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手的活動

關燈
人的手如此精巧複雜,它不僅能展示人類的心靈,而且使人與環境建立了特殊的關系。

    我們也許可以說人類“靠手征服了環境”。

    人類的手在智慧的指引下改變了環境,并進而完成了對整個世界的改造。

    許多時候,年齡幼小的孩子在适宜的環境中,練就的本領和謹小慎微的能力,的确會讓我們驚歎不已。

    
有趣的是,心理學家認為能證明兒童正常發育的三項指标中,有兩項與運動有關,即學會如何走路和說話。

    這兩項活動的功能就像一幅占星圖,能預測兒童的未來。

    事實上,兒童能進行走路、說話這樣複雜的運動,表明他們在運動和表達上已經赢得了第一個勝利。

    如果把語言定義為思維的表達方式,那麼它就是人類的特性,而行走是人跟其他動物所共有的。

     動物與植物的區别就在于,“動物能在空間到處運動”,當這種運動通過肢體來實現時,這種走動的方式就成了一個基本的特征。

    盡管人類在空間運動的能力十分強大,甚至能做環球旅行,但行走本身并不是人類智力的特征。

     相反,與人類智力關系最密切的兩種身體運動,是用來說話的舌頭的運動和用來工作的手的運動。

    從人類最早使用的工具——經過削和打磨後的石塊,能推斷出在史前期就有人類存在了。

    運用工具标志着地球上的生物在生物發展史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當勞動的手把語言記載在石塊上時,語言本身就成了人類曆史的記錄。

    人類的特征之一,就是能自由地運用手。

    人類的上肢成了智慧的工具,而不是運動的手段。

    正是這種功能,不僅顯示了人居于萬物靈長的地位,而且表現了人類天性的和諧統一。

     人的手是如此精巧、複雜,它不僅能展示人類的心靈,而且使人與環境建立了特殊的關系。

    我們也許可以說人類“靠手征服了環境”。

    人類的手在智慧的指引下改變了環境,并進而完成了對整個世界的改造。

    如果我們想确定一個兒童的智力發展程度,就應該去考察他最開始的“智力表現”,也就是說我們應該研究他的語言和勞動中對手的運用,這樣做應該是合乎邏輯的。

     人們已經本能地認識到了智力的兩種外部表現,即語言和手勢的重要性,并且深信不疑地認為,它們是人類的主要特征。

    但是,人們僅僅把語言、手勢的重要性與成人社會的某些現象聯系了起來。

    例如,當一對男女結婚時,他們就會拉起手“許下誓言”。

    當男人向女人求婚時,他也會“拉起她的手”,向她“許諾”或“立下保證”。

    在宣誓的時候,一個人也會舉手宣講誓言。

    手還被象征性地用在宗教儀式中,這時它強烈地表現了自我。

    皮拉特為了推卸他對耶稣死去的罪責,在公衆面前,既是真的也是象征性地洗了手。

    在進行彌撒的最嚴肅的一些程序前,祭壇上的神父總是說:“我在無罪的人中洗手。

    ”實際上,當他講這些話時,他隻是洗了洗手,雖然他在上台前,已經洗過手了。

     這些不同的例子可以表明,人們是如何潛意識地把手當作内在自我的表達方式。

    如果确實如此的話,那在兒童逐步學會必需的“人類活動”中,還有什麼會比他們開始使用手更奇妙和神聖的呢?因此,我們應該熱切地期待着兒童向外界物體伸出小手。

     這些小手第一次機靈的活動,意味着兒童想把自我融入到世界中去。

    對于這樣的活動,成人應該在心中充滿贊美才對。

    但是恰恰相反,成人害怕那些小手伸出去拿一些其實并沒有什麼價值也無足輕重的東西。

    他們千方百計把這些東西藏起來,不讓兒童拿到。

    他們總是說:“不要碰”,正如他不斷地重複:“别動,安靜!”一樣。

     成人在潛意識的陰影下隐藏着某種焦慮,這使他們無意識地進行自我保護,甚至求助于其他成年人。

    這些成年人好像正在秘密地與侵犯了他的安甯和财産的力量作鬥争。

     兒童為了促進自己心智的發展,必須在周圍的環境中找到用來看和聽的東西。

    因為兒童需要運動,需要運用雙手才能促進自身的發展,所以他需要能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