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拜三熊野
關燈
小
中
大
情,如今怎麼能一下子全部轉化為對先生的怨恨呢?
——當晚,什麼事也未發生。
翌日早晨,趁着涼爽,離開旅館,參拜熊野速玉神社。
速玉神稱為伊奘諾尊,據《書紀》一書載,此神實為伊奘諾尊的唾液凝結而成。
唾液是精靈的象征,這尊神靈,同死後之送葬、追福之儀式有深刻的關系。
先生如此教導說。
那位女梳的主人,從先生用厚厚的泥土掩埋的方式上看,并不是這個世上的人。
從昨天起,常子的頭腦裡想的全是梳子的事。
昨夜夢中,永福門院和梳子的主人化為一體,顯現出早已去世的女子一副無比高貴、無比美麗的面影。
那是個頭上插着三隻黃楊梳子的女人,從熊野幽深的杉樹林裡,露出憂慘的白皙的臉龐。
她的裙裾依舊長長拖曳于未明的夜色中,裙子的前端一直連接着夜空。
看不清穿的是什麼衣裳,但常子的頭腦裡一直描繪的是同永福門院相似的禦衣。
深廣而雪白的領子,重重疊疊,其間浮現着朦胧的滿月般的面容。
常子聯想到那重疊的衣領均為白羽二重,這時,天色已漸漸明亮,那一色的類似喪服的禦衣,次第染上鮮豔的紫色。
“哦,紫荷包!” 這樣一想,夢醒了。
那隻紫荷包,常子今朝又在速玉神社内庭相遇了。
不用說,這裡是不同于那智的喧鬧的神域,神社後面沿熊野川溯流而上的船舶的螺旋槳聲,令人想起木材廠的電鋸,那巨大的轟響震撼着塗有丹漆的大神殿。
因此,先生秘密的作業淹沒在噪音裡,較之在那智容易進行。
他從紫荷包裡取出寫有“代”字的梳子,很快埋進灌木的根部。
隻剩下帶有“子”字的梳子了。
先生将剩下的一隻梳子小心翼翼包在荷包裡,深深放進上衣的口袋裡。
這回什麼話也沒說,也不對凡事好提問的常子回頭瞧一眼,怅惘地轉過那副溜肩膀,最先離開了内庭。
六 藤宮先生之所以對永福門院感興趣,并非僅僅因為門院的和歌,還因為《玉葉集》時代對于古今傳授的曆史來說是個關鍵的時代。
本來,古今傳授的神秘權威的确立,起源于政治的争鬥,伴随兩統疊立所産生的京極派和二條派的争鬥中,二條派為了證明自己的古老權威而踢翻新派的京極派,這才開始将當初沒有多少内容的傳授,逐漸裝扮成深遠的東西。
由此表現了一種明顯的憎惡和妒嫉,正像著名的《延慶兩卿陳述書》那樣,不是藝術之争,而是内部隐藏着政治和财産之争。
有一陣子先生在自家舉行講座,常子獲得允許列席旁聽,曾經學習過這些史實。
繼承道長血統的禦子左家族中,二條派為世和京極派為兼水火不相容。
為兼一人禀命代替花園天皇編選《敕撰集》,憤怒的為世向天皇告發他沒有資格,對此,為兼進行陳述,這就是《延慶兩卿陳述書》。
盡管如此,為兼一人很快完成《玉葉集》的編撰。
不用說,永福門院是居于玉葉中心的一位歌人。
這次争鬥的結果,舊派二條派獲勝,由此完成了古今傳授。
藤宮先生的研究當然是以二條派為中心而進行,但無可否認,先生本人是同情京極派的。
往昔宮廷這種陰濕的争鬥,由此而強行創制的神秘的權威,先生當初對這些産生興趣不知來自何種原因,不過,先生心裡确實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兩種因素。
他一方面同情逐漸滅亡的京極派,一方面越來越使自己變成神秘的權威。
