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兒童智力的發展

關燈
即逝的。

    它隻會使兒童分散注意力,沒有什麼益處。

     我們也許可以把這種現象與我們自己的行為方式做個比較。

    如果我們正忙着看一本有趣的書,突然聽到響亮的樂隊在沿街演奏,我們就會站起來走到窗前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當看到某個人這樣做時,我們其實很難推斷這個人就特别容易被響亮的聲音所吸引。

    然而,我們卻對兒童下了這樣的結論。

    事實是,一種強烈、外在的刺激可以引起兒童的注意,但這僅僅是一種并不重要的現象,它與兒童的内心世界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而兒童的内心才能真正決定他的發展。

    兒童全神貫注地凝視着那些我們毫不在意的東西,我們由此可知兒童擁有獨特的内心世界。

    但是,一個人如果被一個小東西吸引并全神貫注地盯着它,并不是因為這個小東西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僅僅是因為那個人流露出的一種富有感情的理解。

     對于成人來說,兒童的心理像是一個深奧難解的謎。

    人們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為他們根據兒童的外在表現來做判斷,而不是根據兒童内心的精神力量。

    我們應該努力去認識在兒童行為的背後,隐藏着一個可以弄清楚的原因。

    沒有某個原因,沒有某個動機,他就不會做任何事情。

    如果我們把兒童的每個行為都解釋為一時興起,那很容易做到,但就是一時興起也包含着諸多因素。

    兒童的心靈是個有待解決的問題,是個還沒有謎底的謎。

    要找到答案,有時候可能很難,但是這種研究也可能是極為有趣的。

    如果一個成年人想找到這些謎底,他必須對兒童采取一種新的态度,增強對他的責任感。

    他必須成為一個研究者,而不是一個思想麻木的統治者或專制的法官,在與兒童的關系上成年人經常以後者的身份出現。

     這裡,我記起一次與幾個婦女一起讨論兒童書籍的問題。

    一位帶着她18個月大的孩子的年輕母親說:“有一些書很可笑,插圖稀奇古怪。

    我有一本名叫《小黑人薩博》的書,薩博是個黑人小孩兒,在他生日那天,他從父母那裡得到許多禮物:帽子、鞋、長簡襪和色彩明豔的新衣服。

    在他父母為他準備豐盛晚飯的時候,薩博急不可耐地想炫耀他的新衣服,于是悄悄地溜出了家。

    在街上,他碰到了許多野獸。

    為了安撫它們,他給每個動物一樣東西,他把帽子給了長頸鹿,鞋子給了老虎,等等。

    最後,他流着眼淚一絲不挂地回到了家。

    但這個故事的結局是愉快的,因為在這本書的最後一頁可以看到他父母原諒了他,他的面前還擺着豐盛的晚飯。

     這個婦女把書傳給其他人看。

    但這個小孩突然說:“不,Lola”,所有的人都很驚訝。

    這個小家夥不斷重複着“不,Lola”,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他母親說:“Lola是個保姆的名字,她曾照看過他幾天。

    ”但這時,這個小男孩開始哭了起來,他喊着“Lola”,聲音比剛才更大了,仿佛陷入神志迷亂之中。

    最後,我們給他看那本書,他指向最後一幅圖畫。

    這幅畫并不在書的正文中,而是在封底上。

    畫面上,那個可憐的黑人小孩正在哭。

    此時我們才明白“Lola”的含義。

    他把西班牙語的“lLola”(他在哭)說成了“Lola”。

     這個小孩是對的。

    這本書的最後一幅畫并沒有描繪一個愉快的場面,而是薩博在哭。

    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

    這個小孩是在對他媽媽所說的“結局是愉快的”表示抗議。

    這是完全合乎邏輯的。

     很明顯,這個小孩看書時比他的媽媽更仔細。

    他看到了最後一幅畫是薩博在大哭,雖然他還不能完全理解她們的對話,但他那準确的觀察力确實令人驚歎。

     兒童的心理個性跟成年人相差甚遠,這是一種性質上的差異,而不僅僅是程度上的差異。

     兒童關注最微小的細節,他們一定是帶着輕蔑的眼光看待我們,因為他不懂得心理綜合,而我們卻經常使用。

    結果,兒童必然認為我們多少有點無能,認為我們無法正确地理解。

    從兒童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夠精确。

    由于我們不關注細枝末節,他就認為我們遲鈍和無能。

    如果兒童能表達自己的觀點,他一定會告訴我們,他極不信任我們,就像我們不信任他一樣,這是因為我們各自的思維方式是如此的不同。

    這就是為什麼兒童和成年人不能相互理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