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青春期是一種具有社會意義的階段,而且儀式就是對孩子成年的這種或那種認可。
因而,這種新的職業與義務的授予儀式,就象職業和義務本身那樣各色各樣,并受到文化上的制約。
假定成人唯一的光榮職責表現為戰争的業績,那麼勇士的授勳儀式就稍晚一些,這種儀式與另一種社會的儀式不同,在後者的儀式中,成人主要要交出代表面具神跳舞的特權。
為了理解青春期制度,我們并不迫切需要對于儀式過程的必然本質進行分析;我們更需要知道的是,在不同的文化中,什麼東西被認為是青春期的開始以及什麼是承認新地位的方法。
所需知道的不是生理的青春期,而是在那種文化條件下,什麼樣的成年要舉辦青春期儀式。
在北美中部,成年意味着戰争。
全體男人的最大目标是戰争中的榮譽。
青春期來臨這個不斷反複的信号曲,也象任何時代為了出征作準備那樣,就是一種為了在戰争中獲勝的神奇儀式。
他們并不是互相折磨,而是折磨自己:從自己手臂和腿上割下條條皮膚,砍斷手指,拖着釘在胸前或大腿肌肉上的重物。
他們得到的報賞就是在戰争的事業中增添了勇武。
另一方面,在澳大利亞,成年意味着可參加以排斥女性為基本特征的專屬男性的崇拜組織。
任何婦女,如果聽見儀式上似公牛般吼叫者的音聲,就将被處死,并且她必須對成年儀式永無所知。
人們為青春儀式用心良苦,精心安排,為的是對女性羁絆的象征性抛棄;并象征性地使男性傲慢自大,成為其社區負有全部責任的人。
為逐此願,他們就利用暴烈的性儀式,并給予超自然的保證。
因而,明确的青春期生理事實,即使在它們受到強調的地方,首先也是從社會角度給予解釋的。
但對青春期制度的調查,弄清了一個進一步的事實:在生理學上,青春期在男女兩性生命周期中是不同的事。
如果先強調生理後強調文化,女孩子的儀式較男孩的會更有特色,然而事實并非這樣。
這些儀式強調的是一種社會事實:在每一種文化中,成年男子的特權比女孩更為廣泛,其結果,正如上述例證所示,更為普遍的現象是,各社會對處于這個時期的男孩的重視超過女孩。
然而,男女孩子的青春期,可能以同一方式在同一部落給予社會性的祝賀。
比如在不列颠哥倫比亞境内,青春期儀式是一種為從事各種職業所進行的不可思議的訓練,女孩男孩都同樣要參加。
男孩推石下山,又飛速越過滾石趕到山腳,以此訓練腳力,或練習投擲骰子,希望在賭場上走運;女孩從遠處泉眼打回水來,或将石頭放入襯衣裡掉到地上,這樣,她們未來的孩子就可如卵石落地那樣容易地落地。
在諸如東非湖區的南地(Nandi)這樣的部落中,女孩和男孩都同樣參加公平的青春期儀式,雖然如此,但由于男子在其文化中有着支配作用,男孩的童年訓練時期比女孩的就更受重視。
在這裡,青春期儀式是由獲得成人資格者,施加在那些他們被迫去接受成年資格的人身上的一次嚴峻考驗。
他們要求被施刑的人,面對與割禮有關的敏快的折磨而實行最徹底的禁欲。
為男女兩性舉行的儀式形式一樣,但分開舉行。
為了這種儀式,男女新徒都穿上各自情人的衣服。
在這種手術的過程中,人們看着他們臉上的劇痛表情,對勇敢者的獎勵是得到情人的極大歡心,她跑上前去收回他身上的一些裝飾品。
對男孩和女孩雙方來說,這種儀式标志着他們進入了新的性狀态:男孩成了勇士,可以擁有他的情人;女孩則可以出嫁了。
這種成年鑒定對男女雙方都是一種婚前的嚴格考驗。
