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因而,高級會議的祭司,不會受到打擾。
他們掌管着儀式議程上的主要問題。
他們計劃的成功執行,可能會受到某個不合作的輔祭的處處阻撓。
例如,他通常隻是溫怒,拒絕安設他的祭壇或準備他的卡奇納斯祭司面具。
祭司會議隻能等待和使這次儀式延期。
不過,每人都會通力合作,而且也沒人要求表現權威。
這種缺乏行使個人權威的特點,在家庭内政與宗教等方面如出一轍。
母親和母系家族與我們所熟悉的權力分配,理所當然地必然不同。
但母系社會通常并不廢除家族中男子的權威,即使他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
作為母系家族中男性頭目的母親的兄弟,是裁決人和主要負責人。
但是,祖尼并不承認授予母親兄弟的任何權威,也同樣不承認父親的既定權威。
這兩種人都不訓育他們家族中的孩子。
嬰兒更多地得到了男性親屬的撫愛,孩子不舒服,他們就抱着孩子,晚上則把孩子抱在膝上。
但他們不訓育孩子。
合作的美德使家庭生活名副其實,如同宗教生活那樣,而且從下發生需要嚴厲處理的情形。
為什麼會這樣?在其他文化中,婚姻是行使某種權威的最普遍的場合。
但在普韋布洛人中,婚姻的格局就不拘泥于形式。
世界其他地方的婚姻都涉及财産權和經濟交換,而且在所有此種情形下,長者具有特權。
而在祖尼婚姻中,長者感興趣的就不是财禮聘金。
普韋布洛人中對财産的輕視,不僅使别處困難的婚姻狀況,而且使很多其他形式的婚姻,在這裡成了一種随意的事情;根據其他文化形式,所有上述婚姻方式,都包含了為年輕人做群體财産的投資。
祖尼人幹脆就根除了這些情形。
每種安排都防止孩子受俄底浦斯情結困擾的可能性。
馬淩諾夫斯基指出,對于特羅布裡恩德島民來講,社會結構給予叔伯以與我們的父權有關的權威。
在祖尼,即使叔伯也不能使用權威。
要求行使權力的情形,不容原諒。
在既無憤慨,又無報恩雄心的白日夢式的氣氛中,孩子長大成人,并使他們在這種熟悉的情形中始終如此。
當孩子自己成年後,他就沒有那種會促使他想象有關權力情形的動機。
所以,男孩入會儀式是祖尼人的奇特事件;所謂奇特,即是與世界上經常遇見的習俗相比較而言的。
因為男孩入會儀式經常是那些有權人對其特權的不受約束的行使。
是那些當時肯定有權批準男孩在部落中獲得地位的人對新入會者的一種戲弄。
在非洲、南美、澳大利亞等地,這些儀式也以極為相似的形式發生。
在南非,男人們把男孩趕在一塊,這些男人手握長棍,随心所欲地使用。
孩子們必須接受雨點般的棍棒夾擊,期待着帶有嘲弄的連續的打擊。
他們必須在該年的最冷時節,不用毯被,赤裸睡覺,且不是腳而是頭要朝着火的方向。
他們不可弄髒地面,以防夜間叮咬他們的白蟲。
天剛破曉,就得下到池塘,浸泡在冷水之中直到旭日東升。
在入會儀式營地的3個月内,不喝一滴水,吃令人作嘔的食物。
最後,人們以極其賣弄其重要性的口吻和神秘的言詞,把難以理解的儀式公式教給他們作為補償。
盡管美洲印第安人部落中的男孩入會儀式,時間一般沒這麼久,但其觀念則往往是相同的。
與祖尼人有許多關系的阿帕契人說過,馴服一個男孩猶如馴服一匹幼馬。
他們強迫孩子在冰上鑿洞,且浸泡其中;還要他嘴中含水不停奔跑,在實驗性的戰鬥集會上羞辱他、恐吓他。
南加州的印第安人還将孩子置入叮刺人的蟻冢裡面。
在祖尼,男孩入會儀式則從來不是一種人格的嚴峻考驗。
他們認為,孩子在适度的鞭打下嚎陶大哭,會使儀式更有價值。
孩子步步皆由儀式長者陪伴,得到他的撫摩;孩子或是在老人背上,要麼跪在教父兩膝之間接受他的鞭打。
他從陪伴的教父處獲得安全,而不是象南非的孩子那樣被粗暴地趕出居所。
當孩子親自接過絲蘭鞭,象自己挨打那樣抽打卡奇納斯時,入會儀式就算結束了。
入會儀式不會傳給孩子成年人那種希求權力的可憐的意志。
它是驅邪與淨化靈魂的儀式。
通過授與他們團體内的資格,使孩子們變得有了價值。
鞭打是使他們懂得長老追求生活幸福和健康的一種行為,是他們在超自然世界的授與禮。
在宗教與家政方面行使權力機會的缺管與另一基本特質交織在一起,即堅持降低個人在團體中的地位。
在祖尼,責任與權力總是被分散開的,而且其團體也成了那種發揮作用的單位。
那種得到承認的接近超自然物的方式由團體儀式決定。
那種得到承認的保證家庭生計的方式由家戶合作制訂。
無論是在宗教或是在經濟事務中,個人都無自主權力。
在宗教事務中,渴望豐收之人不能為保證收成的降雨祈禱,他隻在夏季祈雨舞禮上跳舞。
兒子生病,父親不能為其康複禱告,隻可接受大火會團醫生的指令來治療。
那些在個人禱杖的理置,在為純潔儀式的洗頭,在呼喚巫師或儀式長者上被允許的個人禱告文之所以被視為合法,隻是因為它們是更大的整體,即它們從屬的團體儀式中的必要部分。
它們不會再被從這儀式中分離出來,而且比從冗長的巫術程式中抽出的隻言片語更有力量,并靠其本身保持了完善的祈禱功效。
