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兒童的教育
關燈
小
中
大
兒童隻有在一個不受約束的環境中,即在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适合的環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地發展并展現他内心的秘密。
如果不堅持這條原則,那麼今後的教育隻能使人更深地陷入到無窮的混亂中。
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重要的現實:兒童擁有心理生活,這種心理的表現很微妙,所以沒有引起注意。
成人也會無意識地破壞兒童的活動方式。
成人的環境對兒童來說并不合适,而是一些使兒童不得不多加小心的障礙。
這種環境會使兒童變得乖戾,使他們容易受到成人的暗示。
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都是從成人的角度,而不是從兒童的角度來研究的。
因此,它們的結論必須從根本上重新審查。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兒童每個不同尋常的反應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他每次發脾氣,都是某種根深蒂固的沖突的外在表現。
這種沖突不應簡單地解釋為對不益于健康環境的自我防禦,而應該理解為一種尋求自我表現的更壯觀的示威舉動。
發脾氣就像一場暴風雨,它使兒童的心靈無法從隐藏處顯露出來,無法向别人展示本我。
很明顯,所有這些僞裝都把兒童的真實心靈隐藏起來了。
任性、掙紮和心理扭曲的表現掩蓋了兒童自我實現的努力,使他不能展示真正的個性。
在這些令人不安的外在表現背後,肯定包含着這個兒童的早期心理發展進程。
這一進程有着明确的發展計劃,這些外在表現的背後,還隐藏着沒有被認識的兒童秘密,他們必須獲得解放。
教育所面臨的最緊迫任務就是去了解尚未被認識的兒童,并把他們從所有的樊籬中解救出來。
對成人進行的心理分析和對尚未被認識的兒童心理研究之間,有一個根本區别。
其區别在于,成人潛意識的秘密是某種自我約束的東西,而兒童的秘密則在于他所處的環境,所以要幫助一個成人,我們就必須幫他解除在漫長的時期中形成的複雜适應障礙。
而要幫助一個兒童,我們就必須給他提供一個能使他自由發展的環境。
兒童正處于自我實現的階段,我們為他打開方便之門是很容易的。
事實上,兒童正在創造自我,也就是正處在從不存在到存在,從潛能到實現的過程中。
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并不複雜,因為兒童擁有與日俱增的能力,他在展示自我時就不會有很大的困難。
兒童隻有在一個不受約束的環境中,即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适合的環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地發展并展現他内心的秘密。
如果不堅持這條原則,今後的教育就隻能使人更深地陷入到無窮的混亂中。
新型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認識并解放兒童,與之相關的首要問題就是兒童如何幸福地生活。
其次,是在他日趨成熟時,給他提供必不可少的幫助。
這意味着必須有适合兒童成長的環境,環境中不利于兒童成長的障礙必須減少到最低限度,這個環境還必須為發展兒童的能力提供鍛煉活動的場所。
由于成人也是兒童環境的一部分,他們也應該使自己适應兒童的需要。
他們不應該是兒童獨立活動的阻礙,也不應該代替兒童去做那些能使兒童邁向成熟的事情。
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環境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學校中,教師的作用是值得關注和探讨的,我們要求教師掃除那些由于他自己的活動和權威帶給兒童的障礙物。
這樣,兒童自己就變得主動、活躍起來。
教師也能高興地看到兒童可以自由活動,并取得了進步。
教師本身并沒有增加什麼,他們可能是受了施洗者聖約翰的鼓勵:“他必須增加,而我必須減少。
” 我們的教育體系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對兒童人格個性的尊重,并把這個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三條原則在最早以“兒童之家”而聞名的機構中得到了充分實行。
“兒童之家”這個名稱帶有家庭的含義。
人們廣泛地讨論這個新的教育體系,特别關注兒童與成人角色的颠倒——教師沒有桌子,沒有權威,幾乎沒有教學,而兒童是活動的中心,可以自由地到處走動,去做他喜歡的事。
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烏托邦,還有一些人認為這不過是誇大其辭。
但另一方面,還有一些革新措施也得到了贊同并被接受:一些适合兒童使用的東西,如明亮的教室、裝飾着花朵的小窗子、模仿現代家庭家具而做的微縮家具、小桌子、小扶手椅、漂亮的窗簾、兒童可以很容易打開的小櫥櫃,以及小櫥櫃裡可以随意使用的各種物品。
所有這些東西可以看做是實際的改進,并且促進了兒童的發展。
我相信,有更多的兒童之家會設法保持這些能給人帶來愉悅和方便的特色,并把它作為兒童之家的一個主要特征。
現在,經過對這些事物的深入研究和大量實驗之後,再次對此進行考察,尤其是對其起源作考察可能是很有價值的。
有人認為對兒童做實際的觀察,會使我們得出一些驚人的結論,即兒童擁有一種神秘的本性。
