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群體領袖及其說服的手法
關燈
小
中
大
提要:(1)群體的領袖。
一切群體動物有着服從頭領的本能需要/群體領袖的心理/隻有他們能夠使群衆有所信仰并把他們組織起來/領袖的專制/領袖的分類/意志的作用。
(2)領袖的動員手段:斷言、重複和傳染。
這些手段的不同作用/相互傳染從社會下層向上層蔓延的過程/民衆的意見不久就會成為普遍意見。
(3)名望。
名望的定義和分類/先天的名望和個人名望/不同的實例/名望受到破壞的方式。
我們現在已經了解了群體的精神構成,我們也明白了能夠對他們的頭腦産生影響的力量。
仍然有待研究的是,這些力量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以及是什麼人把它們有效地轉變成了實踐的力量。
(1)群體的領袖 隻要有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都會本能地讓自己處在一個頭領的統治之下。
就人類的群體而言,所謂頭領,有時不過是個小頭目或偏風點火的人,但即使如此,他的作用也相當重要。
他的意志是群體形成意見并取得一緻的核心。
他是各色人等形成組織的第一要素,他為他們組成派别鋪平了道路。
一群人就像溫順的羊群,沒了頭羊就會不知所措。
領袖最初往往不過是被領導者中的一員。
他本人也是被一些觀念所迷惑,然後才變成了它的使徒。
他對這些觀念十分着迷,以至除此之外的一切事情都消失了。
在他看來,一切相反的意見都是謬論或迷信。
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羅伯斯庇爾,他對盧梭的哲學觀念如醉如癡,在傳播它們時竟然采用了宗教法庭的手段。
我們所說的領袖,更有可能是個實幹家而非思想家。
他們并沒有頭腦敏銳深謀遠慮的天賦,他們也不可能如此,因為這種品質一般會讓人猶疑不決。
在那些神經有毛病的、好興奮的、半癫狂的即處在瘋子邊緣的人中間,尤其容易産生這種人物。
不管他們堅持的觀念或追求的目标多麼荒誕,他們的信念是如此堅定,這使得任何理性思維對他們都不起作用。
他們對别人的輕藐和保留态度無動于衷,或者這隻會讓他們更加興奮。
他們犧牲自己的利益和家庭——犧牲自己的一切。
自我保護的本能在他們身上消失得無影無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孜孜以求的惟一回報就是以身殉職。
他們強烈的信仰使他們的話具有極大的說服力。
芸芸衆生總是願意聽從意志堅強的人,而他也知道如何迫使他們接受自己的看法。
聚集成群的人會完全喪失自己的意志,本能地轉向一個具備他們所沒有的品質的人。
各民族從來就不缺領袖,然而,他們并非全都受着那種适合于使徒的強烈信念的激勵。
這些領袖往往熟請巧言令色之道,一味追求私利,用取悅于無恥的本能來說服衆人。
他們利用這種方式可能産生極大的影響,然而這隻能奏效于一時。
有着狂熱的信仰,能夠打動群衆靈魂的人,即隐士彼得、路德、薩伏那羅拉之流①,以及法國大革命中的人物,他們是在自己先被7種信條搞得想入非非之後,才能夠讓别人也想入非非。
這樣他們才能夠在自己信衆的靈魂裡喚起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即所謂的信仰,它能讓一個人變得完全受自己的夢想奴役。
無論信仰是宗教的、政治的或社會的,也無論這信仰的對象是一本書、一個人或一種觀念,信仰的建立永遠取決于人群中偉大領袖的作用。
正是在這一點上,他們有着非常巨大的影響力。
在人類所能支配的一切力量中,信仰的力量最為驚人,福音書上說,它有移山填海的力量,一點也不假。
使一個人具有信仰,就是讓他強大了十倍。
重大的曆史事件一直是由一些籍籍無名的信徒造成的,他們除了自己贊成的信仰之外,幾乎什麼也不知道。
傳遍全球的偉大宗教,或是從這個半球擴張到另一半球的帝國,它們之得以建立,靠的并不是學者或哲學家的幫助,更不是懷疑論者的幫助。
