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拜三熊野
關燈
小
中
大
般高貴地浮現出來,如果抓住它,就能把你引向未聞之國。
一朵碩大的辛夷花的影像出現在目前,點點裝扮着優雅的衰老的花瓣,猶如香熏一般。
但是,常子的身體失去了平衡,差點兒摔倒在滑溜溜的岩石上了。
她終于屈服了,屈服于那隻手的誘惑,雖然明知道那是富有誘惑性的幻影,但還是沉醉在快活的恍惚之中,處于一種昏迷的狀态。
但是,先生的力氣承受不住常子的負荷,常子一旦抓住,先生就處于危險之中了。
兩人一旦搖晃起來,相互重疊着倒在岩石上,真不知會跌傷成什麼樣子呢。
忽然,常子想到要以先生為重,于是自己跨開兩足,好容易扶住了先生。
當他們站穩腳跟的時候,兩人都氣喘籲籲,臉上泛起了紅潮。
先生的眼鏡就要掉下來了,常子立即給他重新戴好。
平時,先生對這些行為是嚴厲拒絕的,如今,他羞怯地說了聲“謝謝”,常子感到無上幸福。
四 在這個奇異的夏日的午前,去除了衆多的障礙,消解了無數的禁忌。
即便從先生來說,也沒有進一步加以說明,而是難得地默認了這一事實。
為了參拜奉祀那智瀑布之靈光的那智大社,須冒着夏天的烈日攀登四百餘級石階。
即便在春秋兩季,要登上這段石階,也會累得全身熱汗淋漓,何況是盛夏酷暑。
逢到這時候,攀登石階的人寥寥無幾。
近來的年輕人腿腳纖弱,那些青年男女剛登上數十級,就叫苦連天了。
常子好奇地望着他們的當兒還算好,等過了最初一座茶棚,常子自己也變得奇怪了。
先生既沒有在茶棚停留,也沒有讓常子挽手,隻是默默攀登。
不知道哪兒來的這股子強韌的力量,實在令人驚訝。
他的西服上衣由常子拿着,也不拄杖,沒有一絲風,陽光映射在寬大如裙的褲子上,嚴重的溜肩膀向前傾斜,執拗地邁着如搖曳的柳枝般的步子,一級一級地向上攀登。
後背的襯衣已經滲出汗水,他也無暇扇一下扇子,隻是用握在手裡的手帕揩揩額頭的汗水就算完事了。
先生垂着頭,始終盯着白色石階的表面,繼續苦行。
先生尊貴的側影,訴說着孤獨的學究生活的一生;同時,先生平素的癖好,又依稀向人們展現了孤立無援的苦寂。
雖說是一道不很耐看的風景,但其中也含蘊着海水經過蒸餾獲取鹽分般的些許的崇高。
常子窺知這一點後,深知自己應該站在怎樣的立場,她自己再也不好對先生訴苦了。
她的心髒快要跳到喉嚨管兒來了,不慣于步行的膝頭隐隐作痛,小腿痙攣,雙腳綿軟,猶如踏在雲霧之中。
這真是地獄一般的酷暑啊!眼睛迷蒙,累得幾乎暈倒過去了。
不久,猶如沙地裡湧出一股泉水清流四溢,先生剛才在車裡講述的熊野淨土的幻影,于苦難的極點,開始以實感由疲勞的底層浮泛上來。
這是守候在清涼綠蔭中的幽暗之國。
身處這裡,已經不再流汗,也不感覺胸悶。
在那裡或許是……當常子心裡一旦産生一種思考的時候,便以此用作拐杖,遂産生繼續攀登的勇氣。
在那裡或許是,先生和自己的羁絆全都獲得解除,命運已經決定兩個人清清淨淨結合在一起了,這可是十年裡心靈深處未曾泛起過的渴望。
她感到已經夢見滲透尊敬的非尋常的神聖之愛,正寄寓于某處山谷中古杉的清蔭之下。
它不屬于那種世上常見的男女之愛,也不應是僅僅誇示表面美麗的凡庸之愛。
先生和自己将是光明之中的兩根柱子,相會于可以将地上的人們盡皆加以蔑視的場所。
這種場所,說不定就在眼下奮力攀登的石階的上頭。
