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心理與身體健康

關燈
一旦出現了心理偏離正軌的情況,人們就失去了保護和确保自己處于健康狀态的敏感性。

    當兒童被安置在一個能使他們以正常的方式生活和自由活動的環境中時,他們的許多疾病和病态就會像許多道德缺陷一樣自動消失。

    
心理偏離正軌會引起各種各樣的情況。

    它們能影響身體功能的發揮,其中有些影響看起來是不相關的。

    現代醫學已經徹底研究并證實了心理失調能引起許多身體疾病。

    甚至某些似乎隻與身體狀态密切相關的缺陷,最終也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

    例如,有一種叫做消化不良的患疾,在兒童中特别普遍。

    活潑、強壯的兒童容易無法節制他們的食欲,這些兒童吃了過量的食物。

    盡管他們會因此而生病并需要醫治,但他們無法滿足的食欲仍然很容易被當作是“良好的食欲”。

     從古代起,貪食就已被認為是一種惡習,它所帶來的害處遠大于益處。

    貪吃導緻了一種正常的敏感性退化,這種敏感性可以促進一個人的食欲,同時也可以限制所需要的食量。

    所有的動物都具有這種敏感性,它們的健康由這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所決定。

    事實上,這種本能包括兩個方面。

    其一與動物的環境有關,它可以引導動物躲開環境中的危險。

    另一方面與它自身相關,即關系到進食。

    動物有一種本能,促使它們吃應該吃的東西和對它有利的東西。

    這的确是所有動物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不管它們的食量是大是小,每個動物的本能都會告訴它應該攝入多少食量。

     隻有人才會染上貪食的惡習,貪食使他盲目地吃下過量的甚至實際上是有害的食物。

    因此,我們可以說,一旦出現了心理偏離正軌的情況,人們就失去了保護和确保自己處于健康狀态的敏感性。

    我們可以在心理偏離正軌的兒童身上找到證據,他們很快就會出現飲食習慣失衡的情況。

    這些兒童一看到食物就被吸引住了,他們僅憑自己的味覺來選擇食物。

    這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一種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内部力量,被削弱甚至消失了。

    在我們開辦的學校裡,使兒童恢複正常化的最驚人事情之一,就是使兒童的心理不再偏離正軌,讓他們處于正常的狀态中,這樣他們就不再貪吃了。

    他們開始對如何用正确的姿勢吃飯感興趣。

    每到吃飯的時候,年紀較小的兒童把他們的時間全花在了正确地鋪餐巾,盯着他們的刀、叉、匙,并努力回想正确使用這些東西的方法上,或者去幫助那些比他們年紀更小的夥伴。

    有時候,他們對這些事情是如此的細心,以緻放在他們面前的美味食物變涼了他們都沒察覺。

    那些沒有被選中幫着上菜的兒童就會顯得不太高興:“他們很想去幫助上菜,卻發現自己隻被安排了一項輕松的工作,即吃飯。

    ” 兒童的謙讓态度,也可以證明飲食和個人心理狀态之間的關系。

    這種兒童對食物常常表現出明顯的和抑制不住的厭惡感。

    許多兒童拒絕吃任何東西,他們的拒絕有時是如此堅決,以緻給家庭和寄宿學校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這種情況在為貧窮、弱小的兒童開設的教育機構中特别突出。

    人們希望他們在願意吃的同時就可以吃飽。

    對食物缺乏興趣,通常會使兒童處于一種抵制治療的狀态中。

    但是,對進食的這種抵觸不應與導緻兒童沒有食欲的身體失調相混淆。

    相反,兒童拒絕吃東西是由于他們的心理狀态。

    在某些情況下,這很可能是由于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引起的。

    例如,一個成人試圖使這個兒童吃得快一點,但兒童有他自己的進食節律,因此拒絕接受成人的節律。

    兒科醫生現在已經承認了這個事實。

    他們發現,兒童并不是把他們想吃的東西立即吃完,而是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停下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