考驗中,情人贈送棕榈葉以示褒獎。
青春期儀式也可依女孩的青春期實情而定,且不許男孩參加。
在中非,其中最幼稚的一種是為女孩準備的養胖房的制度。
在這裡,女性以肥胖為美,進入青春期的女孩是被隔離的,有時長達數年之久,主要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不許進行任何活動,并孜孜不倦地以油擦身。
在此期間,她接受有關未來職責的教育,她的隔離以展示肥胖身體并接着嫁給自己引為驕傲的新郎而結束。
男子在婚前則不必以類似方式使自己漂亮。
那些集中圍繞着女孩子青春期制度以及不宜擴展到男孩中的通常的觀念,就是那些與月經有關的觀念。
認為經期婦女污穢是一種極普遍的思想,并且在有些地區,初經一直被當作一切有關看法中的焦點。
在這些情形下的青春期儀式與我們已談及的儀式有截然不同的特征。
在不列颠哥倫比亞的卡勒印第安人中,對女孩青春期的恐懼與厭惡達到極點。
女孩3-4年的隔離被稱為&ldquo活埋&rdquo,在整個這段時間中,她獨居荒涼的礦野,住在遠離熟識小路(beatentrails)的用樹枝搭成的小棚裡。
她對任何對她瞥上一眼的人都是一種威脅;僅是她的足迹也會玷污小徑或河流。
硝鞣好的皮制大頭飾物蓋住她的臉與胸部,一直拖到背後的地上。
手臂,大腿等處用健帶綁上,以抵禦充滿她全身的邪氣。
她自己處在危險之中,她對别人也是危險之擴及到男孩。
男孩青春期的标志則不同,隻是以簡單的成人考驗和證明為标志。
因此,青春期行為,即使女孩的青春期行為,也不是由這一時期的生理特征支配的,而是與這一時期有社會關系的婚姻或巫術要求決定的。
這些信念使青春期在一個部落中具有甯靜的宗教性和慈善性,而在另一部落中則具有如此危險的污穢性,能使孩子大聲高喊,警告他人應在森林中回避她。
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女孩子青春期同樣可以成為某一文化并未加以制度化的主題。
甚至在澳大利亞的大部地區,男孩的青春期得到精細的處理,它可以是升入成年男子地位和男性參與部落事務的前導儀式,而女性青春期則不需要任何正式認可,處理得極為随便。
不過這些事實仍使那個根本問題未得到回答。
難道所有文化 都不必處理這種時期的自然的躁動不安,即使它可能未以制度形式表現出來?米德博士已在薩摩亞人中研究了這個問題。
那裡,女孩的生活要經曆幾個令人注目的時期。
其脫離嬰孩期最初幾年,要在嚴格排除小男孩的同齡鄰居夥伴中渡過。
她所屬于的村子一角極為重要,而且小男孩都是傳統的敵人。
她有一種義務,即看護嬰幼;不是呆在家裡照料他,而是背着嬰幼走動,她要玩耍,也不受嚴格阻撓。
臨近青春期前的三、二年,亦即她身強力壯,足以擔任需她完成的困難任務,并到了可充分學習極其複雜技藝的年紀的時候,她在其中長大的小姑娘夥伴遊玩群也就不複存在了。
她穿上婦女衣服,且必須擔當家務活計。
對她來說,這是一個毫無生活情趣,安靜而無騷動的時期,青春期并未帶來任何變化。
在她長大成人若幹年後,她将開始漫不經心而不負責任的惬意的戀愛生活,并且盡量拖延這種時光,直到結婚已被認為合适為止。
青春期本身以沒有社會承認,沒有對她的态度或期待上的變化為标志。
她在青春期前的那種羞澀,應當持續一、二年不變。
薩摩亞女孩的生活,更多的是由其他方面的考慮而不是由生理上的性成熟考慮來勾勒的,而且,青春期也進入了一個不受重視的平