對所有行為的批準來自正式組織而不是個人。
正如我們所見,一個主祭隻有在作為主祭和衆所周知該地履行職務的時候,才能埋置禱杖。
巫醫是因為他是巫術者崇拜團體中的成員,那個崇拜團體中的成員資格不僅加強了他自己的力量,象草原地區情形那樣,而且它還是他人力量的唯一源泉。
甚至對納瓦霍人的殺戮也以此方式審判。
有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完全背信棄義的事。
一位富裕的納瓦霍人和妻子到一祖尼人家進行交易,這家的男子因納瓦霍人的綠松石而謀殺了他。
&ldquo但他們無權剝下那頭皮,&rdquo因為他們未入戰争崇拜團體,這個團體通常可使他們犯這樣的罪行合理合法。
根據祖尼人的思想,甚至對此種行為,也有習慣制度上的首肯,他們譴責的僅是未經習慣制度批準的犯罪行為。
因此,祖尼人把自己獻給其社會的既成形式,他們把個性沒于社會形式之中。
他們不想做官,也不想占有祭司的藥束作為通向雄心實現路上的階梯。
與一個人有能力時,他便為自己取得一個面具,以增加家族中&ldquo賴以生存&rdquo的物品和其房要求的面具數量。
他參加應出席的歲時儀式,不惜開銷,建造一所新房,招待薩拉科儀式上的卡奇納斯祭司的扮演者,但他做這一切皆要隐姓埋名,不需要對個人能力的确證,而這在别的文化中難以出現。
他們個人活動的整體意向,對我們極為陌生。
正如在宗教中,個體行為與動機尤其無需個人證明一樣,經濟生活也是如此。
正如我們所見,其經濟單位是一個由男性構成的極不穩定的團體。
其家族的核心,即永久性團體,則是婦女構成的親屬關系團體,但婦女又不是在農業、畜牧甚至開采綠松石這類重大經濟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
而必須從事這些基本職業的男子又是一種松散地結合在一起的流動性團體。
這種家族小的女婿因家庭風波返回白己母親家後,也就失去了撫育收養他們抛下的孩子的義務。
此外,在家族這一女性親屬團體内,還有混雜的男性血親成員:未婚的、鳏大、離婚者和那些期待妻子家中不愉快時光盡快過去的男子。
但這個混雜的團體,無論構成時間多麼短暫,都協力勞作,把糧食裝進共有的儲藏室,成為此家族女性的集體财富。
即使某些新開耕的土地屬于這類男子中某個人的私産,所有男子都要集體耕種,收成歸公,象耕種祖留地一樣。
關于房産,風俗亦是同樣。
男人們共同建造,卻歸婦女所有。
在秋季丢下妻子的男子,應留下花他一年心血建造起的房了以及四季耕作的結晶&mdash&mdash裝得滿滿的糧倉。
從來沒有人認為他對房子和糧食具有個人權利,他也就不會被視為受了詐騙。
他在本家族土地上協力工作,而且收成是供給團體的;如果他不再是那個團體的成員,那是他自己的事。
羊,在今天是一種可觀的收入之源,而且為男性個人所有。
但它們卻由男性親戚團體共同放養,因而新的經濟動機的出現過程非常緩慢。
恰如根據祖尼人的理想那樣,一個人應将自己的活動置于團體活動之中,不要求有個人的權威,所以,他也從不暴烈粗魯。
他們對希臘觀念中的中庸的日神式崇奉,在其文化中對感情的處理方面尤為明顯。
不管是憤怒,還是愛戀;嫉妒,還是悲傷;節制都是第一美德。
他們的聖人在任職期間,根本的禁忌是避免任何憤怒。
儀式的、經濟的、家庭的種種争端,皆以空前的溫和态度對待之。
在祖尼,每天都有表明他們溫和的新事例。
一個夏天,一戶我熟知的人家給我一間房住,由于某些複雜情況,另一家提出了處理這間居室的權利。
當氣氛緊張到高峰時,房主人,誇提西娅和她的丈夫與我一起呆在房内,而同時,一個我不認識的男子開始砍院中未經管理的日開花雜草。
保持園中不生雜草是房主的首要特權。
因此,聲稱有權處理房子的那位男人,利用這種時機,公開将他的要求證實了。
他沒進屋,也沒向呆在屋裡的誇提西娅和列奧挑釁,隻是慢悠悠地割着花草。
房内,列奧靠牆坐在他的腳跟上,一動不動,平靜地嚼着一片樹葉。
誇提西娅卻紅着臉對我說:&ldquo這是一種侮辱。
外面那個男人知道列奧正擔任着今年的祭司,列奧不能發火。
那人利用管理我們的庭院,當着全村之面羞辱我們&rdquo。
最後,那個侵入者打掃完枯萎的花草,驕傲地看了看幹淨的庭院,回家去了。
他們相互沒說一句話。
對于祖尼人,這是一種侮辱。
通過早上到庭院幹活,敵對的要求者充分地表達了他的抗議。
事态到此為止,他也沒深究下去。
對婚姻的嫉妒也持相似的和緩态度。
他們不以暴力對付通奸。
在草原印第安人中,妻子與人通奸,通常的反應是割掉妻子鼻子上的多肉部分。
這一方式甚至為西南部的非普韋布洛人如阿帕契人所采用。
但在祖尼,妻子的不忠卻不是暴力的口實。
丈夫不會認為這侵犯了他的權利。
如妻子不貞潔,這通常是換丈夫的第一步,他們的制度使解決這種事輕而易舉,所以這是真正寬容的處理。
他們不期望暴力。
妻子如發現丈大有外遇,常常同樣節制冷靜。
隻要兩人關系還未不愉快到破裂的程度,就不聞不問,佯裝不知。
