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誠Ⅰ
關燈
小
中
大
總有那麼三四個老人在本特利農場的房屋前廊上坐着,或者在園子裡信步閑走。
其中三個是女的,都是傑西的姐姐。
個個形容枯槁,說話有氣無力。
還有一個沉默寡言的老頭,已白發稀疏,是傑西的叔叔。
這棟農房是用木頭建的,木骨架上蓋着一大塊木闆。
其實它并不是一棟獨立的房子,而是一連串随意聯結起來的房子。
裡面的情形很讓人吃驚。
從起居室到飯廳得爬台階,從這間屋子走到另一間屋子也總是要經過或上或下的台階。
吃飯時,這裡就像一隻蜂箱。
完全靜止片刻後,門紛紛打開。
樓梯上響起腳步聲、低低的咕哝聲,人們從十幾個陰暗的角落露出臉來。
除了已經提到的幾個老人,本特利家的屋子裡還住着其他一些人。
有四個長工,一個被喚作考利·畢比大媽的照管家務的女人,還有一個叫伊萊紮·斯托頓的傻姑娘負責收拾床鋪、幫着擠奶,另外還有一個在馬圈裡幹活的男孩,最後是傑西·本特利本人,掌握一切的主人。
美國内戰已經過去二十年了,本特利農場所在的俄亥俄北部地區已經開始走出早期的拓荒生活。
那時候傑西就有了收谷機。
他修建了時新的谷倉,依靠仔細鋪築的瓦溝解決了大部分土地的排水問題。
然而想了解這個人,我們還得追溯到更早的年代。
到傑西那一輩時,本特利家族在俄亥俄北部已經生活了好幾代。
他們是從紐約州遷過來的,當時國家剛剛建立,土地價格還很低,他們從那時起就開始擁有土地了。
長期以來他們跟其他所有中西部人一樣,很窮。
他們居住的地方森林茂密,到處是倒下的圓木和矮樹叢。
清理這些以及砍伐樹木的工作漫長而艱辛,最後還要把樹樁刨出來。
鐵犁劃過田地時經常碰到藏在土裡面的樹根,石頭遍地都是,低窪的地方又積水,青苗變黃,最後都病死了。
傑西·本特利的父親和兄弟們獲得這塊土地的産權時,許多較為艱苦的清理工作差不多都已完成,但他們仍然固守傳統,還像被驅策的牲口那樣幹活。
其實他們的日子過得跟當時其他的莊戶人家完全一樣。
春天以及冬天的很長一段時間,通向溫斯堡的路都是一片泥濘。
家裡的四個年輕人整天在田裡蠻幹,他們大口吞咽着粗糙油膩的食物,晚上睡在鋪着稻草的床上跟疲倦不堪的野獸一樣。
生活中充滿了粗糙和野蠻的東西,他們自己看上去也一樣粗糙和野蠻。
星期六下午,他們坐着幾匹馬拉的三人座馬車進城去。
到了城裡,他們就圍着店鋪裡的火爐站着跟别的莊稼漢或者鋪子老闆聊天。
他們都穿着工裝,冬天就穿上厚大衣,上面濺滿泥巴。
他們伸出去取暖的手布滿裂縫,膚色發紅。
對他們來說講點話挺吃力的,所以多半時間他們都一言不發。
他們買好肉、面粉、糖和鹽,然後就走進溫斯堡某家小酒館去喝啤酒。
在酒的熏陶下,他們天性中的強烈欲望,在那種英雄式的墾荒苦役中被壓抑了很久之後,現在全釋放出來了。
這時,一種粗暴的、動物般的四溢的激情完全控制住了他們。
在回家的路上,他們站在馬車座上對着星空大喊大叫。
有時他們會兇狠地打上一架,有時則放聲高歌。
有一次,一個年齡大些的名叫伊諾克·本特利的孩子用鞭柄将他們的父親老湯姆·本特利打了一頓,打得老頭看上去奄奄一息。
伊諾克在馬圈閣樓上的草堆中躲了好幾天,打算一旦自己的一時沖動釀成謀殺的後果,就立刻逃掉。
他全靠母親送吃的才保住了一條命,母親也向他提供傷者的情況。
等沒事了之後,他才從躲藏的地方出來,回去接着幹清地的活兒,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
内戰使本特利家的命運發生了急劇的轉變,最小的兒子傑西随之成長起來。
伊諾克、愛德華、哈裡、威爾,這幾個本特利家的人全都應征入伍了,漫長的戰争還沒有結束,他們已全部陣亡。
他們去了南方後,有段時間老湯姆設法經營這塊土地,但并不怎麼成功。
四個兒子中最後一個死後,他叫人帶話給傑西讓他回來。
接着,母親在病了一年後突然去世,父親也随之一蹶不振。
老湯姆提出賣掉農場搬到城裡去。
他整天搖着腦袋自言自語。
田裡的活兒都耽誤了,雜草長得老高。
他雇了幾個人,但卻使用不當。
他們清早下地幹活兒時,他就去林子裡轉悠,然後在一根木頭上坐下。
有時到了晚上他忘了回家,某個女兒隻好去找他。
傑西·本特利回到農場後就開始管事。
他才二十二歲,既瘦弱又敏感。
他十八歲那年離家去上學,想當個學者,最後成為長老會的牧師。
他少年時代在我們鄉下被稱作“孤僻的羊”,跟幾位哥哥合不來。
全家隻有母親理解他,可母親現在死了。
他回家接管農場時,農場的土地已經擴展到六百多畝。
他想承擔起四個強壯的哥哥的工作,溫斯堡一帶無論是鄉下還是城裡的人都在拿這件事說笑。
他們的看法理由充分。
