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個星期跟女仆、女教師一起設計制作複雜的道具,最後将我們打扮成掃煙囪工、滑稽演員、仙女或女巫。
母親坐到鋼琴前&mdash&mdash隻有家人,沒有客人&mdash&mdash我們穿着古裝在客廳裡紛紛登場。
用人們也都化了裝。
沒錯,我的母親,她非常會玩!她會從特殊的視角看人,她會把從街上、聚會上聽到的故事編進她感人的節目裡;人們看她表演,就跟讀書一樣。
這種田園生活一直持續到我六歲那年。
妹妹出生後,立即奪走了我的頭銜,占據了我的位置&mdash&mdash也許,那隻是我自己這樣感覺,但是在我周圍肯定發生了某些變化,我在家裡不再排名首位,那種失落感無異于一個人遭到流放。
&ldquo姑娘!&rdquo家裡人叫我妹妹的口吻全帶着十足的騎士風度,我母親也總是這樣叫:&ldquo姑娘!&rdquo我盡量做一個&ldquo好孩子&rdquo,想重新回到失去的天堂。
我攢錢給母親過生日&mdash&mdash在我困惑無助的努力中,我至今都清楚地記得這件事&mdash&mdash我決定送母親一件能讓她驚喜的神奇禮物。
我一大清早就溜出家門,兜裡揣了三十克拉卡伊,我在城中轉了幾個小時,最後買了一塊形狀好看、做成肉凍的牛肝餅帶回家,送給了母親。
那段時間,我生活的氣候陰雲滿天。
每個家庭的曆史中,都會經曆這樣的危機時期,雖然沒有&ldquo發生&rdquo任何可以說得清道得明的事,但仍會為家人之間的現實關系蒙上一層幾十年不褪的陰影。
從六歲開始,我突然變得孤身一人。
這個我跟誰都沒說過,連我母親都不知道。
我在生活中感到煩惱、無助和孤獨。
家庭,溫馨的巢穴,我再也無法回歸,失去的樂園我隻能在夢中尋找。
&ldquo姑娘!&rdquo後來也一樣,在幾十年裡,我覺得在我父母心裡,對&ldquo姑娘&rdquo有一種人為的、堅定的、刻意的崇拜;我懷着受傷的心情開始回避,試圖讓他們意識到我遭受的鄙棄。
家庭的等級制度微妙、複雜和敏感。
後來,在我生活的危機時期,即使工作和毒品也無法完全征服我的神經官能症,我不得不開始留意同時代最典型人家的家庭關系,從其他人身上,我發現了有規律的重複和同樣的結局。
我總結出一個規律:假如第二個孩子&mdash&mdash無所謂男孩還是女孩&mdash&mdash的出生比前一個孩子晚兩年以上,先出生的孩子會感到自己遭到鄙棄和傷害,而在&ldquo失樂園&rdquo後,首先感到的并不是想家;一歲半或兩歲的孩子可以無意識地接受新降生的對手,比較容易真心地與之友好相處。
我的兩個弟弟都比我妹妹晚出生許多年,我最小的弟弟要比我妹妹小十幾歲,他們得到所有&ldquo穿小了的衣服”不僅是&ldquo穿小了的衣服&rdquo,還有藏到樟腦球裡的情感&hellip&hellip這些理論跟所有的理論一樣實用。
生活隻偶爾尊重規律,大多數時候将一切理論都抛到腦後。
這樣說或許有些輕率:一個人的生命畫卷将如何展開,僅僅取決于一次傷害,就像從一個感染源滋生出所有的疾患。
我妹妹的出生和啼哭,可能是我&ldquo受傷&rdquo的原因之一,也可能隻是一個借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在那段時間裡,我脫離了家庭,開始尋找新的集體,開始走上自己的路。
我在那個人多、喧鬧、溫馨的大家庭裡孤身獨處,那種孤獨狀态我有的時候可以忍受,但也隻能忍受短短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感到壓抑不堪。
