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成年人應受到控告
關燈
小
中
大
,承認他們自己做錯了。
這确實是個奇怪的現象。
正是這些尖銳、持續的控告,把他們的意識從潛意識中喚醒。
所有心靈上的進步都是經由把不自覺變為自覺,并進而征服自覺、征服自己的思想而取得的。
正是沿着這條路,人類的文明才不斷前進。
如今,要想不再像從前那樣錯誤地對待兒童,把他們從内心的沖突與危險的思想中解救出來,首先必須進行一次徹底的變革。
在此基礎上,一切也将随之而變。
這種變革必須在成年人中進行。
的确,盡管成年人宣稱,為了孩子他們正在傾盡一切所能,并進一步聲明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幸福來成全對孩子的愛,他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确實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
對此,他們必須從現有的知識以外去尋求答案。
盡管關于兒童依然存在大量未知的東西,他們的心靈中也有大量我們不甚了解之處,但我們必須去認識這些。
我們必須懷着一種激情和犧牲精神去開發這片未知的領域,就像懷揣着夢想去海外尋求金山一樣。
這是那些想尋求兒童深處未知因素的成年人必須做的事情。
所有人都應該參與此事,不論其國籍、種族或社會地位如何,因為這是人類精神文明進步必不可少的要素。
成年人至今也無法理解兒童和青少年,因此他們之間仍然因為無法溝通而不斷産生沖突。
問題的解決并不在于成年人應該去掌握更多知識或者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而是他們必須找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出發點,必須認識到他們因為無意識所犯下的過錯。
這些錯誤有礙于他們真正理解兒童。
如果成年人不做好糾正錯誤的準備,沒有采取與這種準備相應的态度,他就不可能進一步了解兒童。
反省自身,并沒有想象的那樣困難。
就如同一提起藥物,人們就會聯想到它能用來治病,也如同一個指關節脫臼的人必然渴望它能複位一樣。
同樣,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犯了錯時,他就會感到有種無形的力量迫使他去改正,因為一旦他清楚了錯誤的原委後,就再也無法忍受從前那種不知名的、無助的痛苦了。
當生活步入正軌後,一切又将順利進行。
隻要我們認識到我們的确在過多關注自己的同時忽視了兒童,隻要我們相信自己實際也能夠做到那些自以為力所不及的事情,那我們就會渴望去了解兒童的心靈,并會發現他們的心靈與成人的心靈之間存在着截然不同之處。
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年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隻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結果隻能使他們之間的誤解越積越多。
正是由于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成年人把兒童看做是心靈裡空無一物、有待于他們去盡力填塞的某種東西而已。
由于把兒童看做是脆弱的和沒有自理能力的某種東西,為此成人就覺得必須替他們做所有的事。
由于把兒童看做是缺乏精神指導的某種東西,因而覺得需要他們不斷地給予指導。
總之,我們也許可以說,成年人把自己看做是兒童的造物主,他們隻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判斷兒童行為的正确與否。
他們把自己當作标尺來衡量兒童的善與惡,他們認為自己是完美無缺的,兒童必須以他們為樣闆來塑造。
兒童的任何舉動一旦偏離了成年人的方式,就會被認為是邪惡的,必須馬上予以糾正。
成年人如果以上述方式對待兒童的話,即便他能說服自己這樣做是出于對兒童無比的熱愛和忍痛做出的自我犧牲來,事實上都是在無意識地壓抑兒童的個性發展。
這确實是個奇怪的現象。
正是這些尖銳、持續的控告,把他們的意識從潛意識中喚醒。
所有心靈上的進步都是經由把不自覺變為自覺,并進而征服自覺、征服自己的思想而取得的。
正是沿着這條路,人類的文明才不斷前進。
如今,要想不再像從前那樣錯誤地對待兒童,把他們從内心的沖突與危險的思想中解救出來,首先必須進行一次徹底的變革。
在此基礎上,一切也将随之而變。
這種變革必須在成年人中進行。
的确,盡管成年人宣稱,為了孩子他們正在傾盡一切所能,并進一步聲明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幸福來成全對孩子的愛,他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确實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
對此,他們必須從現有的知識以外去尋求答案。
盡管關于兒童依然存在大量未知的東西,他們的心靈中也有大量我們不甚了解之處,但我們必須去認識這些。
我們必須懷着一種激情和犧牲精神去開發這片未知的領域,就像懷揣着夢想去海外尋求金山一樣。
這是那些想尋求兒童深處未知因素的成年人必須做的事情。
所有人都應該參與此事,不論其國籍、種族或社會地位如何,因為這是人類精神文明進步必不可少的要素。
成年人至今也無法理解兒童和青少年,因此他們之間仍然因為無法溝通而不斷産生沖突。
問題的解決并不在于成年人應該去掌握更多知識或者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而是他們必須找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出發點,必須認識到他們因為無意識所犯下的過錯。
這些錯誤有礙于他們真正理解兒童。
如果成年人不做好糾正錯誤的準備,沒有采取與這種準備相應的态度,他就不可能進一步了解兒童。
反省自身,并沒有想象的那樣困難。
就如同一提起藥物,人們就會聯想到它能用來治病,也如同一個指關節脫臼的人必然渴望它能複位一樣。
同樣,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犯了錯時,他就會感到有種無形的力量迫使他去改正,因為一旦他清楚了錯誤的原委後,就再也無法忍受從前那種不知名的、無助的痛苦了。
當生活步入正軌後,一切又将順利進行。
隻要我們認識到我們的确在過多關注自己的同時忽視了兒童,隻要我們相信自己實際也能夠做到那些自以為力所不及的事情,那我們就會渴望去了解兒童的心靈,并會發現他們的心靈與成人的心靈之間存在着截然不同之處。
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年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隻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結果隻能使他們之間的誤解越積越多。
正是由于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成年人把兒童看做是心靈裡空無一物、有待于他們去盡力填塞的某種東西而已。
由于把兒童看做是脆弱的和沒有自理能力的某種東西,為此成人就覺得必須替他們做所有的事。
由于把兒童看做是缺乏精神指導的某種東西,因而覺得需要他們不斷地給予指導。
總之,我們也許可以說,成年人把自己看做是兒童的造物主,他們隻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判斷兒童行為的正确與否。
他們把自己當作标尺來衡量兒童的善與惡,他們認為自己是完美無缺的,兒童必須以他們為樣闆來塑造。
兒童的任何舉動一旦偏離了成年人的方式,就會被認為是邪惡的,必須馬上予以糾正。
成年人如果以上述方式對待兒童的話,即便他能說服自己這樣做是出于對兒童無比的熱愛和忍痛做出的自我犧牲來,事實上都是在無意識地壓抑兒童的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