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
關燈
小
中
大
怨内德·柯裡,但卻感覺自己永遠不會嫁給另外一個男人了。
對她來說,把她仍然覺得隻屬于内德的東西交給别人,似乎想想都可怕。
别的年輕人想吸引她的注意時,她完全無動于衷。
“我現在是他的妻子,将來也是,不管他是否回來。
”她輕聲自言自語。
她一心想實現獨立自主,可并不能理解現在的時髦觀念:女人自己主宰自己,不管給予還是索取都是為了她自己的目的。
艾麗斯在絲綢店裡從早上八點幹到晚上六點,每周有三個晚上,要回店裡從七點待到九點。
随着時光的流逝,她越來越孤獨,開始玩些孤獨者經常玩的遊戲。
每到夜裡,她上樓回到自己房間跪在地闆上祈禱,訴說想講給情人的那些話。
她開始依戀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因為那是她自己的,她不能容忍任何人碰她房間裡的家具。
攢錢最初是為了去大城市尋找内德·柯裡,計劃幻滅後她還是堅持攢下去。
這已經成了她的一個習慣,即便需要買件新衣服,她也舍不得。
有時在店裡,陰雨霏霏的午後,她會拿出銀行存折,打開在眼前,花幾個小時幻想不能實現的美夢——攢夠了錢,用利息來支撐自己和未來丈夫的生活。
“内德喜歡到處旅遊,”她想,“我會給他創造這個條件。
有一天我們結了婚,我可以把我們兩個人的錢都存起來,我們會變成有錢人。
然後我們可以一塊兒周遊世界。
” 一星期又一星期變成一月又一月,再變成一年又一年,艾麗斯仍在絲綢店裡等待和夢想着情人回來。
她的老闆是個裝着假牙的白發老頭,嘴唇上垂着一抹稀疏的白胡子,不愛說話。
有時遇到下雨的日子,或者冬季主街上狂風怒吼,好幾個小時過去了,沒有一個顧客進來。
艾麗斯把貨物規整了又規整。
她站在店鋪的窗戶前面,從那兒可以望見空蕩蕩的主街,她想起跟内德·柯裡散步的那天晚上他說過的話:“我們從此永遠不分離。
”那句話在這個成熟女人的心中反複回蕩着。
淚水湧進她的眼眶。
有時老闆出去了,她一個人待在店裡,她就伏在櫃台上哭泣。
“噢,内德,我在等你啊。
”她一遍又一遍輕聲地說。
與此同時,她隐隐覺得他永遠也不會回來了,這種恐懼在她心裡變得越來越強烈。
春天的雨已經結束,漫長炎熱的夏天還沒有到來,這段時間,溫斯堡周圍的鄉野令人心曠神怡。
小城位于開闊的田野中間,田野邊緣是一片片賞心悅目的樹林。
樹林裡有許多隐蔽幽靜的角落,那是星期天下午情侶們常去坐坐的地方。
從樹林裡望出去,可以看到田地,看到農民在谷倉邊幹活兒,或者是人們在路上趕着車來來往往。
城裡傳來鐘聲,偶爾會有一列火車經過,遠遠地看上去像件玩具。
内德·柯裡離開後好幾年,艾麗斯從沒在星期天跟别的年輕人去過樹林,但是内德走了兩三年後的一天,她感到孤獨得實在無法忍受,于是穿上最好的衣服出去了。
她找到一個小小的隐蔽之所坐下,從那兒可以望見小城和一溜田地。
對于衰老和被遺忘的恐懼煎熬着她的心。
她坐在那裡心神不安,于是又站起來。
她眺望着遠處的大地,某種東西,或許是表現為四季流轉不止的生命永不停息的感覺,讓她緬懷起已經消逝的歲月。
想到青春的美麗和清新已然離自己而去,她感到一陣恐懼的戰栗。
她第一次覺得自己被欺騙了。
她并不怪内德·柯裡,然而也不知道該怪誰。
一絲悲哀掠過心頭。
她跪下想要祈禱,然而說出來的卻是抗議。
“那樣的事不會降臨到我身上了。
我永遠不會找到幸福了。
我幹嗎要對自己撒謊呢?”她哭着說,随之生出一種古怪的輕松感,她第一次嘗試面對已經成為她日常生活組成部分的恐懼。
艾麗斯·欣德曼二十五歲那年發生了兩件事,打破了她沉悶平淡的生活。
媽媽嫁給了溫斯堡漆車匠布什·米爾頓,她自己成了溫斯堡衛理公會教徒。
她參加教會是因為害怕孤獨。
媽媽的再婚加強了她的這種孤獨感。
“我現在又老又古怪。