我空寂的内心會在同時代人中爆發,尋找朋友,有時沒有找到,有時磕磕碰碰,有時順從,甚至哀求地試圖将自己置身于一個作為&ldquo家庭補充&rdquo的人群裡:就這樣,我走進了&ldquo幫夥&rdquo世界。
這些&ldquo幫夥&rdquo都是由年齡相仿、精神狀态相似的男孩子組成,獨立于成年人的社會之外,在并非真有意識的反叛中集結而成,他們無視成年人的法則和生活規範,很容易卷入無政府主義的漩渦。
我母親和老師們都沒有注意到這個情況;至于我父親,我們隻是在吃午飯和晚飯時才能見到。
當然,&ldquo幫夥&rdquo是由一個身強力壯、熱情充沛的家夥領頭,一個内心傷害很重、不能忍受社會或某種環境的男孩,逐漸在自己身邊聚集起一個松散的團體;&ldquo幫夥&rdquo成員的時間、能力,甚至連生活背景都不受限制。
在我小的時候,我曾經卷進兩個這樣的團夥。
從八歲到十歲,我參加了第一個這類無政府組織;後來,在戰争期間[116],我十七歲那年,又混進了另一個&ldquo幫夥&rdquo,由于我們&ldquo玩兒大了&rdquo,有一位兄弟在一個特别的遊戲中喪命。
有&ldquo健康&rdquo的交友傾向的孩子們,一旦在家中受到鄙棄或傷害,會到社會群體中尋找避難所,以擺脫失落和孤獨感;比方說,他們參加神學會,通過自我奮鬥實現自己的社會野心,或者成立學生會。
在我小的時候,還沒有聽說過&ldquo童子軍&rdquo。
這樣看來,我不是一個有&ldquo健康&rdquo傾向的孩子;在社會上那些獲得官方認可、作為&ldquo家庭補充&rdquo的集體裡,在由學校正式組織、在法律監督下成立的青少年團體裡,我都不堪忍受,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在精神上深受&ldquo幫夥&rdquo、惡童和殘忍的自由團夥的吸引!這樣的階段,不知道在我後來的生活中重複過多少次!在我的婚姻和職業生涯裡,相同的傷害讓一個個遁詞花樣翻新。
經過受傷的孤獨時期,我焦渴、饑餓地尋覓人群,找到同伴;我努力跻身黨派,跻身那些由世界觀和精神力量團結到一起的思想和利益集團;但是最終我總是在這個或那個&ldquo幫夥&rdquo裡找到避難所,在某個社會邊緣,在某種動蕩不安、缺少監督的社會領域,跟那些或許隻通過共同體驗的同盟捆綁到一起的家夥們結成親戚&hellip&hellip然而在我小的時候,我把手洗得幹幹淨淨,小心翼翼地坐到家裡的餐桌旁,即使母親銳利的眼睛也無法從我身上看出,我隻是一位坐在他們中間、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陌生客,我從某個古怪的盟會中回到家。
我極力平衡着我生命中這個脆弱易傷的兩面性,這就是生活。
6 八歲那年,我為了逃避家庭而加入了&ldquo幫夥&rdquo,從那之後,我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ldquo幫夥&rdquo首領是一個身材瘦長、健壯強悍、皮膚黝黑的少年,我清楚地記得他那張臉,那副肺痨病的眼神,那張由于發燒長滿潰瘍的嘴,那雙疤痕遍布的手,那副嘶啞的嗓音,總之,我記得他所有的身體特征;隻是他的名字我怎麼也想不起來了;大概對他來說,叫什麼名字最不重要。
當然,他是&ldquo無産者&rdquo子弟;這位天生的革命者,永遠都會讓我意識到自己是&ldquo肥貓&rdquo[117]的崽子。
在他靈活矯健的瘦小軀體裡燃燒着野性的火焰;他就像燼火一樣掉到我們中間,所到之處,一切都會殷殷燃燒。
