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觀察與發現
關燈
小
中
大
對兒童來說,每一樣東西不僅應該井然有序,而且應該适合兒童的需要。
隻有讓教具不發生混亂的情況,并且淘汰不需要的用具,兒童的興趣和專注才會油然而生。
重複練習 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
一個大約3歲的小女孩,不停地把一些圓柱體放進不同的容器中,然後又把它們取出來。
這些圓柱體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進那些容器相應的孔裡,就像用軟木塞蓋住瓶子一樣。
我驚訝地發現,這個小孩子能如此興緻勃勃地一遍又一遍地做着這項練習。
她并沒有表現出想加快速度或提高敏捷度的想法。
這隻是一種不斷重複的運動。
我出于一種習慣,開始數她重複這項練習的次數。
同時,我還想看看她在做這種奇怪的工作時,到底能專心到什麼程度。
我要求教師讓其他小孩唱歌并到處走動,但這絲毫沒有幹擾她的工作。
當我擡起她坐的小椅子時,她一把抓起她正在操作的物體,并把它們放在她的膝蓋上,繼續做同樣的工作。
這時,我開始計數,她一共重複這項練習達42遍。
然後她停了下來,好像剛從夢中醒來似的,并愉快地微笑着。
她的眼睛炯炯有神,環顧四周。
她甚至沒有發覺我們曾幹擾過她。
後來,也沒有發覺什麼明顯的原因,她停止了這項工作。
但是她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促使我們第一次去洞察兒童那尚未被探索的心靈深處。
我們發現,這個小女孩正處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齡,一般認為,這個時期孩子的注意力會不停地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
然而,她卻如此專注地做一件事,以至于感覺不到外界的刺激。
當她把不同的物體恰當地插到一起時,她的手也随之做着有節奏的運動。
類似的情況不斷出現。
每當兒童經曆了這種體驗之後,他們就像剛剛休息過一樣,充滿了活力,仿佛感受到了某種極大的快樂。
盡管兒童專注某事到渾然忘我的情況并不多見,但我還是發現了一種所有孩子都具有的奇怪行為,而且這種行為幾乎在他們所有的活動中都會不斷地表現出來。
這就是我後來所稱的“重複練習”現象。
有一天,我發現他們正在工作的小手很髒,我想應該教他們一件有益的事——如何洗手。
我發現,這些孩子雖然已經把手洗幹淨了,但他們還在不停地洗,而當他們離開學校時,還會再洗一遍。
有些母親告訴我,早晨的時候,她們發現自己的小孩在洗手間洗手。
有些小孩甚至會自豪地伸出幹淨的小手給大人看,這讓大人以為他們是想要東西吃。
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練習,卻沒有任何外在的原因。
我們在其他的活動中也發現了這一現象。
一項練習越是被教得仔細,甚至細緻到每個細節,兒童越會去不斷地重複這個練習。
自由選擇 我還看到另一個十分簡單的事實。
兒童使用的這些物品都是由這位教師分發給他們的,用完之後再由她把這些東西放回原處。
這位教師告訴我,每當她收回這些物品時,孩子們就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她的面前。
不管她曾多少次打發他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這些兒童還是會走到她面前。
因此,她認為這些兒童不聽她的話。
我觀察了這些兒童,意識到了他們是想把物品放回它們原來所在的位置。
我允許他們這樣做,而這使他們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
他們對有秩序地擺放物品非常着迷,并且會把物品排列得十分整齊。
如果一個孩子摔破了一隻碎杯,其他的孩子就會跑過去拾起玻璃片,并把地闆打掃幹淨。
有一天,這位教師打翻了一個盒子,裡面裝着80種顔色漸次變化的小方塊。
我記得當時她很窘迫,因為要把這麼多顔色不同的小方塊排列起來是很難的。
這時孩子們跑來了,讓我驚訝的是,他們迅速地把小方塊按正确的色彩順序排列起來,并在這方面表現出了遠勝于成人的敏感性。
有一天,這位教師到校遲了一會兒,事先她又忘了鎖櫃子。
當她到教室後發現,孩子們已經把櫥櫃門打開了。
許多孩子圍着它,還有些孩子正取出教具,并把它們拿走。
這位教師把這看做是一種偷竊行為,并認為他們之所以偷竊是因為對學校和老師的不尊重,應該嚴肅處理這件事,還通過講一些道德原則來引導他們。
相反,我把這件事看做是一種标志,即表明兒童現在已充分認識了這些教具,并且已經能自己做出選擇了。
後來的情況證明确實如此。
這使兒童開始了一種新的、有趣的活動。
現在,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特殊的愛好來選擇不同的工作。
從這時起,我們做了較矮的櫥櫃,以便兒童能拿到與他内心需要相符的教具。
因此,“重複練習”的原則又加上了“自由選擇”的原則。
兒童所做的自由選擇,使我們能看到他們心理的需要和傾向。
第一個最有趣的發現是,這些兒童隻選擇我們給他們提供教具的一部分,而不是選擇所有的教具。
他們總是去選擇一些同樣的東西和一些自己偏愛的東西,而很少去留意其他的東西,這使那些東西上落滿了灰塵。
我常把所有的教具都拿給兒童看,并讓教師分給他們,然後再講解如何使用這些東西,但兒童不會去主動使用某些東西。
于是我意識到,對兒童來說,每一樣東西不僅應該物放有序,而且應該适合兒童的需要。
隻要讓教具不發生混亂的情況,并且淘汰不需要的用具,兒童的興趣和專注就會油然而生。