這個直覺會使我們構想出一種特殊的學校和教育體系。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對某種仍然未知的東西進行觀察是不可能的。
一個人隻通過一種簡單的直覺就認為兒童擁有兩種本性,并企
如果不堅持這條原則,那麼今後的教育隻能使人更深地陷入到無窮的混亂中。
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重要的現實:兒童擁有心理生活,這種心理的表現很微妙,所以沒有引起注意。
成人也會無意識地破壞兒童的活動方式。
成人的環境對兒童來說并不合适,而是一些使兒童不得不多加小心的障礙。
這種環境會使兒童變得乖戾,使他們容易受到成人的暗示。
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都是從成人的角度,而不是從兒童的角度來研究的。
因此,它們的結論必須從根本上重新審查。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兒童每個不同尋常的反應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他每次發脾氣,都是某種根深蒂固的沖突的外在表現。
這種沖突不應簡單地解釋為對不益于健康環境的自我防禦,而應該理解為一種尋求自我表現的更壯觀的示威舉動。
發脾氣就像一場暴風雨,它使兒童的心靈無法從隐藏處顯露出來,無法向别人展示本我。
很明顯,所有這些僞裝都把兒童的真實心靈隐藏起來了。
任性、掙紮和心理扭曲的表現掩蓋了兒童自我實現的努力,使他不能展示真正的個性。
在這些令人不安的外在表現背後,肯定包含着這個兒童的早期心理發展進程。
這一進程有着明确的發展計劃,這些外在表現的背後,還隐藏着沒有被認識的兒童秘密,他們必須獲得解放。
教育所面臨的最緊迫任務就是去了解尚未被認識的兒童,并把他們從所有的樊籬中解救出來。
對成人進行的心理分析和對尚未被認識的兒童心理研究之間,有一個根本區别。
其區别在于,成人潛意識的秘密是某種自我約束的東西,而兒童的秘密則在于他所處的環境,所以要幫助一個成人,我們就必須幫他解除在漫長的時期中形成的複雜适應障礙。
而要幫助一個兒童,我們就必須給他提供一個能使他自由發展的環境。
兒童正處于自我實現的階段,我們為他打開方便之門是很容易的。
事實上,兒童正在創造自我,也就是正處在從不存在到存在,從潛能到實現的過程中。
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并不複雜,因為兒童擁有與日俱增的能力,他在展示自我時就不會有很大的困難。
兒童隻有在一個不受約束的環境中,即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适合的環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地發展并展現他内心的秘密。
如果不堅持這條原則,今後的教育就隻能使人更深地陷入到無窮的混亂中。
新型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認識并解放兒童,與之相關的首要問題就是兒童如何幸福地生活。
其次,是在他日趨成熟時,給他提供必不可少的幫助。
這意味着必須有适合兒童成長的環境,環境中不利于兒童成長的障礙必須減少到最低限度,這個環境還必須為發展兒童的能力提供鍛煉活動的場所。
由于成人也是兒童環境的一部分,他們也應該使自己适應兒童的需要。
他們不應該是兒童獨立活動的阻礙,也不應該代替兒童去做那些能使兒童邁向成熟的事情。
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環境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學校中,教師的作用是值得關注和探讨的,我們要求教師掃除那些由于他自己的活動和權威帶給兒童的障礙物。
這樣,兒童自己就變得主動、活躍起來。
教師也能高興地看到兒童可以自由活動,并取得了進步。
教師本身并沒有增加什麼,他們可能是受了施洗者聖約翰的鼓勵:“他必須增加,而我必須減少。
” 我們的教育體系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對兒童人格個性的尊重,并把這個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三條原則在最早以“兒童之家”而聞名的機構中得到了充分實行。
“兒童之家”這個名稱帶有家庭的含義。
人們廣泛地讨論這個新的教育體系,特别關注兒童與成人角色的颠倒——教師沒有桌子,沒有權威,幾乎沒有教學,而兒童是活動的中心,可以自由地到處走動,去做他喜歡的事。
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烏托邦,還有一些人認為這不過是誇大其辭。
但另一方面,還有一些革新措施也得到了贊同并被接受:一些适合兒童使用的東西,如明亮的教室、裝飾着花朵的小窗子、模仿現代家庭家具而做的微縮家具、小桌子、小扶手椅、漂亮的窗簾、兒童可以很容易打開的小櫥櫃,以及小櫥櫃裡可以随意使用的各種物品。
所有這些東西可以看做是實際的改進,并且促進了兒童的發展。
我相信,有更多的兒童之家會設法保持這些能給人帶來愉悅和方便的特色,并把它作為兒童之家的一個主要特征。
現在,經過對這些事物的深入研究和大量實驗之後,再次對此進行考察,尤其是對其起源作考察可能是很有價值的。
有人認為對兒童做實際的觀察,會使我們得出一些驚人的結論,即兒童擁有一種神秘的本性。
這個直覺會使我們構想出一種特殊的學校和教育體系。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對某種仍然未知的東西進行觀察是不可能的。
一個人隻通過一種簡單的直覺就認為兒童擁有兩種本性,并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