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群體意見的直接因素
關燈
小
中
大
裡來上兩次破壞性試驗。
但是,雖然試驗結果明确無誤,好像仍然不那麼令人信服。
第一次試驗的代價是三百萬人的性命和一次入侵,第二次試驗導緻割讓領土并在事後表明了常備軍的必要性。
此後幾乎還要來第三次試驗。
恐怕不定哪天它肯定會發生。
要想讓整個民族相信,龐大的德國軍隊并不像30年前普遍認為的那樣,隻是一支無害的國民衛隊,就必須來上一次讓我們損失慘重的戰争。
讓人認識到貿易保護會毀掉實行這種制度的民族,至少需要20年的災難性試驗。
這種例子顯然不勝枚舉。
(4)理性 在列舉能夠對群衆心理産生影響的因素時,根本就沒有必要提到理性,除非是為了指出它的影響的消極價值。
我們已經證明,群體是不受推理影響的,它們隻能理解那些拼湊起來的觀念。
因此,那些知道如何影響它們的演說家,總是借助于它們的感情而不是它們的理性。
邏輯定律對群體不起作用。
讓群體相信什麼,首先得搞清楚讓它們興奮的感情,并且裝出自己也有這種感情的樣子,然後以很低級的組合方式,用一些非常著名的暗示性概念去改變它們的看法,這樣才能夠——如果有必要的話——再回到最初提出的觀點上來,慢慢地探明引起某種說法的感情。
這種根據講話的效果不斷改變措辭的必要性,使一切有效的演講完全不可能事先進行準備和研究。
在這種事先準備好的演講中,演講者遵循的是自己的思路而不是聽衆的思路,僅這一個事實就會使他不可能産生任何影響。
講究邏輯的頭腦,慣于相信一系列大體嚴密的論證步驟,因此在向群衆講話時,難免會借助于這種說服的方式,他們面對自己的論證不起作用,總是百思不得其解。
有位邏輯學家寫道:“通常,建立在三段論上——即建立在一組公式上——的數學結論是不可更改的……由于這種不可更改的性質,即使是無機物,如果它能夠演算這一組公式的話,也會不得不表示同意。
”這話說得當然不錯,然而群體并不比無機物更能遵守這種組合,它甚至沒有理解的能力。
隻要嘗試一下用推理來說服原始的頭腦——例如野蠻人或兒童的頭腦——即可知道這種論說方式是多麼不值錢。
如想看清楚同感情對抗的理性是多麼蒼白無力,甚至不必降低到這麼原始的水平。
我們隻要想一下,就在幾百年前,與最簡單的邏輯也不相符的宗教迷信是多麼頑強!在接近兩千年的時間裡,最清醒的天才也不得不在它們的規矩面前俯首稱臣。
隻是到了現代,它們的真實性才多少受到了一些挑戰。
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代也有不少開明之士,但沒有一個人通過理性思考,認識到自己的迷信中十分幼稚的一面,或者對魔鬼的罪行或燒死巫師的必要性表示過絲毫的懷疑。
群體從來不受理性的指引,是否該對此表示遺憾?我們不必貿然稱是。
毫無疑問,是幻覺引起的激情和愚頑,激勵着人類走上了文明之路,在這方面人類的理性沒有多大用處。
作為支配着我們的無意識的力量的産物,這些幻覺無疑是必要的。
每個種族的精神成分中都攜帶着它命運的定律,并且也許它由于一種難以抑制的沖動,隻能服從這些定律,即使這種沖動顯然極不合理。
有時,各民族好像被一些神秘的力量所左右,它們類似于那種使橡果長成橡樹或讓香星在自己軌道上運行的力量。
我們若想對這些力量有一點認識,就必須研究一個民族的整個進化過程,而不是這一進化過程不時出現的一些孤立的事實。
如果隻考慮這些事實,曆史就會變得仿佛是一連串不可能的偶然性所造成的結果。
一個加利利的木匠似乎不可能變成一個持續兩千年之久的全能的神,使最重要的文明以他為基礎形成;一小撮從沙漠裡冒出來的阿拉伯人,似乎不太可能征服希臘羅馬世界的大部分地區并建立起比亞曆山大的領土更大的帝國;在歐洲已經十分發達、各地政權都已有了等級森嚴的制度的時代,區區一個炮兵中尉似乎也不太可能征服衆多民族及其國王。
因此,還是讓我們把理性留給哲人,不要過于強烈地堅持讓它插手對人的統治吧。
一切文明的主要動力并不是理性,倒不如說,盡管存在着理性,文明的動力仍然是各種感情——如尊嚴、自我犧牲、宗教信仰、愛國主義以及對榮譽的愛。
