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來置備全部家當的錢&mdash&mdash幾百萬或幾千萬,鬼知道花了多少。
之後,别的我什麼也沒買。
那是一隻非常漂亮、硬木做的、對開門的鞋櫃,裡面能裝二十四雙鞋。
幾周之後,就在通貨膨脹爆發之前,我們在動身去巴黎時将這隻鞋櫃送給了柏林的房東。
我們若把它帶到巴黎,不僅太麻煩了,而且毫無意義,因為我們總共隻有三雙鞋。
不管怎麼說,我這樣解釋我買鞋櫃的行為:我盡了自己所能盡的力量,我準備過神聖的生活,準備讓羅拉過可以保持品位的舒服日子。
她也是這樣感覺的。
我們把鞋櫃擺在房間的正中央,裡面放了三雙鞋,由此開始了神聖的生活。
我一大清早就離開家門,因為我覺得自己必須去找工作,應該做點什麼事。
從我們婚姻開始的第一刻起,我們就身無分文。
的确,在那個時候,錢在柏林也不算什麼,我們的口袋一天比一天被印滿百萬數字的紙鈔塞得鼓鼓的。
從某種角度說,&ldquo生活問題&rdquo簡化成了某種真實的意義。
我在早上離開家門,就像一位遠古的農夫、獵人或漁夫,腦子裡在使勁地琢磨:怎麼能在戈壁灘上搞到一塊黃油或幾塊甜點?我的家人并沒把我們的婚姻當一回事,我們想住在哪兒,想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他們完全聽憑我們自己選擇。
他們等待這樁可笑的、孩子式的婚姻結束,他們認為我倆的婚姻維持不了幾個月。
有一段時間,他們在信中并不明言地暗示我,我可以在維也納,在一家銀行裡謀到一個職位。
這種機會讓我震驚。
我做夢都沒想過,自己将在維也納或别的哪個地方的銀行裡供職。
我并不想找任何職業,尤其沒有想過當&ldquo退休者&rdquo。
我心裡暗想,我已經有一個自己的職業,要做一輩子的職業,我已經有了一份工作,雖然&ldquo收入&rdquo不多,但完全可以夠我花的。
在最初的幾個星期裡,我們的錢比後來更少;但是在當時的德國,沒有人那麼在乎錢。
在那幾個星期裡,我在柏林的朋友們都在炒股,自然掙了很多錢。
很多人不久前還付不起房租,轉眼就在選帝侯大街或西區的小巷裡購買位于街角的整幢房子。
這并不需要你有什麼特殊的知識:一個又餓又渴的外國人,隻要張開雙臂站到證券的尼加拉瀑布前,你手裡能抓住多少就能抓到多少。
人們在遙遠、隐秘的地方工作,柏林的投機者們對這樣的工廠一無所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些工廠在生産什麼,他們隻需站到銀行分行交易台的鐵欄後,或委托代理人購買這樣或那樣的&ldquo證券&rdquo&mdash&mdash的确,買東西的時候連錢都不用付,而是使用某種貸款。
&ldquo證券&rdquo那天還值十萬,第二天就會值三倍或三千倍&hellip&hellip每個人都有&ldquo貸款&rdquo,每個不工作的家夥都能搞到錢。
但是絕大多數人,那些勞動者們,在這場風暴中愚蠢地踉跄,用呆滞的眼神盯着一個土豆或一隻破鞋底,仿佛是看祭壇上的聖物。
我沒有錢,所以也從來沒炒過股,我瞧不起這種賺錢的方式,甚至覺得厭惡。
在我看來,即使玩紙牌也比這種光天化日下的集體搶劫要道德得多。
我沒有&ldquo證券&rdquo&mdash&mdash我想,在那段時期内的柏林,隻有詩人沒有&ldquo證券&rdquo。
我給一家考紹和一家艾爾代伊[228]的匈牙利報社投寄文章,都是一些抒情短文,我就靠他們支付給我的幾張外國紙币養家糊口。
羅拉無條件地相信我,她相信我懂得該如何生活,認為我在解決煩瑣複雜的日常俗事方面極其聰明,很有經驗。
但是很快她就明白,我對現實生活一無所知。
狂風在我們頭頂呼嘯,我們在暴風雨中驚恐地活着&mdash&mdash勉強地活着,我們怎麼能夠在這裡&ldquo開始&rdquo?我能做出什麼樣的計劃?一個人在這裡能幹些什麼?什麼命運在等待着我們?這個&ldquo家&rdquo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hellip&hellip從家鄉傳來的消息也令人震驚,讓人難過。
哪裡能容下一位詩人?哪裡都不能。
那段時間,我跟德國人中斷了聯系。
我沒把手稿寄給德國報紙,我在我的德國編輯面前感到羞慚,況且,給他們投稿也掙不到錢,他們付的稿費不等我從銀行裡取出拿到街上,就在我手中變成了廢紙&hellip&hellip羅拉待在家裡,我從早到晚在城裡遊蕩,絞盡腦汁掙錢。
但是絕大多數時候,我隻能買些糖或書,神情沮喪、一無所獲地回到家。
這個&ldquo家&rdquo,我們的第一個家,單從所陳設的柏林家具來看,頗像一個大戶人家。
跟大多數柏林家庭一樣,這裡也堆滿了笨重的德式家具,尺寸驚人的扶手椅、石膏像、瓦格納頭像、愛國主義和神秘主義風格的木刻,給人感覺像是進了瓦爾哈拉神殿[229],還擺着威廉皇帝的銅像和大理石雕的臘腸犬。