我很清楚自己不屬于這個組成&ldquo幫夥&rdquo的孩子圈。
他好像住在&ldquo胡什塔克&rdquo,那是城裡的貧民區,吉蔔賽人聚居區;我記得不是很清楚了,他好像不是吉蔔賽人。
有一天他溜進我們庭院,第二天他就高高在上,掌握了這幢公寓樓裡居民、動物和沒有靈魂之物的統治權。
從來沒有人知道他會在什麼時候來;他會在一天裡的任何時辰突然出現,随時可能在我們的窗根下吹響令人心驚肉跳、軍令如山、不可抗拒的尖厲口哨聲。
孩子們從各家的門口溜出來朝着口哨聲會合,扔掉手裡的玩具,撂下正做的功課,從母親們手心裡和家庭教師身邊逃走,氣喘籲籲地朝着口哨聲發出的方向狂奔。
&ldquo幫夥&rdquo首領在地下室、頂樓、洗衣房的某個犄角旮旯處等着我們;他那衣衫破爛、光着腳闆的男孩身影,他那眼神病弱、輪廓漂亮、膚色晦暗的面龐,他一舉一動的優雅傲慢,他行無影去無蹤的神秘,向整棟樓的孩子們施展了巫術。
我必須承認,即使在三十年後,我都能感到當時身陷的那種着魔狀态,我活在令人壓抑的誘惑裡。
那種誘惑,從一位羸弱但仍充滿勇敢和反抗精神的男孩體内向我湧流。
我毫無抵抗地被那個殷殷燃燒、與大自然力量有親緣關系的更強大的意志所降服。
仿佛聽到哈梅林魔笛手[118]神奇的笛聲,我們朝着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口哨聲向我們的統治者彙集。
要想逃出去并不容易,每時每刻,家裡都有人看守我:母親,家庭教師。
在孩子房間的桌子上方,釘着一張字體歪斜的&ldquo日程表&rdquo,上面為八歲孩子的每個半小時都起了名字:起床,禱告,洗澡,早餐,散步和玩耍,上午茶和遊戲;每天從早到晚,每分鐘都有規定的内容。
我母親想要這樣,她在我們身上不遺餘力地實踐她曾經的教育理論。
我從家裡逃出去,亵渎了&ldquo日程表&rdquo,我用完全自覺自願的方式沖破了母親在我們周圍畫下的、時刻監視我們的魔圈&hellip&hellip可想而知,這是一種危險的行動&hellip&hellip隻要那魔法的哨聲一響,我們立即沖出屋子&mdash&mdash不僅是我,住在二層的玻璃制造商的兒子也逃出來,平時他也遭到嚴格看管,還有住在底層的無産者子弟,這棟公寓樓内所有隐秘、興奮地組成這個小團夥的孩子們&mdash&mdash有的時候,我們湊到一起隻短短幾分鐘,我們就像地下的戀人,一聽到指令,就在我們的帝國裡飛奔,在地下室,在頂樓,或在玻璃圓頂的&ldquo伯利恒&rdquo光線昏暗的過道裡。
我們将他索要的禮物交給他&mdash&mdash他一聲不響地收納貢品&mdash&mdash我們談好下次的碰面,然後氣喘籲籲地跑回各自的房間,繼續&ldquo玩耍&rdquo或學習,經常還要因為我們無人理解、難以解釋的出逃而承受處罰。
每天,我們随時随刻聽候召喚;他淩駕于我們的身心之上;我們盲目順從地聽他的指令。
我們的統治者并不怎麼有教養;有的時候,我們在他面前談論的事情超出了他的知識範疇,他會木呆呆地盯着我們,那雙好奇的眼睛裡光澤暗淡,在他粗魯而敏感的孩子的嘴角,浮現出一絲邪惡、怯懦、敵意的線條。
但在家裡,在有仆人伺候我們的漂亮房間内,我們的&ldquo另一半生活&rdquo格外煩人;尤其是,當我被迫跟玻璃制造商的兒子待在一起時,總要自虐般地仔細盤問,逐一供述。
我們要講自己吃了什麼午飯,我們的父親有多少衣服掙多少錢&mdash&mdash錢的問題特别刺激我們的想象,我的統治者經常慫恿我在辦公室下班後伺機溜進我父親的工作室,看看律師的記事簿,當天總共有多少進賬&hellip&hellip那本又厚又大、羊皮封面、聖書一般的記事簿,總是翻開着攤在寫字台上,辦公室女秘書和候補律師将每天的業務登記在上面。