他認為學問和藝術之争,終将歸結于個人利益和權欲之争,他将一生獻給這種研究,創作了大量優美而充滿悲情的和歌。
先生自身在變為某種醜怪之物前,繼續散放着美這種奇異的放射能,常子對此很感動。
她不能不由此想到,自己并未獲得這種力量的萬分之一。
超越人世醜惡欲望之争的美,往往不在勝利者一邊,而悄悄在失敗者或趨于滅亡者一邊顯露姿影。
然而,先生厭惡滅亡,企望确立自己永恒的權威(盡管是虛拟的姿态),為此,具有一副超乎尋常的寂寞和嚴冷的内心。
常子稍微靜靜心,也帶着一副曠達的神情重新遙望着先生,一想到下午還會遇見那隻紫荷包,又馬上氣餒起來。
本宮的熊野坐神社是三熊野的中心,自古相傳為崇神天皇一朝的鎮國之地,祭祀的神靈同于出雲國意宇郡的熊野神社,乃家都禦子神。
據先生的說明,這裡保有濃厚的出雲民族薩滿教的影響。
熊野修行中強烈表現了非密教淨穢和禊祓的思想,顯現出修驗道之外其他祭祀活動所見不到的色彩。
去熊野本宮有公共汽車。
旅途中不惜花錢的先生,還是說要租用高級冷氣車,常子很感動。
但是,沿着熊野川的旅行是一條布滿石子的難走的路。
好幾次遇上運載木材的卡車,每次都籠罩在蒙蒙的塵埃中,雖說是冷氣車,緊閉着車窗,但一路上無法仔細觀看河水。
往昔,本宮位于音無川正中央,極為壯麗,明治二十二年蒙受水害,明治二十四年遷移至如今的沿河之地。
河對面有好多瀑布,車道旁有一座名為白見瀑的那智後面的瀑布,先生特别叫司機停車下來觀看,這對常子來說實在是難忘的喜悅。
眼中所見的瀑布沒有什麼不同,卡車揚起的塵埃全然染白了草木,隻有瀑布周圍濕漉漉的,放射着光亮,看上去很鮮潤。
這股清澈的水流是從那座巨大的那智瀑布後面直奔落下來的。
仰望空中,飛濺而下的銀白的一股流水,令人感到十分尊貴。
細想想,常子覺得,由于先生的關照,昨天早晨從海上遙望,然後再站在瀑布潭邊沐浴着飛沫,今天又窺探到了靜靜的後側瀑布,獲得了盡情親近那智瀑布的機會。
不久,由河水的分歧點上繼續沿熊野川西進,越過山山谷谷,走過湯峰溫泉,來到一處地方,這裡開始展示着支流音無川廣闊的流域,沿河一座閑雅的社殿包裹在樹林之中。
常子下了車,驚奇地眺望着周圍曝露在夏陽裡的明麗的山野。
人影稀落,清淨的空氣飄溢着杉樹的幽香。
相傳這一帶是阿彌陀淨土,于今日駁雜的時世中卻依然故我,倒也是一件奇事。
就連古老杉樹林裡的蟬聲,一點兒也不顯得喧嚣,猶如四周嵌滿赤銅箔一般,細密地鳴叫着。
穿過端然而立的白木大牌坊,緩緩走在枝葉寬闊的杉樹林間的石子參道上,雖說烈日當空,但卻感受不到暑熱。
從石階下邊向上一看,天空盡皆包裹在碧綠的杉樹叢裡,到處點綴着由高高樹幹上漏洩下來的日影和焦褐色的枯葉。
石階中間立着一塊木牌,常子想起謠曲中的《卷絹》這出戲劇。
“那上面記載的是一位從都城奉納給熊野千匹卷絹的人的故事吧?” “對,主上做了個靈夢,那人遵照他的命令來到三熊野,途中看見冬天的梅花,遂作歌而向音無天神拱手膜拜,故而誤了參拜時辰而被縛。
後為天神附身的巫女所搭救。
” “稱頌和歌的功德……” “是的,借助歌贊揚佛教。
” 常子記得讀過的應該有這樣的文字: “證誠殿阿彌陀如來”,以及“松散開來,手梳的亂發。
松散開來,手梳的亂發的……” 因為不想局限于梳子之上,所以無法說出口來。
石階一旁有長滿苔藓的和泉式部的祈願塔,登到頂端就出現了社前大院。