我們的生活方式在德國家庭看來有點不可思議。
我們起得很晚,睡得很晚,每天洗澡&mdash&mdash尤其是我們過于頻繁地洗澡令他們不悅。
在柏林建有最漂亮的浴室,但在戰後,人們洗澡越來越少。
不過,公開的沖突後來隻發生在斯托普家,在我們搬去幾星期後,有一次羅拉烤面包。
那時候,我們靠發酵粉和植物黃油度日已經好長時間了。
羅拉烤蛋糕的本事遠不如我,但不甘落後&mdash&mdash也不知她從哪裡搞到一份家鄉食譜,花外彙搞來五隻雞蛋、面粉、糖和巧克力,開始在斯托普家的廚房裡揉面,烤制。
女房東用懷疑、忌妒的眼神暗中觀察。
當她斷定羅拉将五隻雞蛋全都打到蛋糕裡後,一場令人不解的沖突爆發了&mdash&mdash她歇斯底裡地尖叫,在房間裡沖來奔去,鼓動斯托普先生、仆人和孩子們也加入進來;從她語無倫次的話裡隻能夠聽出,羅拉玷污了德國人的習慣。
&ldquo可恥,可恥!&rdquo她大聲嚷道。
他們喪失理智地說啊,喊啊,叫啊,斯托普先生也跟着幫腔,要我們盡早離開這幢房子。
就這樣,在這尴尬的一幕發生後的下一個月的第一天,我們搬了出去。
那次&ldquo醜聞&rdquo的原因,我們始終沒弄明白。
也許他們誤解了羅拉的意圖,他們以為羅拉故意嘲諷他們因通貨膨脹忍受的貧窮,當她揮霍五隻雞蛋做一塊蛋糕時,斯托普一家一個月也吃不到五隻雞蛋。
在戰争期間,他們學會了秘傳菜譜,用胡蘿蔔幹做&ldquo烤牛排”不管怎麼說,他們吃了很多苦!假如他們是從這個角度理解那次悲劇性嘗試,我可以理解他們的憤怒。
羅拉隻是搞到一份私家秘方,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ldquo取五隻雞蛋&hellip&hellip&rdquo她根本沒有任何惡意。
其實,即使在通貨膨脹期間,斯托普夫婦也要比我們富有得多,我們隻有一隻鞋櫃,曾經有過。
我們總不至于用一份家鄉食譜,破壞了什麼股市的秘密。
對于這類廚室機密,不同民族的反應截然不同。
就連四歲的小男孩,金發的赫爾穆特,也覺得我們&ldquo侮辱&rdquo了他們。
9 我為自己的年輕吃了許多苦頭,受到各種傷害和羞辱;我真想馬上長出胡須,因為誰也不把我當成&ldquo名副其實的丈夫&rdquo。
事實上,我在婚姻中的感覺并不那麼良好。
一方面我心裡對羅拉抱有情感,另一方面我的焦慮和抵觸不斷升級,讓我感到處于一種陌生的境地,仿佛一夜之間我們不得不在極地氣候中求生。
簡而言之,我缺少投入婚姻&mdash&mdash這一探險行動的必要裝備。
我習慣了愛上一個人,然後忘掉她。
當然,我不可能把羅拉忘掉。
從第一天開始,我就惶惑不安。
我不知道我該相信什麼,該渴望什麼&mdash&mdash我非常渴望羅拉、我的家人和熟人能把我當成&ldquo名副其實的丈夫&rdquo,但是與此同時我又心懷疑慮,擔心這種努力維系出來的狀态有一天會告終,就像迄今為止所有人際的、愛情的關系一樣,有一天夜裡我不再回家,之後我們通一陣電話,我把鞋櫃送給羅拉,随後我去哪個國家旅行。
我根本不知道作為一個丈夫該怎麼行事,跟朋友們一起我總感到精神緊張,拿着一家之主的做派為一些經濟、政治問題争論不休;不同的僅是,我沒有點一支雪茄煙&hellip&hellip我不知道羅拉是否看出我絕望的努力,是否真的看透了我。
我認為她看透了。
她在人的事情上,在對人的判斷上,毫無疑問要比我有經驗得多。
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不是一對尋常夫妻。
我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位詩人,即使在冬汛季節,我也隻穿一雙單鞋和夏天的衣裳,仿佛沒把殘酷的自然法則放在眼裡;我唯一的一件保暖衣裳,是父親在韋爾泰姆百貨商店給我買的毛線背心。
那次父親來柏林看我,實在忍受不了我那身要命的古怪打扮。
這是我唯一的一件保暖衣裳,在我年輕時有人買來救我的&ldquo命&rdquo,為了我不被凍死&hellip&hellip當時,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我記得,我都沒為這件背心道一聲謝。
在我們新婚後的前幾個星期,羅拉哭了很長時間;她察覺到有什麼不太對勁,通過比我敏感得多的本能,她察覺到要把在這裡的日子過好幾乎不可能。
我們咬緊牙關,愁眉苦臉地守在一起。
對外,在我們家人和朋友面前,我們擺出一副&ldquo回頭我讓你們看看&rdquo的架勢。
我們兩個都擔負起角色;但是生活不是演戲,所有強擺硬撐的樣子遲早都會摔成碎片。
我就像一個年長的丈夫,心煩意亂地開始了我的婚姻生涯;我揣着一肚子主意回到家,經常生氣,吵鬧。
羅拉像對一個孩子那樣安慰我。
