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兒童心理的發展
關燈
小
中
大
始有規律地震動,并在某種命令和指揮中改變它們的震動方式。
這标志着精神胚胎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這是一種集中全力于現在的時期,盡管它的前景如何還不得而知。
漸漸地,兒童的耳朵能辨别不同的聲音,他的舌頭也運動得更加靈活。
在這之前,他的舌頭隻能用來吸吮;現在,這個兒童已開始體驗到舌頭内在的震動了,似乎有某種不可抵抗的能量在驅使着他的舌頭運動,使他能感覺到喉嚨、臉頰和嘴唇。
然而這些震動除了使他得到某種不可言喻的滿足外,并沒有任何目的。
當他能蜷起四肢,握緊拳頭,擡起頭轉向說話的人,并把眼睛緊緊盯住說話人的嘴唇時,他就會表現得十分快樂。
兒童正在經曆一個敏感期:此時的兒童有若神助,他的心靈能得到一種神秘的激發。
他的内心深處仿佛在上演一部充滿愛的戲劇。
這種激發正在兒童心靈的秘密領域裡展現出來,有時甚至會完全占據兒童的心靈。
這種在無聲無息中默默進行着的激發不可能不留下高貴的品質,這些品質将伴随兒童一生。
隻要兒童所處的環境能充分滿足他的内在需要,所有這一切都将悄悄地發生,絲毫不需要人們專門注意他。
例如,“說話”是所有他要掌握的技能中最難的一種。
兒童對于“說話”的敏感,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事實上,由于兒童周圍都是成年人,他們之間的對話為這個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唯一能使我們了解兒童這種敏感性的,是他的微笑,這是他對人們用簡短、清晰的詞語對他說話時,所表現出的快樂。
慢慢地,他能區别各種聲音,例如類似教堂塔樓鐘鳴的聲音。
或者在傍晚,當成人對着兒童唱着催眠曲,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相同的歌詞時,我們就會看到兒童從興奮變得安靜下來,這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伴随這種快樂,他的思維不再活躍,漸漸進入睡眠狀态。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用輕柔的聲音對兒童說話的原因。
我們渴望看到兒童用充滿活力的微笑來回應我們,正因為此,從遙遠的時代開始,父母一到晚上就會回到想聽歌曲或故事的兒女身邊。
以上都是兒童具有獨特敏感性的正面證據。
還有其他證據來表明這一點,雖然它們是反面的,但也十分明顯。
當某些障礙阻止了兒童敏感性的正常發揮時,這些反面證據就變得更為明顯。
一旦出現這種情形,兒童的敏感性可能就會在他的激烈反應中表現出來。
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無意識的絕望,把它稱之為“發脾氣”。
但實際上它表現了一種内心的空洞,或是由于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引起的緊張感。
這種心理上的緊張,或者表明兒童在内心提出了一種困惑,或是在進行一種自我保護。
發脾氣本身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動的和無目的的行為,我們可以把它比作發高燒。
它會突然襲擊兒童,可我們卻沒有找出相應的病理上的原因。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通常兒童生了小病,體溫就會高得驚人,而這種病實際上并無大礙。
兒童的發燒可能來得快,去得也快。
同樣地,兒童在心理水平上也會由于他特殊的敏感性而産生一種強烈的焦慮不安,而且還沒有相應的外部原因。
事實上,從兒童一出生,任性或發脾氣就在他們身上表現出來了,它們可以被認為是人類心理反常的證據。
如果把每一種官能上的失調看做一種官能性的疾病,我們也就可以把所有心理紊亂稱作官能性疾病。
兒童第一次發脾氣就是他心靈的第一次發病。
由于病理狀态比自然狀态更顯著,人們已經注意到了“發脾氣”這種情況。
當孩子處于這種狀态時,他從來不是平靜地提出問題和要求得到回答,而是處于一種故障和失調狀态。
這不是自然的規律,而是對自然規律的違背。
因此,幾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這種異常情況。
伴随着這種表現的則是生命的創造力和保護創造力的舉動,而創造力和保護它的本能卻仍隐藏着。
在生物中發生的事情同樣也會發生在人們制造的産品上。
這些産品一旦制成,就被置于玻璃罩中,但是比産品本身更值得研究的制造廠卻沒有對公衆開放。
同樣,人體内各種器官的活動也是奇妙的,卻沒有一個人注意到它們,甚至靠這些器官起作用才能生存的人也沒有意識到它們驚人的複雜性。
自然之神在起作用時從不顯露自己。
其實,她在履行耶稣基督的博愛箴言:“不要讓你的右手知道你的左手正在幫它”。
當各種因素在起作用時,如果它們能做到平衡與協調,就可以達到“健康”或“正常狀态”。
我們已經注意到一種疾病的所有細節,卻沒有想過健康裡面也可以發現奇迹。
很早以前,人們就已經認識并治療疾病,殘存的骨骼提供的證據表明,史前人類就已經知道如何施行外科手術了。
也知道如何施行外科手術,盡管埃及人和希臘人已經知道如何行醫,但直到近代,人們才對人體内部器官的功能有所了解。
直到17世紀,人們才發現血液循環的秘密。
1600年,人們才開始對人體進行醫學解剖。