夏日午後閑靜的白色參道左右,遺留着古代音無川大橋巨大的青銅拟寶珠,地面上印着清晰的影子。
拜殿上墜着黑穗子的紅白兩色的禦簾高高卷起,先生隻朝那裡瞥了一眼,先去社務所,在神官的陪同下,偕常子一起進入内庭。
不順利的時候總是不順利,身邊跟着的這位神官,人很年輕,看來是喜歡先生歌作的讀者,談起先生的著作《花與鳥》來沒完沒了。
先生殷勤地應酬着,但常子卻很清楚先生内心的焦躁。
先生真想快些打發走神官,将最後第三隻梳子埋掉。
看到先生言語漸漸少了,對于對方的提問也懶得回答,由此可知,這件事對先生來說是多麼重要,為了辦成這件事,他花費了多少歲月啊!這種類似小孩做遊戲的事兒,一個大學者對此如此執著,想必其中有一定的緣由。
想到這裡,常子的心中一陣郁悶,同時又想到“香代子”這個人是個絕色美人兒。
常子心中萌生了如此的幻想與憧憬,于是想到要幫助先生實現這份長年心願。
于是,常子在這次旅行中覺得到了最後一次插嘴的機會了,她向神官遞了個眼色,把他叫到一邊去。
“這個,實在對不起,先生說了,他想在神社庭院裡一個人單獨祭祀一番,我來陪您說話,請您給予諒解,好嗎?” 說到這個分兒上,還會有誰不識相呢?神官伴随常子出去時,先生從淡紫色眼鏡後頭投去一瞥感謝的目光,對這一點常子也沒有放過。
常子走到外面,站在拜殿的背陰裡,心情激動地等待着先生。
她從來沒有這樣激情滿懷地等待過先生。
不知不覺,常子也在為先生祈禱,她希望先生從頭到尾能安心地将三隻梳子分别埋在三熊野每座神社的内庭裡。
看來,這是一位絕代佳人,她已經離開這個人世了。
常子沒有嫉妒,沒有悲歎,她之所以能夠懷着如此幸福的心情等待着,也許是因為徘徊于這片常綠的死亡之國的過程中,産生了對死者的寬容之心吧。
不一會兒,常子看到先生從旁門走出來,不住用酒精棉球揩拭着手指頭,她由此知道事情進行得很順利。
陽光之下,先生指尖兒上白色的棉花,閃現着楊桐花一般純淨的光亮。
——先生堅決拒絕社務所的招待,來到寬闊庭院一隅的一座頗為冷清的茶館,一邊喝着這裡出售的名為“熊野神水”的冰冷的水,一邊講述着梳子的由來。
常子恭恭敬敬、心情緊張地傾聽着。
如同課堂上講解王朝故事,先生用獨特的說話藝術,将平時那些不便為人所知的事情,平淡如水地叙述出來了。
先生從他為何不願路過故鄉的村子談起,其間交織着一個女人的不幸。
先生來東京學校之前,在鄉下有個相思相愛的戀人,但兩人被父母拆散,先生不得不走上遊學之途,香代子不久也郁病而死。
先生特别提到她是因悲戀引起的病症。
為此,先生一直追懷香代子的面影,過着獨身的生活,心中時時信守着同少女時代的香代子相約的誓言。
香代子說過,什麼時候兩個人一起去參拜三熊野,但當時兩人連短途旅行都不敢想象,再者,結婚又受到周圍人的反對,處于一種絕望的狀态。
因此,少年時代的先生曾經半開玩笑地說: “好吧,等我六十歲的時候,一定帶你去旅行。
” 就這樣,先生到了六十歲,攜帶着象征香代子的三隻梳子,前來參拜三熊野。
……常子聽罷,覺得實在是一則美麗的故事。
先生獨身的秘密——這個深含悲哀的秘密,一旦全部解開,另一方面,反而覺得先生心中依然深深藏着一個謎,這件過于凄美的故事似乎還不足以令人信服。
這是個絕好的證據,常子聽到這裡,簡直就像大夢初醒,以往的嫉妒和不安一掃而光,完全以一副平靜的心情聆聽先生的講解,她對自己的這種态度也毫不覺得奇怪了。