她隻能絕望地感覺到,我遇到了什麼巨大的煩惱,不是現在,也不是我們之間,而是很早以前的事&mdash&mdash我遇到了什麼打擊,我的心碎了,我不能完全将自己投入一種情感或一種關系,我因為什麼事情生氣,我很早以前就開始生氣了&mdash&mdash當然,我們誰都不知道,我到底因為什麼或因為誰生氣&hellip&hellip連我自己都不清楚。
我所能理解的隻有這些,我承擔了什麼,由于這種承擔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保持團結&mdash&mdash我從哪兒能知道是什麼樣的代價?從第一刻開始,從我們的言行裡就洩露出了某種意願;但我們對此一無所知。
我們都向對方表現出荒誕、粗鄙、完全沒有必要、自欺欺人的騎士風度和忠誠,都在相互扮演心靈高尚、浪漫、可愛的角色,這一切賦予我們的内心活動以外在的表現。
至于我們心裡的感受,沒有人知道,我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内心活動與所下的決心無關。
不管怎麼說,在我們婚姻的頭一年,我們在柏林的所作所為都是一場徹底絕望、驚恐萬分的&ldquo過家家&rdquo遊戲。
我根本不清楚,供養一個陌生人,對一個人來說意味着何等巨大的責任!我更不清楚,一個人無法靠近、無法改變的秉性到底是什麼。
在這段時間裡,我總是不停地需要很多人。
在我的同齡人中,大部分人都相繼緊跟地逃進這孩子式的婚姻裡。
我們不惜代價地想在我們頭上支起一片屋頂,建一個&ldquo家&rdquo,用我們笨拙的手為孩提時代未能感受到的家的浪漫,拼湊一個扭曲變形、粗陋不堪的頂替品。
這一代人在所獲得的所有&ldquo體驗&rdquo中唯獨缺少的就是家的體驗。
我們在國外租住的房間建了一個家;有鞋櫃,沒有&ldquo前景&rdquo。
不過,在那個時候,我的生活能有什麼&ldquo前景&rdquo?在柏林大學的名冊裡,始終保留着我的名字,我已經當上了&ldquo丈夫&rdquo和&ldquo養家者&rdquo,但我還是在期末偷偷地跑到林登大街的盡頭,報名上了半個學期&hellip&hellip隻是沒有人能夠告訴我,我拿一個文憑能幹什麼。
不管我往哪個方向看,前面都是漆黑一團。
身後是戰争和革命,眼前是政治和經濟的颠覆,是&ldquo價值再評估&rdquo的混亂時期,最流行的是口号。
我們在這樣的機遇中&ldquo建立家庭&rdquo。
許多年裡,我從來不能肯定自己從哪裡能掙到下兩個星期的房錢,我們會不會有吃午飯的錢。
跟在家鄉相比,這是另一種貧困。
在家裡,人們的日子過得很窮:沒有錢,命運不好,但至少有一個可以栖身的小窩,也總能有一小塊面包吃,哪怕又幹又沒味。
可是在國外,陌生的巨人扼住我們的脖子。
我們生活在焦慮、驚恐、無助的世界裡。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從這個&ldquo家&rdquo,從這個拼湊的、孩子式的家的責任前連滾帶爬地逃離。
羅拉在方方面面都很&ldquo節儉&rdquo。
她把省下的馬克存在一隻舊雪茄煙盒裡,這些馬克到了第二天連面值的十分之一都不值。
當德國的中産階層和工人階層,總共六千萬人,一天又一天地喪失一切,她卻毫不動搖地認真推敲,我們是坐地鐵,還是坐電車,估算哪種交通方式最便宜。
我怎麼跟她解釋都沒有用,在排山倒海的大毀滅裡,這種審慎改變不了我們的命運&mdash&mdash當數十億計地砍價時,億就變成了零頭。
慢慢地,我讓她懂得了這個&ldquo零頭&rdquo的含義,我也自我封閉起來。
10 我在法蘭克福開始喝酒;到了柏林,我變成了正經八百的酒鬼。
二十一歲時,我就已經習慣,讓女仆每天早晨端一杯咖啡和一瓶白蘭地、威士忌或小茴香酒,到了晚上,這瓶酒我會喝完最後一滴。
我絕望、厭世地醉飲。
我用最烈的白蘭地開始一天的生活,然後用伏特加結束。
我總是醉醺醺的,在那些年,我需要那種半意識狀态。
某種日子開始了,而這種日子離開了麻醉品就無可忍受。
為什麼一位健康、并非沒有教養、不管怎麼說都很嬌氣和講究、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要讓人給自己送白蘭地?這不可能還有另一種理解。
正像俗語所說,&ldquo世界展現在我的面前&rdquo。
沒錯,我周圍的人也都酗酒。
在我法蘭克福的朋友圈裡,大部分都是内心相當細膩的人;作家、藝術家、所謂的唯美主義者,他們都從上午開始就痛飲白蘭地。
有好些次,我心懷好奇地觀察我的那些熟人們,他們都是自然而然地酒精成瘾。
德國人,其實是一個明智的、奉行市民道德的高尚民族,那些年的生活讓他們實在難以承受。
很少有人為了醺醉飲酒。
一個人遭受各種傷害,有一天他再也承受不了,這個時候,他開始飲酒。
我在真真确确的白蘭地氛圍裡開始飲酒。
在家鄉,人們輕飲小酌:我從來沒看到父親和他的朋友們醉過,然而葡萄酒每天都擺在桌子上。
像我們這樣每天都喝白蘭地的人,在家鄉人眼裡算得上酒鬼了。
德國人飲酒,根本沒有感染我。