在一個班澤爾博士訪問祖尼前的時節,她所住的人家中有一年輕丈夫一直進行着婚外遇,整個普韋布洛,議論紛紛。
可該家族卻全當不知。
最後,一位衛道士式的白人商人,告誡了這位年輕丈夫的妻子。
這對年輕夫婦結婚已有十多年,有三個小孩,妻子出身名門。
那位商人以巨大的熱情指出她有必要顯示權威并中止年輕丈夫的荒唐行為。
年輕的妻子這樣說道:&ldquo我不給他洗衣服。
這樣,他就會明白我已知道每個人都已知道的事,他也就會中止與那女子的關系&rdquo。
雖然她一言末發,卻很有效。
沒有暴怒,沒有責備,甚至不承認有公開的危機。
但是,妻子們也被允許采取另一種行動方式,被棄的丈夫則不能采取這一方式。
即妻子可向情故開戰,公開揍她。
她們互相指名道姓對罵,相互把對方眼睛打出紫斑。
當然這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甚至在某些罕見的情況發生時,其消失也如同它突發一樣迅速。
這是祖尼人唯一認可的拳頭戰。
另外,如果女人對其丈夫保持了沉默和平的态度,而丈夫仍屢涉桃色事件,她的家族就會震怒,對她施加壓力。
促她離婚。
她們講:&ldquo每個人都說她肯定愛他&rdquo,而她的所有親屬卻為之羞愧。
她正在觸犯為她制定的規矩。
對此,傳統辦法是離婚,如果男人覺得與妻子家的女性親屬不能趣味相投,可随時回到自己母親家中,這提供了避免與他讨厭的個人發生家庭接觸的方式,他僅是解除了他發現難以家庭式處理的親屬關系。
如果說普韋布洛人提供了能有效地弱化象嫉妒之類暴烈感情出現的習慣制度,那麼,他們更為關注的則是提供對待死亡的日神式方法。
然而,在這二者之間卻存在着差異。
嫉妒,從多種不同文化習俗來看,很顯然是能夠通過文化安排而有效地培育起來的一種情感,否則就可能喪失其存在的資格。
但死亡是難以逃避的。
近來死亡是生活給予的最直接的沖擊,它威脅着團體的團結,尤其當死者是成人時,就會要求進行巨大的再調整,并常常意昧着給生者造成孤獨凄涼與悲哀。
普韋布洛人本質上是現實的,而且他們也不否認對死亡的悲傷。
他們與我們将要讨論的那些文化不同,他們把對某一近親的哀悼變成一次野心暴露或恐怖的場面。
普韋布洛視死亡為損失,而且是重大的損失。
但他們制訂了一套詳細方法,盡可能使損失迅速過去,盡可能減少沖動的情緒。
這些方法的重點在于使哀者忘卻這一切。
他們從死者頭上割下一绺頭發,并用火熏發以淨化過度的悲傷者。
他們用與死亡相關的左手,散撒黑色玉米,&ldquo建造一條黑色之路&rdquo,意思是把黑暗置于他們自己與他們的悲哀之間。
在伊斯列塔,在第4天晚上親屬與死者遺體告别之前,主持儀式的祭司在地上設一祭壇,并在其上為死者置起禱杖,把死者生前的弓、箭、用于擦屍的毛刷和死者衣服等物置于壇上。
此外,還放上一碗法水,一籃大家供獻的食品。
地上,在房門到祭壇的地上,祭司輔設了一條讓死者進入房内的玉米路。
他們一道為死者進最後一次食,并把他送走。
一位祭司向每人酒上法水,然後打開房門。
其首領對死者講話,請他進來用餐。
此時,他們似乎聽見門外的腳步聲和摸門的聲音。
死者進來吃了飯,接着,首領把水灑在他出去的路上,讓他離去;祭司們&ldquo将他趕出村了&rdquo。
祭司們手握為死者所置的禱杖,抱着他的衣服和個人私物,毛刷、飯碗。
到村外後,祭司們摔碎毛刷和碗,将一切東西埋藏起來。
完後一路跑回,也不回頭張望,到家便闩上門,抵禦死者,并以堅硬小刀在門上刻一十字架以防死者進入。
這算是與死者正式絕交。
首領告誡人們,不要再把此事記在心頭&ldquo他死已4年了&rdquo。
在儀式和傳說裡,他們常有将日變成年或把年變成日的觀念。
時間的流逝,消除了他們的哀傷。
大家散去,哀悼結束了。
然而,無論一個民族具有什麼樣的心理傾向,死亡都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
在祖尼,人們對不能排除的死亡對近親造成的巨大影響的日神式的不安和苦痛,非常清楚地表現在他們的習慣之中。
他們盡量減少死人的震動。
葬禮是他們所有的一切儀式中最簡單最少戲劇性的儀式。
在這種場合,找不到任何進入歲時儀式的那種精心安排和絞盡腦汁的痕迹。
屍體立即下葬,也無祭司主持。
但即使在祖尼與個人密切相關的死亡,也不那麼容易處理。
他們将由活着的配偶處在巨大危險之中的信念所引起的持久的不安和痛苦概念化。
亡妻可能&ldquo拖丈大而去&rdquo,即因死者孤獨,她可能會将丈夫帶走。
喪夫的妻子也同樣面臨嚴酷的問題。
如果未亡人悲哀,他就更易陷入險境。
因此,他不得不小心謹慎,警戒為死者所纏繞的情緒。
他必須使自己與正常生活隔絕4大,既不能講話,也不能讓别人對他講。
每日清晨,服一刊催吐藥,淨化自己心靈,還要去村外,用左手奉獻黑色玉米。
