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心理與身體健康

關燈
吃東西。

     在斷奶之前的嬰兒身上可以發現同樣的情況。

    他們在吃飽之前會停下來不吸奶嘴,這僅僅是為了休息一下,然後再用一種緩慢的、間歇的節奏吃奶。

    因此,兒童拒絕吃東西,也許是他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以此來向強制他用自己的節律進食的成人表示抗議。

    然而還有一些情況完全不同于以上情況,我們必須把它們區别開來,并單獨去尋找導緻這些情況的原因。

    這類兒童長時期的缺乏食欲,他們臉色蒼白得令人絕望,他們缺乏戶外的新鮮空氣,也許陽光和海邊的環境能治愈他們對食物的習慣性抵觸。

    然而根據進一步的調查,我們發現,在這樣的小孩身邊,有一個他極端依賴的成人,而這個成人完全支配了他的行動。

    隻有一種方法可以治愈這樣的兒童,那就是讓抑制他的這個成人離開,并給他提供一個環境,在那裡他可以自由地發揮主動性。

     一個人心理和身體之間的聯系是可以看出來的,盡管身體現象,例如進食,似乎跟它無關。

    在《舊約全書》中,我們可以讀到以掃由于貪吃而把他的出生權讓給了他的兄弟,愚蠢地放棄了自己最大的利益。

    貪吃,确實應該被列為“擾亂心智”的罪惡之一。

    我們有趣地發現,托馬斯·阿奎那指出了貪吃和智力之間的關系。

    他堅持認為,貪吃會削減一個人的判斷力,并因此使他無法正确認識現實。

    但是貪吃與判斷力的因果關系恰好與此相反,是心理紊亂引起了貪吃。

     基督教把這種惡習與精神失調緊密地聯系了起來,并把它列為基本的罪惡之一,因為它導緻了心靈的不健全,導緻了心靈背離人類神秘的法則。

    心理分析學家已經進一步地間接證實了我們的理論,即貪吃是自我保護能力衰退的一種表現。

    但是現代科學是用一種不同的方法對它進行解釋,把它稱作一種“死亡本能”。

    這是因為人有一種自然的傾向,它能幫助和促進死亡的自然到來,甚至加速它就會導緻自殺。

    有人很可能絕望地把自己依賴于諸如酒精、鴉片和海洛因等毒品。

    他不是想挽留或拯救生命,而是傾心于死亡,希望自己死亡。

    所有這一切不是确切地表明一種能保護人體的、重要的内在敏感性消失了嗎?如果這種傾向與不可避免的死亡有關的話,那麼它應在所有動物身上都有所體現。

    但是由于我們并沒有在所有的動物上都發現這一點,所以我們必須說,每一種心理的偏離正軌都可能使人走向死亡,這種可怕的傾向,甚至早在童年時期就以一種幾乎很難察覺的狀态存在着。

     人們在疾病的背後總能找到某些心理因素,因為人的身體和精神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

    但是,飲食的失調會給各種疾病打開方便之門。

    有時候,一個人可能隻是做出生病的樣子,實際上這種病是他想象出來的,是他的心理作用。

    心理分析學家為人們理解這種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并向人們指出,一個人可能在疾病中找到一處庇護所。

    這種逃避并不是沒有一點原因的。

    當一個人的體溫偏高或功能失調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有時甚至顯得很嚴重。

    然而,他并沒有真的得病。

    潛意識的心理紊亂導緻了這種病症,他成功地支配了一個人的生理規律。

    這個人能夠借助這些疾病去擺脫不愉快的處境或職責。

    這類疾病抵制所有的治療,隻有當他逃脫了讓他不愉快的處境時,這些疾病才會消失。

    當兒童被安置在一個能使他們以正常的方式生活和自由地活動的環境中時,他們的許多疾病和病态就會像許多道德缺陷一樣自動消失。

    現在,許多小兒科專家把我們學校看做是“健康之家”。

    他們把患有功能性疾病、抵制一般治療的兒童送到我們的學校中,并由此獲得了驚人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