在法蘭克福,在&ldquo衛戍營&rdquo附近的一家荷蘭人開的白蘭地酒館裡,城裡高地位、有名望的酒徒們每天上午都在那兒聚飲。
上午十點,他們已經開始用大肚酒杯灌杜松子酒。
我一臉苦相地坐在他們當中,根本就覺得不好喝。
在這裡,我第一次在德國人中看到酗酒的猶太人。
在那之前,我覺得猶太人鄙視那種為了自己的&ldquo盲目&rdquo飲酒。
在這裡,在大學,在兄弟會[230],那裡接納了他們并且容忍他們,他們懷着痛苦的自尊向酒精求助。
在大學,我們所有人都飲酒,德國人,外國人,一呼百應;我們臉色陰郁、情緒厭惡地飲酒。
當我意識到自己時,我已踯躅在酒氣熏天的世界裡。
顯然,我是個有病之人,因此更沒有能力承受什麼。
周圍人隻需把酒遞到我手裡;假如他們沒在法蘭克福教我飲酒,那麼在大學或其他什麼地方,在無論我浪蕩到哪兒都頹唐散漫的社交生活裡,很可能我會直接逃入其他種類的麻醉品裡,也許會去尋找比酒精更加危險的鎮靜劑。
的确,光喝酒并不能使人鎮靜。
我記得有一年,我二十歲到二十一歲那年,每天晚上,準确地說是每天早上,連酒精也不能讓我入睡,每天睡前我都要吃魯米那[231]。
焦慮感和強烈、抵抗的恐懼想象壓倒了魯米那的催眠作用。
我吃魯米那入睡,感覺就像暈厥一樣;在深沉、無夢、滞悶的睡眠之後,我沒精打采地醒來,立即去抓白蘭地酒瓶。
在這種生活方式下,再堅韌、再健康的年輕人也會很快變成一副爛皮囊,當初我也非常健康。
我真不理解,我的内髒和神經是怎麼承受的?事實上,我看上去根本就承受不了&hellip&hellip但是,這種生活方式,這些一度濫用的麻醉品,還是幫我度過了生活中的許多危機時刻。
現在我肯定地知道&mdash&mdash這一點有許多細碎的符号記憶可以确鑿無疑地證明&mdash&mdash在那段時間裡,我生活在慢性的生命危險之中,隻有酒和毒品可以消除這種危險。
比方說在德國,我不管白天黑夜都總是攥着一把上了膛的左輪手槍;如果我睡覺,手槍就躺在床頭櫃的大理石桌面上;我揣着左輪手槍去咖啡館,去編輯部&hellip&hellip為什麼?我害怕誰?誰也不怕,我是怕我自己。
在深埋的、優雅的、可以觸及的記憶背後,有着某些令人無法忍受的羞辱記憶折磨我;有的時候,我一&ldquo想起&rdquo這些,這種羞恥堵在我的喉嚨,就像受到身體攻擊,被人蹂躏,扼住喉管,我陣陣作嘔;準确地說,是我的身體想起了在某個場合我不能找到關聯的記憶。
這種恥辱究竟是什麼?我到底在哪兒受到的傷害,讓我承受如此的羞辱?我不知道。
直到現在,我仍不知道。
但是有一天,我能夠忍受了這些記憶,不再痛楚,不再出現那種身體的不适感和無法忍受感;于是我不再需要安眠藥,我跟酒的關系也變得較為健康,較為愉悅。
離開麻醉品,生活難以承受;那些一旦離開助行器就無法保持身體平衡的人們,即使在今天也會對那些工具心懷感激,同時又投以懷疑的眼神,幾乎是吃驚的懷疑。
他們藏了什麼秘密?毫無疑問,&ldquo健康人&rdquo也有,隻是非常少。
也許在女性當中可以最快找到簡單、健康的心靈。
我認識不少年長的女士,她們令人驚歎地承受生活之重,命運把她們放到哪兒,她們就在哪兒随遇而安,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大多數情況下,她們的壽命遠遠超過平均壽命,&ldquo她們的秘密&rdquo不是别的,隻是服侍和屈從。
(茹莉表姑七十多歲時,有一次我開玩笑地問她長壽的秘訣&mdash&mdash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說:&ldquo要保持常态。
&rdquo)但是年輕人是沒有常态的。
毫無疑問,我有神經症,我的神經症源于兒童時代的傷害;那時候,我對弗洛伊德知道得不多,幾乎可以說一無所知,他的天才理論後來是通過外行人和庸醫們的熱心推廣而變得那麼流行,可我當時一竅不通。
病人的心靈可以最準确地了解疾病的本質,他們确實花了很多心力和精力尋找靈丹妙藥。
後來,我吃驚地讀那段時間寫的信和詩歌&mdash&mdash詩歌幾乎寫明了診斷,信件确鑿地記錄了病因。
當我接觸到精神分析法時,再想采用那種方法已經為時太晚;快四十歲的人了,再做各種精神分析純屬浪費時間;太多的記憶,複雜地沉積,在傷口上已結了許多層痂。
我相信,對年輕人,對相當年輕的人和患有神經症的孩子們而言,精神分析法确實能夠取得療效;或許對年齡再大些的人也有幫助,如果精神分析的學術之光在黑暗中照亮某種類型的創傷,可以讓比較簡單、不太成熟的心靈變得輕松;但是我從來不把它作為&ldquo治療方法&rdquo,因為我不相信場景可以再現,因此我不能将它當成避難所。
我見過不少神經症的病人,不用精神分析法也治好了;那些較為成熟的心靈,有着驚人的毅力和抵抗力;新的生存條件有的時候能使病人自然痊愈。
弗洛伊德理論的天才活力與美感令我着迷;我認為&ldquo夢的解析&rdquo是本世紀最偉大的重要發現。