先把玉米在頭部四周搖晃4次,再抛撒,用以&ldquo驅走惡運&rdquo,據說,到第4大,他為死者埋置下自己的禱杖,向她禱告,這是祖尼人中被稱為個人禱告的一種,既可是對凡人的,也可以是對超自然物的;它使得丈夫保持甯靜,不為亡妻拖走,并給予他: 你無處不在的所有好運。
為我們留下一條安全之路。
籠罩在他身上的這種危險被認為要延長一年之久。
這期間,如果他接近别的女人,他的亡妻就會嫉妒。
一年過去時,他已結交了另一女人,并贈她一件禮物。
危險的陰影伴随這件禮物而消失。
他再次自由了,另娶了妻子。
這對于已死了丈夫的妻子也是如此。
在西部草原,哀悼行為與上述解除憂慮的心理顯現的方式相去極遠。
它是毫無節衷的酒神式的耽迷。
一切行為都強調死亡引起的絕望和騷動,而不是對之加以防止。
女人在頭上腿上砍下深深的傷口,切掉手指。
要人死後,婦女們排成長隊,裸露淌血的大腿,走遍整個營地。
他們讓血在頭上和腿肚上凝結成塊,也不去掉。
隻要屍體擡出一入墓,其房中之物皆被扔在地上,想要的人皆可自行拾取。
死者的财産并不被認為是可以玷污的,但該家的所有财物都将放棄,因為悲哀中的家庭不可能對他們擁有的東西感興趣,而且這些東西對他們也沒有用了。
更甚者,死者房子被推倒,或贈給别人。
陳了裹在寡婦身上的毯子外,什麼都不給她留下。
死者心愛的馬也被帶到他的墳前,在所有人痛哭之際,殺死在那兒。
極度的個人悲哀也被人們所期待和理解。
下葬以後,妻子或一個女兒可堅守墳旁,放聲痛泣,不吃不喝,完全置試圖勸她回家之人于不顧。
特别是一個女人,有時也是一個男人,可以外出到危險地單獨痛苦悲歎,有時便得到那種給予超自縱力的幻象。
有些部落的婦女,常在墓旁哭上幾年,以後幾年,仍然在陽光明媚的午後,到那坐去,坐在墓旁,但并不哭泣。
在死去孩子時的放縱悲哀尤其富有特色。
雙親的悲痛欲絕,在達科他人中表現突出,他們裸露身體,進入住地,痛哭不已。
這是能發生此類事情的唯一時刻。
一位老作家講述了他在其他草原部落中的經曆:&ldquo在哀悼期間,無論誰觸犯這位父親,那麼這位父親就注定會死去。
出為陷于深深悲哀的男人,會尋求某些能發洩其複仇情緒的事情,很快他就去戰鬥,去殺人或被殺死,在這種狀态下,兩者對他都無足輕重&rdquo。
他們尋求死亡,就象普韋布洛人祈禱從可能的死亡中解脫出來一樣強烈。
這兩種對死亡的态度是人們熟悉的兩種相反的行為類型,并且大多數人都承認兩者的同質性。
普韋布洛人已使一種制度化了;草原部落則将另一種制度化了。
當然,這并不意味着那種強烈而無度的悲哀在西部草原喪親家庭的每個成員中都會被喚起;或在普韋布洛人裡,在接受忘卻悲哀的告誡後,隻有用那種在摔破毛劇時得以表現的痛苦去自我調整。
實際上,在一種文化中,他發現了一條溝通自己情感的通道;而在另一文化中則找到的是另一途徑。
大多數人都是采用他們文化中已形成的渠道。
如果他們能得到這種渠道,他們就會有适當的表達方式。
如果他們找不到,他們處處都會有偏離常軌的問題。
在這些文化中,還有另一種具有更多儀式技巧的死亡情形,即一個人殺害另一個人的情形。
在祖尼,對待兇手和對待活着的配偶一樣,隻是他的靜修是在儀式基房中進行,由祭司監督,而且對留在他身心上的那種不安的消除要進行得更為精細。
這種儀式也就是他加入戰争會團的入會禮。
他的靜修,和鳏夫的靜坐相同,不能講話,也不讓别人和他講話,服用催吐劑,戒食,這就是他那進入該會團入會禮的靜修。
任何初入會團者,都要遵守類似禁忌,而且在祖尼,對殺入者的限制被看成是入會靜修儀式。
他從這類限制中解脫出來,意味着他作為戰争會團成員要擔負起新的社會責任。
戰争首領不僅在戰争中起作用,他們尤其是作為衛士及傳遞消息的使者,在儀式和公共活動中終生起作用。
無論何處需要作出正式安排時,他們就是法律之權。
他們負責管理存放頭皮的房間,而且在求雨時,他們也特别靈驗有效。
在整個冗長而複雜的戰争舞儀式上,頭皮都是被殺者的标記。
儀式的目的既突出戰争會團新成員的入會禮,又将頭皮變成祖尼人造雨的超自然物之一。
它必須為其舞會尊重,且必須通過流行的接受儀式接納到普韋布洛之中。
這些在過繼或婚姻上,儀式主要由父親家庭中的年老婦女為新來者洗頭的這個環節組成。
因此,頭皮也由殺人者的嬸子以淨水沖洗并以與婚禮上新郎被接納到新娘家庭的同樣程序把頭皮接納到其部落中。
頭皮舞的鑄詞非常直率明晰。
它們描述了把無價值的敵人改造轉化為這個民族的聖物,它們還描述了人民在獲悉新的賜福時的歡欣。
的确,雖然敵人 生長、成熟在垃圾的廢墟上, 五谷祭司祈雨禱詞的功效, (使他的價值無量]。
無疑,敵人一生 都遭誤解,但他已成為先知, 預測世界将會如何, 時光又會怎樣&hellip&hellip。
盡管他沒有價值。
但他是水的實在,是種子的實在; 渴求敵人的水, 企盼他的種子, 希望他的财富, 你熱切期待他的日子到來 你用聖潔的淨水, 沐浴你的敵人, 此刻,在五谷祭司裝滿水的庭院裡, 他被豎立起來, 所有五谷祭司的孩子, 伴随父親的歌樂 為他翩翩起舞。
無論他的時光何時過去, 一個晴朗的日子, 一個美麗的日子, 一個充滿了狂叫、狂笑&mdash