周圍蟬聲沒有入耳,石階左右杉樹林的綠色也沒有入目,常子隻是從脖子上感受着劈頭蓋腦直接照射下來的太陽自身發出的眩目的光亮,仿佛覺得跌跌撞撞走在燦爛輝煌的雲層之上。
——抵達熊野那智大社境内時,舀一勺淨手池的冷水澆在頭發上,潤潤喉嚨,好好靜下心來眺望一下周圍的景色,不是淨土,而是明朗的現實。
廣闊的風景,北方有烏帽子山、光之峰,南方被妙法山諸多峰巒所包圍。
妙法山有一座收納死者頭發的寺院,通往那座山峰的公路,迂回蜿蜒于下方的針葉林之間。
隻有東面閃出一塊海面,從那裡升起的朝陽,是如何徹底照亮了幽暗的山巒,引發着人們贊歎和敬畏之心啊!那是投向死亡之國的紅光閃耀的生之箭镞。
這支箭镞一定能輕易穿透《平家物語》中所謂“大悲護佑之霧”——經常飄溢于熊野群山的所謂尊貴的薄霭。
這裡,以夫須美大神(伊邪那美大神)為主神,和其他二山的主神合并奉祀,此乃三熊野的共同特色。
因而,直達内庭觀看,瀑宮、證誠殿、中禦前、西禦前(那智大社之禦本社)、若宮以及八社殿六座宮殿,男神女神雄偉優雅的身姿分别得到充分顯現,直達屋甍,毗鄰一處。
正如“滿山護法”所雲,熊野的天地,的确是神佛們的荟萃之所。
這些神殿在夏天的陽光裡,以後山濃綠的杉樹林為背景,極盡丹色青色之華豔。
“請慢慢觀賞。
” 宮司撇下兩人而去,他們感到有着著名古老的垂枝櫻和鴉岩的内庭就像自家後院。
因為溽熱,苔藓全都放散開綠毛,内庭寂靜無聲,可以聆聽衆神午睡的鼻息。
先生指着由紅色的玉牆隔開的六座神殿說道: “看,那隻蛙腿上的雕刻每座宮殿都不一樣。
” 常子無暇轉過眼去,她被先生有些心不在焉的态度吸引住了。
先生揩揩汗水,穿好上衣,忘記了剛才的一番辛苦,似乎顯得很涼爽的樣子。
不過,他總帶有一種不安的表情,環顧着庭院裡樹木的根幹。
常子本想問問他是否丢失了什麼東西,但還是控制住了。
先生從口袋裡小心翼翼掏出來的東西,正是早晨她所看到的那個紫荷包,常子的心裡不由一動。
先生一向不介意被常子看到什麼,他解開荷包,露出兩重香噴噴的白羽裡子,裝着三隻黃楊木梳子,清晰地雕刻着纖細的桔梗花,映着明麗的陽光,并排而立。
常子看到世上竟然有姿态如此優雅的女梳,十分激動。
而且,每一隻梳子上都用朱筆寫着字,頗為顯眼。
一隻上寫着“香”字。
一隻上看不甚清楚,大概是個“代”字。
一隻上可能是“子”字。
眼睛一瞥,雖不敢說很有把握,但三個字連起來,就能察知是個女人的名字。
而且是先生親筆所題,三個紅字,字字筆畫穩健,“香”字、“代”字、“子”字,乍一看宛若高貴女人的裸體,在常子心裡刻下了鮮明的印象。
雖說以楷書寫就,但一筆一劃精細柔和,可以想象,先生是如何傾注全部的精力和靈魂,在這些女梳上揮動朱筆的啊!看來,這位用紅字标明的秘密女子,無疑從旅行一開始,就藏在白羽裡子的紫荷包内,躲進了深閨。
十年之間,在先生身邊從未出現過的這位女子的芳名,首次在這裡露面,從出旅到現在,先生一直不給常子知道,當然常子也不會怪罪先生。
在那汗流浃背的登攀之際,心裡一味念叨着的淨土消失了,等待常子的隻能說是心靈的地獄。
常子生來第一次感到嫉妒。
說了老半天,當時先生将三隻梳子倏忽在常子眼前一晃,立即抽出寫有“香”字的那隻,其餘又仔細包在荷包内,裝進口袋。
“想找個地方趕快埋掉,你給我找一棵好的樹木,可以埋在樹根旁邊。
” “是。
” 按照常子的習慣,盡管如此急促,因為是先生的命令,自己立即服從。