但是,雖然試驗結果明确無誤,好像仍然不那麼令人信服。
第一次試驗的代價是三百萬人的性命和一次入侵,第二次試驗導緻割讓領土并在事後表明了常備軍的必要性。
此後幾乎還要來第三次試驗。
恐怕不定哪天它肯定會發生。
要想讓整個民族相信,龐大的德國軍隊并不像30年前普遍認為的那樣,隻是一支無害的國民衛隊,就必須來上一次讓我們損失慘重的戰争。
讓人認識到貿易保護會毀掉實行這種制度的民族,至少需要20年的災難性試驗。
這種例子顯然不勝枚舉。
(4)理性 在列舉能夠對群衆心理産生影響的因素時,根本就沒有必要提到理性,除非是為了指出它的影響的消極價值。
我們已經證明,群體是不受推理影響的,它們隻能理解那些拼湊起來的觀念。
因此,那些知道如何影響它們的演說家,總是借助于它們的感情而不是它們的理性。
邏輯定律對群體不起作用。
讓群體相信什麼,首先得搞清楚讓它們興奮的感情,并且裝出自己也有這種感情的樣子,然後以很低級的組合方式,用一些非常著名的暗示性概念去改變它們的看法,這樣才能夠——如果有必要的話——再回到最初提出的觀點上來,慢慢地探明引起某種說法的感情。
這種根據講話的效果不斷改變措辭的必要性,使一切有效的演講完全不可能事先進行準備和研究。
在這種事先準備好的演講中,演講者遵循的是自己的思路而不是聽衆的思路,僅這一個事實就會使他不可能産生任何影響。
講究邏輯的頭腦,慣于相信一系列大體嚴密的論證步驟,因此在向群衆講話時,難免會借助于這種說服的方式,他們面對自己的論證不起作用,總是百思不得其解。
有位邏輯學家寫道:“通常,建立在三段論上——即建立在一組公式上——的數學結論是不可更改的……由于這種不可更改的性質,即使是無機物,如果它能夠演算這一組公式的話,也會不得不表示同意。
”這話說得當然不錯,然而群體并不比無機物更能遵守這種組合,它甚至沒有理解的能力。
隻要嘗試一下用推理來說服原始的頭腦——例如野蠻人或兒童的頭腦——即可知道這種論說方式是多麼不值錢。
如想看清楚同感情對抗的理性是多麼蒼白無力,甚至不必降低到這麼原始的水平。
我們隻要想一下,就在幾百年前,與最簡單的邏輯也不相符的宗教迷信是多麼頑強!在接近兩千年的時間裡,最清醒的天才也不得不在它們的規矩面前俯首稱臣。
隻是到了現代,它們的真實性才多少受到了一些挑戰。
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代也有不少開明之士,但沒有一個人通過理性思考,認識到自己的迷信中十分幼稚的一面,或者對魔鬼的罪行或燒死巫師的必要性表示過絲毫的懷疑。
群體從來不受理性的指引,是否該對此表示遺憾?我們不必貿然稱是。
毫無疑問,是幻覺引起的激情和愚頑,激勵着人類走上了文明之路,在這方面人類的理性沒有多大用處。
作為支配着我們的無意識的力量的産物,這些幻覺無疑是必要的。
每個種族的精神成分中都攜帶着它命運的定律,并且也許它由于一種難以抑制的沖動,隻能服從這些定律,即使這種沖動顯然極不合理。
有時,各民族好像被一些神秘的力量所左右,它們類似于那種使橡果長成橡樹或讓香星在自己軌道上運行的力量。
我們若想對這些力量有一點認識,就必須研究一個民族的整個進化過程,而不是這一進化過程不時出現的一些孤立的事實。
如果隻考慮這些事實,曆史就會變得仿佛是一連串不可能的偶然性所造成的結果。
一個加利利的木匠似乎不可能變成一個持續兩千年之久的全能的神,使最重要的文明以他為基礎形成;一小撮從沙漠裡冒出來的阿拉伯人,似乎不太可能征服希臘羅馬世界的大部分地區并建立起比亞曆山大的領土更大的帝國;在歐洲已經十分發達、各地政權都已有了等級森嚴的制度的時代,區區一個炮兵中尉似乎也不太可能征服衆多民族及其國王。
因此,還是讓我們把理性留給哲人,不要過于強烈地堅持讓它插手對人的統治吧。
一切文明的主要動力并不是理性,倒不如說,盡管存在着理性,文明的動力仍然是各種感情——如尊嚴、自我犧牲、宗教信仰、愛國主義以及對榮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