記事簿裡的數據總讓我焦躁不安,裡面記錄的字裡行間總讓我感覺到自己家族的威信和富有;假如我在裡面找到了四位數字,就會感到非常快樂&hellip&hellip&ldquo信:兩克羅那,咨詢:十克羅那&rdquo,記事簿裡這樣記錄。
有的時候是我父親幹硬如刺、工整認真的筆迹,紙上記錄了用錢量化的辦公室日常的工作業績。
&ldquo今天我們掙了一百克羅那!&rdquo我向我的統治者報告,他用帶有惡意的眼神和有些不大情願流露的滿足的微笑認真聽着,享受着數字帶來的微醺。
他并不聰明,但從他的身體裡無時無刻不輻射出誘人狂熱的個性魅力,不容抗拒地&ldquo感染&rdquo了我們這些可能比他更聰明、更有文化的孩子們。
我們毫無抵抗地繳械投降,放棄了自己的學識和身份的優越。
但是,有誰想到了反叛呢?&hellip&hellip當他終于出現,我們快樂地站在他的周圍;當他從樓裡消失,沒有人知道他住在哪兒,跟誰一起上課。
我們為他偷家裡的食物、母親針線筐裡的漂亮紐扣,我們把最好看的玻璃球獻給他。
他經常用一種讨價還價、呆滞殘忍的微笑鼓勵我們順從,慫恿我們破壞法規;即便我們偶爾固執己見,出于膽小和逃避欲拒絕滿足他的某種危險的願望,但是最終我們仍會将他想要的東西拿給他。
後來,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在我動蕩不安的生活中,在所謂的政治中,我也多次遇到這類神秘出現,大多并不怎麼有教養、修養和學養的&ldquo超自然人&rdquo,即使那些智力超群、謹慎小心、審時度勢的人最終還是會放棄抵抗、悲喜交加地俯首順從!在這種直接輻射到追随者身上的&ldquo意志&rdquo裡,究竟有多少&mdash&mdash到底有沒有?&mdash&mdash性的成分?我不知道。
主流文學經常喜歡描寫這類從天而降、遁入虛無的人物,他們突然現身于一個無意識的、對現實不滿的人群中,播下革命的種子,有時隻引發一陣運動的騷亂,激起我們心中的疑惑,使人意識到潛伏的危險,并且将衆人凝聚到一起,之後有一天,他們給我們戴上工人帽,悄然無形地站到一邊,在絞架上或傳說裡演完他們的角色。
我對這類政治神話的人物故事總是抱着懷疑的眼光。
但是在大世界的縮影裡,在一個&ldquo平安無事&rdquo的小社會裡,在我們的公寓樓内,在我的孩提時代,在我的童年夥伴中,我确實親曆過這類事情。
要知道,後來我刻意想要忘掉他的名字,因為這個懶散、腌臜、悲傷、粗野,但有着電流般刺激的感染力的&ldquo運動&rdquo小統帥,這個羞于在我們中間卻渴望進入市民圈子、正因如此才咬牙切齒、殘酷冷漠的&ldquo暴民&rdquo小領袖,對我的影響實在太大了&hellip&hellip但我沒能忘掉他垂下眼簾的樣子;有的時候,他低下頭,從半阖的眼皮下閃爍出多情的眼神,那麼有人性,那麼冷峻,那麼饑渴,以至于讓我毛骨悚然,一股冷氣蹿遍全身。
我們沒有别的選擇,他就是首領。
我們在一起的借口是玩遊戲。
不管是毫無新意地玩球,玩紙牌,還是捉迷藏&mdash&mdash在大院裡的每個角落都可以藏身,夏天有熱氣蒸騰的鍋爐、名聲不佳的咖啡館木桌和頂樓挂在晾衣繩上的簾子,包括孩子們家裡,我們翻窗入室彼此尋找;黃昏時分,我們跟蝙蝠似的穿過昏暗的陌生房間,把毫無思想準備的女傭和靠彈鋼琴做白日夢的玻璃制造商的可憐妻子吓得魂飛魄散&mdash&mdash在玩遊戲的借口背後,每位參與者都感覺到,我們在一起的意義并不在于玩球,而是另有别的更加隐秘、更加難言、更涉及個人的私事。