常子倒憐憫起到自己來了,心裡雖然有所抵觸,眼睛已經在搜索内庭的各個角落了。
“那棵垂枝櫻花樹不是很好嗎?” “對,很好。
那櫻花樹到了春天……” 先生說着,立即以驚人的速度向那棵垂枝櫻花樹走去。
他在樹根邊蹲下身子,悄悄扒開一叢細毛直立的苔藓,用手指頭迅速挖出底下的泥土。
平素那般有着消毒癖的先生,或許以為神域的泥土是清淨的吧。
眼看着梳子埋進土裡,那個穩健的紅字也看不見了。
常子幫忙在上面重新覆蓋好苔藓,挖出泥土的地方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迹。
先生俯伏着身子合掌祈禱,立即不安地環顧四方。
他擔心是否有人來,那種樣子不像日常的先生,簡直就是一個罪犯的做派。
過了一會兒,先生若無其事地站立起來,從另一個口袋掏出酒精棉球仔細地揩拭手指,同時也給常子一撮棉球。
常子使用先生的酒精棉這還是頭一回。
她認真擦拭着嵌入泥土的指甲,一嗅到冷徹的酒精的氣味兒,常子不知不覺也感到自己成了小小的犯罪同謀者。
五 當晚,兩個人住在新宮。
第二天整個上午參拜熊野速玉神社,接着,下午驅車去拜谒本宮町的熊野坐神社,于是,參拜三熊野按預定計劃結束。
然而,自從出現了女梳事件之後,常子一直陷入沉思,雖然照着先生的話一一實行,但心情開朗的嶄新的常子消失了,雖然出外旅行,但她的态度同居于本鄉黑暗的宅邸毫無二緻。
那天,在新宮市内遊覽完畢,因為參拜放在第二天進行,回到旅館後沒有什麼事可做了。
常子打開帶來的《永福門院集》,晚飯前的時間全都用在讀書上了。
先生也在自己的房子裡讀書,或者在午睡。
常子對先生滿懷怨恨,此種心情浩無邊際。
先生即使看到她心事重重的樣子,也一概不提梳子的事情。
當然,常子也不會主動催促他,隻要先生不開口,她隻能永遠保留一個難解的謎。
常子在本鄉的宅邸留守的時候,一個人很少照鏡子,如今卻獨對菱花凝神靜思。
這雖然隻是一座廉價的女子鏡台,但瞧看一下自己那副随常的容顔已經足夠了。
至于永福門院的面龐,這本書上既沒有繡像,也沒有推測的依據,但不會像常子這樣眼睛細小、雙頰凹陷、耳朵單薄、嘴唇反包,這種境遇、身份和容貌等同自己有天淵之别的女人,先生為何要叫我去讀她的和歌呢? 門院生為太政大臣西園寺實兼之長女,芳齡十八歲入内為妃,進而冊立中宮,因伏見天皇之禅讓而賜院号,稱為永福門院。
伏見天皇駕崩之前,禦齡四十六歲時剃發,獲真如源法名。
後來,一方面作為以花園天皇為中心的京極派女性歌人之代表;一方面精心修煉佛道,避開建武中興之亂世,度過安靜的晚年。
享年七十二歲薨。
她所生活的時代是兩統疊立的政治困窘的時代,尤其到晚年,自足利尊氏之叛亂,進入建武中興和吉野時代,堪稱不折不扣的亂世。
門院的歌作,絲毫不為時代和社會的動蕩所侵擾,始終一貫運用優美而富于陰翳的語言描摹對自然的纖細的觀察,勤奮寫作,不忘定家“平易抒寫哀惋之情”的傳統教誨。
有一點引起常子的注意,就是門院比自己大一歲時剃發,先生是否借此暗示常子來年應削發為尼呢? 不僅如此,門院的歌作為玉葉集歌人立于玉葉風之絕頂,白晝美麗輝煌之時期,當于門院四十餘歲之年華。
天皇禦覽《玉葉集》的正和二年,當時門院正值四十三歲。
而且,門院直到伏見帝駕崩,未曾經曆過人間悲憫的情感折磨。
藝術隻能産生于苦惱,這種看法完全是現代的偏見,看來先生一定是鼓勵常子于無風狀态創作名歌。