就算内德回來了也不會要我。
他生活的那
對她來說,把她仍然覺得隻屬于内德的東西交給别人,似乎想想都可怕。
别的年輕人想吸引她的注意時,她完全無動于衷。
“我現在是他的妻子,将來也是,不管他是否回來。
”她輕聲自言自語。
她一心想實現獨立自主,可并不能理解現在的時髦觀念:女人自己主宰自己,不管給予還是索取都是為了她自己的目的。
艾麗斯在絲綢店裡從早上八點幹到晚上六點,每周有三個晚上,要回店裡從七點待到九點。
随着時光的流逝,她越來越孤獨,開始玩些孤獨者經常玩的遊戲。
每到夜裡,她上樓回到自己房間跪在地闆上祈禱,訴說想講給情人的那些話。
她開始依戀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因為那是她自己的,她不能容忍任何人碰她房間裡的家具。
攢錢最初是為了去大城市尋找内德·柯裡,計劃幻滅後她還是堅持攢下去。
這已經成了她的一個習慣,即便需要買件新衣服,她也舍不得。
有時在店裡,陰雨霏霏的午後,她會拿出銀行存折,打開在眼前,花幾個小時幻想不能實現的美夢——攢夠了錢,用利息來支撐自己和未來丈夫的生活。
“内德喜歡到處旅遊,”她想,“我會給他創造這個條件。
有一天我們結了婚,我可以把我們兩個人的錢都存起來,我們會變成有錢人。
然後我們可以一塊兒周遊世界。
” 一星期又一星期變成一月又一月,再變成一年又一年,艾麗斯仍在絲綢店裡等待和夢想着情人回來。
她的老闆是個裝着假牙的白發老頭,嘴唇上垂着一抹稀疏的白胡子,不愛說話。
有時遇到下雨的日子,或者冬季主街上狂風怒吼,好幾個小時過去了,沒有一個顧客進來。
艾麗斯把貨物規整了又規整。
她站在店鋪的窗戶前面,從那兒可以望見空蕩蕩的主街,她想起跟内德·柯裡散步的那天晚上他說過的話:“我們從此永遠不分離。
”那句話在這個成熟女人的心中反複回蕩着。
淚水湧進她的眼眶。
有時老闆出去了,她一個人待在店裡,她就伏在櫃台上哭泣。
“噢,内德,我在等你啊。
”她一遍又一遍輕聲地說。
與此同時,她隐隐覺得他永遠也不會回來了,這種恐懼在她心裡變得越來越強烈。
春天的雨已經結束,漫長炎熱的夏天還沒有到來,這段時間,溫斯堡周圍的鄉野令人心曠神怡。
小城位于開闊的田野中間,田野邊緣是一片片賞心悅目的樹林。
樹林裡有許多隐蔽幽靜的角落,那是星期天下午情侶們常去坐坐的地方。
從樹林裡望出去,可以看到田地,看到農民在谷倉邊幹活兒,或者是人們在路上趕着車來來往往。
城裡傳來鐘聲,偶爾會有一列火車經過,遠遠地看上去像件玩具。
内德·柯裡離開後好幾年,艾麗斯從沒在星期天跟别的年輕人去過樹林,但是内德走了兩三年後的一天,她感到孤獨得實在無法忍受,于是穿上最好的衣服出去了。
她找到一個小小的隐蔽之所坐下,從那兒可以望見小城和一溜田地。
對于衰老和被遺忘的恐懼煎熬着她的心。
她坐在那裡心神不安,于是又站起來。
她眺望着遠處的大地,某種東西,或許是表現為四季流轉不止的生命永不停息的感覺,讓她緬懷起已經消逝的歲月。
想到青春的美麗和清新已然離自己而去,她感到一陣恐懼的戰栗。
她第一次覺得自己被欺騙了。
她并不怪内德·柯裡,然而也不知道該怪誰。
一絲悲哀掠過心頭。
她跪下想要祈禱,然而說出來的卻是抗議。
“那樣的事不會降臨到我身上了。
我永遠不會找到幸福了。
我幹嗎要對自己撒謊呢?”她哭着說,随之生出一種古怪的輕松感,她第一次嘗試面對已經成為她日常生活組成部分的恐懼。
艾麗斯·欣德曼二十五歲那年發生了兩件事,打破了她沉悶平淡的生活。
媽媽嫁給了溫斯堡漆車匠布什·米爾頓,她自己成了溫斯堡衛理公會教徒。
她參加教會是因為害怕孤獨。
媽媽的再婚加強了她的這種孤獨感。
“我現在又老又古怪。
就算内德回來了也不會要我。
他生活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