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兒童成長的障礙

關燈
成年人應該去努力理解兒童的需要,這樣就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适宜的生長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

    隻有這樣,才能開辟教育的新紀元,才能真正給人類帶來幫助。

    
睡眠 當兒童長大到能夠獨立行動的時候,他與成人之間的矛盾也就開始了。

    當然,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控制兒童的視聽,進而征服他的世界。

    但是當兒童開始獨立行動、走路、觸摸各種東西時,情況就另當别論了。

    即使一個成人确實愛他的孩子,但他的内心仍然會有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

    正在成長的兒童與成年人各自不同的心态的确差别很大,如果雙方不做一些調整,他們就無法和諧地生活在一起。

    我們不難看到,這些調整是對兒童不利的,兒童弱小無力,隻好任人擺布。

    兒童的行為如果與成人的需要不一緻,就會不可避免地遭到限制。

    尤其是當成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自我保護心态時,他們反而會相信自己确實給了孩子深厚的愛和奉獻。

     但是,成人這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并不是以它的真實面目表現出來的。

    成人具有一種貪婪的心态,這使他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擁有的任何東西。

    然而這種貪婪卻被“有責任正确地教育兒童”這個信條掩飾起來了。

    成人害怕兒童打擾他的安甯,就找來一個借口:“為了保證兒童的健康,應該讓他多睡些”。

     一個缺乏教養的婦女,為了不讓孩子打擾她,可能對他大聲喊叫、打罵,并把他從家裡趕到街上去。

    但過後,她又會親昵地撫摸、熱烈地吻他,以表明她确實愛着她的孩子。

     社會較高階層看上去似乎好一些,例如,他們會表現出愛、獻身、責任感和表面上的自我控制。

    不過這些較高階層的婦女比那些沒有教養的婦女更樂于擺脫子女對她們的糾纏。

    他們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保姆,讓她帶他們去散步、哄他們睡覺。

     這些婦女對她們雇傭的保姆顯得富有耐心、仁慈、甚至很謙恭。

    這其實是一種暗示,雖然沒有言明,但保姆已經明白,隻要讓令人煩惱的孩子離得遠一點,主人就能容忍一切。

     當兒童剛學習走路、并因為自由行動而欣喜不已的時候,他就遇到了一群巨人,他們阻攔他的每一個舉動。

    兒童所處的境地,就像摩西帶領希伯來人逃出埃及時的情形差不多。

    當他們克服沙漠的困擾跳上綠洲時,就面臨着戰争。

    與亞摩利人打仗的痛苦回憶,仍然使他們充滿了恐懼,這使他們在沙漠裡漫無目的地徘徊了40年。

    在那裡許多人因精疲力竭而死去。

     人類保護自己的财産,使其免受侵犯,這幾乎是自然的規律。

    在某些民族中,這種傾向變得極為強烈。

    這種本能性的自我保護,藏在人類心靈的潛意識中。

    人們認識到的這種現象,還表現在成人注意保護自己的安甯和财産免受後代的侵犯上。

    盡管他們做出了努力,但侵犯并沒有被制止。

    他們拼命地戰鬥着,因為那是為自己的生活而鬥争。

     這種父母的愛和兒童的單純無知之間的戰鬥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

     成年人會心安理得地說:“兒童不應該到處亂走。

    他不應該碰不屬于他的東西,不應該大聲說話或叫嚷。

    他應該多躺一會兒,應該吃和睡。

    他應該到戶外去。

    ”這個發号施令的人似乎不是家庭一員,對孩子也沒有特殊的愛。

    那些懶惰的父母會選擇最省力的方法,他們幹脆打發自己的孩子去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