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成年人應受到控告
關燈
小
中
大
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年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隻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結果隻能使他們之間的誤解越積越多。
弗洛伊德用“壓抑”這個詞來形容成年人根深蒂固的心理障礙,這一詞的字義已經清楚表明了心理障礙産生的原因。
一個兒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發育和成長,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成年人的壓抑。
“成年人”這個名詞本身是很抽象的。
事實上,由于兒童與社會是隔離的,當他受到成年人的影響時,他就變成了一個特殊的成年人,他的行為、舉止就會與其最親近的人相像。
這些能影響他的人,通常是他的媽媽、爸爸或老師。
然而,社會卻賦予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讓他們有權決定兒童的教育與發展。
隻是到現在,當人類的思想達到了一定的深度之後,我們才轉而發現,那些過去被認為是整個人類的守護者和施舍者的成年人應該受到控告。
既然幾乎所有成年人都扮演着母親、父親或兒童監護人的角色,那就意味着他們全部都應受到控告。
對兒童負有不可推脫責任的整個社會,也應接受審判。
這一驚世的控告,其實可以給我們警醒,它就如同上帝的最後審判一樣神秘而令人敬畏:“你們究竟是怎樣對待我托付給你們的孩子的?” 成年人對此的第一反應是抗議,并會為之進行自我辯護:“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我們熱愛我們的兒女,我們為了他們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幸福。
”他們雖然在表面上在為自己辯護,其實内心裡也充滿了矛盾。
他們口頭上的辯護由來已久,也為我們所熟知,我們對此毫無興趣。
我們感興趣的是這種控告本身,而不是誰受到了控告。
被告們雖然在照料和教育孩子上殚精竭慮,但還是發覺自己恍若置身困難重重的迷宮,無力自拔,仿佛自己一直徘徊在一個根本沒有出口的密林中。
其實他并不知道,他之所以會迷路,都是由他自己造成的。
所有代表兒童利益的人都應該對成年人提出控告,他們應該堅持不懈地這樣做。
我想,這一控告會立即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
因為它公開譴責的并不是那些見不得人的錯誤,并不是那種讓人覺得自己丢人、沒用的錯誤,而是要指責一種在無意識下犯下的錯誤。
這種指責能使人們加深對自己的了解,從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實際上,人類每一個真正的進步不都是因為發現和利用了未知的東西! 為此,人們對自己所犯錯誤的态度總是如此矛盾,即對有意識犯下的錯誤感到痛心,而對無意識犯下的錯誤卻不置可否。
其實,在無意犯的錯誤中隐藏着巨大的機會,即一旦人們認識并克服它,就能使自己超越某個已知的、或夢想達到的目标,并使我們最終得到進一步提高。
這就是為什麼中世紀的騎士會對自己作如此真誠反省的原因。
當他因個人榮譽受到哪怕最微小的侵犯而準備戰鬥時,會先跪在祭台前謙卑地承認:“我首先宣布,我有罪,這是我自己的過錯。
”《聖經》中就講述了大量這類驚人的、自相矛盾的例子。
想一想,在尼尼微,人們為什麼會聚集在約拿的身邊?為什麼所有的人——從國王到平民——都渴望加入以約拿為核心的那群人中?又比如,洗禮教徒約翰是如何将人群召集到約旦河畔的?他究竟用了什麼具有魔力的咒語将如此衆多的人聚集于那裡? 人們蜂擁而去聽别人對自己的控告,而後他們又聚在一起贊成控告者對他們的指責
他們隻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結果隻能使他們之間的誤解越積越多。
弗洛伊德用“壓抑”這個詞來形容成年人根深蒂固的心理障礙,這一詞的字義已經清楚表明了心理障礙産生的原因。
一個兒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發育和成長,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成年人的壓抑。
“成年人”這個名詞本身是很抽象的。
事實上,由于兒童與社會是隔離的,當他受到成年人的影響時,他就變成了一個特殊的成年人,他的行為、舉止就會與其最親近的人相像。
這些能影響他的人,通常是他的媽媽、爸爸或老師。
然而,社會卻賦予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讓他們有權決定兒童的教育與發展。
隻是到現在,當人類的思想達到了一定的深度之後,我們才轉而發現,那些過去被認為是整個人類的守護者和施舍者的成年人應該受到控告。
既然幾乎所有成年人都扮演着母親、父親或兒童監護人的角色,那就意味着他們全部都應受到控告。
對兒童負有不可推脫責任的整個社會,也應接受審判。
這一驚世的控告,其實可以給我們警醒,它就如同上帝的最後審判一樣神秘而令人敬畏:“你們究竟是怎樣對待我托付給你們的孩子的?” 成年人對此的第一反應是抗議,并會為之進行自我辯護:“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我們熱愛我們的兒女,我們為了他們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幸福。
”他們雖然在表面上在為自己辯護,其實内心裡也充滿了矛盾。
他們口頭上的辯護由來已久,也為我們所熟知,我們對此毫無興趣。
我們感興趣的是這種控告本身,而不是誰受到了控告。
被告們雖然在照料和教育孩子上殚精竭慮,但還是發覺自己恍若置身困難重重的迷宮,無力自拔,仿佛自己一直徘徊在一個根本沒有出口的密林中。
其實他并不知道,他之所以會迷路,都是由他自己造成的。
所有代表兒童利益的人都應該對成年人提出控告,他們應該堅持不懈地這樣做。
我想,這一控告會立即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
因為它公開譴責的并不是那些見不得人的錯誤,并不是那種讓人覺得自己丢人、沒用的錯誤,而是要指責一種在無意識下犯下的錯誤。
這種指責能使人們加深對自己的了解,從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實際上,人類每一個真正的進步不都是因為發現和利用了未知的東西! 為此,人們對自己所犯錯誤的态度總是如此矛盾,即對有意識犯下的錯誤感到痛心,而對無意識犯下的錯誤卻不置可否。
其實,在無意犯的錯誤中隐藏着巨大的機會,即一旦人們認識并克服它,就能使自己超越某個已知的、或夢想達到的目标,并使我們最終得到進一步提高。
這就是為什麼中世紀的騎士會對自己作如此真誠反省的原因。
當他因個人榮譽受到哪怕最微小的侵犯而準備戰鬥時,會先跪在祭台前謙卑地承認:“我首先宣布,我有罪,這是我自己的過錯。
”《聖經》中就講述了大量這類驚人的、自相矛盾的例子。
想一想,在尼尼微,人們為什麼會聚集在約拿的身邊?為什麼所有的人——從國王到平民——都渴望加入以約拿為核心的那群人中?又比如,洗禮教徒約翰是如何将人群召集到約旦河畔的?他究竟用了什麼具有魔力的咒語将如此衆多的人聚集于那裡? 人們蜂擁而去聽别人對自己的控告,而後他們又聚在一起贊成控告者對他們的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