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 03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星期還發生了一些不太重要的小事:第一件就是洗禮。
儀式是在聖十字堂區的普通教堂裡舉行的,沒有什麼大排場。
這教堂建于一八五九年,在我寫這部書時又馬馬虎虎地翻修了一下,顯然是為了好歹跟近旁雄偉的廣播電視中心協調一緻。
兩年半以前,也就是在這個堂區教堂裡米歇爾娶了費爾南德。
除了本堂神甫和唱詩班的孩子之外,參加洗禮的隻有嬰兒的教父泰奧巴爾德先生和教母讓娜小姐。
一如既往,讓娜由她所說的兩根拐棍,也就是弗羅蘭和她的女仆扶着。
還有阿潔麗太太抱着孩子。
她得趕緊回到病人的床邊去,在那裡先生和巴爾巴拉正需要她。
孩子的教名中第一個為瑪格麗特,因為那位親愛的德國家庭教師的名字曾是瑪爾卡雷塔,後來大家才叫她弗羅蘭小姐;第二個叫安托瓦内特,跟阿德裡安娜相應,讨厭的諾埃米叫這個名字,而且如今肯定過時了,還顯得有點滑稽;第三個用了有殘疾的讓娜的名字,而且費爾南德的一個朋友也叫讓娜,她注定會在我的一生當中起相當大的作用;第四個叫瑪麗,來源于那位時時刻刻尤其是在我們死亡的時候為我們這些罪人祈禱的聖母的名字;最後一個叫吉絲萊娜,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有這樣的習慣說法:聖吉斯蘭能保佑兒童不生病。
早就訂購了好幾盒糖衣杏仁,單等着把孩子的教名用銀色的斜體字寫在乳白色的硬紙盒蓋上,就分送給大家,那盒子上面還裝飾着一幅弗拉戈納爾表現母愛的畫。
巴爾巴拉把她的那一份保留了很久。
多年之後,我沉思着吃那裹着糖衣的杏仁,白色的糖塊又硬又脆,是從我的洗禮上留下來的。
接下來的一天發生了一件更為重要的小事,至少在克先生看來是如此。
費爾南德還有力氣表達某些願望時,就要給自己找些精神上的支持。
她回憶起她曾跟讓娜一起去過加爾默羅會教堂,她向那裡陳列的聖骨頂禮膜拜過許多次。
在危機時刻,如果病人提出要求,有時會把這聖骨拿到病人家去。
她讓克先生為她懇請修道院院長開恩。
可是她的手邊就有聖骨。
他們夫妻的卧房角落有一個架子,她常一個人在那裡祈禱,底座上豎立着一尊十七世紀的耶稣受難像,是從蘇阿雷城堡的小教堂裡拿來的,她在那個城堡裡一直長到成人。
底座和十字架的橫臂上鑿着許多小小的龛孔,透過一塊凸面玻璃可以看到在褪了色的紅天鵝絨上鑲着聖骨,每塊聖骨下面還有一塊羊皮紙的牌子,說明是來自哪個殉道者。
用拉丁文寫的字迹已經發白,所謂殉道者也已湮沒無考了。
人們隻知道,有某個前人從羅馬把這些神聖的寶物帶了來,這些骨頭渣子是從地下墓穴的塵土裡揀的。
也許是因為費爾南德不知道這些都是哪位聖人的遺骨,對于形象已模糊的基督、有些損傷的玳瑁邊飾以及陰森森的骨頭,她也過于熟悉了,不太相信那麼靈驗。
而相反,在本地區内,加爾默羅修會教堂的那些聖骨卻靈驗得很。
當天就來了一個小教士,他小心翼翼地走進二層樓那間美麗的卧室,從袍子的皺褶裡掏出了聖骨盒,畢恭畢敬、小心翼翼地放在費爾南德的枕頭上,但她已昏昏沉沉,根本沒有看見她那麼盼望的能助她一臂之力的靈物已經到來。
年輕的加爾默羅會教士跪下,背誦了幾段拉丁文祈禱詞,接着又默默地祈禱。
克先生也跪了下來,隻不過是出于禮儀,倒不全是為了信仰,他看着那人祈禱。
過了很長時間,穿棕色袍子的客人站了起來,神情凝重地看那病人。
克先生覺得他的臉上顯出深刻的悲哀。
他輕輕地拿起那聖物,重新包好,向門口走去。
克先生一直把他送到街上。
他覺得那年輕教士的悲哀不隻來自對瀕死病人的同情,而是由于他本人對他帶來的聖骨是不是真有法力本來就将信将疑,他希望做一個試驗,能一下子使他那有罪的疑心煙消雲散,他灰心喪氣地