他們掌管着儀式議程上的主要問題。
他們計劃的成功執行,可能會受到某個不合作的輔祭的處處阻撓。
例如,他通常隻是溫怒,拒絕安設他的祭壇或準備他的卡奇納斯祭司面具。
祭司會議隻能等待和使這次儀式延期。
不過,每人都會通力合作,而且也沒人要求表現權威。
這種缺乏行使個人權威的特點,在家庭内政與宗教等方面如出一轍。
母親和母系家族與我們所熟悉的權力分配,理所當然地必然不同。
但母系社會通常并不廢除家族中男子的權威,即使他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
作為母系家族中男性頭目的母親的兄弟,是裁決人和主要負責人。
但是,祖尼并不承認授予母親兄弟的任何權威,也同樣不承認父親的既定權威。
這兩種人都不訓育他們家族中的孩子。
嬰兒更多地得到了男性親屬的撫愛,孩子不舒服,他們就抱着孩子,晚上則把孩子抱在膝上。
但他們不訓育孩子。
合作的美德使家庭生活名副其實,如同宗教生活那樣,而且從下發生需要嚴厲處理的情形。
為什麼會這樣?在其他文化中,婚姻是行使某種權威的最普遍的場合。
但在普韋布洛人中,婚姻的格局就不拘泥于形式。
世界其他地方的婚姻都涉及财産權和經濟交換,而且在所有此種情形下,長者具有特權。
而在祖尼婚姻中,長者感興趣的就不是财禮聘金。
普韋布洛人中對财産的輕視,不僅使别處困難的婚姻狀況,而且使很多其他形式的婚姻,在這裡成了一種随意的事情;根據其他文化形式,所有上述婚姻方式,都包含了為年輕人做群體财産的投資。
祖尼人幹脆就根除了這些情形。
每種安排都防止孩子受俄底浦斯情結困擾的可能性。
馬淩諾夫斯基指出,對于特羅布裡恩德島民來講,社會結構給予叔伯以與我們的父權有關的權威。
在祖尼,即使叔伯也不能使用權威。
要求行使權力的情形,不容原諒。
在既無憤慨,又無報恩雄心的白日夢式的氣氛中,孩子長大成人,并使他們在這種熟悉的情形中始終如此。
當孩子自己成年後,他就沒有那種會促使他想象有關權力情形的動機。
所以,男孩入會儀式是祖尼人的奇特事件;所謂奇特,即是與世界上經常遇見的習俗相比較而言的。
因為男孩入會儀式經常是那些有權人對其特權的不受約束的行使。
是那些當時肯定有權批準男孩在部落中獲得地位的人對新入會者的一種戲弄。
在非洲、南美、澳大利亞等地,這些儀式也以極為相似的形式發生。
在南非,男人們把男孩趕在一塊,這些男人手握長棍,随心所欲地使用。
孩子們必須接受雨點般的棍棒夾擊,期待着帶有嘲弄的連續的打擊。
他們必須在該年的最冷時節,不用毯被,赤裸睡覺,且不是腳而是頭要朝着火的方向。
他們不可弄髒地面,以防夜間叮咬他們的白蟲。
天剛破曉,就得下到池塘,浸泡在冷水之中直到旭日東升。
在入會儀式營地的3個月内,不喝一滴水,吃令人作嘔的食物。
最後,人們以極其賣弄其重要性的口吻和神秘的言詞,把難以理解的儀式公式教給他們作為補償。
盡管美洲印第安人部落中的男孩入會儀式,時間一般沒這麼久,但其觀念則往往是相同的。
與祖尼人有許多關系的阿帕契人說過,馴服一個男孩猶如馴服一匹幼馬。
他們強迫孩子在冰上鑿洞,且浸泡其中;還要他嘴中含水不停奔跑,在實驗性的戰鬥集會上羞辱他、恐吓他。
南加州的印第安人還将孩子置入叮刺人的蟻冢裡面。
在祖尼,男孩入會儀式則從來不是一種人格的嚴峻考驗。
他們認為,孩子在适度的鞭打下嚎陶大哭,會使儀式更有價值。
孩子步步皆由儀式長者陪伴,得到他的撫摩;孩子或是在老人背上,要麼跪在教父兩膝之間接受他的鞭打。
他從陪伴的教父處獲得安全,而不是象南非的孩子那樣被粗暴地趕出居所。
當孩子親自接過絲蘭鞭,象自己挨打那樣抽打卡奇納斯時,入會儀式就算結束了。
入會儀式不會傳給孩子成年人那種希求權力的可憐的意志。
它是驅邪與淨化靈魂的儀式。
通過授與他們團體内的資格,使孩子們變得有了價值。
鞭打是使他們懂得長老追求生活幸福和健康的一種行為,是他們在超自然世界的授與禮。
在宗教與家政方面行使權力機會的缺管與另一基本特質交織在一起,即堅持降低個人在團體中的地位。
在祖尼,責任與權力總是被分散開的,而且其團體也成了那種發揮作用的單位。
那種得到承認的接近超自然物的方式由團體儀式決定。
那種得到承認的保證家庭生計的方式由家戶合作制訂。
無論是在宗教或是在經濟事務中,個人都無自主權力。
在宗教事務中,渴望豐收之人不能為保證收成的降雨祈禱,他隻在夏季祈雨舞禮上跳舞。
兒子生病,父親不能為其康複禱告,隻可接受大火會團醫生的指令來治療。
那些在個人禱杖的理置,在為純潔儀式的洗頭,在呼喚巫師或儀式長者上被允許的個人禱告文之所以被視為合法,隻是因為它們是更大的整體,即它們從屬的團體儀式中的必要部分。
它們不會再被從這儀式中分離出來,而且比從冗長的巫術程式中抽出的隻言片語更有力量,并靠其本身保持了完善的祈禱功效。
對所有行為的批準來自正式組織而不是個人。
正如我們所見,一個主祭隻有在作為主祭和衆所周知該地履行職務的時候,才能埋置禱杖。