假若是這樣,先生探求自身悲憫的秘訣,于無必要之處掀起感情的波瀾,他自身的作為不能不說是南轅北轍。
不論時代如何,不論社會如何,觀察美麗的景色,寫作美麗的和歌,為了堅持這種思維,女人就得有門院那樣的财富和權勢,男人必須有磐石般毫不動搖的思想。
門院的禦歌有的寫得非常美,随着這種認識的加深,常子覺得自己沒有作歌的資格,不想将這本先生特别借給她的書繼續讀下去。
一旦抛開,又感到對先生實在不忠,于是又重新拾起,一旦将書捧在手裡,又覺得很厭煩。
那裡盡是華麗女子的華麗生涯,沒有悲與喜,徒有絢爛而冷豔的歌作充斥着全書。
逢到這種時候,先生那些緻力于學問的男弟子們會怎樣呢?也許像巨浪一般去撞擊先生(當然要在遵守禮法的前提下),而先生也會親切待之,盡最大可能将他們激動的情緒包容下來的。
常子立即懷裡揣着《永福門院集》走出屋子,順着廊下一路小跑,到達先生的房間,跪在隔扇前邊,叫道: “可以進來嗎?” “進來吧。
” 隔扇那邊,分不清是男是女的高亢而親切的聲音答應着。
常子走進房内,隻見先生坐在桌前,對着電扇,手指一邊按着書本,一邊閱讀一部很厚的書。
“借您的書現在奉還。
” “全都讀完了嗎?” “哦……沒有。
” “等讀完以後再還吧,整個旅程都可以帶在身邊。
” “是。
” 她明白,先生聽了她不得要領的回答立即有些不悅,于是趁着先生還沒有發火,常子搶先自動地伏在榻榻米上。
“先生,我,我不想作歌了。
” “為什麼?” 先生一下子愣住了,反而冷靜地問了一聲。
“我不行,不管怎麼用功,我都……” 說着說着,十年來從未在先生跟前哭過的她,這回卻流下了眼淚。
這種事兒,要是在平時一刻也無法忍耐,但先生也許早有預料,權且當作旅行中的一個愉快的插曲。
沒想到,先生淡紫色的眼鏡上,卻反射出孩子似的惡作劇的光亮。
他用一副嚴肅的啟發式的語調說道: “你聽着,不可半途而廢呀。
不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
你是個感情很少外露的人,永福門院的歌訓,就是講述隐蔽感情對藝術來說如何重要的訓示。
即使認為是主觀藝術的和歌也毫不例外。
現代的和歌則大相徑庭。
我等受現代和歌的毒害,隻會作些感情性的歌,為了不使你重蹈覆轍,我才勸你讀讀門院的歌作的。
你這樣很不好。
“門院歌作的本身,雖然看起來似乎什麼也沒有表現……”先生将桌子上常子還回來的書翻了幾頁,說: “呶,你看,比如這首乾元二年三十番歌會中的
門院善于抒寫纖細的心情,正因為易感易傷,長期蓄積,遂養成巧妙隐匿感情的習慣。
因而,看似不經意的叙景歌中,卻蘊含着心靈的馨香,你不覺得嗎?” 先生所言一一在理兒。
聽到這裡,常子雖然也覺得不應該再露骨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但總是禁不住想自己的心事,原來她胸中有個解不開的硬疙瘩啊!先生到底不肯說明那些梳子的由來。
那紫荷包依然寶貝似的裝在上衣口袋裡,先生卻若無其事地将裝有紫荷包的上衣交給常子拿着。
常子到底是常子,她很愛惜先生的上衣,為了不沾上一點汗水,她把上衣提在手裡,冒着盛夏的烈日,拼死拼活登上了四百多級的石階。
那副心
一朵碩大的辛夷花的影像出現在目前,點點裝扮着優雅的衰老的花瓣,猶如香熏一般。
但是,常子的身體失去了平衡,差點兒摔倒在滑溜溜的岩石上了。