因而,這種新的職業與義務的授予儀式,就象職業和義務本身那樣各色各樣,并受到文化上的制約。
假定成人唯一的光榮職責表現為戰争的業績,那麼勇士的授勳儀式就稍晚一些,這種儀式與另一種社會的儀式不同,在後者的儀式中,成人主要要交出代表面具神跳舞的特權。
為了理解青春期制度,我們并不迫切需要對于儀式過程的必然本質進行分析;我們更需要知道的是,在不同的文化中,什麼東西被認為是青春期的開始以及什麼是承認新地位的方法。
所需知道的不是生理的青春期,而是在那種文化條件下,什麼樣的成年要舉辦青春期儀式。
在北美中部,成年意味着戰争。
全體男人的最大目标是戰争中的榮譽。
青春期來臨這個不斷反複的信号曲,也象任何時代為了出征作準備那樣,就是一種為了在戰争中獲勝的神奇儀式。
他們并不是互相折磨,而是折磨自己:從自己手臂和腿上割下條條皮膚,砍斷手指,拖着釘在胸前或大腿肌肉上的重物。
他們得到的報賞就是在戰争的事業中增添了勇武。
另一方面,在澳大利亞,成年意味着可參加以排斥女性為基本特征的專屬男性的崇拜組織。
任何婦女,如果聽見儀式上似公牛般吼叫者的音聲,就将被處死,并且她必須對成年儀式永無所知。
人們為青春儀式用心良苦,精心安排,為的是對女性羁絆的象征性抛棄;并象征性地使男性傲慢自大,成為其社區負有全部責任的人。
為逐此願,他們就利用暴烈的性儀式,并給予超自然的保證。
因而,明确的青春期生理事實,即使在它們受到強調的地方,首先也是從社會角度給予解釋的。
但對青春期制度的調查,弄清了一個進一步的事實:在生理學上,青春期在男女兩性生命周期中是不同的事。
如果先強調生理後強調文化,女孩子的儀式較男孩的會更有特色,然而事實并非這樣。
這些儀式強調的是一種社會事實:在每一種文化中,成年男子的特權比女孩更為廣泛,其結果,正如上述例證所示,更為普遍的現象是,各社會對處于這個時期的男孩的重視超過女孩。
然而,男女孩子的青春期,可能以同一方式在同一部落給予社會性的祝賀。
比如在不列颠哥倫比亞境内,青春期儀式是一種為從事各種職業所進行的不可思議的訓練,女孩男孩都同樣要參加。
男孩推石下山,又飛速越過滾石趕到山腳,以此訓練腳力,或練習投擲骰子,希望在賭場上走運;女孩從遠處泉眼打回水來,或将石頭放入襯衣裡掉到地上,這樣,她們未來的孩子就可如卵石落地那樣容易地落地。
在諸如東非湖區的南地(Nandi)這樣的部落中,女孩和男孩都同樣參加公平的青春期儀式,雖然如此,但由于男子在其文化中有着支配作用,男孩的童年訓練時期比女孩的就更受重視。
在這裡,青春期儀式是由獲得成人資格者,施加在那些他們被迫去接受成年資格的人身上的一次嚴峻考驗。
他們要求被施刑的人,面對與割禮有關的敏快的折磨而實行最徹底的禁欲。
為男女兩性舉行的儀式形式一樣,但分開舉行。
為了這種儀式,男女新徒都穿上各自情人的衣服。
在這種手術的過程中,人們看着他們臉上的劇痛表情,對勇敢者的獎勵是得到情人的極大歡心,她跑上前去收回他身上的一些裝飾品。
對男孩和女孩雙方來說,這種儀式标志着他們進入了新的性狀态:男孩成了勇士,可以擁有他的情人;女孩則可以出嫁了。
這種成年鑒定對男女雙方都是一種婚前的嚴格考驗。
考驗中,情人贈送棕榈葉以示褒獎。
青春期儀式也可依女孩的青春期實情而定,且不許男孩參加。
在中非,其中最幼稚的一種是為女孩準備的養胖房的制度。
