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人物角色的替換

關燈
成人能夠以兒童的身份去代替兒童做某件事,但決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強加于兒童,而應該讓兒童自己去做。

    一旦發生成人替代兒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兒童自願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兒童去做某件事了。

    
查爾特在他著名的精神病院所做的實驗研究證明,通過催眠術,可以替換癔病患者的人物角色。

    這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他的實驗似乎否定了以前被當作人性最基本的一個特征的論斷:人擁有屬于自我的言行。

    查爾特從實驗中證實,一種強烈的暗示可以給予被實驗者,使他失去自己的人物角色,接受催眠師的角色。

     這些實驗雖然數量有限,并且隻在診所裡進行,但為新的研究和發展開辟了道路,它已延伸到對分裂人格、潛意識和心理升華的研究。

     在童年時期,當兒童開始意識到自我,他的本性處于一種創造性的狀态時,特别容易受到暗示。

    在這個時期,成人能夠悄悄地潛入兒童的心智,用他自己的意志激發兒童的意志,使兒童發生變化。

     在我們的學校裡,我們已經注意到,如果我們過分熱心或者用誇張的動作給兒童示範如何做事的話,兒童的自我思考和判斷能力就會受到壓抑。

    可以這樣說,兒童的自我本應去支配他自己完成這項活動,卻被另一種自我取代了。

    後一種自我更強有力,卻不屬于兒童。

    這個外來的自我有力地掠奪了兒童還不成熟的行為方式。

    通常,成人并不願意這樣做,雖然他能夠通過所謂的催眠暗示來支配兒童,但他本意并不想這樣做,甚至他并不知道,也沒有意識到這種影響的存在。

     在這方面,我碰到過幾個有趣的例子。

    我曾看見一個2歲的兒童,把一雙非常髒的鞋放在了雪白的床單上。

    一種本能的沖動使我不假思索就趕過去,把鞋子拿到屋子的一個角落,并對他說:“它們是髒的。

    ”然後,我用手把床單上放過鞋子的地方撣了撣。

    這件事之後,這個小家夥無論什麼時候看到鞋子就跑過去說:“它們是髒的。

    ”然後,再走到床邊,把手按在床上,似乎想把床單弄幹淨。

    可是鞋子并沒有在床上放過。

     這裡還有一個例子。

    有一天,一位婦女收到了一個郵包,她感到非常高興,打開來後,發現裡面有一塊絲質手帕。

    她把手帕給了她的小女兒,裡面還有一隻喇叭,母親便放到嘴邊吹了起來。

    這個小孩高興地叫着:“音樂!”隔了一段時間以後,隻要這個小孩碰到一塊布,就會微笑着說:“音樂。

    ” 成人對兒童的禁令,如果不能有力地引起兒童的反應,就很容易對兒童的行為産生障礙。

    這些喜歡發布禁令的人主要是有教養和善于自我約束的成年人,尤其是那些文雅的保姆。

     有一個有趣的例子,一個4歲左右的小女孩跟她的外祖母住在鄉下的花園裡,那裡隻有她們倆。

    小女孩顯然是想打開花園裡人造噴泉的水龍頭,以便看到噴泉。

    但當她正要這樣做時,卻突然把手縮了回來。

    她的外祖母鼓勵她打開水龍頭,但小女孩回答說:“不,我的保姆不喜歡這樣。

    ”于是小孩的外祖母試着去說服她,對她說外祖母允許她打開水龍頭。

    一想到能看到噴水,這個小孩又高興地笑了起來。

    她伸出了手,但并沒有打開水龍頭,而是又把手縮了回來。

    保姆雖然并不在場,但她的禁令卻比在孩子身邊的外祖母的鼓勵還具有更大的約束力。

     還有一個例子與此有些類似。

    一個年齡稍大些,大約7歲左右的男孩,他坐着的時候,被遠處的某個東西吸引,他站起來準備朝那個東西走去,但又退回來坐下了。

    好像他的意志動搖不定,并因此而感到難受。

    誰是阻止他邁步的“控制者”呢?沒有人知道,因為即便是這個孩子也無從知曉了。

     對周圍環境的喜愛 兒童對暗示的敏感性,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内在敏感性的表現。

    這種内在的敏感性有助于兒童的心理發展,可稱之為“對周圍環境的喜愛”。

    兒童是一個熱忱的觀察者,他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