儀式是在聖十字堂區的普通教堂裡舉行的,沒有什麼大排場。
這教堂建于一八五九年,在我寫這部書時又馬馬虎虎地翻修了一下,顯然是為了好歹跟近旁雄偉的廣播電視中心協調一緻。
兩年半以前,也就是在這個堂區教堂裡米歇爾娶了費爾南德。
除了本堂神甫和唱詩班的孩子之外,參加洗禮的隻有嬰兒的教父泰奧巴爾德先生和教母讓娜小姐。
一如既往,讓娜由她所說的兩根拐棍,也就是弗羅蘭和她的女仆扶着。
還有阿潔麗太太抱着孩子。
她得趕緊回到病人的床邊去,在那裡先生和巴爾巴拉正需要她。
孩子的教名中第一個為瑪格麗特,因為那位親愛的德國家庭教師的名字曾是瑪爾卡雷塔,後來大家才叫她弗羅蘭小姐;第二個叫安托瓦内特,跟阿德裡安娜相應,讨厭的諾埃米叫這個名字,而且如今肯定過時了,還顯得有點滑稽;第三個用了有殘疾的讓娜的名字,而且費爾南德的一個朋友也叫讓娜,她注定會在我的一生當中起相當大的作用;第四個叫瑪麗,來源于那位時時刻刻尤其是在我們死亡的時候為我們這些罪人祈禱的聖母的名字;最後一個叫吉絲萊娜,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有這樣的習慣說法:聖吉斯蘭能保佑兒童不生病。
早就訂購了好幾盒糖衣杏仁,單等着把孩子的教名用銀色的斜體字寫在乳白色的硬紙盒蓋上,就分送給大家,那盒子上面還裝飾着一幅弗拉戈納爾表現母愛的畫。
巴爾巴拉把她的那一份保留了很久。
多年之後,我沉思着吃那裹着糖衣的杏仁,白色的糖塊又硬又脆,是從我的洗禮上留下來的。
接下來的一天發生了一件更為重要的小事,至少在克先生看來是如此。
費爾南德還有力氣表達某些願望時,就要給自己找些精神上的支持。
她回憶起她曾跟讓娜一起去過加爾默羅會教堂,她向那裡陳列的聖骨頂禮膜拜過許多次。
在危機時刻,如果病人提出要求,有時會把這聖骨拿到病人家去。
她讓克先生為她懇請修道院院長開恩。
可是她的手邊就有聖骨。
他們夫妻的卧房角落有一個架子,她常一個人在那裡祈禱,底座上豎立着一尊十七世紀的耶稣受難像,是從蘇阿雷城堡的小教堂裡拿來的,她在那個城堡裡一直長到成人。
底座和十字架的橫臂上鑿着許多小小的龛孔,透過一塊凸面玻璃可以看到在褪了色的紅天鵝絨上鑲着聖骨,每塊聖骨下面還有一塊羊皮紙的牌子,說明是來自哪個殉道者。
用拉丁文寫的字迹已經發白,所謂殉道者也已湮沒無考了。
人們隻知道,有某個前人從羅馬把這些神聖的寶物帶了來,這些骨頭渣子是從地下墓穴的塵土裡揀的。
也許是因為費爾南德不知道這些都是哪位聖人的遺骨,對于形象已模糊的基督、有些損傷的玳瑁邊飾以及陰森森的骨頭,她也過于熟悉了,不太相信那麼靈驗。
而相反,在本地區内,加爾默羅修會教堂的那些聖骨卻靈驗得很。
當天就來了一個小教士,他小心翼翼地走進二層樓那間美麗的卧室,從袍子的皺褶裡掏出了聖骨盒,畢恭畢敬、小心翼翼地放在費爾南德的枕頭上,但她已昏昏沉沉,根本沒有看見她那麼盼望的能助她一臂之力的靈物已經到來。
年輕的加爾默羅會教士跪下,背誦了幾段拉丁文祈禱詞,接着又默默地祈禱。
克先生也跪了下來,隻不過是出于禮儀,倒不全是為了信仰,他看着那人祈禱。
過了很長時間,穿棕色袍子的客人站了起來,神情凝重地看那病人。
克先生覺得他的臉上顯出深刻的悲哀。
他輕輕地拿起那聖物,重新包好,向門口走去。
克先生一直把他送到街上。
他覺得那年輕教士的悲哀不隻來自對瀕死病人的同情,而是由于他本人對他帶來的聖骨是不是真有法力本來就将信将疑,他希望做一個試驗,能一下子使他那有罪的疑心煙消雲散,他灰心喪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