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兩種不同的工作
關燈
小
中
大
成人與兒童是相互聯系的。
就兒童的活動領域而言,成人是他們的子孫和依賴者;正如對成人的活動領域而言,兒童是成人的子孫和依賴者一樣。
兒童是生活在成人之中的自然人,他發現自己處于一個格格不入的環境之中,他與成人的社會生活毫不相關。
盡管成人和兒童之間應該相互關愛、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但他們卻常常是不協調的。
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理解對方,這破壞了他們生活的基礎。
兒童和成人的矛盾産生了許多不同的問題,有些問題顯而易見與他們之間的矛盾有關。
成人在生活中要完成複雜和高強度的工作。
要讓成人中斷自己的工作去滿足兒童的需要,使自己适應兒童的節奏和思想方式,對他們來說已經越來越困難。
另一方面,兒童也無法适應成人日益複雜和節奏緊張的世界。
我們可以回想起與當代的文明社會形成強烈對比的原始社會,在那裡人們過着簡樸和平靜的生活,兒童也可以找到一個自然的避難所。
在原始的社會中,兒童所接觸到的成年人平靜、安甯地從事着簡單的勞動。
兒童可以自由地觸摸身邊的家畜和其他東西。
他可以自由地做自己的工作,而不用害怕遭到反對。
當他感到疲倦時,就可以躺在樹蔭下睡覺。
但是,文明慢慢地把自然環境從兒童身邊奪走。
所有的一切都變得有條不紊、節奏迅速并且受到限制。
不僅節奏加快的成人生活成為兒童的障礙,而且機器的出現也像旋風一樣刮走了兒童最後的避難所。
兒童不再進行應該做的自然活動。
人們過多的照顧兒童,保護他們遠離危險,這種情況正在愈演愈烈。
這樣做隻能給兒童帶來更多的害處。
現在,兒童就像一個遊離在世界之外的人,孤立無援并且沒有自由。
沒有一個人想為兒童創造一個适宜的環境或為他們工作和活動的需要考慮。
由于成人和兒童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們必須相信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問題和兩種基本上不相同的工作類型。
成人的工作 成人要履行自己的任務,即建立一個超自然的環境。
他必須用他的智慧和行動上的努力去工作并取得成果,這是被整個社會和集體所公認的原則。
人們在從事工作時,必須遵循有組織的社會規範。
這些規律是人們自願遵循的,以達到共同目的。
但是除了那些由于不同地域和文化形成的社會規律之外,還有其他規律,它們從屬于工作的本質。
這種規律适用于所有的人和時代。
在所有的生物中都可以發現的一個規律,就是勞動分工。
這種分工對人類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們不可能都生産同樣的東西。
還有另一條自然規律與具體某個人的工作有關,即效益規律。
這條規律體現了人們希望用最少的勞動來取得最大成果的願望,這是極為重要的一條規律。
這條規律并不意味着人們不願意工作,而是說明了人們想要事半功倍的心理。
這條規律對于人們使用有助于人類勞動的機器工具也同樣适用。
所有這些規律都是有效的,即使它們并不總能普遍适用。
一個人由于擁有的物質财富有限但又想變得更富有,于是就産生了與他人競争的想法。
在野蠻的動物中也會發生類似的情況,它們也會為了生存而進行競争。
除了這些自然的矛盾沖突之外,還有由于一個人心理偏離正軌而導緻的其他沖突。
其中之一是人們對财産的渴望,這并不是指一個人或整個人類對于物品的保管。
因為這種對财産的渴望并不是人生來就有的,但卻會像無底洞一樣永遠也填不滿。
還有一種偏離正軌的心理,即占有欲,它使人們之間由相互關愛發展成相互仇恨。
當這種占有欲進入一個有組織的集體環境中時,它就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障礙,而是這個集體共同工作的障礙。
于是,剝削他人的勞動取代了勞動的自然分工。
這種指導思想似乎對人們很合适,它在人們擁有各自權利的僞裝下,把這種偏離正軌的思想作為社會的原則确立起來。
這樣謬誤戰勝了真理,人們把它當作人類生活和道德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當所有的人都籠罩在一種悲劇性的陰影中時,人們就很難意識到他們都在受難,相反卻認為它所帶來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兒童是生活在成人之中的自然人,他發現自己處于一個格格不入的環境之中。
他與成人的社會生活毫不相關,兒童的活動也與社會化的生産毫不相關。
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兒童不可能參與成人的社會活動。
如果我們把成人的工作比喻成用錘子敲打鐵砧,那十分明顯,兒童不可能從事這種工作。
如果我們把腦力勞動比喻為科學家搞科研時所使用的精密儀器,那同樣十分清楚,兒童不可能去使用它做出任何成績。
或者我們還可以把成人的工作想象成一個立法者正在拟定新的法律條款,兒童從來也不可能替代成
