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 01
關燈
小
中
大
遠或近的關系中長大的,她堅持要由一個從日耳曼人辦的醫學院畢業的布魯塞爾醫生來給她接生,而且她已經出嫁的姐姐們在懷孕時受過他的照顧,對他的醫術贊不絕口。
克先生同意了。
他前後兩個妻子的意見他幾乎總同意,正像他後來也同意他的女兒,也就是我的意見。
這顯然是由于他寬容大度,他是我生平所見最寬容的人,對于在他身邊他所愛的甚至所忍受的人,他甯願說“行”不願說個“不行”。
當然也因為他内心深處覺得這都無所謂,不願意攪進傷感情的争論中去,覺得說到底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是他并沒有固定的主見,至少任何一個新的建議都會令他高興一陣。
費爾南德要在布魯塞爾安家,那裡有一個大城市的方便之處,是裡爾這個煙霧騰騰、陰霾灰暗的地方所沒有的。
思慮周詳的男人可能會租一所房子,住上幾個月。
克先生認為他所有的決定都是一輩子的。
他委托一家房産代理處為他找一所理想的房舍。
他還親到現場,在候選的房屋之間選擇。
可想而知,在那些房産中,他覺得隻有最貴的那所才合适。
他當場買了下來。
這是一個小小的宅第,裡面已有四分之三的家具,有個小花園,牆上長滿了常春藤。
特别讓克先生高興的是在一樓有個帝國風格的大書房,壁爐上赫然擺着一座密涅瓦的白色大理石雕像,頭戴戰盔,身穿铠甲,威嚴地豎立在綠色大理石的底座上。
讓娜和弗羅蘭兩位小姐安排尋找用人,還請了一個保姆照顧費爾南德,她們自己也留下來住了幾個星期看護母親和新生兒。
克家夫婦搬到布魯塞爾來了,随身帶着數不清的箱籠,其中許多箱子裡裝的是專為擺在書房架子上的書籍,還有一條名叫特裡埃的短腿獵狗,那是米歇爾和費爾南德到德國旅行的時候買的。
收拾新家簡直就是一場娛樂消遣。
他們逐一查看了仆役:廚娘阿爾德貢德,她的妹妹巴爾巴拉或稱巴爾貝是貼身女仆。
她們倆都生在荷蘭邊境的哈塞爾特附近,一個男仆兼作園丁和馬夫,負責養馬備鞍伺候主人到附近的樹林裡去散步。
他們嘗到了安置在新家的愉快,但很快又索然無味了。
大批的親戚湧了來。
克先生很看重他的大姨子讓娜,她堅強冷靜,盡管有殘疾但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
他不太喜歡弗羅蘭和她那孩子式的快活脾氣。
再加上弗羅蘭把德語教給了她的兩個女學生,簡直成了她們的第二母語,她們來看費爾南德的時候偏偏隻說德語,這讓克先生很不痛快。
倒不是因為他聽不懂女人家的閑聊天,他也并不特别想聽懂,而是因為這種沒有禮數在他看來不可忍受。
費爾南德的幾個哥哥來吃晚飯:大哥泰奧巴爾德自吹大學畢業得到過工程師的正式文憑,但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工程,也不屑于操這份心。
他從三十九歲起就沾上了各種惡習,生活在下流圈子裡,滿嘴那個階層的粗口。
他的脖子很粗,總是卡在又硬又緊的領子裡,跟他的妹夫合不來。
奧克塔夫年歲較小,他這有點浪漫氣息的名字按布列塔尼的規矩取自他的表舅奧克塔夫·皮爾麥茨,他是一位愛沉思和遐想的随筆作者,也是十九世紀比利時優秀的散文作家——更因為在一家十個孩子當中,他排行第八。
這人中等身材,一副招人喜歡的臉現出些平庸的面相。
就像他的奧克塔夫表舅喜歡富有詩意的回憶錄一樣,他喜歡旅行,熱衷于獨自一人騎馬或是坐着他發明的輕便馬車走遍歐洲。
有一次他甚至乘船橫渡大西洋到美國去觀光,那個時代有這樣興緻的人不多。
雖然他表面上抹着一層薄薄的文學亮光,其實并沒有什麼文才(他曾自費印刷了一本小冊子,叙述他的幾次旅行見聞,文筆并不流暢可讀),奧克塔夫對古迹與美術也提不起興趣,他仿佛隻是尋找沿途美景(當時從《崎岖的旅行》的作者老托普菲爾到寫出《驢背旅程》的斯蒂文森,所有出門旅行的人都很珍視這樣的景色),也許還要享受一下在布魯塞爾所沒有的自由。
三個嫁到外省的姐姐來訪的時候較少,她們受到孩子的牽累,還有家庭主婦和紳缙夫人非辦不可的事情。
她們的丈夫為了辦事或消閑倒常來布魯塞爾轉一遭。
克先生跟他們一起抽幾支雪茄,聽他們讨論當時一些熱門的話題,例如卡米爾·巴萊爾主張的法意交好、孔布内閣可恥的激進主義、巴格達的鐵路、德國侵占中東地區以及比利時對外貪得無厭的貿易和殖民擴張。
這些先生消息比較靈通,知道一些與交易所行情的漲落多多少少有關的事。
在政治方面,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着保守派的老生常談,這些話題并不太讓克先生感興趣。
他已沒有資金可以投在有風險又有賺頭的生意裡,對于他來說,所有的政治新聞都是假的,起碼也是真實之中摻和着大量謠言的大雜燴,用不着費心去辨别孰是孰非。
他決定向費爾南德求婚的一個理由就是她是個孤女,沒有父母來滋擾。
到現在他才看出來,一個男人有五個大舅子和四個大姨子跟有一個丈母娘一樣麻煩。