在這裡,女性以肥胖為美,進入青春期的女孩是被隔離的,有時長達數年之久,主要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不許進行任何活動,并孜孜不倦地以油擦身。
在此期間,她接受有關未來職責的教育,她的隔離以展示肥胖身體并接着嫁給自己引為驕傲的新郎而結束。
男子在婚前則不必以類似方式使自己漂亮。
那些集中圍繞着女孩子青春期制度以及不宜擴展到男孩中的通常的觀念,就是那些與月經有關的觀念。
認為經期婦女污穢是一種極普遍的思想,并且在有些地區,初經一直被當作一切有關看法中的焦點。
在這些情形下的青春期儀式與我們已談及的儀式有截然不同的特征。
在不列颠哥倫比亞的卡勒印第安人中,對女孩青春期的恐懼與厭惡達到極點。
女孩3-4年的隔離被稱為&ldquo活埋&rdquo,在整個這段時間中,她獨居荒涼的礦野,住在遠離熟識小路(beatentrails)的用樹枝搭成的小棚裡。
她對任何對她瞥上一眼的人都是一種威脅;僅是她的足迹也會玷污小徑或河流。
硝鞣好的皮制大頭飾物蓋住她的臉與胸部,一直拖到背後的地上。
手臂,大腿等處用健帶綁上,以抵禦充滿她全身的邪氣。
她自己處在危險之中,她對别人也是危險之擴及到男孩。
男孩青春期的标志則不同,隻是以簡單的成人考驗和證明為标志。
因此,青春期行為,即使女孩的青春期行為,也不是由這一時期的生理特征支配的,而是與這一時期有社會關系的婚姻或巫術要求決定的。
這些信念使青春期在一個部落中具有甯靜的宗教性和慈善性,而在另一部落中則具有如此危險的污穢性,能使孩子大聲高喊,警告他人應在森林中回避她。
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女孩子青春期同樣可以成為某一文化并未加以制度化的主題。
甚至在澳大利亞的大部地區,男孩的青春期得到精細的處理,它可以是升入成年男子地位和男性參與部落事務的前導儀式,而女性青春期則不需要任何正式認可,處理得極為随便。
不過這些事實仍使那個根本問題未得到回答。
難道所有文化 都不必處理這種時期的自然的躁動不安,即使它可能未以制度形式表現出來?米德博士已在薩摩亞人中研究了這個問題。
那裡,女孩的生活要經曆幾個令人注目的時期。
其脫離嬰孩期最初幾年,要在嚴格排除小男孩的同齡鄰居夥伴中渡過。
她所屬于的村子一角極為重要,而且小男孩都是傳統的敵人。
她有一種義務,即看護嬰幼;不是呆在家裡照料他,而是背着嬰幼走動,她要玩耍,也不受嚴格阻撓。
臨近青春期前的三、二年,亦即她身強力壯,足以擔任需她完成的困難任務,并到了可充分學習極其複雜技藝的年紀的時候,她在其中長大的小姑娘夥伴遊玩群也就不複存在了。
她穿上婦女衣服,且必須擔當家務活計。
對她來說,這是一個毫無生活情趣,安靜而無騷動的時期,青春期并未帶來任何變化。
在她長大成人若幹年後,她将開始漫不經心而不負責任的惬意的戀愛生活,并且盡量拖延這種時光,直到結婚已被認為合适為止。
青春期本身以沒有社會承認,沒有對她的态度或期待上的變化為标志。
她在青春期前的那種羞澀,應當持續一、二年不變。
薩摩亞女孩的生活,更多的是由其他方面的考慮而不是由生理上的性成熟考慮來勾勒的,而且,青春期也進入了一個不受重視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