作為女人,常子憑着至今缺乏自信的直感,覺察到這個故事中含有夢幻的成分,應該當作先生夢中所見的虛構事件。
假若果真是一場夢,先生笃信至今的這三隻梳子,由于得到埋葬而實現了夢中的約定。
這種夢的強勁力量倒是值得驚奇的,由此可以發現先生一生工作之中那種甘美、柔和而脆嫩的寓喻。
然而,兩天的旅行使得常子的嗅覺迅速變得敏銳起來,似乎還能嗅到更多的東西。
這其實并非夢境,不是嗎?先生出于一種莫名的緣由,編造了這則夢幻故事,他自己甚至對于埋葬三隻梳子的儀式也一概不予相信,但卻在孤獨人生的終點,竟然創造一個關于自己的傳說。
初看起來是個十分平常而過于甘美的傳說,但卻為先生所喜愛,這也是沒法子的。
常子猛然覺察到了,她不得不承認,這才是事情的要害。
原來,常子被選做了證人! 否則,先生滿含憂傷講述的這則故事,就不應該和先生如此相差甚遠。
先生的眇目,先生的男高音嗓子,先生的染發,先生的寬腳大褲……所有這些,不應該如此叛離這則故事。
常子由人生所學到的法則就是,不管在誰人身上,都隻能發生符合當事人的事情。
這一法則既然完全正确地符合常子,那麼也就不會不符合先生。
——想到這裡,常子下定決心,打從聽到這則故事的瞬間直到死為止,她都不會當着先生的面或别人的面,表露自己決不相信的表情。
十年來,她對先生忠心耿耿,很顯然,這種忠心與勤懇的歸結就在于此。
同時,常子産生了一種難以表達的安堵之心,昨日看到梳妝台後的絕望之感,毫無保留地得到了完全的治愈。
如今,常子的内心活躍着先生和常子本來的面影。
就像《卷絹》中的阿湧,常子一門心思埋頭寫作和歌,她那被緊緊束縛住的身子,如今在熊野神靈的護佑下獲得了解放。
“那麼……”常子覺得久久沉默下去有些不妥,于是她主動開了腔,“那位香代子小姐想必長得很漂亮吧?” 先生手心的杯子裡殘留着清泠的神水,看起來猶如結晶體一般透明、澄淨。
“嗯,是很漂亮,我這一生從未見到過像她那般俊俏的女子。
” 先生那隻失明的眼睛,透過淡紫色鏡片,轉向陽光明媚的天空,這樣的話語已經不會再傷害常子了。
“我猜也是個美人兒,從那三隻梳子上就可以想象出來呢。
” “确實很美,你也可以憑着幻想寫首和歌看看嘛。
” 先生吩咐道。
“是,我一定寫。
” 常子爽快地回答。
[31]将《古今和歌集》中詩句的秘說向特定的人傳授。
[32]RobertBurton(1577-1640),英國學者、牧師,以著作《憂郁的解剖》聞名。
[33]齋藤實盛(?-118),平安末期武士,初仕源為義、源義朝,後轉向平宗盛。
[34]京極為兼(1254-1332),鐮倉時代後期的公卿、歌人。
前文中的《玉葉集》便是他于1312年撰集的。
[35]有關戲劇知識方面的書,八文字屋自笑三世編,4卷4冊,1776年初版。
[36]莊子《逍遙遊》所倡導的自然的、沒有任何人工痕迹的樂土。
[37]平安時代的曆史小說,作者為女性。
[38]役行者小角(634-701),日本修驗道始祖,世稱“役小角”、“役行者”。
[39]為修行佛道而起卧山野的僧人。
[40]日本神道祭祀用的币帛。
[41]日本神社的神職人員。
[42]鐮倉後期大覺寺統(龜山天皇的血統)和持明院統(後深草天皇的血統)兩統子孫輪流即天皇位。
[43]藤原定家(1162-1241),鐮倉時代初期的歌人,《新古今和歌集》的編纂者之一。