她終于屈服了,屈服于那隻手的誘惑,雖然明知道那是富有誘惑性的幻影,但還是沉醉在快活的恍惚之中,處于一種昏迷的狀态。
但是,先生的力氣承受不住常子的負荷,常子一旦抓住,先生就處于危險之中了。
兩人一旦搖晃起來,相互重疊着倒在岩石上,真不知會跌傷成什麼樣子呢。
忽然,常子想到要以先生為重,于是自己跨開兩足,好容易扶住了先生。
當他們站穩腳跟的時候,兩人都氣喘籲籲,臉上泛起了紅潮。
先生的眼鏡就要掉下來了,常子立即給他重新戴好。
平時,先生對這些行為是嚴厲拒絕的,如今,他羞怯地說了聲“謝謝”,常子感到無上幸福。
四 在這個奇異的夏日的午前,去除了衆多的障礙,消解了無數的禁忌。
即便從先生來說,也沒有進一步加以說明,而是難得地默認了這一事實。
為了參拜奉祀那智瀑布之靈光的那智大社,須冒着夏天的烈日攀登四百餘級石階。
即便在春秋兩季,要登上這段石階,也會累得全身熱汗淋漓,何況是盛夏酷暑。
逢到這時候,攀登石階的人寥寥無幾。
近來的年輕人腿腳纖弱,那些青年男女剛登上數十級,就叫苦連天了。
常子好奇地望着他們的當兒還算好,等過了最初一座茶棚,常子自己也變得奇怪了。
先生既沒有在茶棚停留,也沒有讓常子挽手,隻是默默攀登。
不知道哪兒來的這股子強韌的力量,實在令人驚訝。
他的西服上衣由常子拿着,也不拄杖,沒有一絲風,陽光映射在寬大如裙的褲子上,嚴重的溜肩膀向前傾斜,執拗地邁着如搖曳的柳枝般的步子,一級一級地向上攀登。
後背的襯衣已經滲出汗水,他也無暇扇一下扇子,隻是用握在手裡的手帕揩揩額頭的汗水就算完事了。
先生垂着頭,始終盯着白色石階的表面,繼續苦行。
先生尊貴的側影,訴說着孤獨的學究生活的一生;同時,先生平素的癖好,又依稀向人們展現了孤立無援的苦寂。
雖說是一道不很耐看的風景,但其中也含蘊着海水經過蒸餾獲取鹽分般的些許的崇高。
常子窺知這一點後,深知自己應該站在怎樣的立場,她自己再也不好對先生訴苦了。
她的心髒快要跳到喉嚨管兒來了,不慣于步行的膝頭隐隐作痛,小腿痙攣,雙腳綿軟,猶如踏在雲霧之中。
這真是地獄一般的酷暑啊!眼睛迷蒙,累得幾乎暈倒過去了。
不久,猶如沙地裡湧出一股泉水清流四溢,先生剛才在車裡講述的熊野淨土的幻影,于苦難的極點,開始以實感由疲勞的底層浮泛上來。
這是守候在清涼綠蔭中的幽暗之國。
身處這裡,已經不再流汗,也不感覺胸悶。
在那裡或許是……當常子心裡一旦産生一種思考的時候,便以此用作拐杖,遂産生繼續攀登的勇氣。
在那裡或許是,先生和自己的羁絆全都獲得解除,命運已經決定兩個人清清淨淨結合在一起了,這可是十年裡心靈深處未曾泛起過的渴望。
她感到已經夢見滲透尊敬的非尋常的神聖之愛,正寄寓于某處山谷中古杉的清蔭之下。
它不屬于那種世上常見的男女之愛,也不應是僅僅誇示表面美麗的凡庸之愛。
先生和自己将是光明之中的兩根柱子,相會于可以将地上的人們盡皆加以蔑視的場所。
這種場所,說不定就在眼下奮力攀登的石階的上頭。
周圍蟬聲沒有入耳,石階左右杉樹林的綠色也沒有入目,常子隻是從脖子上感受着劈頭蓋腦直接照射下來的太陽自身發出的眩目的光亮,仿佛覺得跌跌撞撞走在燦爛輝煌的雲層之上。
——抵達熊野那智大社境内時,舀一勺淨手池的冷水澆在頭發上,潤潤喉嚨,好好靜下心來眺望一下周圍的景色,不是淨土,而是明朗的現實。
廣闊的風景,北方有烏帽子山、光之峰,南方被妙法山諸多峰巒所包圍。