很長時間我們都蒙騙自己,認為是集體遊戲
母親坐到鋼琴前&mdash&mdash隻有家人,沒有客人&mdash&mdash我們穿着古裝在客廳裡紛紛登場。
用人們也都化了裝。
沒錯,我的母親,她非常會玩!她會從特殊的視角看人,她會把從街上、聚會上聽到的故事編進她感人的節目裡;人們看她表演,就跟讀書一樣。
這種田園生活一直持續到我六歲那年。
妹妹出生後,立即奪走了我的頭銜,占據了我的位置&mdash&mdash也許,那隻是我自己這樣感覺,但是在我周圍肯定發生了某些變化,我在家裡不再排名首位,那種失落感無異于一個人遭到流放。
&ldquo姑娘!&rdquo家裡人叫我妹妹的口吻全帶着十足的騎士風度,我母親也總是這樣叫:&ldquo姑娘!&rdquo我盡量做一個&ldquo好孩子&rdquo,想重新回到失去的天堂。
我攢錢給母親過生日&mdash&mdash在我困惑無助的努力中,我至今都清楚地記得這件事&mdash&mdash我決定送母親一件能讓她驚喜的神奇禮物。
我一大清早就溜出家門,兜裡揣了三十克拉卡伊,我在城中轉了幾個小時,最後買了一塊形狀好看、做成肉凍的牛肝餅帶回家,送給了母親。
那段時間,我生活的氣候陰雲滿天。
每個家庭的曆史中,都會經曆這樣的危機時期,雖然沒有&ldquo發生&rdquo任何可以說得清道得明的事,但仍會為家人之間的現實關系蒙上一層幾十年不褪的陰影。
從六歲開始,我突然變得孤身一人。
這個我跟誰都沒說過,連我母親都不知道。
我在生活中感到煩惱、無助和孤獨。
家庭,溫馨的巢穴,我再也無法回歸,失去的樂園我隻能在夢中尋找。
&ldquo姑娘!&rdquo後來也一樣,在幾十年裡,我覺得在我父母心裡,對&ldquo姑娘&rdquo有一種人為的、堅定的、刻意的崇拜;我懷着受傷的心情開始回避,試圖讓他們意識到我遭受的鄙棄。
家庭的等級制度微妙、複雜和敏感。
後來,在我生活的危機時期,即使工作和毒品也無法完全征服我的神經官能症,我不得不開始留意同時代最典型人家的家庭關系,從其他人身上,我發現了有規律的重複和同樣的結局。
我總結出一個規律:假如第二個孩子&mdash&mdash無所謂男孩還是女孩&mdash&mdash的出生比前一個孩子晚兩年以上,先出生的孩子會感到自己遭到鄙棄和傷害,而在&ldquo失樂園&rdquo後,首先感到的并不是想家;一歲半或兩歲的孩子可以無意識地接受新降生的對手,比較容易真心地與之友好相處。
我的兩個弟弟都比我妹妹晚出生許多年,我最小的弟弟要比我妹妹小十幾歲,他們得到所有&ldquo穿小了的衣服”不僅是&ldquo穿小了的衣服&rdquo,還有藏到樟腦球裡的情感&hellip&hellip這些理論跟所有的理論一樣實用。
生活隻偶爾尊重規律,大多數時候将一切理論都抛到腦後。
這樣說或許有些輕率:一個人的生命畫卷将如何展開,僅僅取決于一次傷害,就像從一個感染源滋生出所有的疾患。
我妹妹的出生和啼哭,可能是我&ldquo受傷&rdquo的原因之一,也可能隻是一個借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在那段時間裡,我脫離了家庭,開始尋找新的集體,開始走上自己的路。
我在那個人多、喧鬧、溫馨的大家庭裡孤身獨處,那種孤獨狀态我有的時候可以忍受,但也隻能忍受短短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感到壓抑不堪。
我空寂的内心會在同時代人中爆發,尋找朋友,有時沒有找到,有時磕磕碰碰,有時順從,甚至哀求地試圖将自己置身于一個作為&ldquo家庭補充&rdquo的人群裡:就這樣,我走進了&ldquo幫夥&rdquo世界。