[44]藤原道長(966-1028),平安時代中期的公卿。
翌日早晨,趁着涼爽,離開旅館,參拜熊野速玉神社。
速玉神稱為伊奘諾尊,據《書紀》一書載,此神實為伊奘諾尊的唾液凝結而成。
唾液是精靈的象征,這尊神靈,同死後之送葬、追福之儀式有深刻的關系。
先生如此教導說。
那位女梳的主人,從先生用厚厚的泥土掩埋的方式上看,并不是這個世上的人。
從昨天起,常子的頭腦裡想的全是梳子的事。
昨夜夢中,永福門院和梳子的主人化為一體,顯現出早已去世的女子一副無比高貴、無比美麗的面影。
那是個頭上插着三隻黃楊梳子的女人,從熊野幽深的杉樹林裡,露出憂慘的白皙的臉龐。
她的裙裾依舊長長拖曳于未明的夜色中,裙子的前端一直連接着夜空。
看不清穿的是什麼衣裳,但常子的頭腦裡一直描繪的是同永福門院相似的禦衣。
深廣而雪白的領子,重重疊疊,其間浮現着朦胧的滿月般的面容。
常子聯想到那重疊的衣領均為白羽二重,這時,天色已漸漸明亮,那一色的類似喪服的禦衣,次第染上鮮豔的紫色。
“哦,紫荷包!” 這樣一想,夢醒了。
那隻紫荷包,常子今朝又在速玉神社内庭相遇了。
不用說,這裡是不同于那智的喧鬧的神域,神社後面沿熊野川溯流而上的船舶的螺旋槳聲,令人想起木材廠的電鋸,那巨大的轟響震撼着塗有丹漆的大神殿。
因此,先生秘密的作業淹沒在噪音裡,較之在那智容易進行。
他從紫荷包裡取出寫有“代”字的梳子,很快埋進灌木的根部。
隻剩下帶有“子”字的梳子了。
先生将剩下的一隻梳子小心翼翼包在荷包裡,深深放進上衣的口袋裡。
這回什麼話也沒說,也不對凡事好提問的常子回頭瞧一眼,怅惘地轉過那副溜肩膀,最先離開了内庭。
六 藤宮先生之所以對永福門院感興趣,并非僅僅因為門院的和歌,還因為《玉葉集》時代對于古今傳授的曆史來說是個關鍵的時代。
本來,古今傳授的神秘權威的确立,起源于政治的争鬥,伴随兩統疊立所産生的京極派和二條派的争鬥中,二條派為了證明自己的古老權威而踢翻新派的京極派,這才開始将當初沒有多少内容的傳授,逐漸裝扮成深遠的東西。
由此表現了一種明顯的憎惡和妒嫉,正像著名的《延慶兩卿陳述書》那樣,不是藝術之争,而是内部隐藏着政治和财産之争。
有一陣子先生在自家舉行講座,常子獲得允許列席旁聽,曾經學習過這些史實。
繼承道長血統的禦子左家族中,二條派為世和京極派為兼水火不相容。
為兼一人禀命代替花園天皇編選《敕撰集》,憤怒的為世向天皇告發他沒有資格,對此,為兼進行陳述,這就是《延慶兩卿陳述書》。
盡管如此,為兼一人很快完成《玉葉集》的編撰。
不用說,永福門院是居于玉葉中心的一位歌人。
這次争鬥的結果,舊派二條派獲勝,由此完成了古今傳授。
藤宮先生的研究當然是以二條派為中心而進行,但無可否認,先生本人是同情京極派的。
往昔宮廷這種陰濕的争鬥,由此而強行創制的神秘的權威,先生當初對這些産生興趣不知來自何種原因,不過,先生心裡确實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兩種因素。
他一方面同情逐漸滅亡的京極派,一方面越來越使自己變成神秘的權威。
他認為學問和藝術之争,終将歸結于個人利益和權欲之争,他将一生獻給這種研究,創作了大量優美而充滿悲情的和歌。
先生自身在變為某種醜怪之物前,繼續散放着美這種奇異的放射能,常子對此很感動。