就兒童的活動領域而言,成人是他們的子孫和依賴者;正如對成人的活動領域而言,兒童是成人的子孫和依賴者一樣。
兒童是生活在成人之中的自然人,他發現自己處于一個格格不入的環境之中,他與成人的社會生活毫不相關。
盡管成人和兒童之間應該相互關愛、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但他們卻常常是不協調的。
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理解對方,這破壞了他們生活的基礎。
兒童和成人的矛盾産生了許多不同的問題,有些問題顯而易見與他們之間的矛盾有關。
成人在生活中要完成複雜和高強度的工作。
要讓成人中斷自己的工作去滿足兒童的需要,使自己适應兒童的節奏和思想方式,對他們來說已經越來越困難。
另一方面,兒童也無法适應成人日益複雜和節奏緊張的世界。
我們可以回想起與當代的文明社會形成強烈對比的原始社會,在那裡人們過着簡樸和平靜的生活,兒童也可以找到一個自然的避難所。
在原始的社會中,兒童所接觸到的成年人平靜、安甯地從事着簡單的勞動。
兒童可以自由地觸摸身邊的家畜和其他東西。
他可以自由地做自己的工作,而不用害怕遭到反對。
當他感到疲倦時,就可以躺在樹蔭下睡覺。
但是,文明慢慢地把自然環境從兒童身邊奪走。
所有的一切都變得有條不紊、節奏迅速并且受到限制。
不僅節奏加快的成人生活成為兒童的障礙,而且機器的出現也像旋風一樣刮走了兒童最後的避難所。
兒童不再進行應該做的自然活動。
人們過多的照顧兒童,保護他們遠離危險,這種情況正在愈演愈烈。
這樣做隻能給兒童帶來更多的害處。
現在,兒童就像一個遊離在世界之外的人,孤立無援并且沒有自由。
沒有一個人想為兒童創造一個适宜的環境或為他們工作和活動的需要考慮。
由于成人和兒童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們必須相信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問題和兩種基本上不相同的工作類型。
成人的工作 成人要履行自己的任務,即建立一個超自然的環境。
他必須用他的智慧和行動上的努力去工作并取得成果,這是被整個社會和集體所公認的原則。
人們在從事工作時,必須遵循有組織的社會規範。
這些規律是人們自願遵循的,以達到共同目的。
但是除了那些由于不同地域和文化形成的社會規律之外,還有其他規律,它們從屬于工作的本質。
這種規律适用于所有的人和時代。
在所有的生物中都可以發現的一個規律,就是勞動分工。
這種分工對人類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們不可能都生産同樣的東西。
還有另一條自然規律與具體某個人的工作有關,即效益規律。
這條規律體現了人們希望用最少的勞動來取得最大成果的願望,這是極為重要的一條規律。
這條規律并不意味着人們不願意工作,而是說明了人們想要事半功倍的心理。
這條規律對于人們使用有助于人類勞動的機器工具也同樣适用。
所有這些規律都是有效的,即使它們并不總能普遍适用。
一個人由于擁有的物質财富有限但又想變得更富有,于是就産生了與他人競争的想法。
在野蠻的動物中也會發生類似的情況,它們也會為了生存而進行競争。
除了這些自然的矛盾沖突之外,還有由于一個人心理偏離正軌而導緻的其他沖突。
其中之一是人們對财産的渴望,這并不是指一個人或整個人類對于物品的保管。
因為這種對财産的渴望并不是人生來就有的,但卻會像無底洞一樣永遠也填不滿。
還有一種偏離正軌的心理,即占有欲,它使人們之間由相互關愛發展成相互仇恨。
當這種占有欲進入一個有組織的集體環境中時,它就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障礙,而是這個集體共同工作的障礙。
于是,剝削他人的勞動取代了勞動的自然分工。
這種指導思想似乎對人們很合适,它在人們擁有各自權利的僞裝下,把這種偏離正軌的思想作為社會的原則确立起來。
這樣謬誤戰勝了真理,人們把它當作人類生活和道德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當所有的人都籠罩在一種悲劇性的陰影中時,人們就很難意識到他們都在受難,相反卻認為它所帶來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兒童是生活在成人之中的自然人,他發現自己處于一個格格不入的環境之中。
他與成人的社會生活毫不相關,兒童的活動也與社會化的生産毫不相關。
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兒童不可能參與成人的社會活動。
如果我們把成人的工作比喻成用錘子敲打鐵砧,那十分明顯,兒童不可能從事這種工作。
如果我們把腦力勞動比喻為科學家搞科研時所使用的精密儀器,那同樣十分清楚,兒童不可能去使用它做出任何成績。
或者我們還可以把成人的工作想象成一個立法者正在拟定新的法律條款,兒童從來也不可能替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