我也能夠想象,精神分析可以教會較為單純的人更耐
之後,别的我什麼也沒買。
那是一隻非常漂亮、硬木做的、對開門的鞋櫃,裡面能裝二十四雙鞋。
幾周之後,就在通貨膨脹爆發之前,我們在動身去巴黎時将這隻鞋櫃送給了柏林的房東。
我們若把它帶到巴黎,不僅太麻煩了,而且毫無意義,因為我們總共隻有三雙鞋。
不管怎麼說,我這樣解釋我買鞋櫃的行為:我盡了自己所能盡的力量,我準備過神聖的生活,準備讓羅拉過可以保持品位的舒服日子。
她也是這樣感覺的。
我們把鞋櫃擺在房間的正中央,裡面放了三雙鞋,由此開始了神聖的生活。
我一大清早就離開家門,因為我覺得自己必須去找工作,應該做點什麼事。
從我們婚姻開始的第一刻起,我們就身無分文。
的确,在那個時候,錢在柏林也不算什麼,我們的口袋一天比一天被印滿百萬數字的紙鈔塞得鼓鼓的。
從某種角度說,&ldquo生活問題&rdquo簡化成了某種真實的意義。
我在早上離開家門,就像一位遠古的農夫、獵人或漁夫,腦子裡在使勁地琢磨:怎麼能在戈壁灘上搞到一塊黃油或幾塊甜點?我的家人并沒把我們的婚姻當一回事,我們想住在哪兒,想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他們完全聽憑我們自己選擇。
他們等待這樁可笑的、孩子式的婚姻結束,他們認為我倆的婚姻維持不了幾個月。
有一段時間,他們在信中并不明言地暗示我,我可以在維也納,在一家銀行裡謀到一個職位。
這種機會讓我震驚。
我做夢都沒想過,自己将在維也納或别的哪個地方的銀行裡供職。
我并不想找任何職業,尤其沒有想過當&ldquo退休者&rdquo。
我心裡暗想,我已經有一個自己的職業,要做一輩子的職業,我已經有了一份工作,雖然&ldquo收入&rdquo不多,但完全可以夠我花的。
在最初的幾個星期裡,我們的錢比後來更少;但是在當時的德國,沒有人那麼在乎錢。
在那幾個星期裡,我在柏林的朋友們都在炒股,自然掙了很多錢。
很多人不久前還付不起房租,轉眼就在選帝侯大街或西區的小巷裡購買位于街角的整幢房子。
這并不需要你有什麼特殊的知識:一個又餓又渴的外國人,隻要張開雙臂站到證券的尼加拉瀑布前,你手裡能抓住多少就能抓到多少。
人們在遙遠、隐秘的地方工作,柏林的投機者們對這樣的工廠一無所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些工廠在生産什麼,他們隻需站到銀行分行交易台的鐵欄後,或委托代理人購買這樣或那樣的&ldquo證券&rdquo&mdash&mdash的确,買東西的時候連錢都不用付,而是使用某種貸款。
&ldquo證券&rdquo那天還值十萬,第二天就會值三倍或三千倍&hellip&hellip每個人都有&ldquo貸款&rdquo,每個不工作的家夥都能搞到錢。
但是絕大多數人,那些勞動者們,在這場風暴中愚蠢地踉跄,用呆滞的眼神盯着一個土豆或一隻破鞋底,仿佛是看祭壇上的聖物。
我沒有錢,所以也從來沒炒過股,我瞧不起這種賺錢的方式,甚至覺得厭惡。
在我看來,即使玩紙牌也比這種光天化日下的集體搶劫要道德得多。
我沒有&ldquo證券&rdquo&mdash&mdash我想,在那段時期内的柏林,隻有詩人沒有&ldquo證券&rdquo。
我給一家考紹和一家艾爾代伊[228]的匈牙利報社投寄文章,都是一些抒情短文,我就靠他們支付給我的幾張外國紙币養家糊口。
羅拉無條件地相信我,她相信我懂得該如何生活,認為我在解決煩瑣複雜的日常俗事方面極其聰明,很有經驗。
但是很快她就明白,我對現實生活一無所知。
狂風在我們頭頂呼嘯,我們在暴風雨中驚恐地活着&mdash&mdash勉強地活着,我們怎麼能夠在這裡&ldquo開始&rdquo?我能做出什麼樣的計劃?一個人在這裡能幹些什麼?什麼命運在等待着我們?這個&ldquo家&rdquo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hellip&hellip從家鄉傳來的消息也令人震驚,讓人難過。
哪裡能容下一位詩人?哪裡都不能。
那段時間,我跟德國人中斷了聯系。
我沒把手稿寄給德國報紙,我在我的德國編輯面前感到羞慚,況且,給他們投稿也掙不到錢,他們付的稿費不等我從銀行裡取出拿到街上,就在我手中變成了廢紙&hellip&hellip羅拉待在家裡,我從早到晚在城裡遊蕩,絞盡腦汁掙錢。
但是絕大多數時候,我隻能買些糖或書,神情沮喪、一無所獲地回到家。
這個&ldquo家&rdquo,我們的第一個家,單從所陳設的柏林家具來看,頗像一個大戶人家。
跟大多數柏林家庭一樣,這裡也堆滿了笨重的德式家具,尺寸驚人的扶手椅、石膏像、瓦格納頭像、愛國主義和神秘主義風格的木刻,給人感覺像是進了瓦爾哈拉神殿[229],還擺着威廉皇帝的銅像和大理石雕的臘腸犬。
我們的生活方式在德國家庭看來有點不可思議。
我們起得很晚,睡得很晚,每天洗澡&mdash&mdash尤其是我們過于頻繁地洗澡令他們不悅。