巫醫是因為他是巫術者崇拜團體中的成員,那個崇拜團體中的成員資格不僅加強了他自己的力量,象草原地區情形那樣,而且它還是他人力量的唯一源泉。
甚至對納瓦霍人的殺戮也以此方式審判。
有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完全背信棄義的事。
一位富裕的納瓦霍人和妻子到一祖尼人家進行交易,這家的男子因納瓦霍人的綠松石而謀殺了他。
&ldquo但他們無權剝下那頭皮,&rdquo因為他們未入戰争崇拜團體,這個團體通常可使他們犯這樣的罪行合理合法。
根據祖尼人的思想,甚至對此種行為,也有習慣制度上的首肯,他們譴責的僅是未經習慣制度批準的犯罪行為。
因此,祖尼人把自己獻給其社會的既成形式,他們把個性沒于社會形式之中。
他們不想做官,也不想占有祭司的藥束作為通向雄心實現路上的階梯。
與一個人有能力時,他便為自己取得一個面具,以增加家族中&ldquo賴以生存&rdquo的物品和其房要求的面具數量。
他參加應出席的歲時儀式,不惜開銷,建造一所新房,招待薩拉科儀式上的卡奇納斯祭司的扮演者,但他做這一切皆要隐姓埋名,不需要對個人能力的确證,而這在别的文化中難以出現。
他們個人活動的整體意向,對我們極為陌生。
正如在宗教中,個體行為與動機尤其無需個人證明一樣,經濟生活也是如此。
正如我們所見,其經濟單位是一個由男性構成的極不穩定的團體。
其家族的核心,即永久性團體,則是婦女構成的親屬關系團體,但婦女又不是在農業、畜牧甚至開采綠松石這類重大經濟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
而必須從事這些基本職業的男子又是一種松散地結合在一起的流動性團體。
這種家族小的女婿因家庭風波返回白己母親家後,也就失去了撫育收養他們抛下的孩子的義務。
此外,在家族這一女性親屬團體内,還有混雜的男性血親成員:未婚的、鳏大、離婚者和那些期待妻子家中不愉快時光盡快過去的男子。
但這個混雜的團體,無論構成時間多麼短暫,都協力勞作,把糧食裝進共有的儲藏室,成為此家族女性的集體财富。
即使某些新開耕的土地屬于這類男子中某個人的私産,所有男子都要集體耕種,收成歸公,象耕種祖留地一樣。
關于房産,風俗亦是同樣。
男人們共同建造,卻歸婦女所有。
在秋季丢下妻子的男子,應留下花他一年心血建造起的房了以及四季耕作的結晶&mdash&mdash裝得滿滿的糧倉。
從來沒有人認為他對房子和糧食具有個人權利,他也就不會被視為受了詐騙。
他在本家族土地上協力工作,而且收成是供給團體的;如果他不再是那個團體的成員,那是他自己的事。
羊,在今天是一種可觀的收入之源,而且為男性個人所有。
但它們卻由男性親戚團體共同放養,因而新的經濟動機的出現過程非常緩慢。
恰如根據祖尼人的理想那樣,一個人應将自己的活動置于團體活動之中,不要求有個人的權威,所以,他也從不暴烈粗魯。
他們對希臘觀念中的中庸的日神式崇奉,在其文化中對感情的處理方面尤為明顯。
不管是憤怒,還是愛戀;嫉妒,還是悲傷;節制都是第一美德。
他們的聖人在任職期間,根本的禁忌是避免任何憤怒。
儀式的、經濟的、家庭的種種争端,皆以空前的溫和态度對待之。
在祖尼,每天都有表明他們溫和的新事例。
一個夏天,一戶我熟知的人家給我一間房住,由于某些複雜情況,另一家提出了處理這間居室的權利。
當氣氛緊張到高峰時,房主人,誇提西娅和她的丈夫與我一起呆在房内,而同時,一個我不認識的男子開始砍院中未經管理的日開花雜草。
保持園中不生雜草是房主的首要特權。
因此,聲稱有權處理房子的那位男人,利用這種時機,公開将他的要求證實了。
他沒進屋,也沒向呆在屋裡的誇提西娅和列奧挑釁,隻是慢悠悠地割着花草。
房内,列奧靠牆坐在他的腳跟上,一動不動,平靜地嚼着一片樹葉。
誇提西娅卻紅着臉對我說:&ldquo這是一種侮辱。
外面那個男人知道列奧正擔任着今年的祭司,列奧不能發火。
那人利用管理我們的庭院,當着全村之面羞辱我們&rdquo。
最後,那個侵入者打掃完枯萎的花草,驕傲地看了看幹淨的庭院,回家去了。
他們相互沒說一句話。
對于祖尼人,這是一種侮辱。
通過早上到庭院幹活,敵對的要求者充分地表達了他的抗議。
事态到此為止,他也沒深究下去。
對婚姻的嫉妒也持相似的和緩态度。
他們不以暴力對付通奸。
在草原印第安人中,妻子與人通奸,通常的反應是割掉妻子鼻子上的多肉部分。
這一方式甚至為西南部的非普韋布洛人如阿帕契人所采用。
但在祖尼,妻子的不忠卻不是暴力的口實。
丈夫不會認為這侵犯了他的權利。
如妻子不貞潔,這通常是換丈夫的第一步,他們的制度使解決這種事輕而易舉,所以這是真正寬容的處理。
他們不期望暴力。
妻子如發現丈大有外遇,常常同樣節制冷靜。
隻要兩人關系還未不愉快到破裂的程度,就不聞不問,佯裝不知。
在一個班澤爾博士訪問祖尼前的時節,她所住的人家中有一年輕丈夫一直進行着婚外遇,整個普韋布洛,議論紛紛。
可該家族卻全當不知。