正是這些對病理學和疾病的興趣,間接地導緻了對生理學的發現和認識,而生理
這标志着精神胚胎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這是一種集中全力于現在的時期,盡管它的前景如何還不得而知。
漸漸地,兒童的耳朵能辨别不同的聲音,他的舌頭也運動得更加靈活。
在這之前,他的舌頭隻能用來吸吮;現在,這個兒童已開始體驗到舌頭内在的震動了,似乎有某種不可抵抗的能量在驅使着他的舌頭運動,使他能感覺到喉嚨、臉頰和嘴唇。
然而這些震動除了使他得到某種不可言喻的滿足外,并沒有任何目的。
當他能蜷起四肢,握緊拳頭,擡起頭轉向說話的人,并把眼睛緊緊盯住說話人的嘴唇時,他就會表現得十分快樂。
兒童正在經曆一個敏感期:此時的兒童有若神助,他的心靈能得到一種神秘的激發。
他的内心深處仿佛在上演一部充滿愛的戲劇。
這種激發正在兒童心靈的秘密領域裡展現出來,有時甚至會完全占據兒童的心靈。
這種在無聲無息中默默進行着的激發不可能不留下高貴的品質,這些品質将伴随兒童一生。
隻要兒童所處的環境能充分滿足他的内在需要,所有這一切都将悄悄地發生,絲毫不需要人們專門注意他。
例如,“說話”是所有他要掌握的技能中最難的一種。
兒童對于“說話”的敏感,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事實上,由于兒童周圍都是成年人,他們之間的對話為這個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唯一能使我們了解兒童這種敏感性的,是他的微笑,這是他對人們用簡短、清晰的詞語對他說話時,所表現出的快樂。
慢慢地,他能區别各種聲音,例如類似教堂塔樓鐘鳴的聲音。
或者在傍晚,當成人對着兒童唱着催眠曲,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相同的歌詞時,我們就會看到兒童從興奮變得安靜下來,這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伴随這種快樂,他的思維不再活躍,漸漸進入睡眠狀态。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用輕柔的聲音對兒童說話的原因。
我們渴望看到兒童用充滿活力的微笑來回應我們,正因為此,從遙遠的時代開始,父母一到晚上就會回到想聽歌曲或故事的兒女身邊。
以上都是兒童具有獨特敏感性的正面證據。
還有其他證據來表明這一點,雖然它們是反面的,但也十分明顯。
當某些障礙阻止了兒童敏感性的正常發揮時,這些反面證據就變得更為明顯。
一旦出現這種情形,兒童的敏感性可能就會在他的激烈反應中表現出來。
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無意識的絕望,把它稱之為“發脾氣”。
但實際上它表現了一種内心的空洞,或是由于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引起的緊張感。
這種心理上的緊張,或者表明兒童在内心提出了一種困惑,或是在進行一種自我保護。
發脾氣本身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動的和無目的的行為,我們可以把它比作發高燒。
它會突然襲擊兒童,可我們卻沒有找出相應的病理上的原因。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通常兒童生了小病,體溫就會高得驚人,而這種病實際上并無大礙。
兒童的發燒可能來得快,去得也快。
同樣地,兒童在心理水平上也會由于他特殊的敏感性而産生一種強烈的焦慮不安,而且還沒有相應的外部原因。
事實上,從兒童一出生,任性或發脾氣就在他們身上表現出來了,它們可以被認為是人類心理反常的證據。
如果把每一種官能上的失調看做一種官能性的疾病,我們也就可以把所有心理紊亂稱作官能性疾病。
兒童第一次發脾氣就是他心靈的第一次發病。
由于病理狀态比自然狀态更顯著,人們已經注意到了“發脾氣”這種情況。
當孩子處于這種狀态時,他從來不是平靜地提出問題和要求得到回答,而是處于一種故障和失調狀态。
這不是自然的規律,而是對自然規律的違背。
因此,幾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這種異常情況。
伴随着這種表現的則是生命的創造力和保護創造力的舉動,而創造力和保護它的本能卻仍隐藏着。
在生物中發生的事情同樣也會發生在人們制造的産品上。
這些産品一旦制成,就被置于玻璃罩中,但是比産品本身更值得研究的制造廠卻沒有對公衆開放。
同樣,人體内各種器官的活動也是奇妙的,卻沒有一個人注意到它們,甚至靠這些器官起作用才能生存的人也沒有意識到它們驚人的複雜性。
自然之神在起作用時從不顯露自己。
其實,她在履行耶稣基督的博愛箴言:“不要讓你的右手知道你的左手正在幫它”。
當各種因素在起作用時,如果它們能做到平衡與協調,就可以達到“健康”或“正常狀态”。
我們已經注意到一種疾病的所有細節,卻沒有想過健康裡面也可以發現奇迹。
很早以前,人們就已經認識并治療疾病,殘存的骨骼提供的證據表明,史前人類就已經知道如何施行外科手術了。
也知道如何施行外科手術,盡管埃及人和希臘人已經知道如何行醫,但直到近代,人們才對人體内部器官的功能有所了解。
直到17世紀,人們才發現血液循環的秘密。
1600年,人們才開始對人體進行醫學解剖。
正是這些對病理學和疾病的興趣,間接地導緻了對生理學的發現和認識,而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