妙法山有一座收納死者頭發的寺院,通往那座山峰的公路,迂回蜿蜒于下方的針葉林之間。
隻有東面閃出一塊海面,從那裡升起的朝陽,是如何徹底照亮了幽暗的山巒,引發着人們贊歎和敬畏之心啊!那是投向死亡之國的紅光閃耀的生之箭镞。
這支箭镞一定能輕易穿透《平家物語》中所謂“大悲護佑之霧”——經常飄溢于熊野群山的所謂尊貴的薄霭。
這裡,以夫須美大神(伊邪那美大神)為主神,和其他二山的主神合并奉祀,此乃三熊野的共同特色。
因而,直達内庭觀看,瀑宮、證誠殿、中禦前、西禦前(那智大社之禦本社)、若宮以及八社殿六座宮殿,男神女神雄偉優雅的身姿分别得到充分顯現,直達屋甍,毗鄰一處。
正如“滿山護法”所雲,熊野的天地,的确是神佛們的荟萃之所。
這些神殿在夏天的陽光裡,以後山濃綠的杉樹林為背景,極盡丹色青色之華豔。
“請慢慢觀賞。
” 宮司撇下兩人而去,他們感到有着著名古老的垂枝櫻和鴉岩的内庭就像自家後院。
因為溽熱,苔藓全都放散開綠毛,内庭寂靜無聲,可以聆聽衆神午睡的鼻息。
先生指着由紅色的玉牆隔開的六座神殿說道: “看,那隻蛙腿上的雕刻每座宮殿都不一樣。
” 常子無暇轉過眼去,她被先生有些心不在焉的态度吸引住了。
先生揩揩汗水,穿好上衣,忘記了剛才的一番辛苦,似乎顯得很涼爽的樣子。
不過,他總帶有一種不安的表情,環顧着庭院裡樹木的根幹。
常子本想問問他是否丢失了什麼東西,但還是控制住了。
先生從口袋裡小心翼翼掏出來的東西,正是早晨她所看到的那個紫荷包,常子的心裡不由一動。
先生一向不介意被常子看到什麼,他解開荷包,露出兩重香噴噴的白羽裡子,裝着三隻黃楊木梳子,清晰地雕刻着纖細的桔梗花,映着明麗的陽光,并排而立。
常子看到世上竟然有姿态如此優雅的女梳,十分激動。
而且,每一隻梳子上都用朱筆寫着字,頗為顯眼。
一隻上寫着“香”字。
一隻上看不甚清楚,大概是個“代”字。
一隻上可能是“子”字。
眼睛一瞥,雖不敢說很有把握,但三個字連起來,就能察知是個女人的名字。
而且是先生親筆所題,三個紅字,字字筆畫穩健,“香”字、“代”字、“子”字,乍一看宛若高貴女人的裸體,在常子心裡刻下了鮮明的印象。
雖說以楷書寫就,但一筆一劃精細柔和,可以想象,先生是如何傾注全部的精力和靈魂,在這些女梳上揮動朱筆的啊!看來,這位用紅字标明的秘密女子,無疑從旅行一開始,就藏在白羽裡子的紫荷包内,躲進了深閨。
十年之間,在先生身邊從未出現過的這位女子的芳名,首次在這裡露面,從出旅到現在,先生一直不給常子知道,當然常子也不會怪罪先生。
在那汗流浃背的登攀之際,心裡一味念叨着的淨土消失了,等待常子的隻能說是心靈的地獄。
常子生來第一次感到嫉妒。
說了老半天,當時先生将三隻梳子倏忽在常子眼前一晃,立即抽出寫有“香”字的那隻,其餘又仔細包在荷包内,裝進口袋。
“想找個地方趕快埋掉,你給我找一棵好的樹木,可以埋在樹根旁邊。
” “是。
” 按照常子的習慣,盡管如此急促,因為是先生的命令,自己立即服從。
常子倒憐憫起到自己來了,心裡雖然有所抵觸,眼睛已經在搜索内庭的各個角落了。
“那棵垂枝櫻花樹不是很好嗎?” “對,很好。
那櫻花樹到了春天……” 先生說着,立即以驚人的速度向那棵垂枝櫻花樹走去。
他在樹根邊蹲下身子,悄悄扒開一叢細毛直立的苔藓,用手指頭迅速挖出底下的泥土。
平素那般有着消毒癖的先生,或許以為神域的泥土是清淨的吧。
