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觀察與發現
關燈
小
中
大
萬分。
我決心幫助他們玩這些玩具。
我向他們演示如何拿小碟子,如何在玩具娃娃的廚房裡點火,并且在它附近放一個美麗的玩具娃娃。
兒童的興趣隻持續了一會兒,然後就各自走開了。
由于他們從來沒有主動地選擇過這類玩具,這使我認識到,在兒童的生活中,遊戲也許隻占很小的分量,他們是由于沒有更好的事情做才去玩的。
當兒童感到有更重要的事去做時,他是不會去做那些他認為是瑣碎的活動的。
在他看來,做遊戲就像下象棋或是打橋牌,隻是閑暇時的一種快樂消遣。
如果強迫他們長時間地做遊戲,他們就會感到痛苦。
當他們有重要的事要做時,就會忘掉打橋牌。
由于兒童手頭總是有重要的事做,他也就不會對遊戲特别感興趣了。
兒童正不斷地從較低的階段向較高的階段邁進,他的每一分鐘都是寶貴的。
由于兒童在不斷地成長,他就會對所有有益于他發展的活動着迷,而對那些悠閑的工作不感興趣。
獎勵與懲罰 有一次我去學校,看到一個兒童獨自坐在教室中央的一把椅子上,他就呆在那兒,什麼也沒做。
他的胸前戴着一枚獎章,那是老師給表現好的兒童的獎勵。
然而這位教師告訴我,這個小家夥正在受懲罰。
原來是另一個兒童得到了這枚獎章,一開始把它别在胸前,後來又把它送給了這個正在受罰的兒童。
好像獎章根本沒用,并且妨礙了他的工作似的。
坐在椅子上的兒童,毫不在意地看了獎章一眼,然後就安靜地環顧教室,沒有一點羞恥感。
僅僅是這件事,就使我們認識到了獎勵和懲罰的無效。
但我們還應該進一步地做更細緻的觀察。
長期的觀察恰好證明了我們最初的直覺。
這位老師已經到了再也不願意去獎懲兒童的地步,因為兒童根本就不在乎她的獎勵和懲罰。
更令我們驚訝的是,兒童經常拒絕獎勵,這表明兒童對獎懲這種威嚴的意識還沒有覺醒。
從此,我們就不再對兒童獎勵或懲罰了。
安靜 一天,我從一位母親的懷裡抱過一個隻有4個月大的女嬰,然後走進教室。
她的母親就站在院子裡。
這個嬰兒緊緊地裹在襁褓裡,這是附近地區非常盛行的風俗。
她的臉蛋兒豐滿而紅潤。
她是如此安靜,這種安靜深深地打動了我。
我也想讓這些兒童與我分享這種感受。
我對他們說:“她不做聲。
”然後又開玩笑地補充道:“你們誰也不能像她那樣安靜。
”使我極為驚訝的是,這些兒童正在以一種與不同于以往的神情使勁兒地盯着我。
他們似乎在專心地聽我說話,渴望領悟我話裡的含義。
“注意!”我繼續說,“她的呼吸多麼柔和,你們誰也不能像她那樣平靜地呼吸。
”這些感到驚奇的兒童開始一動不動地屏住了呼吸。
這時出現了一種令人感動的安靜,甚至能夠聽到平時很難聽到的鐘表嘀嗒聲,好像這個小女孩把平時從沒有過的安靜氛圍帶進了教室。
沒有一個人做出能感覺到的動作。
他們都在專心緻志地體驗着這種安靜,并在腦海中把它再現。
所有的兒童都參與了這項活動。
這并不是出于一種激情,因為激情意味着一種沖動和外在表現的東西,而是出于一種内心深處的願望。
所有兒童都十分安靜地坐着,盡可能平靜地呼吸着,臉上露出一種像沉思者那樣甯靜和專注的神态。
在這令人感動的安靜中,漸漸地我們都好像聽到了極輕微的聲音,如同遠處的滴水和鳥鳴聲。
這就是我們“安靜練習”的由來。
有一天,我想可以用這種安靜來檢驗兒童的聽力是否靈敏。
在不遠處,我開始低聲地叫他們的名字。
無論誰聽到他們的名字就應該走到我的面前,走的時候不要發出任何聲響。
我認為這種耐心等待的練習對兒童來說是個磨煉,所以我帶來了糖和巧克力,準備當他走到我面前的時候獎給他。
