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
關燈
小
中
大
通往赫夫納區巴黎綢緞公司樓上裡菲醫生診所的樓梯上隻有一點昏暗的亮光。
樓梯口挂着一盞燈,玻璃罩髒兮兮的,用托架固定在牆壁上。
燈上裝了個錫皮反光器,已經鏽得發黑,上面落滿了塵土。
上樓梯的人總是踩着前人的腳印往上爬。
松軟的樓梯闆已經被踩得有些塌下去了,一路有許多明顯的凹陷。
到樓梯頂向右轉是裡菲醫生的房門。
左邊是一條堆滿垃圾的黑乎乎的過道。
舊椅子、木匠用的支架、短梯、空盒子都躺在黑暗中等着蹭破誰的小腿。
這堆垃圾是巴黎綢緞公司的。
店裡的櫃台或者架子用不上時,夥計們就把它搬上樓扔在這堆東西上。
裡菲醫生的診所大得像間谷倉。
屋子中間放着一個圓肚子的火爐,底座周圍堆着一圈木屑,用釘在地闆上的厚木闆圍着。
門邊放着一張大桌子,從前是赫裡克服裝店的一件家具,用來陳列定做的衣服。
桌上擺滿了書籍、藥瓶和外科手術器械。
桌邊放着約翰·斯帕尼爾德留下的三四個蘋果,他是栽培樹苗的,是裡菲醫生的朋友,他一進門就從口袋裡悄悄往外掏蘋果。
中年時期的裡菲醫生高大笨拙。
後來的灰白胡子此時還沒出現,上嘴唇留着一抹棕色胡子。
他的風度并不優雅,随着年齡越來越大,心裡老為手腳擱哪兒而發愁。
那時,伊麗莎白·威拉德已經結婚很多年,兒子喬治已經是個十二歲或者十四歲的少年了。
有時在夏天的午後,她會爬上破樓梯,來到裡菲醫生的診所。
這個女人原本修長的身體已經開始彎曲,無精打采地挪動着。
表面上她是去裡菲醫生那裡看病,但多半時候這種拜訪跟看病沒有多少關系。
她和醫生雖然也談到健康,但多半談的是她的生活、他們彼此的生活,以及他們在溫斯堡生活期間浮現在他們頭腦中的各種想法。
在空蕩蕩的大屋子裡,這一男一女坐在那裡注視着對方,他們很相像。
他們的身體有區别,他們眼睛的顔色、鼻子的長度、生存的環境也都不同。
但是他們内心有某種東西是一緻的,期求同樣的解脫,在旁觀者的記憶中會留下同樣的印象。
後來,醫生年紀再大些的時候娶了一個年輕的妻子,他常常跟妻子談論與這個來看病的女人一起消磨掉的時光,講了許多他以前未能告訴伊麗莎白的事情。
他到老年時差不多變成一個詩人了,對于過去發生的事情有種詩一般的看法。
“我的人生已進入非得祈禱不可的時期,因此我發明了神靈,向他們祈禱,”他說,“我既不把祈求的東西講出來,也不下跪,而是在椅子裡一動不動地坐着。
在下午晚些時候,悶熱的主街上悄無聲息,或者在冬季天色陰沉的時候,這些神靈會走進診所,我想不會有人知道他們。
後來,我發現這個女人伊麗莎白知道,她同樣崇拜這些神靈。
我想,她到診所來是因為知道神靈們也在這裡,而她也很高興發現自己并不孤單。
這樣的經驗難以解釋,雖然我想這種事也常常發生在其他地方的男女身上。
” 伊麗莎白和裡菲醫生在夏天的午後坐在診所裡談論他們兩個人的生活時也會談到其他人。
有時醫生會講些充滿哲理的警句,講完後就愉快地笑起來。
間或在沉默一陣後說出一句話或給出一個暗示,奇異地照亮了說話人的生活,一個願望變成一種欲望,或者一個半死的夢想忽然間閃耀着生機。
大部分話是這個女人說的,她說話時并不看着這個男人。
旅店老闆的妻子每次來看醫生,說話都會變得更加自在一點,在他面前待上一兩個小時後,從樓上下來走到主街上,她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似乎更有力量抵抗生活中的沉悶乏味了。
她朝前走去,身體搖擺的節奏近乎少女,但是,等她回到自己屋裡,在窗邊的椅子上坐下時,當黑暗降臨,旅店餐廳的一個女孩給她端來晚飯時,她會讓這種激情冷卻下去。
她的思緒飛回了熱烈地渴望冒險的少女時代,回想起在還可以冒險的那段時光裡擁抱過她的男人們的手臂,特别是回想起一個曾經是她情人的男子,在激情迸發的時刻對着她大喊了一百多遍,一遍又一遍瘋狂地重複着同樣的話:“寶貝!寶貝!可愛的寶貝!”她覺得,這些話表達出了自己一生都想得到的東西。
在這個破爛陳舊的旅店,老闆患病的妻子坐在自己房間裡哭了起來。
她捂着臉,身體前後晃動着。
朋友裡菲醫生的話在她耳邊回響。
