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給予保護。
所以時至今日,無論是帝國主義的問題,還是種族偏見,或者是基督教與異教間的對比,我們仍為那種至高無上性所支配,這不是有關整個世界的人類習俗制度的至高無上性,這一點當然未曾有人關心過,而是有關我們自己的習俗制度和成就以及我們自身的文明的至高無上性。
由于偶然的曆史緣故,西方文明影響的廣泛性已遠遠超過其他任何迄今所知的地方性團體。
它使自己成為地球上大部分地區的标準,因而使我們趨于相信,人類行為的一緻性在别的情形下是不會出現的。
甚至非常原始的民族有時也遠比我們更能意識到文化特質的作用,且理由充分。
他們已有了不同文化的熟穩經驗。
他們已認識到自己的宗教、經濟體系、婚姻禁規是在白人文化之前傳下來的。
他們放棄了一種,接受了另一種;這往往是令人無法充分理解的,但他們相當清楚:人類生活有着不同的格局。
有時他們認為,白人的主要特征是他們在商業上的競争,或他們的戰争制度,這頗象人類學家所用的方式。
白種人有着一種不同的經驗。
也許除了已歐化的局外人以外,他們從未見過其生活圈以外的人。
假如他們出外旅遊,他們很可能已走遍世界,但卻不在各地都相同的旅館外逗留。
除了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外,他們對其他的生活方式幾乎一無所知。
他們四處所見的那種風俗、觀念的一緻性似乎是足以令人信服的,但卻使他們看不到這樣一個事實:這畢竟是曆史的偶然。
于是,他們毫無困難地接受了人類的本性與他們自己的文化标準等同的思想。
然而,白人文明的廣泛傳播并非一種孤立的曆史事件。
波利尼西亞人團體,在較近的年代中,從昂通、爪哇到複活節島,從夏威夷到新西蘭将自己傳播開來;而且班圖語系的部落也從撒哈拉傳播到南非地區。
但在這兩種情形中,我們隻不過把這些民族看成是一種人種畸性的地方性變異而已。
西方文明擁有的其在交通工具上的所有發明和它那非常廣闊的貿易網絡,支持着其文明的廣泛傳播,而且曆史地理解這種情形是如何産生的并不困難。
白人文化這種傳播的心理結果與物質至上論不成比例,過去,人類在嚴肅對待其他民族的文明方面從未受到妨礙,但這種世界性的文化傳播卻妨礙了我們。
它已賦予了我們的文化以一種我們已很久未從曆史上予以說明的巨大的普遍性,而且這個普遍性我們也能解釋成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
在我們的文明中,我們把我們對經濟競争的依賴解釋為,這是人類本性所能依賴的那種基本動機的證明,或者由于兒童的行為是在我們的文明中得到塑造并在兒童病院中有過記載,所以我們就把他們的行為解釋為兒童心理或年幼的人類動物必然要表現其行為的方式。
無論這是我們的倫理伺題,還是我們的家庭組織問題.這都是一樣。
正是我們所要維護的每一相似動機的這種必然性,使我們總是企圖将我們自己的地方性行為方式與人類行為、或把我們自己的社會化習慣與人類本性證為同一。
目前,現代人已使這個命題成為他的思想和實際行為中的一個生動的問題,從這個問題在原始民族中的廣泛分布來看,它的起源可遠溯到最早的人類差别之一,即&ldquo我自己的&rdquo封閉式團體與局外人之間的那種本質差别。
所有原始部落都同意承認局外人這一範疇,局外人,不僅是那些在一個自己民族奉行的道德法則限制之外的人,而且是那些被草率否定在人類體系中有任何位置的人。
通常使用的大量部落名稱,祖尼,提納,基奧瓦以及其他名稱,都是原始人用以認識他們自己的名稱,而且隻是他們用以稱呼&ldquo人類&rdquo的土著術語,&ldquo人類&rdquo即指他們自己。
