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去埃德伯裡的路上,我告訴帕迪,我肯定能從一個朋友那兒弄到點錢,不如我們直接去倫敦,這樣就不用在收容所再呆一晚了。但帕迪最近沒去過埃德伯裡,出于流浪漢的本性,他不會浪費免費寄宿的機會。我們計劃第二天早上前往倫敦,我隻剩下半便士,帕迪倒還有兩先令,這些錢夠我們一人有張床睡,還能喝上幾杯茶。
我看着他,被他說話時的瘋狂和激動所震驚,他似乎已經歇斯底裡,又或許是喝多了。一小時後,我走進了一個和大廳分隔開來的小房間,那是給人讀書的地方,但裡面沒有書也沒有報紙,因此很少有住客去。開門時,我看見剛才說話的那個小夥兒一個人在裡面,正跪着祈禱。把門關上之前,我剛好看見他的臉,上面寫滿了痛苦。看到這一神情,我恍然大悟,他已經餓得不行了。
床鋪收費八便士,我和帕迪還剩下五便士,我們便把錢花在了“酒吧”裡,這裡的食物比較便宜,雖然不如一些公共寄宿所便宜。茶水好像是拿茶渣泡的,我猜是人們捐給救世軍的,不過他們一杯茶就要賣三個半便士,味道還很差。十點鐘的時候,一個軍官吹着哨子在大廳裡轉了一圈,大家很快都站了起來。
“那說明你得去睡覺了,而且動作得利索一點。”
在軍官的命令下,全部兩百号人像綿羊一樣聽話,成群結隊地去睡覺了。
宿舍是個很大的閣樓,像間營房,裡面有六七十張床。床很幹淨,也還算舒服,就是很窄,而且床與床之間挨得太近,呼氣的時候直接就呼到旁邊那人臉上去了。房間裡睡了兩個軍官,以防止熄燈後有人抽煙或說話。我和帕迪幾乎一夜沒合眼,因為不遠處有個神經有毛病的人,可能是患有彈震症[4],時不時就會喊一聲“皮普!”,聲音又大又刺耳,有點兒像汽車喇叭的聲音。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叫,但這樣注定是沒法睡覺的。别人都管這家夥叫“皮普”,看來他是寄宿所的常客,每晚他都要把一二十個人弄醒。在這種集體管理的寄宿所,人們會因為各種原因睡不好,這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早上七點,又響起一聲哨子,軍官們巡視一圈,把沒有立即起床的人搖醒。從那以後,我在不少救世軍寄宿所住過,發現盡管不同的地方略有差異,但實行的都是這種半軍事化的管理方式。這種寄宿所便宜是便宜,但在我看來太像濟貧院了。其中有些寄宿所每周還要做一到兩次禮拜,強制要求所有住客參加,否則就得走人。事實上,救世軍習慣了以慈善團體自居,甚至連開寄宿所都帶上了慈善的意味。
十點鐘的時候,我去了B的辦公室,問他借一英鎊。他給了我兩英鎊,并讓我需要時再來。這樣一來,我和帕迪至少一周内不用為錢發愁了。我們白天在特拉法加廣場[5]遊蕩,去找帕迪的一個朋友,卻始終沒找着。晚上去斯特蘭德大街[6]附近一條小巷上的寄宿所住宿,那裡收費十一便士,可裡面黑乎乎的,而且氣味難聞,是個臭名昭著的同性戀出沒地。樓下昏暗的廚房裡,三個看上去有點暧昧的小夥子身着時髦的藍色套裝,分開坐在長椅上,其他住戶沒怎麼理睬他們。我猜他們是同性戀。他們看上去跟巴黎街頭的流氓痞子差不多,隻是沒留絡腮胡子。火爐前,一個穿着整齊的人正跟一個光着身子的人讨價還價。他們是賣報紙的,穿着整齊的人正在向光着身子的人推銷他的衣服,他說:
“看吧,你還沒穿過那麼好的衣服吧。外套半克朗,褲子兩先令,靴子一個半先令,帽子和圍巾一先令,總共七先令。”