玩具 在我們的第一所學校裡,盡管兒童能玩到十分精美的玩具,但沒有人願意去玩,這使我驚訝
隻有讓教具不發生混亂的情況,并且淘汰不需要的用具,兒童的興趣和專注才會油然而生。
重複練習 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
一個大約3歲的小女孩,不停地把一些圓柱體放進不同的容器中,然後又把它們取出來。
這些圓柱體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進那些容器相應的孔裡,就像用軟木塞蓋住瓶子一樣。
我驚訝地發現,這個小孩子能如此興緻勃勃地一遍又一遍地做着這項練習。
她并沒有表現出想加快速度或提高敏捷度的想法。
這隻是一種不斷重複的運動。
我出于一種習慣,開始數她重複這項練習的次數。
同時,我還想看看她在做這種奇怪的工作時,到底能專心到什麼程度。
我要求教師讓其他小孩唱歌并到處走動,但這絲毫沒有幹擾她的工作。
當我擡起她坐的小椅子時,她一把抓起她正在操作的物體,并把它們放在她的膝蓋上,繼續做同樣的工作。
這時,我開始計數,她一共重複這項練習達42遍。
然後她停了下來,好像剛從夢中醒來似的,并愉快地微笑着。
她的眼睛炯炯有神,環顧四周。
她甚至沒有發覺我們曾幹擾過她。
後來,也沒有發覺什麼明顯的原因,她停止了這項工作。
但是她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促使我們第一次去洞察兒童那尚未被探索的心靈深處。
我們發現,這個小女孩正處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齡,一般認為,這個時期孩子的注意力會不停地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
然而,她卻如此專注地做一件事,以至于感覺不到外界的刺激。
當她把不同的物體恰當地插到一起時,她的手也随之做着有節奏的運動。
類似的情況不斷出現。
每當兒童經曆了這種體驗之後,他們就像剛剛休息過一樣,充滿了活力,仿佛感受到了某種極大的快樂。
盡管兒童專注某事到渾然忘我的情況并不多見,但我還是發現了一種所有孩子都具有的奇怪行為,而且這種行為幾乎在他們所有的活動中都會不斷地表現出來。
這就是我後來所稱的“重複練習”現象。
有一天,我發現他們正在工作的小手很髒,我想應該教他們一件有益的事——如何洗手。
我發現,這些孩子雖然已經把手洗幹淨了,但他們還在不停地洗,而當他們離開學校時,還會再洗一遍。
有些母親告訴我,早晨的時候,她們發現自己的小孩在洗手間洗手。
有些小孩甚至會自豪地伸出幹淨的小手給大人看,這讓大人以為他們是想要東西吃。
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練習,卻沒有任何外在的原因。
我們在其他的活動中也發現了這一現象。
一項練習越是被教得仔細,甚至細緻到每個細節,兒童越會去不斷地重複這個練習。
自由選擇 我還看到另一個十分簡單的事實。
兒童使用的這些物品都是由這位教師分發給他們的,用完之後再由她把這些東西放回原處。
這位教師告訴我,每當她收回這些物品時,孩子們就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她的面前。
不管她曾多少次打發他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這些兒童還是會走到她面前。
因此,她認為這些兒童不聽她的話。
我觀察了這些兒童,意識到了他們是想把物品放回它們原來所在的位置。
我允許他們這樣做,而這使他們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
他們對有秩序地擺放物品非常着迷,并且會把物品排列得十分整齊。
如果一個孩子摔破了一隻碎杯,其他的孩子就會跑過去拾起玻璃片,并把地闆打掃幹淨。
有一天,這位教師打翻了一個盒子,裡面裝着80種顔色漸次變化的小方塊。
我記得當時她很窘迫,因為要把這麼多顔色不同的小方塊排列起來是很難的。
這時孩子們跑來了,讓我驚訝的是,他們迅速地把小方塊按正确的色彩順序排列起來,并在這方面表現出了遠勝于成人的敏感性。
有一天,這位教師到校遲了一會兒,事先她又忘了鎖櫃子。
當她到教室後發現,孩子們已經把櫥櫃門打開了。
許多孩子圍着它,還有些孩子正取出教具,并把它們拿走。
這位教師把這看做是一種偷竊行為,并認為他們之所以偷竊是因為對學校和老師的不尊重,應該嚴肅處理這件事,還通過講一些道德原則來引導他們。
相反,我把這件事看做是一種标志,即表明兒童現在已充分認識了這些教具,并且已經能自己做出選擇了。
後來的情況證明确實如此。
這使兒童開始了一種新的、有趣的活動。
現在,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特殊的愛好來選擇不同的工作。
從這時起,我們做了較矮的櫥櫃,以便兒童能拿到與他内心需要相符的教具。
因此,“重複練習”的原則又加上了“自由選擇”的原則。
兒童所做的自由選擇,使我們能看到他們心理的需要和傾向。
第一個最有趣的發現是,這些兒童隻選擇我們給他們提供教具的一部分,而不是選擇所有的教具。
他們總是去選擇一些同樣的東西和一些自己偏愛的東西,而很少去留意其他的東西,這使那些東西上落滿了灰塵。
我常把所有的教具都拿給兒童看,并讓教師分給他們,然後再講解如何使用這些東西,但兒童不會去主動使用某些東西。
于是我意識到,對兒童來說,每一樣東西不僅應該物放有序,而且應該适合兒童的需要。
隻要讓教具不發生混亂的情況,并且淘汰不需要的用具,兒童的興趣和專注就會油然而生。
玩具 在我們的第一所學校裡,盡管兒童能玩到十分精美的玩具,但沒有人願意去玩,這使我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