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

關燈
路易絲·本特利做了約翰·哈代的妻子後跟丈夫住在溫斯堡榆樹街的一棟磚房裡。

    她的故事跟誤解有關。

     要理解路易絲這樣的女人并且讓她的生活過得稱心如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這得寫上好幾本有思想的書,周圍的人也得過有思想的生活。

     路易絲是一個天生柔順又操勞過度的母親和一個易沖動、嚴厲、愛幻想的父親所生,後者對她的出生并不歡迎。

    她從孩提時起就有些神經質,屬于那種過于敏感的女人,稍晚些時候,在工業主義的浪潮中,這種女人将大量湧現。

     她小時候住在本特利農場,那時就不愛說話并且喜怒無常。

    她渴望愛勝過這個世界上其他任何東西,但并未如願。

    她十五歲時到溫斯堡的艾伯特·哈代家去住,哈代開了一家賣馬車和貨車的店鋪,還是城裡教育局的委員。

     路易絲進城到溫斯堡中學念書,住在哈代家,因為艾伯特·哈代和她父親是朋友。

     哈代,這位溫斯堡的車商,跟那個年代的其他人一樣熱衷于教育這個話題。

    他在這個世界上走出自己的路來,靠的可不是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但他相信如果自己再懂些書本知識的話會幹得更出色。

    不管誰到店裡來,他都跟人說這個。

    他在家裡一個勁兒地唠叨這個話題,全家都煩透了。

     他有兩個女兒,還有一個叫約翰的兒子,女兒們不止一次威脅說要徹底離開學校。

    作為一項原則,她們在班上僅僅維持着能免于受罰的成績。

    “我讨厭書,讨厭任何一個愛書的人。

    ”兩個女孩中小一些的哈麗雅特憤恨地說。

     路易絲在溫斯堡和在農場一樣不幸福。

    多年來,她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去闖蕩世界,她把搬進哈代家看作邁向自由的重要一步。

    每當想到這件事,她就覺得小城所有的人一定都快樂、有活力,不管男人女人都生活得幸福自由,友誼與愛情的給予和獲得感覺就像一陣風拂過臉頰那樣。

    經曆過本特利家沉默而且毫無歡樂可言的生活後,她夢想踏進那種溫暖而又躍動着生命與真實氣息的空氣中。

    在哈代家,也許路易絲本可以得到某種她極其渴望的東西,但她剛到小城就犯了一個錯誤。

     路易絲在學校相當用功,遭到哈代家兩個姑娘瑪麗和哈麗雅特的憎惡。

    她會在農場待到開學那天才回來,而且對這兩個女孩的感受毫無覺察。

    她很怯生,剛來的頭一個月沒有交到一個朋友。

    每個星期五下午,農場雇的人就駕車到溫斯堡把她接回家過周末,所以她從來沒有跟城裡的人一起度過周末。

    她既難為情又孤獨,隻好一直用功學習。

    瑪麗和哈麗雅特覺得,她好像有意拿自己的優秀成績跟她們過不去。

    路易絲渴望表現出色,她想回答老師在班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她站起來又坐下,眼睛亮閃閃的。

    當答出班上其他同學都回答不了的問題時,她臉上會露出開心的微笑。

    “瞧,我替你們答出來了,”她的眼睛似乎在說,“你們不必煩惱。

    我會回答所有的問題。

    隻要我在這裡,大家就不用擔心這種事。

    ” 晚上,吃過晚飯後,艾伯特·哈代開始表揚路易絲。

    有個老師對她評價很高,他聽了很高興。

    “嗯,我又聽到表揚了,”他開始說道,嚴厲地盯着自己的女兒們,然後微笑着轉向路易絲,“又有一個老師告訴我路易絲功課很出色。

    溫斯堡人人都對我講她有多聰明。

    我真羞愧,他們可不這樣說我女兒。

    ”這位商人站起來在房間裡走來走去,點燃了晚上抽的雪茄。

     兩個女孩一個看着另一個,厭倦地搖搖頭。

    看她們無動于衷,父親發火了。

    “我告訴你們,你們兩個得認真想想這事了,”他喊道,怒目凝視着兩個女兒,“美國正在發生一場巨變,學習是今後出人頭地的唯一希望。

    路易絲是個有錢人家的女兒,可是卻一點都不恥于學習。

    看看人家,你們應該感到羞恥才對。

    ” 哈代從門口的架子上拿下帽子,準備出去消磨掉這個黃昏。

    他在門口站住,回過頭投來兩道憤怒的目光。

    他的樣子兇狠極了,吓得路易絲跑回到樓上自己的房間。

    兩個女兒開始談起自己的事來。

    “聽我說,”他怒吼道,“你們的腦子都太懶了。

    你們對教育這麼冷淡,會影響你們的性格。

    你們将來不會有什麼出息的。

    記着我的話——路易絲已經遠遠超過了你們,你們永遠趕不上了。

    ” 這個商人心煩意亂,走出屋子來到街上,氣得直發抖。

    他邊走邊小聲咒罵着什麼,但走到主街上時氣就全消了。

    他上前去跟别的商人和進城的農民聊聊天氣或莊稼,然後就把女兒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