她不能不由此想到,自己并未獲得這種力量的萬分之一。
超越人世醜惡欲望之争的美,往往不在勝利者一邊,而悄悄在失敗者或趨于滅亡者一邊顯露姿影。
然而,先生厭惡滅亡,企望确立自己永恒的權威(盡管是虛拟的姿态),為此,具有一副超乎尋常的寂寞和嚴冷的内心。
常子稍微靜靜心,也帶着一副曠達的神情重新遙望着先生,一想到下午還會遇見那隻紫荷包,又馬上氣餒起來。
本宮的熊野坐神社是三熊野的中心,自古相傳為崇神天皇一朝的鎮國之地,祭祀的神靈同于出雲國意宇郡的熊野神社,乃家都禦子神。
據先生的說明,這裡保有濃厚的出雲民族薩滿教的影響。
熊野修行中強烈表現了非密教淨穢和禊祓的思想,顯現出修驗道之外其他祭祀活動所見不到的色彩。
去熊野本宮有公共汽車。
旅途中不惜花錢的先生,還是說要租用高級冷氣車,常子很感動。
但是,沿着熊野川的旅行是一條布滿石子的難走的路。
好幾次遇上運載木材的卡車,每次都籠罩在蒙蒙的塵埃中,雖說是冷氣車,緊閉着車窗,但一路上無法仔細觀看河水。
往昔,本宮位于音無川正中央,極為壯麗,明治二十二年蒙受水害,明治二十四年遷移至如今的沿河之地。
河對面有好多瀑布,車道旁有一座名為白見瀑的那智後面的瀑布,先生特别叫司機停車下來觀看,這對常子來說實在是難忘的喜悅。
眼中所見的瀑布沒有什麼不同,卡車揚起的塵埃全然染白了草木,隻有瀑布周圍濕漉漉的,放射着光亮,看上去很鮮潤。
這股清澈的水流是從那座巨大的那智瀑布後面直奔落下來的。
仰望空中,飛濺而下的銀白的一股流水,令人感到十分尊貴。
細想想,常子覺得,由于先生的關照,昨天早晨從海上遙望,然後再站在瀑布潭邊沐浴着飛沫,今天又窺探到了靜靜的後側瀑布,獲得了盡情親近那智瀑布的機會。
不久,由河水的分歧點上繼續沿熊野川西進,越過山山谷谷,走過湯峰溫泉,來到一處地方,這裡開始展示着支流音無川廣闊的流域,沿河一座閑雅的社殿包裹在樹林之中。
常子下了車,驚奇地眺望着周圍曝露在夏陽裡的明麗的山野。
人影稀落,清淨的空氣飄溢着杉樹的幽香。
相傳這一帶是阿彌陀淨土,于今日駁雜的時世中卻依然故我,倒也是一件奇事。
就連古老杉樹林裡的蟬聲,一點兒也不顯得喧嚣,猶如四周嵌滿赤銅箔一般,細密地鳴叫着。
穿過端然而立的白木大牌坊,緩緩走在枝葉寬闊的杉樹林間的石子參道上,雖說烈日當空,但卻感受不到暑熱。
從石階下邊向上一看,天空盡皆包裹在碧綠的杉樹叢裡,到處點綴着由高高樹幹上漏洩下來的日影和焦褐色的枯葉。
石階中間立着一塊木牌,常子想起謠曲中的《卷絹》這出戲劇。
“那上面記載的是一位從都城奉納給熊野千匹卷絹的人的故事吧?” “對,主上做了個靈夢,那人遵照他的命令來到三熊野,途中看見冬天的梅花,遂作歌而向音無天神拱手膜拜,故而誤了參拜時辰而被縛。
後為天神附身的巫女所搭救。
” “稱頌和歌的功德……” “是的,借助歌贊揚佛教。
” 常子記得讀過的應該有這樣的文字: “證誠殿阿彌陀如來”,以及“松散開來,手梳的亂發。
松散開來,手梳的亂發的……” 因為不想局限于梳子之上,所以無法說出口來。
石階一旁有長滿苔藓的和泉式部的祈願塔,登到頂端就出現了社前大院。
夏日午後閑靜的白色參道左右,遺留着古代音無川大橋巨大的青銅拟寶珠,地面上印着清晰的影子。
拜殿上墜着黑穗子的紅白兩色的禦簾高高卷起,先生隻朝那裡瞥了一眼,先去社務所,在神官的陪同下,偕常子一起進入内庭。