最後,一位衛道士式的白人商人,告誡了這位年輕丈夫的妻子。
這對年輕夫婦結婚已有十多年,有三個小孩,妻子出身名門。
那位商人以巨大的熱情指出她有必要顯示權威并中止年輕丈夫的荒唐行為。
年輕的妻子這樣說道:&ldquo我不給他洗衣服。
這樣,他就會明白我已知道每個人都已知道的事,他也就會中止與那女子的關系&rdquo。
雖然她一言末發,卻很有效。
沒有暴怒,沒有責備,甚至不承認有公開的危機。
但是,妻子們也被允許采取另一種行動方式,被棄的丈夫則不能采取這一方式。
即妻子可向情故開戰,公開揍她。
她們互相指名道姓對罵,相互把對方眼睛打出紫斑。
當然這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甚至在某些罕見的情況發生時,其消失也如同它突發一樣迅速。
這是祖尼人唯一認可的拳頭戰。
另外,如果女人對其丈夫保持了沉默和平的态度,而丈夫仍屢涉桃色事件,她的家族就會震怒,對她施加壓力。
促她離婚。
她們講:&ldquo每個人都說她肯定愛他&rdquo,而她的所有親屬卻為之羞愧。
她正在觸犯為她制定的規矩。
對此,傳統辦法是離婚,如果男人覺得與妻子家的女性親屬不能趣味相投,可随時回到自己母親家中,這提供了避免與他讨厭的個人發生家庭接觸的方式,他僅是解除了他發現難以家庭式處理的親屬關系。
如果說普韋布洛人提供了能有效地弱化象嫉妒之類暴烈感情出現的習慣制度,那麼,他們更為關注的則是提供對待死亡的日神式方法。
然而,在這二者之間卻存在着差異。
嫉妒,從多種不同文化習俗來看,很顯然是能夠通過文化安排而有效地培育起來的一種情感,否則就可能喪失其存在的資格。
但死亡是難以逃避的。
近來死亡是生活給予的最直接的沖擊,它威脅着團體的團結,尤其當死者是成人時,就會要求進行巨大的再調整,并常常意昧着給生者造成孤獨凄涼與悲哀。
普韋布洛人本質上是現實的,而且他們也不否認對死亡的悲傷。
他們與我們将要讨論的那些文化不同,他們把對某一近親的哀悼變成一次野心暴露或恐怖的場面。
普韋布洛視死亡為損失,而且是重大的損失。
但他們制訂了一套詳細方法,盡可能使損失迅速過去,盡可能減少沖動的情緒。
這些方法的重點在于使哀者忘卻這一切。
他們從死者頭上割下一绺頭發,并用火熏發以淨化過度的悲傷者。
他們用與死亡相關的左手,散撒黑色玉米,&ldquo建造一條黑色之路&rdquo,意思是把黑暗置于他們自己與他們的悲哀之間。
在伊斯列塔,在第4天晚上親屬與死者遺體告别之前,主持儀式的祭司在地上設一祭壇,并在其上為死者置起禱杖,把死者生前的弓、箭、用于擦屍的毛刷和死者衣服等物置于壇上。
此外,還放上一碗法水,一籃大家供獻的食品。
地上,在房門到祭壇的地上,祭司輔設了一條讓死者進入房内的玉米路。
他們一道為死者進最後一次食,并把他送走。
一位祭司向每人酒上法水,然後打開房門。
其首領對死者講話,請他進來用餐。
此時,他們似乎聽見門外的腳步聲和摸門的聲音。
死者進來吃了飯,接着,首領把水灑在他出去的路上,讓他離去;祭司們&ldquo将他趕出村了&rdquo。
祭司們手握為死者所置的禱杖,抱着他的衣服和個人私物,毛刷、飯碗。
到村外後,祭司們摔碎毛刷和碗,将一切東西埋藏起來。
完後一路跑回,也不回頭張望,到家便闩上門,抵禦死者,并以堅硬小刀在門上刻一十字架以防死者進入。
這算是與死者正式絕交。
首領告誡人們,不要再把此事記在心頭&ldquo他死已4年了&rdquo。
在儀式和傳說裡,他們常有将日變成年或把年變成日的觀念。
時間的流逝,消除了他們的哀傷。
大家散去,哀悼結束了。
然而,無論一個民族具有什麼樣的心理傾向,死亡都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
在祖尼,人們對不能排除的死亡對近親造成的巨大影響的日神式的不安和苦痛,非常清楚地表現在他們的習慣之中。
他們盡量減少死人的震動。
葬禮是他們所有的一切儀式中最簡單最少戲劇性的儀式。
在這種場合,找不到任何進入歲時儀式的那種精心安排和絞盡腦汁的痕迹。
屍體立即下葬,也無祭司主持。
但即使在祖尼與個人密切相關的死亡,也不那麼容易處理。
他們将由活着的配偶處在巨大危險之中的信念所引起的持久的不安和痛苦概念化。
亡妻可能&ldquo拖丈大而去&rdquo,即因死者孤獨,她可能會将丈夫帶走。
喪夫的妻子也同樣面臨嚴酷的問題。
如果未亡人悲哀,他就更易陷入險境。
因此,他不得不小心謹慎,警戒為死者所纏繞的情緒。
他必須使自己與正常生活隔絕4大,既不能講話,也不能讓别人對他講。
每日清晨,服一刊催吐藥,淨化自己心靈,還要去村外,用左手奉獻黑色玉米。
先把玉米在頭部四周搖晃4次,再抛撒,用以&ldquo驅走惡運&rdquo,據說,到第4大,他為死者埋置下自己的禱杖,向她禱告,這是祖尼人中被稱為個人禱告的一種,既可是對凡人的,也可以是對超自然物的;它使得丈夫保持甯靜,不為亡妻拖走,并給予他: 你無處不在的所有好運。