但他們卻拒絕拿糖,仿佛在說:“不要破壞這種美好的體驗。
我們的心一直是喜悅的,不要分散我們的心思。
” 我這才發現,兒童不僅對安靜敏感,而且對叫他們的聲音也很敏感。
即使這種聲音在安靜的環境中幾乎很難聽到,但他們也會踮起腳尖,慢慢地走過來,并且小心謹慎地不碰撞任何東西,以免發出聲音。
後來,我又認識到,每一項包含糾錯活動的練習,就如以安靜來制止噪音的練習,對兒童來說都是極有幫助的。
重複這種練習,能使兒童的行為趨向完美,而這僅僅通過言教是很難有效的。
我們的兒童通過學習如何繞過各種物體而不撞倒它們,通過學習如何輕捷地跑步又不發出聲響,而使他們變得敏捷和機靈。
他們為自己能毫無差錯地完成這些動作而感到高興。
他們興趣盎然地發現自己的潛力,并在他們的生命力不斷展現的神秘世界中鍛煉自己。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使自己相信,在兒童拒絕糖果的背後有一個内在的原因。
衆所周知,兒童喜歡吃糖果,所以當兒童拒絕它們時使我覺得很奇怪,于是我決定作進一步的試驗。
我随身帶着糖果到學校去,但這些兒童拒絕接受或把糖果放進衣服的口袋裡。
因為他們都很窮,我想他們可能是想把糖果帶回家去,我對他們說:“我剛才給你們的糖果你們可以帶回家去,但剩下的糖果是給你們吃的。
”他們接受了糖果,但卻又放進口袋而沒有吃。
然而後來,當一個小孩生病了,他的教師去看望他時才發現,這些兒童是因為珍惜贈給他們的糖果。
這個小男孩因為感謝老師的來訪,打開了一個小盒子,從裡面取出一大塊他在學校裡得到的糖果給老師吃。
這塊誘人的糖果已經存放在小盒子裡好幾個星期了,而這個孩子卻一直沒有碰它,類似的事情
我決心幫助他們玩這些玩具。
我向他們演示如何拿小碟子,如何在玩具娃娃的廚房裡點火,并且在它附近放一個美麗的玩具娃娃。
兒童的興趣隻持續了一會兒,然後就各自走開了。
由于他們從來沒有主動地選擇過這類玩具,這使我認識到,在兒童的生活中,遊戲也許隻占很小的分量,他們是由于沒有更好的事情做才去玩的。
當兒童感到有更重要的事去做時,他是不會去做那些他認為是瑣碎的活動的。
在他看來,做遊戲就像下象棋或是打橋牌,隻是閑暇時的一種快樂消遣。
如果強迫他們長時間地做遊戲,他們就會感到痛苦。
當他們有重要的事要做時,就會忘掉打橋牌。
由于兒童手頭總是有重要的事做,他也就不會對遊戲特别感興趣了。
兒童正不斷地從較低的階段向較高的階段邁進,他的每一分鐘都是寶貴的。
由于兒童在不斷地成長,他就會對所有有益于他發展的活動着迷,而對那些悠閑的工作不感興趣。
獎勵與懲罰 有一次我去學校,看到一個兒童獨自坐在教室中央的一把椅子上,他就呆在那兒,什麼也沒做。
他的胸前戴着一枚獎章,那是老師給表現好的兒童的獎勵。
然而這位教師告訴我,這個小家夥正在受懲罰。
原來是另一個兒童得到了這枚獎章,一開始把它别在胸前,後來又把它送給了這個正在受罰的兒童。
好像獎章根本沒用,并且妨礙了他的工作似的。
坐在椅子上的兒童,毫不在意地看了獎章一眼,然後就安靜地環顧教室,沒有一點羞恥感。
僅僅是這件事,就使我們認識到了獎勵和懲罰的無效。
但我們還應該進一步地做更細緻的觀察。
長期的觀察恰好證明了我們最初的直覺。
這位老師已經到了再也不願意去獎懲兒童的地步,因為兒童根本就不在乎她的獎勵和懲罰。
更令我們驚訝的是,兒童經常拒絕獎勵,這表明兒童對獎懲這種威嚴的意識還沒有覺醒。
