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群體領袖及其說服的手法
關燈
小
中
大
勢!他們讓他牽着鼻子走,他差一點就打敗他們!”
他的名望長于他的壽命,而且有增無減。
他的名望讓他的一個籍籍無名的侄子變成了皇帝。
直到今天他的傳奇故事仍然不絕于耳,足見對他的懷念是多麼強烈。
随心所欲地迫害人,為了一次次的征伐,就讓數百萬人死于非命——隻要你有足夠的名望和付諸實施的天才,人們就會允許你這樣做。
不錯,我所談的都是名望的一些極不尋常的例子。
但是為了了解那些偉大的宗教、偉大的學說和偉大的帝國的起源,提提這些事例是有好處的。
沒有這種名望對群衆的影響,這些發展就會成為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是,名望并不是完全以個人的權勢、軍事業績或宗教敬畏為基礎。
它可以有較為平庸的來源,其力量也相當可觀。
我們這個世紀便提供了若幹實例。
能夠讓後人世代不忘的最驚人的事例之一,是那個把大陸一分為二,改變了地球面貌和通商關系的著名人物的故事。
他完成了自己的壯舉,是因為他有強大的意志,也因為他能讓自己周圍的人着迷。
為了克服他遇到的無數反對,他隻讓自己的表現說話。
他言語簡潔,他的魅力可以化敵為友。
英國人反對他的計劃尤其賣力,但是他一出現在英國,就把所有選票都争取到了自己一邊;晚年他路過南安普頓時,一路上教堂鐘聲不斷;如今又有一場運動在英國展開,要為他樹立一座塑像。
征服了必須征服的一切——人和事、沼澤、岩石、沙地——之後,他不再相信還有什麼事情能擋住他,他想在巴拿馬再挖一條蘇伊士運河。
他按老辦法着手這項工程,但是他已上了年紀。
此外,雖有移山填海的信念,如果那山過于高大,也是沒辦法移動的。
山會進行抵抗,後來發生的災難,也抹去了這位英雄身上耀眼的光環。
他的一生說明了名望如何出現,也說明了它如何消失。
在成就了足以同曆史上最偉大的英雄媲美的業績之後,他卻被自己家鄉的官僚打入最下賤的罪犯之流。
他去世時沒人留意,靈柩經過處,是一群無動于衷的民衆。
隻有外國政府像對待曆史上每個最偉大的人一樣,懷着敬意對他表示紀念。
上面提到的這些事仍然屬于極端的例子。
要想對名望的心理學有細緻的認識,把它們置于一系列事例中的極端是必要的。
這個系列的一端是宗教和帝國的創立者,另一端則是用一項新帽子或一件新服飾向鄰居炫耀的人。
在這一系列事例的兩極之間,文明中的各種不同因素——科學、藝術、文學等等——所導緻的一切不同形式的名望,都有一席之地,并且可以看到,名望是說服群衆的一個基本因素。
“在費迪南·德·雷賽布受到指控後,人們無權再對哥倫布的可悲下場表示驚訝。
如果雷賽布是個騙子,那麼一切高貴的幻想便都成了犯罪。
古人會用榮耀的光環來紀念他,會讓他飲下奧林匹克的甘露,因為他改變了地球的面貌,完成了使萬物更加完美的任務。
上訴法院的首席法官因為指控費迪南·德·雷賽市而成了不朽的人物,因為各民族總是需要一些人,他們不害怕把信徒的帽子扔向一位老人——他的一生為當代人增光——以此貶低自己的時代。
” “在資産階級憎恨大膽創舉的地方,再也不要談論什麼不可動搖的正義的未來!民族需要勇士,他們充滿自信,克服了所有的障礙,不在乎個人的安危。
天才不可能謹小慎微,一味謹小慎微,是絕對不可能擴大人類的活動範圍的。
” “……費迪南·德·雷賽布知道凱旋的狂喜與挫折的創痛——蘇伊士和巴拿馬。
在這一點上,這顆心對成功的道德進行了反叛。
當雷賽布成功地貫通了兩個海洋時,國王和人民向他緻敬;如今,當他敗在科迪雷拉斯的岩石面前時,他不過是個毫無教養的騙子。
……從這種結局中我們看到了社會各階級之間的戰争,看到了資産階級和雇主們的不滿,他們借助于刑法,對那些在其同胞中出類拔萃的人施以報複,在面對人類天才高遠的理想時,現代立法者心裡充滿窘迫,而公衆對這些理想也不甚理解。
