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兒童應該享有的權利

關燈
,企圖借此來喚起兒童學習的興趣。

    他們用威脅的手段強制兒童服從,或者在兒童的同伴面前指責他們缺乏能力或意志薄弱,使他們感到羞辱。

    這樣兒童不但受到了家庭的壓迫還在學校受到懲罰,這使他們的生命力變得十分脆弱。

     早期的調查揭示了如此衆多不公正現象,這使人們開始覺醒。

    學校為此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改革。

    醫生和教師共同為學生的健康而努力。

    一些學校的健康課程對所有文明國家都産生了有益影響。

    這些做法标志着社會為補償兒童損失邁出了第一步。

    如果我們回想一下人們覺醒前的整個曆史進程,卻無法找到任何承認兒童權利或正确估量他們重要性的證據。

    然而,耶稣基督為了把人們從盲目中喚醒并給他們指出通往天國的路,他抱了一個兒童說:“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兒童,就不能進入天國。

    ”成人對這個警告卻置若罔聞,仍迷戀于把兒童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把自己作為兒童完美的榜樣。

    他們驚人的盲目性看起來無藥可救。

    這種普遍的盲目性自人類誕生就開始了,它一定是人類心靈中的衆多奧秘之一。

     從遙遠的古代到現代,教育一直跟懲罰具有同樣的含義。

    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兒童像成人一樣做事。

    成人使自己代替了自然,抛棄了生命的規律,而以自己的意願和意圖取而代之。

    在《舊約全書》的箴言中,可以找到支持成人這樣做的證據。

    父親們在這本書中認識到,如果不用棍棒就會寵壞孩子。

    在幾千年的曆史中,人們幾乎一直是這樣做的。

    不同國家的人用不同的手段懲罰兒童。

    在私立的學校裡通常有固定的懲罰模式,這些懲罰可能包括:在兒童的脖子上挂一塊羞辱他的牌子、把驢子的耳朵豎在他的頭上,或者使他面臨每個過路人的侮辱和嘲笑。

    還有其他使兒童承受肉體痛苦的懲罰,其中有強制兒童面對牆角站數小時、裸露膝蓋跪在地闆上,或在衆人面前受鞭打。

    現在的教育把這種野蠻的行為做了巧妙的改進。

    學校和家庭開始聯合起來懲辦兒童。

    在學校中已經受到懲罰的兒童,回家後還必須把他所犯的錯誤告訴父親,這樣父親就會再次責備和懲罰他。

    然後,父親會寫張便條表明他已知道孩子所犯的錯,并讓孩子把便條帶到學校。

     在這種情況下,兒童發現他不可能保護自己。

    他能向哪一個法庭求助呢?他甚至還沒有被宣判有罪的人的申訴權。

    他在受到責備後,也無法找到訴苦之處。

    教師和家庭相信,隻有他們聯合起來對兒童進行懲罰才會有效。

    但是教師并不需要再次提醒父母去懲罰他們的孩子。

    對兒童受懲罰各種方式的研究顯示,即使在現代,每個兒童在家中都會受到懲罰。

    他們被訓斥、侮辱、打巴掌、挨揍、關進暗室裡,甚至被威脅說要對他們進行更嚴厲的懲罰。

    他們還會被剝奪跟其他兒童遊戲或吃糖果之類的娛樂活動,而這些活動是他們唯一的庇護所,是他們在不理解中承受痛苦的唯一補償。

    他們還會被迫不吃飯就去睡覺,由于悲傷和饑餓,他們要度過痛苦難熬的一夜。

     雖然在有教養的人中,這類懲罰已逐漸消失,但也沒有完全消失。

    他們仍用刺耳和威脅性的聲調對子女呵斥。

    成人認為懲罰兒童是他們的天賦權利,母親認為打孩子一巴掌是一種職責。

     體罰由于在成人看來是一種對人的尊嚴的侮辱和社交上的恥辱,所以成人之間禁止體罰。

    但是,難道還有什麼東西像侮辱、打罵兒童一樣卑劣的嗎?在這方面,成人的良心完全麻木了。

     文明的進步不再依靠某個人的努力或是燃起人們的熱情。

    它就像一架無聲無息向前運行的機器,它的動力是一股朝前運動的龐大的非個人的社會力量。

     社會就像一列以令人眩暈的高速朝着某個遙遠目标前進的火車。

    構成這個社會的人,可以比作車廂中熟睡的旅客。

    他們那處于沉睡中的本性是前進的最大障礙。

    如果情況不是這樣的話,在運輸工具日益加快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