從此,我們就不再對兒童獎勵或懲罰了。
安靜 一天,我從一位母親的懷裡抱過一個隻有4個月大的女嬰,然後走進教室。
她的母親就站在院子裡。
這個嬰兒緊緊地裹在襁褓裡,這是附近地區非常盛行的風俗。
她的臉蛋兒豐滿而紅潤。
她是如此安靜,這種安靜深深地打動了我。
我也想讓這些兒童與我分享這種感受。
我對他們說:“她不做聲。
”然後又開玩笑地補充道:“你們誰也不能像她那樣安靜。
”使我極為驚訝的是,這些兒童正在以一種與不同于以往的神情使勁兒地盯着我。
他們似乎在專心地聽我說話,渴望領悟我話裡的含義。
“注意!”我繼續說,“她的呼吸多麼柔和,你們誰也不能像她那樣平靜地呼吸。
”這些感到驚奇的兒童開始一動不動地屏住了呼吸。
這時出現了一種令人感動的安靜,甚至能夠聽到平時很難聽到的鐘表嘀嗒聲,好像這個小女孩把平時從沒有過的安靜氛圍帶進了教室。
沒有一個人做出能感覺到的動作。
他們都在專心緻志地體驗着這種安靜,并在腦海中把它再現。
所有的兒童都參與了這項活動。
這并不是出于一種激情,因為激情意味着一種沖動和外在表現的東西,而是出于一種内心深處的願望。
所有兒童都十分安靜地坐着,盡可能平靜地呼吸着,臉上露出一種像沉思者那樣甯靜和專注的神态。
在這令人感動的安靜中,漸漸地我們都好像聽到了極輕微的聲音,如同遠處的滴水和鳥鳴聲。
這就是我們“安靜練習”的由來。
有一天,我想可以用這種安靜來檢驗兒童的聽力是否靈敏。
在不遠處,我開始低聲地叫他們的名字。
無論誰聽到他們的名字就應該走到我的面前,走的時候不要發出任何聲響。
我認為這種耐心等待的練習對兒童來說是個磨煉,所以我帶來了糖和巧克力,準備當他走到我面前的時候獎給他。
但他們卻拒絕拿糖,仿佛在說:“不要破壞這種美好的體驗。
我們的心一直是喜悅的,不要分散我們的心思。
” 我這才發現,兒童不僅對安靜敏感,而且對叫他們的聲音也很敏感。
即使這種聲音在安靜的環境中幾乎很難聽到,但他們也會踮起腳尖,慢慢地走過來,并且小心謹慎地不碰撞任何東西,以免發出聲音。
後來,我又認識到,每一項包含糾錯活動的練習,就如以安靜來制止噪音的練習,對兒童來說都是極有幫助的。
重複這種練習,能使兒童的行為趨向完美,而這僅僅通過言教是很難有效的。
我們的兒童通過學習如何繞過各種物體而不撞倒它們,通過學習如何輕捷地跑步又不發出聲響,而使他們變得敏捷和機靈。
他們為自己能毫無差錯地完成這些動作而感到高興。
他們興趣盎然地發現自己的潛力,并在他們的生命力不斷展現的神秘世界中鍛煉自己。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使自己相信,在兒童拒絕糖果的背後有一個内在的原因。
衆所周知,兒童喜歡吃糖果,所以當兒童拒絕它們時使我覺得很奇怪,于是我決定作進一步的試驗。
我随身帶着糖果到學校去,但這些兒童拒絕接受或把糖果放進衣服的口袋裡。
因為他們都很窮,我想他們可能是想把糖果帶回家去,我對他們說:“我剛才給你們的糖果你們可以帶回家去,但剩下的糖果是給你們吃的。
”他們接受了糖果,但卻又放進口袋而沒有吃。
然而後來,當一個小孩生病了,他的教師去看望他時才發現,這些兒童是因為珍惜贈給他們的糖果。
這個小男孩因為感謝老師的來訪,打開了一個小盒子,從裡面取出一大塊他在學校裡得到的糖果給老師吃。
這塊誘人的糖果已經存放在小盒子裡好幾個星期了,而這個孩子卻一直沒有碰它,類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