按那個年代的标準衡量,傑西長得一點兒都沒有男子氣概。
他身材瘦
其中三個是女的,都是傑西的姐姐。
個個形容枯槁,說話有氣無力。
還有一個沉默寡言的老頭,已白發稀疏,是傑西的叔叔。
這棟農房是用木頭建的,木骨架上蓋着一大塊木闆。
其實它并不是一棟獨立的房子,而是一連串随意聯結起來的房子。
裡面的情形很讓人吃驚。
從起居室到飯廳得爬台階,從這間屋子走到另一間屋子也總是要經過或上或下的台階。
吃飯時,這裡就像一隻蜂箱。
完全靜止片刻後,門紛紛打開。
樓梯上響起腳步聲、低低的咕哝聲,人們從十幾個陰暗的角落露出臉來。
除了已經提到的幾個老人,本特利家的屋子裡還住着其他一些人。
有四個長工,一個被喚作考利·畢比大媽的照管家務的女人,還有一個叫伊萊紮·斯托頓的傻姑娘負責收拾床鋪、幫着擠奶,另外還有一個在馬圈裡幹活的男孩,最後是傑西·本特利本人,掌握一切的主人。
美國内戰已經過去二十年了,本特利農場所在的俄亥俄北部地區已經開始走出早期的拓荒生活。
那時候傑西就有了收谷機。
他修建了時新的谷倉,依靠仔細鋪築的瓦溝解決了大部分土地的排水問題。
然而想了解這個人,我們還得追溯到更早的年代。
到傑西那一輩時,本特利家族在俄亥俄北部已經生活了好幾代。
他們是從紐約州遷過來的,當時國家剛剛建立,土地價格還很低,他們從那時起就開始擁有土地了。
長期以來他們跟其他所有中西部人一樣,很窮。
他們居住的地方森林茂密,到處是倒下的圓木和矮樹叢。
清理這些以及砍伐樹木的工作漫長而艱辛,最後還要把樹樁刨出來。
鐵犁劃過田地時經常碰到藏在土裡面的樹根,石頭遍地都是,低窪的地方又積水,青苗變黃,最後都病死了。
傑西·本特利的父親和兄弟們獲得這塊土地的産權時,許多較為艱苦的清理工作差不多都已完成,但他們仍然固守傳統,還像被驅策的牲口那樣幹活。
其實他們的日子過得跟當時其他的莊戶人家完全一樣。
春天以及冬天的很長一段時間,通向溫斯堡的路都是一片泥濘。
家裡的四個年輕人整天在田裡蠻幹,他們大口吞咽着粗糙油膩的食物,晚上睡在鋪着稻草的床上跟疲倦不堪的野獸一樣。
生活中充滿了粗糙和野蠻的東西,他們自己看上去也一樣粗糙和野蠻。
星期六下午,他們坐着幾匹馬拉的三人座馬車進城去。
到了城裡,他們就圍着店鋪裡的火爐站着跟别的莊稼漢或者鋪子老闆聊天。
他們都穿着工裝,冬天就穿上厚大衣,上面濺滿泥巴。
他們伸出去取暖的手布滿裂縫,膚色發紅。
對他們來說講點話挺吃力的,所以多半時間他們都一言不發。
他們買好肉、面粉、糖和鹽,然後就走進溫斯堡某家小酒館去喝啤酒。
在酒的熏陶下,他們天性中的強烈欲望,在那種英雄式的墾荒苦役中被壓抑了很久之後,現在全釋放出來了。
這時,一種粗暴的、動物般的四溢的激情完全控制住了他們。
在回家的路上,他們站在馬車座上對着星空大喊大叫。
有時他們會兇狠地打上一架,有時則放聲高歌。
有一次,一個年齡大些的名叫伊諾克·本特利的孩子用鞭柄将他們的父親老湯姆·本特利打了一頓,打得老頭看上去奄奄一息。
伊諾克在馬圈閣樓上的草堆中躲了好幾天,打算一旦自己的一時沖動釀成謀殺的後果,就立刻逃掉。
他全靠母親送吃的才保住了一條命,母親也向他提供傷者的情況。
等沒事了之後,他才從躲藏的地方出來,回去接着幹清地的活兒,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
内戰使本特利家的命運發生了急劇的轉變,最小的兒子傑西随之成長起來。
伊諾克、愛德華、哈裡、威爾,這幾個本特利家的人全都應征入伍了,漫長的戰争還沒有結束,他們已全部陣亡。
他們去了南方後,有段時間老湯姆設法經營這塊土地,但并不怎麼成功。
四個兒子中最後一個死後,他叫人帶話給傑西讓他回來。
接着,母親在病了一年後突然去世,父親也随之一蹶不振。
老湯姆提出賣掉農場搬到城裡去。
他整天搖着腦袋自言自語。
田裡的活兒都耽誤了,雜草長得老高。
他雇了幾個人,但卻使用不當。
他們清早下地幹活兒時,他就去林子裡轉悠,然後在一根木頭上坐下。
有時到了晚上他忘了回家,某個女兒隻好去找他。
傑西·本特利回到農場後就開始管事。
他才二十二歲,既瘦弱又敏感。
他十八歲那年離家去上學,想當個學者,最後成為長老會的牧師。
他少年時代在我們鄉下被稱作“孤僻的羊”,跟幾位哥哥合不來。
全家隻有母親理解他,可母親現在死了。
他回家接管農場時,農場的土地已經擴展到六百多畝。
他想承擔起四個強壯的哥哥的工作,溫斯堡一帶無論是鄉下還是城裡的人都在拿這件事說笑。
他們的看法理由充分。
按那個年代的标準衡量,傑西長得一點兒都沒有男子氣概。
他身材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