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仰起你那雪白的脖子

關燈
霍頓斯太太的小客棧,是用海濱浴場上一些舊更衣室連接起來的一排房子。

    第一間是商店,出售糖果、香煙、花生、燈芯、識字課本、蠟燭和安息香。

    其餘四間是卧房。

    後面院子裡有廚房、盥洗間、雞舍和兔棚。

    房子周圍的細沙地裡,生長着茂密的竹林和野生無花果樹。

    整塊地方散發着海水、糞便的氣味。

    不過,每當霍頓斯太太不時走過,空氣就改變了氣味&mdash&mdash就像有人在你的鼻子底下潑了一盆從理發店倒出來的水似的。

     床鋪好了,我們躺下便一覺睡到天明。

    我記不得做了什麼夢,但起來時感覺輕松,就像剛洗過海水浴那麼舒暢。

     這是個星期天,工人們要到星期一才從附近的村落出發,去礦裡工作。

    因此,我有時間出去轉一轉,了解一下命運之神把我抛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海濱上。

    我出去的時候天剛發白,經過一些菜園,沿着海邊匆匆看了看大海和陸地,接觸了一下這裡的空氣,摘了一些野生植物,結果弄得滿手心都是香草、鼠尾草和薄荷的氣味。

     我登高遠眺,嚴峻的花崗岩和堅硬的石灰石鋪成通道,角豆樹顔色深沉,橄榄樹銀光閃爍,還能看見無花果樹和葡萄樹。

    在隐蔽的山谷中,栽有柑橘、檸檬和歐楂樹的果園挨着海濱。

    而南邊是起自非洲彼岸的大海,波浪洶湧,濤聲震天,迅猛地侵蝕着克裡特島。

    附近有另一個沙質小島,在晨曦的照耀下,映射出清新的淡紅顔色。

     克裡特的風光仿佛一篇散文,洗練、樸實,沒有多餘的富麗詞藻,雄渾而含蓄。

    它用最簡潔的筆墨反映最深邃的内涵。

    它嚴肅,沒有絲毫的虛假做作。

    它用剛強、有力、樸素的語言,道出所要說的一切。

    但在嚴峻的字裡行間,時而又顯露出敏感和柔情。

    在那隐蔽的山谷中,檸檬與柑橘飄香;而遠處,是由遼闊大海激發出的無窮盡的詩篇。

     &ldquo克裡特啊,克裡特&hellip&hellip我的心在激烈跳動。

    &rdquo我小聲說。

     我從小山丘下來,朝岸邊走去。

    一群叽叽喳喳的年輕姑娘出現在眼前。

    她們披着雪白的圍巾,穿着黃色高幫長統靴,撩起裙子,到海邊白得耀眼的修道院去望彌撒。

     我停下腳步。

     她們一看見我,笑聲便立刻消失。

    她們見到生人有如驚弓之鳥,把面容收斂,從頭到腳都做好防禦的準備,手指緊緊抓住緊扣的上衣,惶惶不安。

    多少世紀以來,在克裡特的所有面對非洲的海岸上,海盜出沒無常,搶劫羊群、婦女、兒童。

    他們用紅腰帶把搶來的人和物捆綁起來,抛入貨艙,開船運走,賣到阿爾及爾、亞曆山大或貝魯特。

    千百年來,就在這些岸邊的海域上,曾聚集過多少女人的烏黑長發,發出過多少生離死别的哀号。

     我看着這些驚駭的姑娘走來,一個緊挨一個,仿佛要築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壁壘。

    這種在早年出于本能反應的自衛動作,在時移俗易的今天,本來已沒有理由繼續留存下來。

     所以,當這些姑娘在我面前走過時,我微笑着,不聲不響地讓開路。

    她們仿佛立刻意識到她們害怕發生的危險已經過去了幾個世紀,蓦地在我們這個安全時代醒了過來。

    她們喜形于色,緊密靠攏的隊形疏散開,一齊用清朗歡快的聲音向我道早安。

    這時,從遠處修道院傳來歡樂的鐘聲,更使周圍充滿了使她們興高采烈的氣氛。

     太陽升起,碧空萬裡。

    我像隻海鷗似的蹲在岩石間的一個洞口,凝視大海。

    我感到渾身充滿了力量、精神抖擻、自信倍增。

    我的心也跟随着海浪化為波濤,毫無抵抗地順從海的節奏奔騰起伏。

     我心潮澎湃,一種隐約的、急切哀求的聲音出現在心中。

    我知道是誰在呼喊。

    每當我獨自一人,它就向我吼叫。

    它因一種可怕的預感而恐慌,等待我去解救。

     我慌忙打開但丁的詩&mdash&mdash我的&ldquo旅伴&rdquo,以便驅逐這可怕的魔鬼,使自己充耳不聞。

    我翻閱着,這裡看一行,那裡讀一段,并回憶起整個篇章。

    受苦的人們走出這些熾熱的詩句,号叫起來;受傷的靈魂力圖攀登陡峭的高山;而幸福者們的靈魂像亮晶晶的螢火蟲在翠綠的草地上散步。

    我在這個可怕的命運大廈裡,從最低處到最高處上下徘徊,在地獄、煉獄、天堂,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随意走動。

    由這詩篇帶我領略,帶着痛苦、期望和興奮。

     我合上&ldquo但丁&rdquo,極目遠望。

    一隻海鷗緊貼起伏的波濤上下翺翔,盡情馳騁。

    一個黝黑的男孩,光着腳在海邊,高唱情歌,發出像小公雞啼鳴時的嘶啞聲。

    莫非,他體會到了歌中的哀傷? 多少年,多少個世紀,但丁的詩篇在詩人的故鄉傳誦。

    正如情歌啟發青年男女的情思,熾熱的佛羅倫薩詩句也促使意大利少年力争解放。

    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與詩人心靈相通,要變奴役為自由。

     背後有人在笑,使我一下&ldquo從但丁的頂峰跌落下來&rdquo。

    回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