在柏林建有最漂亮的浴室,但在戰後,人們洗澡越來越少。
不過,公開的沖突後來隻發生在斯托普家,在我們搬去幾星期後,有一次羅拉烤面包。
那時候,我們靠發酵粉和植物黃油度日已經好長時間了。
羅拉烤蛋糕的本事遠不如我,但不甘落後&mdash&mdash也不知她從哪裡搞到一份家鄉食譜,花外彙搞來五隻雞蛋、面粉、糖和巧克力,開始在斯托普家的廚房裡揉面,烤制。
女房東用懷疑、忌妒的眼神暗中觀察。
當她斷定羅拉将五隻雞蛋全都打到蛋糕裡後,一場令人不解的沖突爆發了&mdash&mdash她歇斯底裡地尖叫,在房間裡沖來奔去,鼓動斯托普先生、仆人和孩子們也加入進來;從她語無倫次的話裡隻能夠聽出,羅拉玷污了德國人的習慣。
&ldquo可恥,可恥!&rdquo她大聲嚷道。
他們喪失理智地說啊,喊啊,叫啊,斯托普先生也跟着幫腔,要我們盡早離開這幢房子。
就這樣,在這尴尬的一幕發生後的下一個月的第一天,我們搬了出去。
那次&ldquo醜聞&rdquo的原因,我們始終沒弄明白。
也許他們誤解了羅拉的意圖,他們以為羅拉故意嘲諷他們因通貨膨脹忍受的貧窮,當她揮霍五隻雞蛋做一塊蛋糕時,斯托普一家一個月也吃不到五隻雞蛋。
在戰争期間,他們學會了秘傳菜譜,用胡蘿蔔幹做&ldquo烤牛排”不管怎麼說,他們吃了很多苦!假如他們是從這個角度理解那次悲劇性嘗試,我可以理解他們的憤怒。
羅拉隻是搞到一份私家秘方,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ldquo取五隻雞蛋&hellip&hellip&rdquo她根本沒有任何惡意。
其實,即使在通貨膨脹期間,斯托普夫婦也要比我們富有得多,我們隻有一隻鞋櫃,曾經有過。
我們總不至于用一份家鄉食譜,破壞了什麼股市的秘密。
對于這類廚室機密,不同民族的反應截然不同。
就連四歲的小男孩,金發的赫爾穆特,也覺得我們&ldquo侮辱&rdquo了他們。
9 我為自己的年輕吃了許多苦頭,受到各種傷害和羞辱;我真想馬上長出胡須,因為誰也不把我當成&ldquo名副其實的丈夫&rdquo。
事實上,我在婚姻中的感覺并不那麼良好。
一方面我心裡對羅拉抱有情感,另一方面我的焦慮和抵觸不斷升級,讓我感到處于一種陌生的境地,仿佛一夜之間我們不得不在極地氣候中求生。
簡而言之,我缺少投入婚姻&mdash&mdash這一探險行動的必要裝備。
我習慣了愛上一個人,然後忘掉她。
當然,我不可能把羅拉忘掉。
從第一天開始,我就惶惑不安。
我不知道我該相信什麼,該渴望什麼&mdash&mdash我非常渴望羅拉、我的家人和熟人能把我當成&ldquo名副其實的丈夫&rdquo,但是與此同時我又心懷疑慮,擔心這種努力維系出來的狀态有一天會告終,就像迄今為止所有人際的、愛情的關系一樣,有一天夜裡我不再回家,之後我們通一陣電話,我把鞋櫃送給羅拉,随後我去哪個國家旅行。
我根本不知道作為一個丈夫該怎麼行事,跟朋友們一起我總感到精神緊張,拿着一家之主的做派為一些經濟、政治問題争論不休;不同的僅是,我沒有點一支雪茄煙&hellip&hellip我不知道羅拉是否看出我絕望的努力,是否真的看透了我。
我認為她看透了。
她在人的事情上,在對人的判斷上,毫無疑問要比我有經驗得多。
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不是一對尋常夫妻。
我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位詩人,即使在冬汛季節,我也隻穿一雙單鞋和夏天的衣裳,仿佛沒把殘酷的自然法則放在眼裡;我唯一的一件保暖衣裳,是父親在韋爾泰姆百貨商店給我買的毛線背心。
那次父親來柏林看我,實在忍受不了我那身要命的古怪打扮。
這是我唯一的一件保暖衣裳,在我年輕時有人買來救我的&ldquo命&rdquo,為了我不被凍死&hellip&hellip當時,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我記得,我都沒為這件背心道一聲謝。
在我們新婚後的前幾個星期,羅拉哭了很長時間;她察覺到有什麼不太對勁,通過比我敏感得多的本能,她察覺到要把在這裡的日子過好幾乎不可能。
我們咬緊牙關,愁眉苦臉地守在一起。
對外,在我們家人和朋友面前,我們擺出一副&ldquo回頭我讓你們看看&rdquo的架勢。
我們兩個都擔負起角色;但是生活不是演戲,所有強擺硬撐的樣子遲早都會摔成碎片。
我就像一個年長的丈夫,心煩意亂地開始了我的婚姻生涯;我揣着一肚子主意回到家,經常生氣,吵鬧。
羅拉像對一個孩子那樣安慰我。
她隻能絕望地感覺到,我遇到了什麼巨大的煩惱,不是現在,也不是我們之間,而是很早以前的事&mdash&mdash我遇到了什麼打擊,我的心碎了,我不能完全将自己投入一種情感或一種關系,我因為什麼事情生氣,我很早以前就開始生氣了&mdash&mdash當然,我們誰都不知道,我到底因為什麼或因為誰生氣&hellip&hellip連我自己都不清楚。
