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手的活動

關燈
它們。

    這種沖突會導緻兒童發脾氣。

    實際上兒童并不是真想要一個特制的瓶子或墨水瓶,他隻是想要一個能有同樣玩法的東西而已。

     諸如此類的基本行為,都沒有什麼外在的目的,它們可以被看做是人類第一次進行的不夠成熟的努力。

    我們已經為年紀較小的兒童設計了一些玩具,例如,由大到小的一系列圓柱體,它們正好可以嵌入木闆上不同的孔中,由于這些東西能滿足兒童生活中某個特定時期的需要,所以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按兒童獨立的想法,以上這些是容易被接受的,但是在成年人的思想中卻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障礙,使這個想法很難實現。

    一個年紀大一點的人,即使他同意兒童的要求,讓他随便地觸碰、挪動東西,也會發現他無法抵制心裡的一種模糊的沖動,這種沖動将導緻他去支配兒童。

     紐約有一位有這種想法的婦女,雖然沒有限制她2歲半的孩子搬東西,但卻總想替他做點兒什麼。

    有一天,她看到兒子把一隻裝滿水的水罐拿到客廳裡去。

    她注意到,他處于高度的緊張之中,并緩慢、費力地穿過房間。

    他一邊走一邊對自己說:“小心,小心!”這罐水很重,孩子的母親終于忍不住要去幫他了。

    她拎起水罐,把它拿到他要去的地方,但這個孩子卻很傷心,感到受了委屈。

    這位母親承認她也很難過,但她還是認為這麼做是對的。

    她說,雖然她認識到孩子正在做的事是必須的,但是她又覺得,讓孩子搞得精疲力竭,并且浪費很多時間是不值得的。

    因為對于這種事情,她很快就能辦好。

     這個婦女向我咨詢的時候說:“我知道自己做錯了。

    ”我思考了這個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即“對孩子的吝啬”,它産生于要保護自己财産的欲望。

    我問她:“沒有好的瓷器嗎,比如杯子一類的?讓你的孩子拿一個這樣輕巧的東西,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這位婦女接受了我的建議。

    後來她告訴我,她的孩子十分小心地拿着杯子,每走一步都要停一停,最後安全地把杯子放到了目的地。

    整個過程中,孩子的母親由于兩種感情激動不已,一種是為她兒子的工作感到高興,另一種是為她的杯子擔心。

    但她還是讓兒子完成了這項工作,因為孩子非常渴望能做這件事,這對他的心理發展也是極為重要的。

    另一次,我把一塊抹布放在一個14個月大的小女孩子手中,這樣她就可以做些清潔工作。

    當她坐下來時,她用抹布擦了許多明亮的小東西,并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十分高興。

    但她的母親卻不願意給她的小孩這樣的東西,因為她覺得這樣的東西不适合如此小的孩子。

     一個成人如果不理解兒童喜歡工作本能的重要性,他就會對兒童第一次表現出這種本能驚訝不已。

    成人意識到,為了滿足兒童的需要,他必須做出巨大的犧牲,必須抛棄他的某個脾性,降低對環境的要求,但這與他的日常生活會發生抵觸。

    但是,如果不讓兒童接觸他周圍的環境,就像目前仍在做的那樣,就會阻礙他的成長,這就好像不允許他們學習如何說話一樣。

     解決這種沖突的辦法,是給孩子準備一個适宜的環境,讓他能實現自己強烈的渴望。

    當一個小孩說第一句話時,不需要給他準備什麼特殊的東西,因為他的牙牙學語,在家人聽來是一種歡樂的聲音。

    但是,他的小手要想工作,就得要有東西來配合,這樣的東西能夠“刺激活動”。

    我們常常可以發現,兒童做完一件事所花費的體力常常超出我們的想象。

    我有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一個英國小女孩拿了一個大面包。

    面包太大了,她兩隻手都拿不住,不得不把它緊靠在身體上。

    她被迫腆着肚子走路,這樣一來就沒法看清腳下的路了。

    在這張照片中,還有一隻狗陪伴着小女孩,她一直在狗的視線之内。

    這個情形看起來很緊張,那隻狗似乎馬上就要奔過去吃她手上的面包。

    照片的背景中,有幾個成人在注視着小女孩。

    他們隻得克制自己,不沖上去幫孩子拿面包。

     許多時候,年紀很小的孩子在适宜的環境中練就的本領和謹小慎微的能力,的确會讓我們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