不順利的時候總是不順利,身邊跟着的這位神官,人很年輕,看來是喜歡先生歌作的讀者,談起先生的著作《花與鳥》來沒完沒了。
先生殷勤地應酬着,但常子卻很清楚先生内心的焦躁。
先生真想快些打發走神官,将最後第三隻梳子埋掉。
看到先生言語漸漸少了,對于對方的提問也懶得回答,由此可知,這件事對先生來說是多麼重要,為了辦成這件事,他花費了多少歲月啊!這種類似小孩做遊戲的事兒,一個大學者對此如此執著,想必其中有一定的緣由。
想到這裡,常子的心中一陣郁悶,同時又想到“香代子”這個人是個絕色美人兒。
常子心中萌生了如此的幻想與憧憬,于是想到要幫助先生實現這份長年心願。
于是,常子在這次旅行中覺得到了最後一次插嘴的機會了,她向神官遞了個眼色,把他叫到一邊去。
“這個,實在對不起,先生說了,他想在神社庭院裡一個人單獨祭祀一番,我來陪您說話,請您給予諒解,好嗎?” 說到這個分兒上,還會有誰不識相呢?神官伴随常子出去時,先生從淡紫色眼鏡後頭投去一瞥感謝的目光,對這一點常子也沒有放過。
常子走到外面,站在拜殿的背陰裡,心情激動地等待着先生。
她從來沒有這樣激情滿懷地等待過先生。
不知不覺,常子也在為先生祈禱,她希望先生從頭到尾能安心地将三隻梳子分别埋在三熊野每座神社的内庭裡。
看來,這是一位絕代佳人,她已經離開這個人世了。
常子沒有嫉妒,沒有悲歎,她之所以能夠懷着如此幸福的心情等待着,也許是因為徘徊于這片常綠的死亡之國的過程中,産生了對死者的寬容之心吧。
不一會兒,常子看到先生從旁門走出來,不住用酒精棉球揩拭着手指頭,她由此知道事情進行得很順利。
陽光之下,先生指尖兒上白色的棉花,閃現着楊桐花一般純淨的光亮。
——先生堅決拒絕社務所的招待,來到寬闊庭院一隅的一座頗為冷清的茶館,一邊喝着這裡出售的名為“熊野神水”的冰冷的水,一邊講述着梳子的由來。
常子恭恭敬敬、心情緊張地傾聽着。
如同課堂上講解王朝故事,先生用獨特的說話藝術,将平時那些不便為人所知的事情,平淡如水地叙述出來了。
先生從他為何不願路過故鄉的村子談起,其間交織着一個女人的不幸。
先生來東京學校之前,在鄉下有個相思相愛的戀人,但兩人被父母拆散,先生不得不走上遊學之途,香代子不久也郁病而死。
先生特别提到她是因悲戀引起的病症。
為此,先生一直追懷香代子的面影,過着獨身的生活,心中時時信守着同少女時代的香代子相約的誓言。
香代子說過,什麼時候兩個人一起去參拜三熊野,但當時兩人連短途旅行都不敢想象,再者,結婚又受到周圍人的反對,處于一種絕望的狀态。
因此,少年時代的先生曾經半開玩笑地說: “好吧,等我六十歲的時候,一定帶你去旅行。
” 就這樣,先生到了六十歲,攜帶着象征香代子的三隻梳子,前來參拜三熊野。
……常子聽罷,覺得實在是一則美麗的故事。
先生獨身的秘密——這個深含悲哀的秘密,一旦全部解開,另一方面,反而覺得先生心中依然深深藏着一個謎,這件過于凄美的故事似乎還不足以令人信服。
這是個絕好的證據,常子聽到這裡,簡直就像大夢初醒,以往的嫉妒和不安一掃而光,完全以一副平靜的心情聆聽先生的講解,她對自己的這種态度也毫不覺得奇怪了。
作為女人,常子憑着至今缺乏自信的直感,覺察到這個故事中含有夢幻的成分,應該當作先生夢中所見的虛構事件。
假若果真是一場夢,先生笃信至今的這三隻梳子,由于得到埋葬而實現了夢中的約定。