我所能理解的隻有這些,我承擔了什麼,由于這種承擔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保持團結&mdash&mdash我從哪兒能知道是什麼樣的代價?從第一刻開始,從我們的言行裡就洩露出了某種意願;但我們對此一無所知。
我們都向對方表現出荒誕、粗鄙、完全沒有必要、自欺欺人的騎士風度和忠誠,都在相互扮演心靈高尚、浪漫、可愛的角色,這一切賦予我們的内心活動以外在的表現。
至于我們心裡的感受,沒有人知道,我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内心活動與所下的決心無關。
不管怎麼說,在我們婚姻的頭一年,我們在柏林的所作所為都是一場徹底絕望、驚恐萬分的&ldquo過家家&rdquo遊戲。
我根本不清楚,供養一個陌生人,對一個人來說意味着何等巨大的責任!我更不清楚,一個人無法靠近、無法改變的秉性到底是什麼。
在這段時間裡,我總是不停地需要很多人。
在我的同齡人中,大部分人都相繼緊跟地逃進這孩子式的婚姻裡。
我們不惜代價地想在我們頭上支起一片屋頂,建一個&ldquo家&rdquo,用我們笨拙的手為孩提時代未能感受到的家的浪漫,拼湊一個扭曲變形、粗陋不堪的頂替品。
這一代人在所獲得的所有&ldquo體驗&rdquo中唯獨缺少的就是家的體驗。
我們在國外租住的房間建了一個家;有鞋櫃,沒有&ldquo前景&rdquo。
不過,在那個時候,我的生活能有什麼&ldquo前景&rdquo?在柏林大學的名冊裡,始終保留着我的名字,我已經當上了&ldquo丈夫&rdquo和&ldquo養家者&rdquo,但我還是在期末偷偷地跑到林登大街的盡頭,報名上了半個學期&hellip&hellip隻是沒有人能夠告訴我,我拿一個文憑能幹什麼。
不管我往哪個方向看,前面都是漆黑一團。
身後是戰争和革命,眼前是政治和經濟的颠覆,是&ldquo價值再評估&rdquo的混亂時期,最流行的是口号。
我們在這樣的機遇中&ldquo建立家庭&rdquo。
許多年裡,我從來不能肯定自己從哪裡能掙到下兩個星期的房錢,我們會不會有吃午飯的錢。
跟在家鄉相比,這是另一種貧困。
在家裡,人們的日子過得很窮:沒有錢,命運不好,但至少有一個可以栖身的小窩,也總能有一小塊面包吃,哪怕又幹又沒味。
可是在國外,陌生的巨人扼住我們的脖子。
我們生活在焦慮、驚恐、無助的世界裡。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從這個&ldquo家&rdquo,從這個拼湊的、孩子式的家的責任前連滾帶爬地逃離。
羅拉在方方面面都很&ldquo節儉&rdquo。
她把省下的馬克存在一隻舊雪茄煙盒裡,這些馬克到了第二天連面值的十分之一都不值。
當德國的中産階層和工人階層,總共六千萬人,一天又一天地喪失一切,她卻毫不動搖地認真推敲,我們是坐地鐵,還是坐電車,估算哪種交通方式最便宜。
我怎麼跟她解釋都沒有用,在排山倒海的大毀滅裡,這種審慎改變不了我們的命運&mdash&mdash當數十億計地砍價時,億就變成了零頭。
慢慢地,我讓她懂得了這個&ldquo零頭&rdquo的含義,我也自我封閉起來。
10 我在法蘭克福開始喝酒;到了柏林,我變成了正經八百的酒鬼。
二十一歲時,我就已經習慣,讓女仆每天早晨端一杯咖啡和一瓶白蘭地、威士忌或小茴香酒,到了晚上,這瓶酒我會喝完最後一滴。
我絕望、厭世地醉飲。
我用最烈的白蘭地開始一天的生活,然後用伏特加結束。
我總是醉醺醺的,在那些年,我需要那種半意識狀态。
某種日子開始了,而這種日子離開了麻醉品就無可忍受。
為什麼一位健康、并非沒有教養、不管怎麼說都很嬌氣和講究、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要讓人給自己送白蘭地?這不可能還有另一種理解。
正像俗語所說,&ldquo世界展現在我的面前&rdquo。
沒錯,我周圍的人也都酗酒。
在我法蘭克福的朋友圈裡,大部分都是内心相當細膩的人;作家、藝術家、所謂的唯美主義者,他們都從上午開始就痛飲白蘭地。
有好些次,我心懷好奇地觀察我的那些熟人們,他們都是自然而然地酒精成瘾。
德國人,其實是一個明智的、奉行市民道德的高尚民族,那些年的生活讓他們實在難以承受。
很少有人為了醺醉飲酒。
一個人遭受各種傷害,有一天他再也承受不了,這個時候,他開始飲酒。
我在真真确确的白蘭地氛圍裡開始飲酒。
在家鄉,人們輕飲小酌:我從來沒看到父親和他的朋友們醉過,然而葡萄酒每天都擺在桌子上。
像我們這樣每天都喝白蘭地的人,在家鄉人眼裡算得上酒鬼了。
德國人飲酒,根本沒有感染我。
在法蘭克福,在&ldquo衛戍營&rdquo附近的一家荷蘭人開的白蘭地酒館裡,城裡高地位、有名望的酒徒們每天上午都在那兒聚飲。