在這個封閉式團體之外,就再無人存在了。
盡管存在這樣的事實:每個部落客觀上都為其他民族所環繞,這些民族與它分享屬于它那部落的藝術、物質的發明,分享通過各民族相互間的&ldquo給予&mdash&mdash接受&rdquo行為而發展起來的複雜習俗,但是局外人仍不是人。
原始人從來考察過整個世界,也從未把&ldquo人類&rdquo視為一個群體,從未探索過人類種族的共同目标。
從一開始,他就是高築起與世隔絕的障礙的偏狹者。
無論是選妻還是推舉領導,至關重要的界限是看這些人是否屬于自己的團體。
他自己的團體和該團體的一切行為方式,都是舉世無雙的。
所以,現代人的态度背後,有着巨大的曆史連續性,即使在自己的文明圈中,象澳大利亞叢林部落一樣,有着遺傳上、文化上的相互聯系,也要在他們當中把人分成上帝的選民和危險的異己分子團體。
俾格米人也曾提出過同樣的要求。
我們不可能輕易清除這種基本的人類特質,但至少,我們能學會認識它的曆史和它的多源表現。
其中一種表現通常現為根本的表現,一種與其說是由普遍的地方主義不如說是由宗教感情所刺激而出的表現,隻要宗教仍為西方文明中一個活的問題,西方文明就會廣泛采用那種态度。
任何封閉式團體與局外民族間的區别,在宗教方面就成為虔誠的基督徒與異教徒之間的分野。
數千年來,這兩類人之間就沒有共同的結合點。
在一個團體中擁有的習俗制度或觀念,在另一團體就不能生效。
根據屬此屬彼而通常差别甚微的宗教,人們更多地以對立的概念去看待各種習俗制度:一方面,它是神的真理與虔誠教徒的問題,天啟與上帝的問題;在另一方面,它又是不可饒恕的錯誤,無稽之談,該入地獄,惡魔的事情。
平等看待對立團體的态度可能沒有問題,因而,從客觀的研究資料理解這一重要的人類特質即宗教的本質,也不應存在困難。
當我們閱讀有關标準宗教态度方面的描述
所以時至今日,無論是帝國主義的問題,還是種族偏見,或者是基督教與異教間的對比,我們仍為那種至高無上性所支配,這不是有關整個世界的人類習俗制度的至高無上性,這一點當然未曾有人關心過,而是有關我們自己的習俗制度和成就以及我們自身的文明的至高無上性。
由于偶然的曆史緣故,西方文明影響的廣泛性已遠遠超過其他任何迄今所知的地方性團體。
它使自己成為地球上大部分地區的标準,因而使我們趨于相信,人類行為的一緻性在别的情形下是不會出現的。
甚至非常原始的民族有時也遠比我們更能意識到文化特質的作用,且理由充分。
他們已有了不同文化的熟穩經驗。
他們已認識到自己的宗教、經濟體系、婚姻禁規是在白人文化之前傳下來的。
他們放棄了一種,接受了另一種;這往往是令人無法充分理解的,但他們相當清楚:人類生活有着不同的格局。
有時他們認為,白人的主要特征是他們在商業上的競争,或他們的戰争制度,這頗象人類學家所用的方式。
白種人有着一種不同的經驗。
也許除了已歐化的局外人以外,他們從未見過其生活圈以外的人。
假如他們出外旅遊,他們很可能已走遍世界,但卻不在各地都相同的旅館外逗留。
除了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外,他們對其他的生活方式幾乎一無所知。
他們四處所見的那種風俗、觀念的一緻性似乎是足以令人信服的,但卻使他們看不到這樣一個事實:這畢竟是曆史的偶然。
于是,他們毫無困難地接受了人類的本性與他們自己的文化标準等同的思想。
然而,白人文明的廣泛傳播并非一種孤立的曆史事件。
波利尼西亞人團體,在較近的年代中,從昂通、爪哇到複活節島,從夏威夷到新西蘭将自己傳播開來;而且班圖語系的部落也從撒哈拉傳播到南非地區。
但在這兩種情形中,我們隻不過把這些民族看成是一種人種畸性的地方性變異而已。
