再加上六個月……但那又怎麼樣呢?沉甸甸的回憶是那麼強烈。
在那些晴朗的下午,阿爾吉羅斯和科西莫;斯拉沃伊和紮波伊;雷莫和赫裡貝爾坐在兩棵枝葉縱橫交錯的百年椴樹下,周圍放着他們的筆記和書本,這淺淺的青草地是他們綠色的課堂……赫西奧德的《工作與時日》,他作品中那種神聖的粗犷豪邁;忒奧克裡托斯筆下那陽光燦爛的景物,還有提布盧斯,盧克萊修。
奧克塔夫把他們貶為神秘的唯物主義者,而雷莫卻在行動上投入了唯物主義。
他們還喜歡讀布封的作品和雨果的《靜觀集》……往日裡這些無意記住的舊事就像在綴滿繁花的枝頭嗡嗡作響令人昏昏欲睡的蜂群一樣……晚上,他們又偶然來到通向熱那亞的沿峭壁走的郵路的一個驿站前面……雖然雷莫也很不舒服,他還堅持要他大哥坐郵車裡面那唯一的空位,他自己冒着夜裡嘩嘩下着的大雨坐在馬車外面……“我不能忘記這次深夜中的旅行給我們留下的印象。
我們隻能在到達一個新驿站時通過車門交談一下,新換上的馬匹又開始飛奔起來,我們又面對着一片漆黑的夜色。
雖然隔着一層車篷,但覺得我們還是在一起,而且也确信,我們的心在一起跳動。
” 然而,他必須承認,遺忘還是會到來。
珍貴的記憶會淡化。
他強烈的同情與劇烈的痛苦漸漸變成間歇性的難過。
他再也不像弟弟死後的頭幾個月那樣,聽到隔壁房間裡傳來“高亢的發牢騷的聲音……”再說,在那個胡須滿面、已經謝頂的年輕革命分子身上,還真的有往日裡那個溫柔的雷莫的什麼遺迹呢?……隻有那脈脈的眼神還沒有變……“如今,許多日子已經過去了,死去的人那親愛的身影再也沒有出現在眼前。
隻間或有時我看一看釘在他卧房角落裡的幾張肖像。
隻在不多的幾次,我重讀他的信件。
如果我一人獨處,已經不再感到驚訝;如果我寫作,也再
對于他來說,出行變得不那麼有冒險性,當他要再次旅行時,盡量把時間減短,為了不把他那永遠感受着痛苦的母親長時間一個人丢在家裡。
他死後母親又活了十二年。
至于埃米爾,三兄弟中的老二,平凡世俗的“大蜂鳥”,差不多總住在布魯塞爾,或是到他自己的漢吉奈爾宮堡去。
奧克塔夫十分疼愛他。
他回到自己的卧房。
手裡端着的燈盞還沒有把内室完全照亮,壁爐裡的火映照着,牆壁發出紅色,就讓這十月夜晚的空氣活躍起來。
奧克塔夫坐在壁爐前面,一個接一個地把松果扔到爐子裡去,那是他獨自沿着一條小路散步時親自揀到一個大籃子裡的,他看着迸出了跳動的火苗。
這個磚頭和大理石的方形建築屬于火這種元素。
奧克塔夫喜歡閱讀《完美之鑒》,想起來聖方濟各,他為了強調對火焰的尊敬,禁止人們把還在燃燒的木柴撥開。
新鮮的空氣可以從高處的窗格子裡自由通過,即使窗子關着或者蒙着紅色的窗簾。
還有一個窗子在裡面,朝向小教堂。
奧克塔夫經常想,等到他一生最後一次生病時,可以在病榻上聽到舉行聖事的聲音。
但是小教堂并不隻通往天堂。
有一些讓人不安的東西抵消了天使的存在。
有的時候在這裡斯維登堡勝過了聖方濟各。
奧克塔夫瞥了一眼這深井般的陰暗處所,那裡隻有一盞長明燈在熒熒閃爍,然後,仿佛迷信似的把玻璃窗上的窗簾拉上,讓他的卧室重新現出人間的溫馨氣氛。
就像當初雷莫在列日那樣,這時奧克塔夫也靠在壁爐上的小台子上,湊近鏡子仔細打量他那分外俊美的年輕人的臉,也稍稍現出了老相。
他已四十三歲,并不像姨夫路易·特魯瓦那樣,是公認能夠活到七十的材料。
他餘下的時間已不多,這更讓他感到生活的空虛,不值得付出那麼多的努力。
不過,還是鼓起勇氣吧!他寫的有關雷莫的那本書隻不過是個序言。
在他自己認為是自私自利的一輩子裡唯一要盡到的義務就是出版死者的遺稿。
他的弟弟在墳墓裡等待着他幫這個忙。
他本該在當晚就着手這件事。
然而在路上的思想鬥争接下來卻越發激烈:“不行!我不能透露出去,雷莫那些披肝瀝膽的話和他的思想,所有表達他悲哀心情的詞句,隻有在他的努力獲得成功時才能披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他書中的幾段摘錄已經足夠了……而其餘的,盡管他不停地為雷莫哭泣,難道對他真正了解嗎?他明确無誤地計算出他們在一起過了幾天,幾個星期,幾個月。
在他弟弟活過的二十八年中,他們在阿克茲山谷共同生活的時間總共就兩年。
一起出去旅行隻能再加上六個月……但那又怎麼樣呢?沉甸甸的回憶是那麼強烈。
在那些晴朗的下午,阿爾吉羅斯和科西莫;斯拉沃伊和紮波伊;雷莫和赫裡貝爾坐在兩棵枝葉縱橫交錯的百年椴樹下,周圍放着他們的筆記和書本,這淺淺的青草地是他們綠色的課堂……赫西奧德的《工作與時日》,他作品中那種神聖的粗犷豪邁;忒奧克裡托斯筆下那陽光燦爛的景物,還有提布盧斯,盧克萊修。
奧克塔夫把他們貶為神秘的唯物主義者,而雷莫卻在行動上投入了唯物主義。
他們還喜歡讀布封的作品和雨果的《靜觀集》……往日裡這些無意記住的舊事就像在綴滿繁花的枝頭嗡嗡作響令人昏昏欲睡的蜂群一樣……晚上,他們又偶然來到通向熱那亞的沿峭壁走的郵路的一個驿站前面……雖然雷莫也很不舒服,他還堅持要他大哥坐郵車裡面那唯一的空位,他自己冒着夜裡嘩嘩下着的大雨坐在馬車外面……“我不能忘記這次深夜中的旅行給我們留下的印象。
我們隻能在到達一個新驿站時通過車門交談一下,新換上的馬匹又開始飛奔起來,我們又面對着一片漆黑的夜色。
雖然隔着一層車篷,但覺得我們還是在一起,而且也确信,我們的心在一起跳動。
” 然而,他必須承認,遺忘還是會到來。
珍貴的記憶會淡化。
他強烈的同情與劇烈的痛苦漸漸變成間歇性的難過。
他再也不像弟弟死後的頭幾個月那樣,聽到隔壁房間裡傳來“高亢的發牢騷的聲音……”再說,在那個胡須滿面、已經謝頂的年輕革命分子身上,還真的有往日裡那個溫柔的雷莫的什麼遺迹呢?……隻有那脈脈的眼神還沒有變……“如今,許多日子已經過去了,死去的人那親愛的身影再也沒有出現在眼前。
隻間或有時我看一看釘在他卧房角落裡的幾張肖像。
隻在不多的幾次,我重讀他的信件。
如果我一人獨處,已經不再感到驚訝;如果我寫作,也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