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普奇老頭和他的“兇龍”
關燈
小
中
大
科學依據的,但公司不敢采用。
股東們擔心開支太大。
而主要原因則是這樣的星際飛船要完全依賴地球上供給能源。
而地球恰恰又是太陽系裡最靠不住的地方。
如果共産黨人占領了發射電波的無線電電站怎麼辦? 于是普奇又提出另外一個方案——用自己的“死光”跟布爾什維克們鬥,從星際飛船上發射“死光”。
他這一方案的要點在于發射一些平行的X光射線,借助這些射線使部分空氣電離,在發射機和攻擊目标之間形成一條不可見的電流通道。
這一方案引起了公司的成員和它的發明者——這個狂熱的反布爾什維克老頭兒——幾乎一樣大的特殊興趣。
關注這一方案的還有“反布爾什維克同盟”。
但燦德爾對從星際飛船上發射X光這一方案做了否定:方案提出時,星際飛船上已經不可能為發射X光提供足夠的能源。
同時如果将星際飛船用于軍事目的,“挪亞方舟”就勢必要從“疏散飛船”變成一條空中戰艦,那時它就得在距地球表面相當近的空中飛行,所有戰争機器遇到的意外都有可能被它遇上。
“請不要忘記,”燦德爾說,“如果‘挪亞方舟’想參加軍事進攻,‘挪亞方舟’的乘客們就會大糟特糟啦!” 無論是對漢斯講這件事的普奇本人,還是漢斯,都不知道燦德爾所做的這個結論并非完全客觀的。
這件事說明了他的和平主義傾向。
他一向就是個學者,不想為制造毀滅性武器效力。
把星際飛船軍事化違反了燦德爾的純科學初衷。
但他的結論似乎更有根據,更具說服力,所以“挪亞方舟”的乘客們再不想承擔什麼軍事風險。
難道他們離開地球背井離鄉,不正是為了遠遠近開所有的戰争和一切危及他們個人生命安全的風險嗎? 直到普奇聽說他的“死光”可以安裝在其他專門制造的星際飛船上,或說得更準确是火箭式空中戰艦上,才算心平氣和了。
對于“挪亞方舟”來說,普奇的知識和經驗可以用在其他方面:他被請來擔任組織“挪亞方舟”和地球之間的超遠距離無線電通訊。
在這一領域他的确極有經驗,能派得上大用場。
将來“挪亞方舟”上的乘客必須知道地球上的情況,了解世界局勢的發展,從而決定是否返回地球。
普奇和他的無線電站應該承擔起正如主教所形象地表述的叼來橄榄枝的鴿子的職責,報告地球上“大洪水”已經退去的消息。
普奇不僅承擔了建立地球——“挪亞方舟”雙向聯絡的任務,還應該給“挪亞方舟”制造一架超級望遠鏡,使乘客們能看清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裡所發生的事情。
這個望遠鏡就是電視,各國首都和大城市的中央電視台把無線電圖象用密碼傳送到斯特羅邁耶城,然後普奇再把它們發射給“挪亞方舟”。
“簡單吧?其實一點兒也不簡單!”普奇自問自答道。
“把無線電波發射到天空上,它會中斷或是反射回地球表面來,”這個科學家用他叫人聽起來莫名其妙的語言解釋道。
“為什麼會中斷?啊哈!你不懂了吧?” 漢斯其實是懂得點兒的,但普奇不容他開口。
“火箭從地球開始上升,它要克服地球引力和大氣層所造成的雙重障礙。
而無線電波從地球發射出去也要遇上兩層屏障。
長波。
飛啦。
飛了100公裡——啪嚓!碰上亥威塞德①層。
中斷啦!又回到地球上。
再反射回去。
又碰上亥威塞德。
又中斷啦。
啊?怎麼辦?地球沒法跟天上說話了?能!普奇能。
普奇能跟天狼星說上話。
應該把屏障鑽個窟窿。
用短波這根針給它鑽上個眼兒。
我能對‘方舟’講話,而‘方舟’也能對着我講。
當然啦,得燦德爾給了‘方舟’能源才成。
他也是個有本事的。
普奇加上燦德爾——就等于宏圖大業!” ①亥威塞德,英語highside不準确的發音,意思是“高處”;亥威塞德層想是指電高層。
漢斯不得不把這些聽上去十分荒唐的話翻譯成能聽得懂的語言,再去理解那些不成句的話的意思。
他知道,波長很短——不到10厘米——的無線電波能夠電離它所遇到的空氣,也就是把空氣分子分解為帶不同電荷的離子和電子,使空氣變成導體。
他還知道被電離的空氣和亥威塞德層的反射作用。
對流層的微粒均勻地分布于距地面10公裡的高度上,白天被太陽光電離。
這樣的空氣電離層可以吸收一部分電波,另一部分則被輻射出去。
在高度從50公裡到100公裡的區域是另一層屏障籠罩着地球,這就是所謂的亥威塞德層,它看來是由被電離的氮氣和稀薄的氧氣組成的。