這些&ldquo幫夥&rdquo都是由年齡相仿、精神狀态相似的男孩子組成,獨立于成年人的社會之外,在并非真有意識的反叛中集結而成,他們無視成年人的法則和生活規範,很容易卷入無政府主義的漩渦。
我母親和老師們都沒有注意到這個情況;至于我父親,我們隻是在吃午飯和晚飯時才能見到。
當然,&ldquo幫夥&rdquo是由一個身強力壯、熱情充沛的家夥領頭,一個内心傷害很重、不能忍受社會或某種環境的男孩,逐漸在自己身邊聚集起一個松散的團體;&ldquo幫夥&rdquo成員的時間、能力,甚至連生活背景都不受限制。
在我小的時候,我曾經卷進兩個這樣的團夥。
從八歲到十歲,我參加了第一個這類無政府組織;後來,在戰争期間[116],我十七歲那年,又混進了另一個&ldquo幫夥&rdquo,由于我們&ldquo玩兒大了&rdquo,有一位兄弟在一個特别的遊戲中喪命。
有&ldquo健康&rdquo的交友傾向的孩子們,一旦在家中受到鄙棄或傷害,會到社會群體中尋找避難所,以擺脫失落和孤獨感;比方說,他們參加神學會,通過自我奮鬥實現自己的社會野心,或者成立學生會。
在我小的時候,還沒有聽說過&ldquo童子軍&rdquo。
這樣看來,我不是一個有&ldquo健康&rdquo傾向的孩子;在社會上那些獲得官方認可、作為&ldquo家庭補充&rdquo的集體裡,在由學校正式組織、在法律監督下成立的青少年團體裡,我都不堪忍受,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在精神上深受&ldquo幫夥&rdquo、惡童和殘忍的自由團夥的吸引!這樣的階段,不知道在我後來的生活中重複過多少次!在我的婚姻和職業生涯裡,相同的傷害讓一個個遁詞花樣翻新。
經過受傷的孤獨時期,我焦渴、饑餓地尋覓人群,找到同伴;我努力跻身黨派,跻身那些由世界觀和精神力量團結到一起的思想和利益集團;但是最終我總是在這個或那個&ldquo幫夥&rdquo裡找到避難所,在某個社會邊緣,在某種動蕩不安、缺少監督的社會領域,跟那些或許隻通過共同體驗的同盟捆綁到一起的家夥們結成親戚&hellip&hellip然而在我小的時候,我把手洗得幹幹淨淨,小心翼翼地坐到家裡的餐桌旁,即使母親銳利的眼睛也無法從我身上看出,我隻是一位坐在他們中間、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陌生客,我從某個古怪的盟會中回到家。
我極力平衡着我生命中這個脆弱易傷的兩面性,這就是生活。
6 八歲那年,我為了逃避家庭而加入了&ldquo幫夥&rdquo,從那之後,我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ldquo幫夥&rdquo首領是一個身材瘦長、健壯強悍、皮膚黝黑的少年,我清楚地記得他那張臉,那副肺痨病的眼神,那張由于發燒長滿潰瘍的嘴,那雙疤痕遍布的手,那副嘶啞的嗓音,總之,我記得他所有的身體特征;隻是他的名字我怎麼也想不起來了;大概對他來說,叫什麼名字最不重要。
當然,他是&ldquo無産者&rdquo子弟;這位天生的革命者,永遠都會讓我意識到自己是&ldquo肥貓&rdquo[117]的崽子。
在他靈活矯健的瘦小軀體裡燃燒着野性的火焰;他就像燼火一樣掉到我們中間,所到之處,一切都會殷殷燃燒。
我很清楚自己不屬于這個組成&ldquo幫夥&rdquo的孩子圈。
他好像住在&ldquo胡什塔克&rdquo,那是城裡的貧民區,吉蔔賽人聚居區;我記得不是很清楚了,他好像不是吉蔔賽人。