不過,對于以上提到的這些事情,我們所關注的是那些偉大的領袖人物,他們為數甚少,史學家很容易把他們—一清點出來。
他們構成了一個連續體的頂峰,其上是些權勢顯赫的主子,下面則是一些出力的人,在煙霧缭繞的小酒館裡,他們不停地向自己同志的耳朵裡灌輸着隻言片語,慢慢地使其入迷。
對于那些話的含義,他們自己也很少理解,但是根據他們的說法,隻要将其付諸實行,一定會導緻一切希望和夢想的實現。
在每個社會領域,從最高貴者到最低賤者,人隻要一脫離孤獨狀态,立刻便處在某個領袖的影響之下。
大多數人,尤其是群衆中的大多數人,除了自己的行業之外,對任何問題都沒有清楚而合理的想法。
領袖的作用就是充當他們的引路人。
不過,他也可以被定期出版物所取代,雖然往往效果不佳,這些定期出版物制造有利于群衆領袖的輿論,向他們提供現成的套話,使他們不必再為說理操心。
群衆領袖握有非常專制的權威,這種專制性當然是他們得到服從的條件。
人們經常注意到,他們的權威無須任何後盾,就能輕易使工人階級中最狂暴的人聽命于自己。
他們規定工時和工資比例,他們發出罷工命令,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全憑他們一聲令下。
如今,由于政府甘心受人懷疑,使自己越來越沒有力量,因此這些領袖和鼓動家正日益傾向于港取政府的位置。
這些新主子的暴政帶來的結果是,群衆在服從他們時,要比服從政府溫順得多。
如果因為某種變故,領袖從舞台上消失,群衆就會回到當初群龍元首不堪一擊的狀态。
在一次巴黎公共馬車雇員的罷工中,兩個指揮的領袖一被抓起來,罷工便立刻結束。
在群體的靈魂中占上風的,并不是對自由的要求,而是當奴才的欲望。
他們是如此傾向于服從,因此不管誰自稱是他們的主子,他們都會本能地表示臣服。
這些首領和煽動家可以分成明顯不同的兩類。
一類包括那些充滿活力,但隻一時擁有堅強意志的人。
和他們相比,另一類人更為罕見,他們的意志力更持久。
前一種人一身蠻勇,在領導突然決定的暴動、帶領群衆冒死犯難、讓新兵一夜之間變成英雄這些事情中,他們特别派得上用場。
第一帝國時代的内伊和綴拉就屬于這種人,在我們這個時代,加裡波第也屬于這種人物,
一切群體動物有着服從頭領的本能需要/群體領袖的心理/隻有他們能夠使群衆有所信仰并把他們組織起來/領袖的專制/領袖的分類/意志的作用。
(2)領袖的動員手段:斷言、重複和傳染。
這些手段的不同作用/相互傳染從社會下層向上層蔓延的過程/民衆的意見不久就會成為普遍意見。
(3)名望。
名望的定義和分類/先天的名望和個人名望/不同的實例/名望受到破壞的方式。
我們現在已經了解了群體的精神構成,我們也明白了能夠對他們的頭腦産生影響的力量。
仍然有待研究的是,這些力量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以及是什麼人把它們有效地轉變成了實踐的力量。
(1)群體的領袖 隻要有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都會本能地讓自己處在一個頭領的統治之下。
就人類的群體而言,所謂頭領,有時不過是個小頭目或偏風點火的人,但即使如此,他的作用也相當重要。
他的意志是群體形成意見并取得一緻的核心。
他是各色人等形成組織的第一要素,他為他們組成派别鋪平了道路。
一群人就像溫順的羊群,沒了頭羊就會不知所措。
領袖最初往往不過是被領導者中的一員。
他本人也是被一些觀念所迷惑,然後才變成了它的使徒。
他對這些觀念十分着迷,以至除此之外的一切事情都消失了。
在他看來,一切相反的意見都是謬論或迷信。
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羅伯斯庇爾,他對盧梭的哲學觀念如醉如癡,在傳播它們時竟然采用了宗教法庭的手段。
我們所說的領袖,更有可能是個實幹家而非思想家。
他們并沒有頭腦敏銳深謀遠慮的天賦,他們也不可能如此,因為這種品質一般會讓人猶疑不決。
在那些神經有毛病的、好興奮的、半癫狂的即處在瘋子邊緣的人中間,尤其容易産生這種人物。
不管他們堅持的觀念或追求的目标多麼荒誕,他們的信念是如此堅定,這使得任何理性思維對他們都不起作用。