而普奇所說的射線“中斷”,其實是在它的内部發生了
股東們擔心開支太大。
而主要原因則是這樣的星際飛船要完全依賴地球上供給能源。
而地球恰恰又是太陽系裡最靠不住的地方。
如果共産黨人占領了發射電波的無線電電站怎麼辦? 于是普奇又提出另外一個方案——用自己的“死光”跟布爾什維克們鬥,從星際飛船上發射“死光”。
他這一方案的要點在于發射一些平行的X光射線,借助這些射線使部分空氣電離,在發射機和攻擊目标之間形成一條不可見的電流通道。
這一方案引起了公司的成員和它的發明者——這個狂熱的反布爾什維克老頭兒——幾乎一樣大的特殊興趣。
關注這一方案的還有“反布爾什維克同盟”。
但燦德爾對從星際飛船上發射X光這一方案做了否定:方案提出時,星際飛船上已經不可能為發射X光提供足夠的能源。
同時如果将星際飛船用于軍事目的,“挪亞方舟”就勢必要從“疏散飛船”變成一條空中戰艦,那時它就得在距地球表面相當近的空中飛行,所有戰争機器遇到的意外都有可能被它遇上。
“請不要忘記,”燦德爾說,“如果‘挪亞方舟’想參加軍事進攻,‘挪亞方舟’的乘客們就會大糟特糟啦!” 無論是對漢斯講這件事的普奇本人,還是漢斯,都不知道燦德爾所做的這個結論并非完全客觀的。
這件事說明了他的和平主義傾向。
他一向就是個學者,不想為制造毀滅性武器效力。
把星際飛船軍事化違反了燦德爾的純科學初衷。
但他的結論似乎更有根據,更具說服力,所以“挪亞方舟”的乘客們再不想承擔什麼軍事風險。
難道他們離開地球背井離鄉,不正是為了遠遠近開所有的戰争和一切危及他們個人生命安全的風險嗎? 直到普奇聽說他的“死光”可以安裝在其他專門制造的星際飛船上,或說得更準确是火箭式空中戰艦上,才算心平氣和了。
對于“挪亞方舟”來說,普奇的知識和經驗可以用在其他方面:他被請來擔任組織“挪亞方舟”和地球之間的超遠距離無線電通訊。
在這一領域他的确極有經驗,能派得上大用場。
将來“挪亞方舟”上的乘客必須知道地球上的情況,了解世界局勢的發展,從而決定是否返回地球。
普奇和他的無線電站應該承擔起正如主教所形象地表述的叼來橄榄枝的鴿子的職責,報告地球上“大洪水”已經退去的消息。
普奇不僅承擔了建立地球——“挪亞方舟”雙向聯絡的任務,還應該給“挪亞方舟”制造一架超級望遠鏡,使乘客們能看清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裡所發生的事情。
這個望遠鏡就是電視,各國首都和大城市的中央電視台把無線電圖象用密碼傳送到斯特羅邁耶城,然後普奇再把它們發射給“挪亞方舟”。
“簡單吧?其實一點兒也不簡單!”普奇自問自答道。
“把無線電波發射到天空上,它會中斷或是反射回地球表面來,”這個科學家用他叫人聽起來莫名其妙的語言解釋道。
“為什麼會中斷?啊哈!你不懂了吧?” 漢斯其實是懂得點兒的,但普奇不容他開口。
“火箭從地球開始上升,它要克服地球引力和大氣層所造成的雙重障礙。
而無線電波從地球發射出去也要遇上兩層屏障。
長波。
飛啦。
飛了100公裡——啪嚓!碰上亥威塞德①層。
中斷啦!又回到地球上。
再反射回去。
又碰上亥威塞德。
又中斷啦。
啊?怎麼辦?地球沒法跟天上說話了?能!普奇能。
普奇能跟天狼星說上話。
應該把屏障鑽個窟窿。
用短波這根針給它鑽上個眼兒。
我能對‘方舟’講話,而‘方舟’也能對着我講。
當然啦,得燦德爾給了‘方舟’能源才成。
他也是個有本事的。
普奇加上燦德爾——就等于宏圖大業!” ①亥威塞德,英語highside不準确的發音,意思是“高處”;亥威塞德層想是指電高層。
漢斯不得不把這些聽上去十分荒唐的話翻譯成能聽得懂的語言,再去理解那些不成句的話的意思。
他知道,波長很短——不到10厘米——的無線電波能夠電離它所遇到的空氣,也就是把空氣分子分解為帶不同電荷的離子和電子,使空氣變成導體。
他還知道被電離的空氣和亥威塞德層的反射作用。
對流層的微粒均勻地分布于距地面10公裡的高度上,白天被太陽光電離。
這樣的空氣電離層可以吸收一部分電波,另一部分則被輻射出去。
在高度從50公裡到100公裡的區域是另一層屏障籠罩着地球,這就是所謂的亥威塞德層,它看來是由被電離的氮氣和稀薄的氧氣組成的。
而普奇所說的射線“中斷”,其實是在它的内部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