有一天他溜進我們庭院,第二天他就高高在上,掌握了這幢公寓樓裡居民、動物和沒有靈魂之物的統治權。
從來沒有人知道他會在什麼時候來;他會在一天裡的任何時辰突然出現,随時可能在我們的窗根下吹響令人心驚肉跳、軍令如山、不可抗拒的尖厲口哨聲。
孩子們從各家的門口溜出來朝着口哨聲會合,扔掉手裡的玩具,撂下正做的功課,從母親們手心裡和家庭教師身邊逃走,氣喘籲籲地朝着口哨聲發出的方向狂奔。
&ldquo幫夥&rdquo首領在地下室、頂樓、洗衣房的某個犄角旮旯處等着我們;他那衣衫破爛、光着腳闆的男孩身影,他那眼神病弱、輪廓漂亮、膚色晦暗的面龐,他一舉一動的優雅傲慢,他行無影去無蹤的神秘,向整棟樓的孩子們施展了巫術。
我必須承認,即使在三十年後,我都能感到當時身陷的那種着魔狀态,我活在令人壓抑的誘惑裡。
那種誘惑,從一位羸弱但仍充滿勇敢和反抗精神的男孩體内向我湧流。
我毫無抵抗地被那個殷殷燃燒、與大自然力量有親緣關系的更強大的意志所降服。
仿佛聽到哈梅林魔笛手[118]神奇的笛聲,我們朝着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口哨聲向我們的統治者彙集。
要想逃出去并不容易,每時每刻,家裡都有人看守我:母親,家庭教師。
在孩子房間的桌子上方,釘着一張字體歪斜的&ldquo日程表&rdquo,上面為八歲孩子的每個半小時都起了名字:起床,禱告,洗澡,早餐,散步和玩耍,上午茶和遊戲;每天從早到晚,每分鐘都有規定的内容。
我母親想要這樣,她在我們身上不遺餘力地實踐她曾經的教育理論。
我從家裡逃出去,亵渎了&ldquo日程表&rdquo,我用完全自覺自願的方式沖破了母親在我們周圍畫下的、時刻監視我們的魔圈&hellip&hellip可想而知,這是一種危險的行動&hellip&hellip隻要那魔法的哨聲一響,我們立即沖出屋子&mdash&mdash不僅是我,住在二層的玻璃制造商的兒子也逃出來,平時他也遭到嚴格看管,還有住在底層的無産者子弟,這棟公寓樓内所有隐秘、興奮地組成這個小團夥的孩子們&mdash&mdash有的時候,我們湊到一起隻短短幾分鐘,我們就像地下的戀人,一聽到指令,就在我們的帝國裡飛奔,在地下室,在頂樓,或在玻璃圓頂的&ldquo伯利恒&rdquo光線昏暗的過道裡。
我們将他索要的禮物交給他&mdash&mdash他一聲不響地收納貢品&mdash&mdash我們談好下次的碰面,然後氣喘籲籲地跑回各自的房間,繼續&ldquo玩耍&rdquo或學習,經常還要因為我們無人理解、難以解釋的出逃而承受處罰。
每天,我們随時随刻聽候召喚;他淩駕于我們的身心之上;我們盲目順從地聽他的指令。
我們的統治者并不怎麼有教養;有的時候,我們在他面前談論的事情超出了他的知識範疇,他會木呆呆地盯着我們,那雙好奇的眼睛裡光澤暗淡,在他粗魯而敏感的孩子的嘴角,浮現出一絲邪惡、怯懦、敵意的線條。
但在家裡,在有仆人伺候我們的漂亮房間内,我們的&ldquo另一半生活&rdquo格外煩人;尤其是,當我被迫跟玻璃制造商的兒子待在一起時,總要自虐般地仔細盤問,逐一供述。
我們要講自己吃了什麼午飯,我們的父親有多少衣服掙多少錢&mdash&mdash錢的問題特别刺激我們的想象,我的統治者經常慫恿我在辦公室下班後伺機溜進我父親的工作室,看看律師的記事簿,當天總共有多少進賬&hellip&hellip那本又厚又大、羊皮封面、聖書一般的記事簿,總是翻開着攤在寫字台上,辦公室女秘書和候補律師将每天的業務登記在上面。