一個大律師不難證明,斯坦利(比利時著名探險家)是個瘋子,德·雷賽布也是個騙子。
” 享有名望的人、觀念或物品,會在傳染的作用下,立刻受到人們自覺不自覺的模仿,使整整一代人接受某些感情或表達思想的模式。
進一步說,這種模仿通常是不自覺的,這解釋了它的徹底性這一事實。
臨摹某些原始人的單調色彩和僵硬姿态的現代畫家,很少能夠比他們靈感的來源更有生命力。
他們相信自己的真誠,但若是沒有哪個傑出的大師複活了這種藝術形式,人們便會一直隻看到他們幼稚低級的一面。
那些模仿另一位著名大師的藝術家,在他們的畫布上塗滿了紫羅蘭色的暗影,但是他們在自然界并沒有看到比50年前更多的紫羅蘭。
他們是受了另一位畫家的個性和特殊印象的影響,即受到了他的“暗示”,而這位畫家盡管古怪,卻成功地獲得了巨大的名望。
在文明的所有因素中,都可以舉出類似的例子。
由以上論述可知,名望的産生與老幹因素有關,而其中成功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每個成功者,每個得到承認的觀念,僅僅因為成功這一事實,便不再受到人們的懷疑。
成功是通向名望的主要台階,其證據就是成功一旦消失,名望幾乎也總是随之消失。
昨天受群衆擁戴的英雄一旦失敗,今天就會受到侮辱。
當然,名望越高,反應也會越強烈。
在這種情況下,群衆會把陌路英雄視為自己的同類,為自己曾向一個已不複存在的權威低頭哈腰而進行報複。
當年羅伯斯庇爾把自己的同夥和大量的人處死時,他享有巨大的名望。
當幾張選票的轉移剝奪了他的權力時,他便立刻失去了名望,群衆齊聲咒罵着把他送上了斷頭台,正像不久前對待他的犧牲品一樣。
信徒們總是窮兇極惡地打碎他們以前神靈的塑像。
缺少成功的名望,會在很短的時間裡消失。
不過它也可以在探讨中受到磨蝕,隻是時間要更長一些。
不管怎麼說,探讨的力量是極為可靠的。
當名望成為問題時,便不再是名望。
能夠長期保持名望的神與人,對探讨都毫不寬容。
為了讓群衆敬仰,必須同它保持距離。
他的名望讓他的一個籍籍無名的侄子變成了皇帝。
直到今天他的傳奇故事仍然不絕于耳,足見對他的懷念是多麼強烈。
随心所欲地迫害人,為了一次次的征伐,就讓數百萬人死于非命——隻要你有足夠的名望和付諸實施的天才,人們就會允許你這樣做。
不錯,我所談的都是名望的一些極不尋常的例子。
但是為了了解那些偉大的宗教、偉大的學說和偉大的帝國的起源,提提這些事例是有好處的。
沒有這種名望對群衆的影響,這些發展就會成為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是,名望并不是完全以個人的權勢、軍事業績或宗教敬畏為基礎。
它可以有較為平庸的來源,其力量也相當可觀。
我們這個世紀便提供了若幹實例。
能夠讓後人世代不忘的最驚人的事例之一,是那個把大陸一分為二,改變了地球面貌和通商關系的著名人物的故事。
他完成了自己的壯舉,是因為他有強大的意志,也因為他能讓自己周圍的人着迷。
為了克服他遇到的無數反對,他隻讓自己的表現說話。
他言語簡潔,他的魅力可以化敵為友。
英國人反對他的計劃尤其賣力,但是他一出現在英國,就把所有選票都争取到了自己一邊;晚年他路過南安普頓時,一路上教堂鐘聲不斷;如今又有一場運動在英國展開,要為他樹立一座塑像。
征服了必須征服的一切——人和事、沼澤、岩石、沙地——之後,他不再相信還有什麼事情能擋住他,他想在巴拿馬再挖一條蘇伊士運河。
他按老辦法着手這項工程,但是他已上了年紀。
此外,雖有移山填海的信念,如果那山過于高大,也是沒辦法移動的。
山會進行抵抗,後來發生的災難,也抹去了這位英雄身上耀眼的光環。
他的一生說明了名望如何出現,也說明了它如何消失。
在成就了足以同曆史上最偉大的英雄媲美的業績之後,他卻被自己家鄉的官僚打入最下賤的罪犯之流。
他去世時沒人留意,靈柩經過處,是一群無動于衷的民衆。