為我們留下一條安全之路。
籠罩在他身上的這種危險被認為要延長一年之久。
這期間,如果他接近别的女人,他的亡妻就會嫉妒。
一年過去時,他已結交了另一女人,并贈她一件禮物。
危險的陰影伴随這件禮物而消失。
他再次自由了,另娶了妻子。
這對于已死了丈夫的妻子也是如此。
在西部草原,哀悼行為與上述解除憂慮的心理顯現的方式相去極遠。
它是毫無節衷的酒神式的耽迷。
一切行為都強調死亡引起的絕望和騷動,而不是對之加以防止。
女人在頭上腿上砍下深深的傷口,切掉手指。
要人死後,婦女們排成長隊,裸露淌血的大腿,走遍整個營地。
他們讓血在頭上和腿肚上凝結成塊,也不去掉。
隻要屍體擡出一入墓,其房中之物皆被扔在地上,想要的人皆可自行拾取。
死者的财産并不被認為是可以玷污的,但該家的所有财物都将放棄,因為悲哀中的家庭不可能對他們擁有的東西感興趣,而且這些東西對他們也沒有用了。
更甚者,死者房子被推倒,或贈給别人。
陳了裹在寡婦身上的毯子外,什麼都不給她留下。
死者心愛的馬也被帶到他的墳前,在所有人痛哭之際,殺死在那兒。
極度的個人悲哀也被人們所期待和理解。
下葬以後,妻子或一個女兒可堅守墳旁,放聲痛泣,不吃不喝,完全置試圖勸她回家之人于不顧。
特别是一個女人,有時也是一個男人,可以外出到危險地單獨痛苦悲歎,有時便得到那種給予超自縱力的幻象。
有些部落的婦女,常在墓旁哭上幾年,以後幾年,仍然在陽光明媚的午後,到那坐去,坐在墓旁,但并不哭泣。
在死去孩子時的放縱悲哀尤其富有特色。
雙親的悲痛欲絕,在達科他人中表現突出,他們裸露身體,進入住地,痛哭不已。
這是能發生此類事情的唯一時刻。
一位老作家講述了他在其他草原部落中的經曆:&ldquo在哀悼期間,無論誰觸犯這位父親,那麼這位父親就注定會死去。
出為陷于深深悲哀的男人,會尋求某些能發洩其複仇情緒的事情,很快他就去戰鬥,去殺人或被殺死,在這種狀态下,兩者對他都無足輕重&rdquo。
他們尋求死亡,就象普韋布洛人祈禱從可能的死亡中解脫出來一樣強烈。
這兩種對死亡的态度是人們熟悉的兩種相反的行為類型,并且大多數人都承認兩者的同質性。
普韋布洛人已使一種制度化了;草原部落則将另一種制度化了。
當然,這并不意味着那種強烈而無度的悲哀在西部草原喪親家庭的每個成員中都會被喚起;或在普韋布洛人裡,在接受忘卻悲哀的告誡後,隻有用那種在摔破毛劇時得以表現的痛苦去自我調整。
實際上,在一種文化中,他發現了一條溝通自己情感的通道;而在另一文化中則找到的是另一途徑。
大多數人都是采用他們文化中已形成的渠道。
如果他們能得到這種渠道,他們就會有适當的表達方式。
如果他們找不到,他們處處都會有偏離常軌的問題。
在這些文化中,還有另一種具有更多儀式技巧的死亡情形,即一個人殺害另一個人的情形。
在祖尼,對待兇手和對待活着的配偶一樣,隻是他的靜修是在儀式基房中進行,由祭司監督,而且對留在他身心上的那種不安的消除要進行得更為精細。
這種儀式也就是他加入戰争會團的入會禮。
他的靜修,和鳏夫的靜坐相同,不能講話,也不讓别人和他講話,服用催吐劑,戒食,這就是他那進入該會團入會禮的靜修。
任何初入會團者,都要遵守類似禁忌,而且在祖尼,對殺入者的限制被看成是入會靜修儀式。
他從這類限制中解脫出來,意味着他作為戰争會團成員要擔負起新的社會責任。
戰争首領不僅在戰争中起作用,他們尤其是作為衛士及傳遞消息的使者,在儀式和公共活動中終生起作用。
無論何處需要作出正式安排時,他們就是法律之權。
他們負責管理存放頭皮的房間,而且在求雨時,他們也特别靈驗有效。
在整個冗長而複雜的戰争舞儀式上,頭皮都是被殺者的标記。
儀式的目的既突出戰争會團新成員的入會禮,又将頭皮變成祖尼人造雨的超自然物之一。
它必須為其舞會尊重,且必須通過流行的接受儀式接納到普韋布洛之中。
這些在過繼或婚姻上,儀式主要由父親家庭中的年老婦女為新來者洗頭的這個環節組成。
因此,頭皮也由殺人者的嬸子以淨水沖洗并以與婚禮上新郎被接納到新娘家庭的同樣程序把頭皮接納到其部落中。
頭皮舞的鑄詞非常直率明晰。
它們描述了把無價值的敵人改造轉化為這個民族的聖物,它們還描述了人民在獲悉新的賜福時的歡欣。
的确,雖然敵人 生長、成熟在垃圾的廢墟上, 五谷祭司祈雨禱詞的功效, (使他的價值無量]。
無疑,敵人一生 都遭誤解,但他已成為先知, 預測世界将會如何, 時光又會怎樣&hellip&hellip。
盡管他沒有價值。
但他是水的實在,是種子的實在; 渴求敵人的水, 企盼他的種子, 希望他的财富, 你熱切期待他的日子到來 你用聖潔的淨水, 沐浴你的敵人, 此刻,在五谷祭司裝滿水的庭院裡, 他被豎立起來, 所有五谷祭司的孩子, 伴随父親的歌樂 為他翩翩起舞。
無論他的時光何時過去, 一個晴朗的日子, 一個美麗的日子, 一個充滿了狂叫、狂笑&m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