記事簿裡的數據總讓我焦躁不安,裡面記錄的字裡行間總讓我感覺到自己家族的威信和富有;假如我在裡面找到了四位數字,就會感到非常快樂&hellip&hellip&ldquo信:兩克羅那,咨詢:十克羅那&rdquo,記事簿裡這樣記錄。
有的時候是我父親幹硬如刺、工整認真的筆迹,紙上記錄了用錢量化的辦公室日常的工作業績。
&ldquo今天我們掙了一百克羅那!&rdquo我向我的統治者報告,他用帶有惡意的眼神和有些不大情願流露的滿足的微笑認真聽着,享受着數字帶來的微醺。
他并不聰明,但從他的身體裡無時無刻不輻射出誘人狂熱的個性魅力,不容抗拒地&ldquo感染&rdquo了我們這些可能比他更聰明、更有文化的孩子們。
我們毫無抵抗地繳械投降,放棄了自己的學識和身份的優越。
但是,有誰想到了反叛呢?&hellip&hellip當他終于出現,我們快樂地站在他的周圍;當他從樓裡消失,沒有人知道他住在哪兒,跟誰一起上課。
我們為他偷家裡的食物、母親針線筐裡的漂亮紐扣,我們把最好看的玻璃球獻給他。
他經常用一種讨價還價、呆滞殘忍的微笑鼓勵我們順從,慫恿我們破壞法規;即便我們偶爾固執己見,出于膽小和逃避欲拒絕滿足他的某種危險的願望,但是最終我們仍會将他想要的東西拿給他。
後來,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在我動蕩不安的生活中,在所謂的政治中,我也多次遇到這類神秘出現,大多并不怎麼有教養、修養和學養的&ldquo超自然人&rdquo,即使那些智力超群、謹慎小心、審時度勢的人最終還是會放棄抵抗、悲喜交加地俯首順從!在這種直接輻射到追随者身上的&ldquo意志&rdquo裡,究竟有多少&mdash&mdash到底有沒有?&mdash&mdash性的成分?我不知道。
主流文學經常喜歡描寫這類從天而降、遁入虛無的人物,他們突然現身于一個無意識的、對現實不滿的人群中,播下革命的種子,有時隻引發一陣運動的騷亂,激起我們心中的疑惑,使人意識到潛伏的危險,并且将衆人凝聚到一起,之後有一天,他們給我們戴上工人帽,悄然無形地站到一邊,在絞架上或傳說裡演完他們的角色。
我對這類政治神話的人物故事總是抱着懷疑的眼光。
但是在大世界的縮影裡,在一個&ldquo平安無事&rdquo的小社會裡,在我們的公寓樓内,在我的孩提時代,在我的童年夥伴中,我确實親曆過這類事情。
要知道,後來我刻意想要忘掉他的名字,因為這個懶散、腌臜、悲傷、粗野,但有着電流般刺激的感染力的&ldquo運動&rdquo小統帥,這個羞于在我們中間卻渴望進入市民圈子、正因如此才咬牙切齒、殘酷冷漠的&ldquo暴民&rdquo小領袖,對我的影響實在太大了&hellip&hellip但我沒能忘掉他垂下眼簾的樣子;有的時候,他低下頭,從半阖的眼皮下閃爍出多情的眼神,那麼有人性,那麼冷峻,那麼饑渴,以至于讓我毛骨悚然,一股冷氣蹿遍全身。
我們沒有别的選擇,他就是首領。
我們在一起的借口是玩遊戲。
不管是毫無新意地玩球,玩紙牌,還是捉迷藏&mdash&mdash在大院裡的每個角落都可以藏身,夏天有熱氣蒸騰的鍋爐、名聲不佳的咖啡館木桌和頂樓挂在晾衣繩上的簾子,包括孩子們家裡,我們翻窗入室彼此尋找;黃昏時分,我們跟蝙蝠似的穿過昏暗的陌生房間,把毫無思想準備的女傭和靠彈鋼琴做白日夢的玻璃制造商的可憐妻子吓得魂飛魄散&mdash&mdash在玩遊戲的借口背後,每位參與者都感覺到,我們在一起的意義并不在于玩球,而是另有别的更加隐秘、更加難言、更涉及個人的私事。
很長時間我們都蒙騙自己,認為是集體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