他年輕的妻子直到那時對于布魯塞爾一無所知,隻認識她上過
克先生同意了。
他前後兩個妻子的意見他幾乎總同意,正像他後來也同意他的女兒,也就是我的意見。
這顯然是由于他寬容大度,他是我生平所見最寬容的人,對于在他身邊他所愛的甚至所忍受的人,他甯願說“行”不願說個“不行”。
當然也因為他内心深處覺得這都無所謂,不願意攪進傷感情的争論中去,覺得說到底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是他并沒有固定的主見,至少任何一個新的建議都會令他高興一陣。
費爾南德要在布魯塞爾安家,那裡有一個大城市的方便之處,是裡爾這個煙霧騰騰、陰霾灰暗的地方所沒有的。
思慮周詳的男人可能會租一所房子,住上幾個月。
克先生認為他所有的決定都是一輩子的。
他委托一家房産代理處為他找一所理想的房舍。
他還親到現場,在候選的房屋之間選擇。
可想而知,在那些房産中,他覺得隻有最貴的那所才合适。
他當場買了下來。
這是一個小小的宅第,裡面已有四分之三的家具,有個小花園,牆上長滿了常春藤。
特别讓克先生高興的是在一樓有個帝國風格的大書房,壁爐上赫然擺着一座密涅瓦的白色大理石雕像,頭戴戰盔,身穿铠甲,威嚴地豎立在綠色大理石的底座上。
讓娜和弗羅蘭兩位小姐安排尋找用人,還請了一個保姆照顧費爾南德,她們自己也留下來住了幾個星期看護母親和新生兒。
克家夫婦搬到布魯塞爾來了,随身帶着數不清的箱籠,其中許多箱子裡裝的是專為擺在書房架子上的書籍,還有一條名叫特裡埃的短腿獵狗,那是米歇爾和費爾南德到德國旅行的時候買的。
收拾新家簡直就是一場娛樂消遣。
他們逐一查看了仆役:廚娘阿爾德貢德,她的妹妹巴爾巴拉或稱巴爾貝是貼身女仆。
她們倆都生在荷蘭邊境的哈塞爾特附近,一個男仆兼作園丁和馬夫,負責養馬備鞍伺候主人到附近的樹林裡去散步。
他們嘗到了安置在新家的愉快,但很快又索然無味了。
大批的親戚湧了來。
克先生很看重他的大姨子讓娜,她堅強冷靜,盡管有殘疾但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
他不太喜歡弗羅蘭和她那孩子式的快活脾氣。
再加上弗羅蘭把德語教給了她的兩個女學生,簡直成了她們的第二母語,她們來看費爾南德的時候偏偏隻說德語,這讓克先生很不痛快。
倒不是因為他聽不懂女人家的閑聊天,他也并不特别想聽懂,而是因為這種沒有禮數在他看來不可忍受。
費爾南德的幾個哥哥來吃晚飯:大哥泰奧巴爾德自吹大學畢業得到過工程師的正式文憑,但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工程,也不屑于操這份心。
他從三十九歲起就沾上了各種惡習,生活在下流圈子裡,滿嘴那個階層的粗口。
他的脖子很粗,總是卡在又硬又緊的領子裡,跟他的妹夫合不來。
奧克塔夫年歲較小,他這有點浪漫氣息的名字按布列塔尼的規矩取自他的表舅奧克塔夫·皮爾麥茨,他是一位愛沉思和遐想的随筆作者,也是十九世紀比利時優秀的散文作家——更因為在一家十個孩子當中,他排行第八。
這人中等身材,一副招人喜歡的臉現出些平庸的面相。
就像他的奧克塔夫表舅喜歡富有詩意的回憶錄一樣,他喜歡旅行,熱衷于獨自一人騎馬或是坐着他發明的輕便馬車走遍歐洲。
有一次他甚至乘船橫渡大西洋到美國去觀光,那個時代有這樣興緻的人不多。
雖然他表面上抹着一層薄薄的文學亮光,其實并沒有什麼文才(他曾自費印刷了一本小冊子,叙述他的幾次旅行見聞,文筆并不流暢可讀),奧克塔夫對古迹與美術也提不起興趣,他仿佛隻是尋找沿途美景(當時從《崎岖的旅行》的作者老托普菲爾到寫出《驢背旅程》的斯蒂文森,所有出門旅行的人都很珍視這樣的景色),也許還要享受一下在布魯塞爾所沒有的自由。
三個嫁到外省的姐姐來訪的時候較少,她們受到孩子的牽累,還有家庭主婦和紳缙夫人非辦不可的事情。
她們的丈夫為了辦事或消閑倒常來布魯塞爾轉一遭。
克先生跟他們一起抽幾支雪茄,聽他們讨論當時一些熱門的話題,例如卡米爾·巴萊爾主張的法意交好、孔布内閣可恥的激進主義、巴格達的鐵路、德國侵占中東地區以及比利時對外貪得無厭的貿易和殖民擴張。
這些先生消息比較靈通,知道一些與交易所行情的漲落多多少少有關的事。
在政治方面,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着保守派的老生常談,這些話題并不太讓克先生感興趣。
他已沒有資金可以投在有風險又有賺頭的生意裡,對于他來說,所有的政治新聞都是假的,起碼也是真實之中摻和着大量謠言的大雜燴,用不着費心去辨别孰是孰非。
他決定向費爾南德求婚的一個理由就是她是個孤女,沒有父母來滋擾。
到現在他才看出來,一個男人有五個大舅子和四個大姨子跟有一個丈母娘一樣麻煩。
他年輕的妻子直到那時對于布魯塞爾一無所知,隻認識她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