隻有外國政府像對待曆史上每個最偉大的人一樣,懷着敬意對他表示紀念。
上面提到的這些事仍然屬于極端的例子。
要想對名望的心理學有細緻的認識,把它們置于一系列事例中的極端是必要的。
這個系列的一端是宗教和帝國的創立者,另一端則是用一項新帽子或一件新服飾向鄰居炫耀的人。
在這一系列事例的兩極之間,文明中的各種不同因素——科學、藝術、文學等等——所導緻的一切不同形式的名望,都有一席之地,并且可以看到,名望是說服群衆的一個基本因素。
“在費迪南·德·雷賽布受到指控後,人們無權再對哥倫布的可悲下場表示驚訝。
如果雷賽布是個騙子,那麼一切高貴的幻想便都成了犯罪。
古人會用榮耀的光環來紀念他,會讓他飲下奧林匹克的甘露,因為他改變了地球的面貌,完成了使萬物更加完美的任務。
上訴法院的首席法官因為指控費迪南·德·雷賽市而成了不朽的人物,因為各民族總是需要一些人,他們不害怕把信徒的帽子扔向一位老人——他的一生為當代人增光——以此貶低自己的時代。
” “在資産階級憎恨大膽創舉的地方,再也不要談論什麼不可動搖的正義的未來!民族需要勇士,他們充滿自信,克服了所有的障礙,不在乎個人的安危。
天才不可能謹小慎微,一味謹小慎微,是絕對不可能擴大人類的活動範圍的。
” “……費迪南·德·雷賽布知道凱旋的狂喜與挫折的創痛——蘇伊士和巴拿馬。
在這一點上,這顆心對成功的道德進行了反叛。
當雷賽布成功地貫通了兩個海洋時,國王和人民向他緻敬;如今,當他敗在科迪雷拉斯的岩石面前時,他不過是個毫無教養的騙子。
……從這種結局中我們看到了社會各階級之間的戰争,看到了資産階級和雇主們的不滿,他們借助于刑法,對那些在其同胞中出類拔萃的人施以報複,在面對人類天才高遠的理想時,現代立法者心裡充滿窘迫,而公衆對這些理想也不甚理解。
一個大律師不難證明,斯坦利(比利時著名探險家)是個瘋子,德·雷賽布也是個騙子。
” 享有名望的人、觀念或物品,會在傳染的作用下,立刻受到人們自覺不自覺的模仿,使整整一代人接受某些感情或表達思想的模式。
進一步說,這種模仿通常是不自覺的,這解釋了它的徹底性這一事實。
臨摹某些原始人的單調色彩和僵硬姿态的現代畫家,很少能夠比他們靈感的來源更有生命力。
他們相信自己的真誠,但若是沒有哪個傑出的大師複活了這種藝術形式,人們便會一直隻看到他們幼稚低級的一面。
那些模仿另一位著名大師的藝術家,在他們的畫布上塗滿了紫羅蘭色的暗影,但是他們在自然界并沒有看到比50年前更多的紫羅蘭。
他們是受了另一位畫家的個性和特殊印象的影響,即受到了他的“暗示”,而這位畫家盡管古怪,卻成功地獲得了巨大的名望。
在文明的所有因素中,都可以舉出類似的例子。
由以上論述可知,名望的産生與老幹因素有關,而其中成功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每個成功者,每個得到承認的觀念,僅僅因為成功這一事實,便不再受到人們的懷疑。
成功是通向名望的主要台階,其證據就是成功一旦消失,名望幾乎也總是随之消失。
昨天受群衆擁戴的英雄一旦失敗,今天就會受到侮辱。
當然,名望越高,反應也會越強烈。
在這種情況下,群衆會把陌路英雄視為自己的同類,為自己曾向一個已不複存在的權威低頭哈腰而進行報複。
當年羅伯斯庇爾把自己的同夥和大量的人處死時,他享有巨大的名望。
當幾張選票的轉移剝奪了他的權力時,他便立刻失去了名望,群衆齊聲咒罵着把他送上了斷頭台,正像不久前對待他的犧牲品一樣。
信徒們總是窮兇極惡地打碎他們以前神靈的塑像。
缺少成功的名望,會在很短的時間裡消失。
不過它也可以在探讨中受到磨蝕,隻是時間要更長一些。
不管怎麼說,探讨的力量是極為可靠的。
當名望成為問題時,便不再是名望。
能夠長期保持名望的神與人,對探讨都毫不寬容。
為了讓群衆敬仰,必須同它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