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

關燈


    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個理性的人能夠支配自己的行動,使得他的行動不僅僅因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應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個人無法達到這個目的,他就不能獲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種人物角色的統一。


    由于成人不知道兒童身體運動的重要性,他們就會在這方面加以阻撓,導緻兒童的失調。

    甚至科學家和教育家也沒能注意到,運動在人的發展中的重大作用。我們要問的是,如果“動物”這個詞裡包含了“活力”,或更簡單地說,包含了“活動”的意思,如果植物和動物的區别在于前者紮根于土地上而後者可以到處活動的話,那麼我們為什麼想去制止兒童的活動呢?

    成年人輕率地說:“兒童是植物,是花朵。”這意味着兒童應該“保持安靜”,或者說兒童是“天使”。也就是說,如果他确實在到處活動的話,那麼他并不在人世間存在。

    所有這些想法,揭示了人們心裡不可思議的盲目性。這比心理分析學家所認為的、存在于人們潛意識中的盲目性更可怕。這種盲目的程度之深,也許可以從這個事實中看出,即科學雖然能探索到潛意識的層面,但還不能揭示它。

    所有人都承認感覺器官對智力發展的重要性。很明顯,盲聾人在達到智力成熟方面将遇到極大困難,因為看和聽實際上是心靈的窗口。雖然盲和聾能帶來障礙,但與身體其他部分的健康完好并不發生沖突。然而,如果認為有意剝奪兒童的視聽仍能使他獲得高水準的文化和道德,就是荒謬可笑的。

    盡管如此,要讓人們接受身體活動與人的道德、智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個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一個正在發育中的兒童,不運用他的運動器官,他的發展就會受阻,與那些喪失了視力或聽覺的人比起來,他更加舉步維艱。

    一個“失去肉體自由”的人将比盲人和聾啞人遭受更多、更深的痛苦。雖然盲聾人被剝奪了與環境溝通的手段,但經過一個适應的過程,他們其他感官的敏銳,至少可以彌補一些不足。另一方面,身體的活動與一個人的個性是密切相關的,沒有一樣東西可以代替它。一個人如果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就會對自己産生不利的影響。他還會背離生活,把自己逼進一個沒有出路的深淵。他就會像亞當和夏娃那樣永遠成為一個流浪者。當亞當和夏娃被從天國逐出去之後,他們不得不滿懷恥辱和悲哀地走進一個陌生的世界,經受數不清的困苦。

    當我們講到“肌肉”時,我們通常把它描述成人體器官。這種概念與我們所說的精神概念是對立的。精神無需物質成分,因而也沒有任何機制。

    當我們說,運動或身體的活動對心理的發展,要比視覺和聽覺更重要時,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然而,即使是我們的眼睛和耳朵也是根據物理的,甚至是機械的規律來發揮作用的。眼睛一直被描繪成“充滿活力的照相機”,當然它的結構奇妙無比。耳朵也像一支樂隊,擁有能振動的鼓和弦。

    但是,當我們提到這些偉大的器官在心理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時,我們并不把它們看做是機械的裝置,而是看做獲得知識的工具。一個人通過這些奇妙和有活力的工具與世界相接觸,并用這些工具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心靈需要不斷地得到滋養,需要看到冉冉升起的紅日或令人喜悅的藝術品,需要聆聽悅耳的嗓音和樂器。每個人也将會對各種不同感官印象進行審美和判斷。

    如果沒有人去欣賞這些各種各樣的景色和聲音,那麼這些複雜的感覺器官還有什麼用呢?看和聽本身并不重要,但是它們卻有更高的目的,那就是通過看和聽,使一個人得到塑造和發展。

    運動,即身體的活動也能産生同樣的效果。這需要各種各樣的器官,即使它們不像耳鼓或眼睛的晶體那樣高度的專門化。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個理性的人能夠支配自己的行動,使得他的行動不僅僅因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應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個人無法達到這個目的,他就不能獲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種人物角色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