眼看着梳子埋進土裡,那個穩健的紅字也看不見了。
常子幫忙在上面重新覆蓋好苔藓,挖出泥土的地方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迹。
先生俯伏着身子合掌祈禱,立即不安地環顧四方。
他擔心是否有人來,那種樣子不像日常的先生,簡直就是一個罪犯的做派。
過了一會兒,先生若無其事地站立起來,從另一個口袋掏出酒精棉球仔細地揩拭手指,同時也給常子一撮棉球。
常子使用先生的酒精棉這還是頭一回。
她認真擦拭着嵌入泥土的指甲,一嗅到冷徹的酒精的氣味兒,常子不知不覺也感到自己成了小小的犯罪同謀者。
五 當晚,兩個人住在新宮。
第二天整個上午參拜熊野速玉神社,接着,下午驅車去拜谒本宮町的熊野坐神社,于是,參拜三熊野按預定計劃結束。
然而,自從出現了女梳事件之後,常子一直陷入沉思,雖然照着先生的話一一實行,但心情開朗的嶄新的常子消失了,雖然出外旅行,但她的态度同居于本鄉黑暗的宅邸毫無二緻。
那天,在新宮市内遊覽完畢,因為參拜放在第二天進行,回到旅館後沒有什麼事可做了。
常子打開帶來的《永福門院集》,晚飯前的時間全都用在讀書上了。
先生也在自己的房子裡讀書,或者在午睡。
常子對先生滿懷怨恨,此種心情浩無邊際。
先生即使看到她心事重重的樣子,也一概不提梳子的事情。
當然,常子也不會主動催促他,隻要先生不開口,她隻能永遠保留一個難解的謎。
常子在本鄉的宅邸留守的時候,一個人很少照鏡子,如今卻獨對菱花凝神靜思。
這雖然隻是一座廉價的女子鏡台,但瞧看一下自己那副随常的容顔已經足夠了。
至于永福門院的面龐,這本書上既沒有繡像,也沒有推測的依據,但不會像常子這樣眼睛細小、雙頰凹陷、耳朵單薄、嘴唇反包,這種境遇、身份和容貌等同自己有天淵之别的女人,先生為何要叫我去讀她的和歌呢? 門院生為太政大臣西園寺實兼之長女,芳齡十八歲入内為妃,進而冊立中宮,因伏見天皇之禅讓而賜院号,稱為永福門院。
伏見天皇駕崩之前,禦齡四十六歲時剃發,獲真如源法名。
後來,一方面作為以花園天皇為中心的京極派女性歌人之代表;一方面精心修煉佛道,避開建武中興之亂世,度過安靜的晚年。
享年七十二歲薨。
她所生活的時代是兩統疊立的政治困窘的時代,尤其到晚年,自足利尊氏之叛亂,進入建武中興和吉野時代,堪稱不折不扣的亂世。
門院的歌作,絲毫不為時代和社會的動蕩所侵擾,始終一貫運用優美而富于陰翳的語言描摹對自然的纖細的觀察,勤奮寫作,不忘定家“平易抒寫哀惋之情”的傳統教誨。
有一點引起常子的注意,就是門院比自己大一歲時剃發,先生是否借此暗示常子來年應削發為尼呢? 不僅如此,門院的歌作為玉葉集歌人立于玉葉風之絕頂,白晝美麗輝煌之時期,當于門院四十餘歲之年華。
天皇禦覽《玉葉集》的正和二年,當時門院正值四十三歲。
狂風裹雪頻頻舞,夕暮猶寒春雨天。集子中有如此絢爛的玉葉風的寫景歌,全都作于常子無所事事的那個年齡段裡。
山下鳥啼天欲曙,櫻花簇簇色漸明。
而且,門院直到伏見帝駕崩,未曾經曆過人間悲憫的情感折磨。
藝術隻能産生于苦惱,這種看法完全是現代的偏見,看來先生一定是鼓勵常子于無風狀态創作名歌。
假若是這樣,先生探求自身悲憫的秘訣,于無必要之處掀起感情的波瀾,他自身的作為不能不說是南轅北轍。
不論時代如何,不論社會如何,觀察美麗的景色,寫作美麗的和歌,為了堅持這種思維,女人就得有門院那樣的财富和權勢,男人必須有磐石般毫不動搖的思想。