他們對别人的輕藐和保留态度無動于衷,或者這隻會讓他們更加興奮。
他們犧牲自己的利益和家庭——犧牲自己的一切。
自我保護的本能在他們身上消失得無影無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孜孜以求的惟一回報就是以身殉職。
他們強烈的信仰使他們的話具有極大的說服力。
芸芸衆生總是願意聽從意志堅強的人,而他也知道如何迫使他們接受自己的看法。
聚集成群的人會完全喪失自己的意志,本能地轉向一個具備他們所沒有的品質的人。
各民族從來就不缺領袖,然而,他們并非全都受着那種适合于使徒的強烈信念的激勵。
這些領袖往往熟請巧言令色之道,一味追求私利,用取悅于無恥的本能來說服衆人。
他們利用這種方式可能産生極大的影響,然而這隻能奏效于一時。
有着狂熱的信仰,能夠打動群衆靈魂的人,即隐士彼得、路德、薩伏那羅拉之流①,以及法國大革命中的人物,他們是在自己先被7種信條搞得想入非非之後,才能夠讓别人也想入非非。
這樣他們才能夠在自己信衆的靈魂裡喚起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即所謂的信仰,它能讓一個人變得完全受自己的夢想奴役。
無論信仰是宗教的、政治的或社會的,也無論這信仰的對象是一本書、一個人或一種觀念,信仰的建立永遠取決于人群中偉大領袖的作用。
正是在這一點上,他們有着非常巨大的影響力。
在人類所能支配的一切力量中,信仰的力量最為驚人,福音書上說,它有移山填海的力量,一點也不假。
使一個人具有信仰,就是讓他強大了十倍。
重大的曆史事件一直是由一些籍籍無名的信徒造成的,他們除了自己贊成的信仰之外,幾乎什麼也不知道。
傳遍全球的偉大宗教,或是從這個半球擴張到另一半球的帝國,它們之得以建立,靠的并不是學者或哲學家的幫助,更不是懷疑論者的幫助。
不過,對于以上提到的這些事情,我們所關注的是那些偉大的領袖人物,他們為數甚少,史學家很容易把他們—一清點出來。
他們構成了一個連續體的頂峰,其上是些權勢顯赫的主子,下面則是一些出力的人,在煙霧缭繞的小酒館裡,他們不停地向自己同志的耳朵裡灌輸着隻言片語,慢慢地使其入迷。
對于那些話的含義,他們自己也很少理解,但是根據他們的說法,隻要将其付諸實行,一定會導緻一切希望和夢想的實現。
在每個社會領域,從最高貴者到最低賤者,人隻要一脫離孤獨狀态,立刻便處在某個領袖的影響之下。
大多數人,尤其是群衆中的大多數人,除了自己的行業之外,對任何問題都沒有清楚而合理的想法。
領袖的作用就是充當他們的引路人。
不過,他也可以被定期出版物所取代,雖然往往效果不佳,這些定期出版物制造有利于群衆領袖的輿論,向他們提供現成的套話,使他們不必再為說理操心。
群衆領袖握有非常專制的權威,這種專制性當然是他們得到服從的條件。
人們經常注意到,他們的權威無須任何後盾,就能輕易使工人階級中最狂暴的人聽命于自己。
他們規定工時和工資比例,他們發出罷工命令,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全憑他們一聲令下。
如今,由于政府甘心受人懷疑,使自己越來越沒有力量,因此這些領袖和鼓動家正日益傾向于港取政府的位置。
這些新主子的暴政帶來的結果是,群衆在服從他們時,要比服從政府溫順得多。
如果因為某種變故,領袖從舞台上消失,群衆就會回到當初群龍元首不堪一擊的狀态。
在一次巴黎公共馬車雇員的罷工中,兩個指揮的領袖一被抓起來,罷工便立刻結束。
在群體的靈魂中占上風的,并不是對自由的要求,而是當奴才的欲望。
他們是如此傾向于服從,因此不管誰自稱是他們的主子,他們都會本能地表示臣服。
這些首領和煽動家可以分成明顯不同的兩類。
一類包括那些充滿活力,但隻一時擁有堅強意志的人。
和他們相比,另一類人更為罕見,他們的意志力更持久。
前一種人一身蠻勇,在領導突然決定的暴動、帶領群衆冒死犯難、讓新兵一夜之間變成英雄這些事情中,他們特别派得上用場。
第一帝國時代的内伊和綴拉就屬于這種人,在我們這個時代,加裡波第也屬于這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