上午十點,他們已經開始用大肚酒杯灌杜松子酒。
我一臉苦相地坐在他們當中,根本就覺得不好喝。
在這裡,我第一次在德國人中看到酗酒的猶太人。
在那之前,我覺得猶太人鄙視那種為了自己的&ldquo盲目&rdquo飲酒。
在這裡,在大學,在兄弟會[230],那裡接納了他們并且容忍他們,他們懷着痛苦的自尊向酒精求助。
在大學,我們所有人都飲酒,德國人,外國人,一呼百應;我們臉色陰郁、情緒厭惡地飲酒。
當我意識到自己時,我已踯躅在酒氣熏天的世界裡。
顯然,我是個有病之人,因此更沒有能力承受什麼。
周圍人隻需把酒遞到我手裡;假如他們沒在法蘭克福教我飲酒,那麼在大學或其他什麼地方,在無論我浪蕩到哪兒都頹唐散漫的社交生活裡,很可能我會直接逃入其他種類的麻醉品裡,也許會去尋找比酒精更加危險的鎮靜劑。
的确,光喝酒并不能使人鎮靜。
我記得有一年,我二十歲到二十一歲那年,每天晚上,準确地說是每天早上,連酒精也不能讓我入睡,每天睡前我都要吃魯米那[231]。
焦慮感和強烈、抵抗的恐懼想象壓倒了魯米那的催眠作用。
我吃魯米那入睡,感覺就像暈厥一樣;在深沉、無夢、滞悶的睡眠之後,我沒精打采地醒來,立即去抓白蘭地酒瓶。
在這種生活方式下,再堅韌、再健康的年輕人也會很快變成一副爛皮囊,當初我也非常健康。
我真不理解,我的内髒和神經是怎麼承受的?事實上,我看上去根本就承受不了&hellip&hellip但是,這種生活方式,這些一度濫用的麻醉品,還是幫我度過了生活中的許多危機時刻。
現在我肯定地知道&mdash&mdash這一點有許多細碎的符号記憶可以确鑿無疑地證明&mdash&mdash在那段時間裡,我生活在慢性的生命危險之中,隻有酒和毒品可以消除這種危險。
比方說在德國,我不管白天黑夜都總是攥着一把上了膛的左輪手槍;如果我睡覺,手槍就躺在床頭櫃的大理石桌面上;我揣着左輪手槍去咖啡館,去編輯部&hellip&hellip為什麼?我害怕誰?誰也不怕,我是怕我自己。
在深埋的、優雅的、可以觸及的記憶背後,有着某些令人無法忍受的羞辱記憶折磨我;有的時候,我一&ldquo想起&rdquo這些,這種羞恥堵在我的喉嚨,就像受到身體攻擊,被人蹂躏,扼住喉管,我陣陣作嘔;準确地說,是我的身體想起了在某個場合我不能找到關聯的記憶。
這種恥辱究竟是什麼?我到底在哪兒受到的傷害,讓我承受如此的羞辱?我不知道。
直到現在,我仍不知道。
但是有一天,我能夠忍受了這些記憶,不再痛楚,不再出現那種身體的不适感和無法忍受感;于是我不再需要安眠藥,我跟酒的關系也變得較為健康,較為愉悅。
離開麻醉品,生活難以承受;那些一旦離開助行器就無法保持身體平衡的人們,即使在今天也會對那些工具心懷感激,同時又投以懷疑的眼神,幾乎是吃驚的懷疑。
他們藏了什麼秘密?毫無疑問,&ldquo健康人&rdquo也有,隻是非常少。
也許在女性當中可以最快找到簡單、健康的心靈。
我認識不少年長的女士,她們令人驚歎地承受生活之重,命運把她們放到哪兒,她們就在哪兒随遇而安,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大多數情況下,她們的壽命遠遠超過平均壽命,&ldquo她們的秘密&rdquo不是别的,隻是服侍和屈從。
(茹莉表姑七十多歲時,有一次我開玩笑地問她長壽的秘訣&mdash&mdash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說:&ldquo要保持常态。
&rdquo)但是年輕人是沒有常态的。
毫無疑問,我有神經症,我的神經症源于兒童時代的傷害;那時候,我對弗洛伊德知道得不多,幾乎可以說一無所知,他的天才理論後來是通過外行人和庸醫們的熱心推廣而變得那麼流行,可我當時一竅不通。
病人的心靈可以最準确地了解疾病的本質,他們确實花了很多心力和精力尋找靈丹妙藥。
後來,我吃驚地讀那段時間寫的信和詩歌&mdash&mdash詩歌幾乎寫明了診斷,信件确鑿地記錄了病因。
當我接觸到精神分析法時,再想采用那種方法已經為時太晚;快四十歲的人了,再做各種精神分析純屬浪費時間;太多的記憶,複雜地沉積,在傷口上已結了許多層痂。
我相信,對年輕人,對相當年輕的人和患有神經症的孩子們而言,精神分析法确實能夠取得療效;或許對年齡再大些的人也有幫助,如果精神分析的學術之光在黑暗中照亮某種類型的創傷,可以讓比較簡單、不太成熟的心靈變得輕松;但是我從來不把它作為&ldquo治療方法&rdquo,因為我不相信場景可以再現,因此我不能将它當成避難所。
我見過不少神經症的病人,不用精神分析法也治好了;那些較為成熟的心靈,有着驚人的毅力和抵抗力;新的生存條件有的時候能使病人自然痊愈。
弗洛伊德理論的天才活力與美感令我着迷;我認為&ldquo夢的解析&rdquo是本世紀最偉大的重要發現。
我也能夠想象,精神分析可以教會較為單純的人更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