[5]特拉法加廣場:建于1805年,英國倫敦著名廣場,坐落在倫敦市中心。(譯注)
[6]斯特蘭德大街:英國倫敦中西部街,以其旅館和劇院著稱。(譯注)
我看着他,被他說話時的瘋狂和激動所震驚,他似乎已經歇斯底裡,又或許是喝多了。一小時後,我走進了一個和大廳分隔開來的小房間,那是給人讀書的地方,但裡面沒有書也沒有報紙,因此很少有住客去。開門時,我看見剛才說話的那個小夥兒一個人在裡面,正跪着祈禱。把門關上之前,我剛好看見他的臉,上面寫滿了痛苦。看到這一神情,我恍然大悟,他已經餓得不行了。
床鋪收費八便士,我和帕迪還剩下五便士,我們便把錢花在了“酒吧”裡,這裡的食物比較便宜,雖然不如一些公共寄宿所便宜。茶水好像是拿茶渣泡的,我猜是人們捐給救世軍的,不過他們一杯茶就要賣三個半便士,味道還很差。十點鐘的時候,一個軍官吹着哨子在大廳裡轉了一圈,大家很快都站了起來。
“那說明你得去睡覺了,而且動作得利索一點。”
在軍官的命令下,全部兩百号人像綿羊一樣聽話,成群結隊地去睡覺了。
宿舍是個很大的閣樓,像間營房,裡面有六七十張床。床很幹淨,也還算舒服,就是很窄,而且床與床之間挨得太近,呼氣的時候直接就呼到旁邊那人臉上去了。房間裡睡了兩個軍官,以防止熄燈後有人抽煙或說話。我和帕迪幾乎一夜沒合眼,因為不遠處有個神經有毛病的人,可能是患有彈震症[4],時不時就會喊一聲“皮普!”,聲音又大又刺耳,有點兒像汽車喇叭的聲音。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叫,但這樣注定是沒法睡覺的。别人都管這家夥叫“皮普”,看來他是寄宿所的常客,每晚他都要把一二十個人弄醒。在這種集體管理的寄宿所,人們會因為各種原因睡不好,這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早上七點,又響起一聲哨子,軍官們巡視一圈,把沒有立即起床的人搖醒。從那以後,我在不少救世軍寄宿所住過,發現盡管不同的地方略有差異,但實行的都是這種半軍事化的管理方式。這種寄宿所便宜是便宜,但在我看來太像濟貧院了。其中有些寄宿所每周還要做一到兩次禮拜,強制要求所有住客參加,否則就得走人。事實上,救世軍習慣了以慈善團體自居,甚至連開寄宿所都帶上了慈善的意味。
十點鐘的時候,我去了B的辦公室,問他借一英鎊。他給了我兩英鎊,并讓我需要時再來。這樣一來,我和帕迪至少一周内不用為錢發愁了。我們白天在特拉法加廣場[5]遊蕩,去找帕迪的一個朋友,卻始終沒找着。晚上去斯特蘭德大街[6]附近一條小巷上的寄宿所住宿,那裡收費十一便士,可裡面黑乎乎的,而且氣味難聞,是個臭名昭著的同性戀出沒地。樓下昏暗的廚房裡,三個看上去有點暧昧的小夥子身着時髦的藍色套裝,分開坐在長椅上,其他住戶沒怎麼理睬他們。我猜他們是同性戀。他們看上去跟巴黎街頭的流氓痞子差不多,隻是沒留絡腮胡子。火爐前,一個穿着整齊的人正跟一個光着身子的人讨價還價。他們是賣報紙的,穿着整齊的人正在向光着身子的人推銷他的衣服,他說:
“看吧,你還沒穿過那麼好的衣服吧。外套半克朗,褲子兩先令,靴子一個半先令,帽子和圍巾一先令,總共七先令。”
[5]特拉法加廣場:建于1805年,英國倫敦著名廣場,坐落在倫敦市中心。(譯注)
[6]斯特蘭德大街:英國倫敦中西部街,以其旅館和劇院著稱。(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