這種夢的強勁力量倒是值得驚奇的,由此可以發現先生一生工作之中那種甘美、柔和而脆嫩的寓喻。
然而,兩天的旅行使得常子的嗅覺迅速變得敏銳起來,似乎還能嗅到更多的東西。
這其實并非夢境,不是嗎?先生出于一種莫名的緣由,編造了這則夢幻故事,他自己甚至對于埋葬三隻梳子的儀式也一概不予相信,但卻在孤獨人生的終點,竟然創造一個關于自己的傳說。
初看起來是個十分平常而過于甘美的傳說,但卻為先生所喜愛,這也是沒法子的。
常子猛然覺察到了,她不得不承認,這才是事情的要害。
原來,常子被選做了證人! 否則,先生滿含憂傷講述的這則故事,就不應該和先生如此相差甚遠。
先生的眇目,先生的男高音嗓子,先生的染發,先生的寬腳大褲……所有這些,不應該如此叛離這則故事。
常子由人生所學到的法則就是,不管在誰人身上,都隻能發生符合當事人的事情。
這一法則既然完全正确地符合常子,那麼也就不會不符合先生。
——想到這裡,常子下定決心,打從聽到這則故事的瞬間直到死為止,她都不會當着先生的面或别人的面,表露自己決不相信的表情。
十年來,她對先生忠心耿耿,很顯然,這種忠心與勤懇的歸結就在于此。
同時,常子産生了一種難以表達的安堵之心,昨日看到梳妝台後的絕望之感,毫無保留地得到了完全的治愈。
如今,常子的内心活躍着先生和常子本來的面影。
就像《卷絹》中的阿湧,常子一門心思埋頭寫作和歌,她那被緊緊束縛住的身子,如今在熊野神靈的護佑下獲得了解放。
“那麼……”常子覺得久久沉默下去有些不妥,于是她主動開了腔,“那位香代子小姐想必長得很漂亮吧?” 先生手心的杯子裡殘留着清泠的神水,看起來猶如結晶體一般透明、澄淨。
“嗯,是很漂亮,我這一生從未見到過像她那般俊俏的女子。
” 先生那隻失明的眼睛,透過淡紫色鏡片,轉向陽光明媚的天空,這樣的話語已經不會再傷害常子了。
“我猜也是個美人兒,從那三隻梳子上就可以想象出來呢。
” “确實很美,你也可以憑着幻想寫首和歌看看嘛。
” 先生吩咐道。
“是,我一定寫。
” 常子爽快地回答。
[31]将《古今和歌集》中詩句的秘說向特定的人傳授。
[32]RobertBurton(1577-1640),英國學者、牧師,以著作《憂郁的解剖》聞名。
[33]齋藤實盛(?-118),平安末期武士,初仕源為義、源義朝,後轉向平宗盛。
[34]京極為兼(1254-1332),鐮倉時代後期的公卿、歌人。
前文中的《玉葉集》便是他于1312年撰集的。
[35]有關戲劇知識方面的書,八文字屋自笑三世編,4卷4冊,1776年初版。
[36]莊子《逍遙遊》所倡導的自然的、沒有任何人工痕迹的樂土。
[37]平安時代的曆史小說,作者為女性。
[38]役行者小角(634-701),日本修驗道始祖,世稱“役小角”、“役行者”。
[39]為修行佛道而起卧山野的僧人。
[40]日本神道祭祀用的币帛。
[41]日本神社的神職人員。
[42]鐮倉後期大覺寺統(龜山天皇的血統)和持明院統(後深草天皇的血統)兩統子孫輪流即天皇位。
[43]藤原定家(1162-1241),鐮倉時代初期的歌人,《新古今和歌集》的編纂者之一。
[44]藤原道長(966-1028),平安時代中期的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