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這一章說的是安排得遠非盡善盡美的宇宙和相對運動,<br>也要提到其他一些事情
關燈
小
中
大
一天喝完早茶後,平奇對燦德爾說道:
“我們到底什麼時候安裝望遠鏡?到了我們該去火箭外面的時候……”
“就是今天出去也行,”燦德爾答道。
“你們把背囊式火箭推進器綁在身上,不過在我和溫克勒爾沒有出去之前不要發動它。
我們倆還得把發動機檢查完才能出去。
漢斯,您可以去安裝望遠鏡。
這裡沒有您我們倆也能對付得了。
好啦,一開頭先出去5個研究者去研究研究宇宙空間。
把望遠鏡安好,”燦德爾笑着說道。
“咱們穿上太空服,帶上望遠鏡零件走吧!”平奇叫道。
燦德爾所設計的望遠鏡是世界上最完善和獨特的,這架反射望遠鏡不僅結構不一般,所用的材料也不普通。
由抛光的一片片金屬片在真空中組裝起來的巨大反射鏡直徑将達到好幾十米,它的位置距離火箭将有好幾百米——這簡直就像是變戲法的距離,一節節又輕又薄連在一起的長鏡筒把它和火箭連起來,這樣,天文學家就可以坐在火箭裡對不同星球進行觀察,物鏡的角度可以調節。
裝上望遠鏡後,星際逃亡者們就裝備上了能大大擴展視野的工具。
這台别具特色的設備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在加速和制動時必須把它收回來,否則它就會變成碎片。
15分鐘後,布洛頓、阿米莉亞、瑪德蘭和平奇已經做好了外出的準備,他們擠在一個勉強能把他們盛下的小艙房裡。
在地球上顯得又笨又沉的臃腫太空服到了這兒,就變得非常輕巧方便。
他們每個人的手裡都拿着一些望遠鏡的部件。
旅行者後背上已經背上了像背包一樣的輕便火箭。
腰間也挂上了旋轉盤。
大家的頭盔都用電話線連接起來,可以互相通話。
此外,每人腰間還挂着一大卷細鋼纜。
燦德爾囑咐這些太空人用這條鋼纜把自己系在星際飛船的外殼上。
他親自檢查了太空服,試驗了供氧設備和輕便火箭,這才點了下頭:大家此刻已經無法聽到他在說什麼了。
溫克勒爾把又重又厚的内門關好,真空抽氣泵的馬達嗡嗡響起來。
随着艙内氣壓的減低,旅行者的太空服由于内部氣壓的作用漲大了三分之二。
這些漲得鼓鼓的人形真有點兒像某個未知行星上的居民。
當真空表顯示艙内氣壓已經不到原先的千分之一時,芬格爾打開了雙層門的另一扇——通往外面的那個圓形門。
“太空人”一個接一個地走出火箭,把自己鋼纜的一頭系到了火箭外殼上的圓環上。
芬格爾第一個用腳登了一下星際飛船,向空間沖去。
其他人也“大頭朝下”地跟了上去。
他馬上就感到了這個新世界的特點(在斯特羅邁耶城所進行的訓練派上了用場)。
足部肌肉現在的作用就像彈簧一樣,這一登不僅使人離開了火箭,也使火箭離人而去;但是,因為火箭質量要遠遠超出人體質量好多倍,所以加在火箭上的沖力隻是使它的運動發生了極其微小的變化,而不像人體那樣獲得了十分明顯的速度,然而對于人來說,他們所得到的印象卻不是他們離開了火箭,而是火箭被他們踹跑,自己卻依然留在原地。
芬格爾看着火箭。
它越來越小,離他們越來越遠。
然而到底是它離開他們,還是他們離開它呢?芬格爾根據相對運動的原理進行着思索。
他知道,對于他們來說,是火箭飛走了;而對于待在火箭裡的人來說,則是他們這些待在外面的人飛走了,然而雙方的結論都是正确的,因為他們各自都以自身為觀察點。
現在,每個“太空人”都成了按各自軌道獨立運行的天體。
太空裡存在所有規律都對他們這些新天體産生了作用。
他們究竟是在飛行還是停留在原地沒動?如果是在飛,那麼是在往哪兒飛?往上還是往下?而這裡既沒有上也沒有下。
火箭在他們腳下——這說明他們是“往上”飛。
但明亮的地球卻在他們頭頂上的宇宙空間裡。
這就是說,他們正朝着地球飛,換言之就是“往下”掉。
而對于星星來講呢?對于成萬成億的遙遠星座來說他們是離開了;而對于其他成萬成億的星座來說,他們又是從各個不同角度向它們接近。
如果把眼睛閉上,就根本感覺不到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和靜止毫無區别——伽利略好象就是這麼說的吧?…… 還是在斯特羅邁耶城進行“理論上”的飛行時,他對此就反複思索過;而如今當他