西方文明擁有的其在交通工具上的所有發明和它那非常廣闊的貿易網絡,支持着其文明的廣泛傳播,而且曆史地理解這種情形是如何産生的并不困難。
白人文化這種傳播的心理結果與物質至上論不成比例,過去,人類在嚴肅對待其他民族的文明方面從未受到妨礙,但這種世界性的文化傳播卻妨礙了我們。
它已賦予了我們的文化以一種我們已很久未從曆史上予以說明的巨大的普遍性,而且這個普遍性我們也能解釋成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
在我們的文明中,我們把我們對經濟競争的依賴解釋為,這是人類本性所能依賴的那種基本動機的證明,或者由于兒童的行為是在我們的文明中得到塑造并在兒童病院中有過記載,所以我們就把他們的行為解釋為兒童心理或年幼的人類動物必然要表現其行為的方式。
無論這是我們的倫理伺題,還是我們的家庭組織問題.這都是一樣。
正是我們所要維護的每一相似動機的這種必然性,使我們總是企圖将我們自己的地方性行為方式與人類行為、或把我們自己的社會化習慣與人類本性證為同一。
目前,現代人已使這個命題成為他的思想和實際行為中的一個生動的問題,從這個問題在原始民族中的廣泛分布來看,它的起源可遠溯到最早的人類差别之一,即&ldquo我自己的&rdquo封閉式團體與局外人之間的那種本質差别。
所有原始部落都同意承認局外人這一範疇,局外人,不僅是那些在一個自己民族奉行的道德法則限制之外的人,而且是那些被草率否定在人類體系中有任何位置的人。
通常使用的大量部落名稱,祖尼,提納,基奧瓦以及其他名稱,都是原始人用以認識他們自己的名稱,而且隻是他們用以稱呼&ldquo人類&rdquo的土著術語,&ldquo人類&rdquo即指他們自己。
在這個封閉式團體之外,就再無人存在了。
盡管存在這樣的事實:每個部落客觀上都為其他民族所環繞,這些民族與它分享屬于它那部落的藝術、物質的發明,分享通過各民族相互間的&ldquo給予&mdash&mdash接受&rdquo行為而發展起來的複雜習俗,但是局外人仍不是人。
原始人從來考察過整個世界,也從未把&ldquo人類&rdquo視為一個群體,從未探索過人類種族的共同目标。
從一開始,他就是高築起與世隔絕的障礙的偏狹者。
無論是選妻還是推舉領導,至關重要的界限是看這些人是否屬于自己的團體。
他自己的團體和該團體的一切行為方式,都是舉世無雙的。
所以,現代人的态度背後,有着巨大的曆史連續性,即使在自己的文明圈中,象澳大利亞叢林部落一樣,有着遺傳上、文化上的相互聯系,也要在他們當中把人分成上帝的選民和危險的異己分子團體。
俾格米人也曾提出過同樣的要求。
我們不可能輕易清除這種基本的人類特質,但至少,我們能學會認識它的曆史和它的多源表現。
其中一種表現通常現為根本的表現,一種與其說是由普遍的地方主義不如說是由宗教感情所刺激而出的表現,隻要宗教仍為西方文明中一個活的問題,西方文明就會廣泛采用那種态度。
任何封閉式團體與局外民族間的區别,在宗教方面就成為虔誠的基督徒與異教徒之間的分野。
數千年來,這兩類人之間就沒有共同的結合點。
在一個團體中擁有的習俗制度或觀念,在另一團體就不能生效。
根據屬此屬彼而通常差别甚微的宗教,人們更多地以對立的概念去看待各種習俗制度:一方面,它是神的真理與虔誠教徒的問題,天啟與上帝的問題;在另一方面,它又是不可饒恕的錯誤,無稽之談,該入地獄,惡魔的事情。
平等看待對立團體的态度可能沒有問題,因而,從客觀的研究資料理解這一重要的人類特質即宗教的本質,也不應存在困難。
當我們閱讀有關标準宗教态度方面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