“愛情就像黑夜裡拂過樹下青草的風,”他說,“你千萬别想方設法把
樓梯口挂着一盞燈,玻璃罩髒兮兮的,用托架固定在牆壁上。
燈上裝了個錫皮反光器,已經鏽得發黑,上面落滿了塵土。
上樓梯的人總是踩着前人的腳印往上爬。
松軟的樓梯闆已經被踩得有些塌下去了,一路有許多明顯的凹陷。
到樓梯頂向右轉是裡菲醫生的房門。
左邊是一條堆滿垃圾的黑乎乎的過道。
舊椅子、木匠用的支架、短梯、空盒子都躺在黑暗中等着蹭破誰的小腿。
這堆垃圾是巴黎綢緞公司的。
店裡的櫃台或者架子用不上時,夥計們就把它搬上樓扔在這堆東西上。
裡菲醫生的診所大得像間谷倉。
屋子中間放着一個圓肚子的火爐,底座周圍堆着一圈木屑,用釘在地闆上的厚木闆圍着。
門邊放着一張大桌子,從前是赫裡克服裝店的一件家具,用來陳列定做的衣服。
桌上擺滿了書籍、藥瓶和外科手術器械。
桌邊放着約翰·斯帕尼爾德留下的三四個蘋果,他是栽培樹苗的,是裡菲醫生的朋友,他一進門就從口袋裡悄悄往外掏蘋果。
中年時期的裡菲醫生高大笨拙。
後來的灰白胡子此時還沒出現,上嘴唇留着一抹棕色胡子。
他的風度并不優雅,随着年齡越來越大,心裡老為手腳擱哪兒而發愁。
那時,伊麗莎白·威拉德已經結婚很多年,兒子喬治已經是個十二歲或者十四歲的少年了。
有時在夏天的午後,她會爬上破樓梯,來到裡菲醫生的診所。
這個女人原本修長的身體已經開始彎曲,無精打采地挪動着。
表面上她是去裡菲醫生那裡看病,但多半時候這種拜訪跟看病沒有多少關系。
她和醫生雖然也談到健康,但多半談的是她的生活、他們彼此的生活,以及他們在溫斯堡生活期間浮現在他們頭腦中的各種想法。
在空蕩蕩的大屋子裡,這一男一女坐在那裡注視着對方,他們很相像。
他們的身體有區别,他們眼睛的顔色、鼻子的長度、生存的環境也都不同。
但是他們内心有某種東西是一緻的,期求同樣的解脫,在旁觀者的記憶中會留下同樣的印象。
後來,醫生年紀再大些的時候娶了一個年輕的妻子,他常常跟妻子談論與這個來看病的女人一起消磨掉的時光,講了許多他以前未能告訴伊麗莎白的事情。
他到老年時差不多變成一個詩人了,對于過去發生的事情有種詩一般的看法。
“我的人生已進入非得祈禱不可的時期,因此我發明了神靈,向他們祈禱,”他說,“我既不把祈求的東西講出來,也不下跪,而是在椅子裡一動不動地坐着。
在下午晚些時候,悶熱的主街上悄無聲息,或者在冬季天色陰沉的時候,這些神靈會走進診所,我想不會有人知道他們。
後來,我發現這個女人伊麗莎白知道,她同樣崇拜這些神靈。
我想,她到診所來是因為知道神靈們也在這裡,而她也很高興發現自己并不孤單。
這樣的經驗難以解釋,雖然我想這種事也常常發生在其他地方的男女身上。
” 伊麗莎白和裡菲醫生在夏天的午後坐在診所裡談論他們兩個人的生活時也會談到其他人。
有時醫生會講些充滿哲理的警句,講完後就愉快地笑起來。
間或在沉默一陣後說出一句話或給出一個暗示,奇異地照亮了說話人的生活,一個願望變成一種欲望,或者一個半死的夢想忽然間閃耀着生機。
大部分話是這個女人說的,她說話時并不看着這個男人。
旅店老闆的妻子每次來看醫生,說話都會變得更加自在一點,在他面前待上一兩個小時後,從樓上下來走到主街上,她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似乎更有力量抵抗生活中的沉悶乏味了。
她朝前走去,身體搖擺的節奏近乎少女,但是,等她回到自己屋裡,在窗邊的椅子上坐下時,當黑暗降臨,旅店餐廳的一個女孩給她端來晚飯時,她會讓這種激情冷卻下去。
她的思緒飛回了熱烈地渴望冒險的少女時代,回想起在還可以冒險的那段時光裡擁抱過她的男人們的手臂,特别是回想起一個曾經是她情人的男子,在激情迸發的時刻對着她大喊了一百多遍,一遍又一遍瘋狂地重複着同樣的話:“寶貝!寶貝!可愛的寶貝!”她覺得,這些話表達出了自己一生都想得到的東西。
在這個破爛陳舊的旅店,老闆患病的妻子坐在自己房間裡哭了起來。
她捂着臉,身體前後晃動着。
朋友裡菲醫生的話在她耳邊回響。
“愛情就像黑夜裡拂過樹下青草的風,”他說,“你千萬别想方設法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