門院的禦歌有的寫得非常美,随着這種認識的加深,常子覺得自己沒有作歌的資格,不想将這本先生特别借給她的書繼續讀下去。
一旦抛開,又感到對先生實在不忠,于是又重新拾起,一旦将書捧在手裡,又覺得很厭煩。
那裡盡是華麗女子的華麗生涯,沒有悲與喜,徒有絢爛而冷豔的歌作充斥着全書。
逢到這種時候,先生那些緻力于學問的男弟子們會怎樣呢?也許像巨浪一般去撞擊先生(當然要在遵守禮法的前提下),而先生也會親切待之,盡最大可能将他們激動的情緒包容下來的。
常子立即懷裡揣着《永福門院集》走出屋子,順着廊下一路小跑,到達先生的房間,跪在隔扇前邊,叫道: “可以進來嗎?” “進來吧。
” 隔扇那邊,分不清是男是女的高亢而親切的聲音答應着。
常子走進房内,隻見先生坐在桌前,對着電扇,手指一邊按着書本,一邊閱讀一部很厚的書。
“借您的書現在奉還。
” “全都讀完了嗎?” “哦……沒有。
” “等讀完以後再還吧,整個旅程都可以帶在身邊。
” “是。
” 她明白,先生聽了她不得要領的回答立即有些不悅,于是趁着先生還沒有發火,常子搶先自動地伏在榻榻米上。
“先生,我,我不想作歌了。
” “為什麼?” 先生一下子愣住了,反而冷靜地問了一聲。
“我不行,不管怎麼用功,我都……” 說着說着,十年來從未在先生跟前哭過的她,這回卻流下了眼淚。
這種事兒,要是在平時一刻也無法忍耐,但先生也許早有預料,權且當作旅行中的一個愉快的插曲。
沒想到,先生淡紫色的眼鏡上,卻反射出孩子似的惡作劇的光亮。
他用一副嚴肅的啟發式的語調說道: “你聽着,不可半途而廢呀。
不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
你是個感情很少外露的人,永福門院的歌訓,就是講述隐蔽感情對藝術來說如何重要的訓示。
即使認為是主觀藝術的和歌也毫不例外。
現代的和歌則大相徑庭。
我等受現代和歌的毒害,隻會作些感情性的歌,為了不使你重蹈覆轍,我才勸你讀讀門院的歌作的。
你這樣很不好。
“門院歌作的本身,雖然看起來似乎什麼也沒有表現……”先生将桌子上常子還回來的書翻了幾頁,說: “呶,你看,比如這首乾元二年三十番歌會中的
無月迷蒙天将曙,檐頭閃爍流螢飛。“這一類歌雖說是純粹的叙景,但卻有着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哀惋,恰好顯示了門院内心深處隐含的榮華背後的寂寥之感。
門院善于抒寫纖細的心情,正因為易感易傷,長期蓄積,遂養成巧妙隐匿感情的習慣。
因而,看似不經意的叙景歌中,卻蘊含着心靈的馨香,你不覺得嗎?” 先生所言一一在理兒。
聽到這裡,常子雖然也覺得不應該再露骨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但總是禁不住想自己的心事,原來她胸中有個解不開的硬疙瘩啊!先生到底不肯說明那些梳子的由來。
那紫荷包依然寶貝似的裝在上衣口袋裡,先生卻若無其事地将裝有紫荷包的上衣交給常子拿着。
常子到底是常子,她很愛惜先生的上衣,為了不沾上一點汗水,她把上衣提在手裡,冒着盛夏的烈日,拼死拼活登上了四百多級的石階。
那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