“你們把背囊式火箭推進器綁在身上,不過在我和溫克勒爾沒有出去之前不要發動它。
我們倆還得把發動機檢查完才能出去。
漢斯,您可以去安裝望遠鏡。
這裡沒有您我們倆也能對付得了。
好啦,一開頭先出去5個研究者去研究研究宇宙空間。
把望遠鏡安好,”燦德爾笑着說道。
“咱們穿上太空服,帶上望遠鏡零件走吧!”平奇叫道。
燦德爾所設計的望遠鏡是世界上最完善和獨特的,這架反射望遠鏡不僅結構不一般,所用的材料也不普通。
由抛光的一片片金屬片在真空中組裝起來的巨大反射鏡直徑将達到好幾十米,它的位置距離火箭将有好幾百米——這簡直就像是變戲法的距離,一節節又輕又薄連在一起的長鏡筒把它和火箭連起來,這樣,天文學家就可以坐在火箭裡對不同星球進行觀察,物鏡的角度可以調節。
裝上望遠鏡後,星際逃亡者們就裝備上了能大大擴展視野的工具。
這台别具特色的設備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在加速和制動時必須把它收回來,否則它就會變成碎片。
15分鐘後,布洛頓、阿米莉亞、瑪德蘭和平奇已經做好了外出的準備,他們擠在一個勉強能把他們盛下的小艙房裡。
在地球上顯得又笨又沉的臃腫太空服到了這兒,就變得非常輕巧方便。
他們每個人的手裡都拿着一些望遠鏡的部件。
旅行者後背上已經背上了像背包一樣的輕便火箭。
腰間也挂上了旋轉盤。
大家的頭盔都用電話線連接起來,可以互相通話。
此外,每人腰間還挂着一大卷細鋼纜。
燦德爾囑咐這些太空人用這條鋼纜把自己系在星際飛船的外殼上。
他親自檢查了太空服,試驗了供氧設備和輕便火箭,這才點了下頭:大家此刻已經無法聽到他在說什麼了。
溫克勒爾把又重又厚的内門關好,真空抽氣泵的馬達嗡嗡響起來。
随着艙内氣壓的減低,旅行者的太空服由于内部氣壓的作用漲大了三分之二。
這些漲得鼓鼓的人形真有點兒像某個未知行星上的居民。
當真空表顯示艙内氣壓已經不到原先的千分之一時,芬格爾打開了雙層門的另一扇——通往外面的那個圓形門。
“太空人”一個接一個地走出火箭,把自己鋼纜的一頭系到了火箭外殼上的圓環上。
芬格爾第一個用腳登了一下星際飛船,向空間沖去。
其他人也“大頭朝下”地跟了上去。
他馬上就感到了這個新世界的特點(在斯特羅邁耶城所進行的訓練派上了用場)。
足部肌肉現在的作用就像彈簧一樣,這一登不僅使人離開了火箭,也使火箭離人而去;但是,因為火箭質量要遠遠超出人體質量好多倍,所以加在火箭上的沖力隻是使它的運動發生了極其微小的變化,而不像人體那樣獲得了十分明顯的速度,然而對于人來說,他們所得到的印象卻不是他們離開了火箭,而是火箭被他們踹跑,自己卻依然留在原地。
芬格爾看着火箭。
它越來越小,離他們越來越遠。
然而到底是它離開他們,還是他們離開它呢?芬格爾根據相對運動的原理進行着思索。
他知道,對于他們來說,是火箭飛走了;而對于待在火箭裡的人來說,則是他們這些待在外面的人飛走了,然而雙方的結論都是正确的,因為他們各自都以自身為觀察點。
現在,每個“太空人”都成了按各自軌道獨立運行的天體。
太空裡存在所有規律都對他們這些新天體産生了作用。
他們究竟是在飛行還是停留在原地沒動?如果是在飛,那麼是在往哪兒飛?往上還是往下?而這裡既沒有上也沒有下。
火箭在他們腳下——這說明他們是“往上”飛。
但明亮的地球卻在他們頭頂上的宇宙空間裡。
這就是說,他們正朝着地球飛,換言之就是“往下”掉。
而對于星星來講呢?對于成萬成億的遙遠星座來說他們是離開了;而對于其他成萬成億的星座來說,他們又是從各個不同角度向它們接近。
如果把眼睛閉上,就根本感覺不到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和靜止毫無區别——伽利略好象就是這麼說的吧?…… 還是在斯特羅邁耶城進行“理論上”的飛行時,他對此就反複思索過;而如今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