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館的門口。
“男爵,我們應該在這裡互相道别了,”畫家說道,“你應該知道,在我們的這個藝術寺廟裡,我們表現得就像良好的天主教徒。
每個人的膝蓋都跪在不同的聖餐桌前。
我在聖惠瑟姆和雷切爾·勒伊斯的前面,小美男先生在他的“小惡蟲”前面,詹森先生在聖彼得和保羅的前面,霍莫站在外面,與階梯上的石獅進行無聲的對話。
我非常希望你待會兒能過來我的工作室。
這兩位惡毒的先生說我會把你俘獲然後交給修女,請别聽他們胡扯,不用擔心。
我以後一定要描繪你的肖像——這是你無法逃脫的命運,不過我的畫作風格并不是這兩位可惡的家夥試圖描述的那樣——專橫、自以為是。
他們就是在胡扯。
或許就等你和我們熟絡一些的時候吧。
但是現在,我得跟你說再見了!” 她向其他人點頭緻意後,走進了禮堂。
羅森布施在和一些年老的德國教師待了一會兒之後也走了進去。
“當然,我們并非執意要彼此分開,”詹森笑着說,“隻是,我們發現,當我們聚在一起時,我們很難找到學習和研究的狀态。
我們既沒有學到東西,也不享受這種氛圍。
最好的情況是,我們會讨論一些關于顔料和調色闆之類的技術性問題。
但這對我來說,毫無用處。
” “但是你為什麼更喜歡在美杜莎或巴貝裡尼牧神前舉辦你的周日儀式?”菲利克斯問道。
“因為我隻是憑記憶去想象古代雕塑展覽館中的情況。
并且,我覺得,如果我們想從大師的作品中有所收獲的話,我們就不應該隻是關注這些作品的純藝術層面。
任何已經度過學徒生涯的人對于這些東西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和偏見。
我們應該從這些作品中學習的是其特征、力量和精練,而不是那些無關重要的瑣碎東西。
但是,我能從貝多芬的一曲交響樂中或一座宏偉的建築中——從美術館的畫作或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中學到這些東西。
而對于我來說,在這方面的學習上,魯賓斯[即彼得·保羅·魯賓斯,1577—1640,歐洲中世紀末期著名藝術家,生于德國,祖籍荷蘭。
擅長反宗教改革的神壇畫作、風景畫、肖像畫、神話題材畫作等。
曾開辦過繪畫工廠,對作品的商業價值很感興趣。
他還是一位外交官,被菲利普四世、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等君主授以爵位。
18—19世紀大部分法國畫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過他的影響。
]給予我的幫助更大。
當我接近他時,所有關于畫作的瑣事、那些流行的垃圾和愚蠢的‘團體’等這些東西都完全被我抛之腦後。
“你告訴我,”他指着魯賓斯房間的牆,繼續說道,“難道你沒有感覺自己有站在心底那片火熱的沙漠的感覺嗎?在那裡,自然似乎絲毫不會抑制自己的全部能量,所有移動的、生長的東西似乎都沉醉在自己無限的生命力中。
在這裡,沒有人會想到在外面,還有一種索然無味、一切造物都被迫勞役的日常生活——男人為國家服務,女人就像是家中的騾子,牛需要跑到田地裡幹活,那些未被馴化的動物則在動物園或農貿市場中受苦……在這裡,所有壯麗的造物就像處于造物混亂期後的極樂世界中一樣,毫無保留地綻放着那些被我們隐藏、壓制在現在這個文明之下的生命之光。
看看這個膚色黝黑、強壯的農夫,和這個美麗的女子——那些半人半獸的森林之神正在盯着這些沉睡的仙女,看看這些美麗的生靈和這些讨厭的家夥——所有未被束縛的人自由自在地活着,并且從不會去想那些刻闆、喜歡賣弄學問的蠢蛋是否在看着他們并生氣地評頭論足。
你知道,就事物本身來說,并沒有真正的好與壞之分,一切都隻是我們的思想強加之上的觀點罷了。
他們完完全全地享受生命本身——就像那邊的森林之神的妻子一樣,她正在哺育她的雙胞胎——或者他們正在為生存而互相競争。
看看這隻正在狩獵的獅子!霍拉斯·維納特也畫了一隻。
但是你從中就能看出偉大作品和低劣作品的天壤之别了。
在這裡,一切在一種極端的混亂中互相交融,所以其間沒有一個手掌大小的空隙——這裡是搏鬥與抵禦的高潮點,每一塊肌肉都顯示出自己全部的生命和能量。
但是這幅法國的畫作看起來就像馬戲團中的場景,先不說那些扭曲的表情和姿勢,你在這裡完全看不到真正的力量和能量。
在從純藝術角度看,所有的輪廓都混在一起,并且無法辨認。
就像一張完全罩住眼球的網一樣。
即使一個技術娴熟,具備各種拼縫知識的現代藝術家,也不可能創造出這樣的作品。
你總能找到漏洞和瑕疵。
他在狩獵之獅的雕塑前面足足站了一個半小時,仿佛是第一次看到這件作品。
接着,他就像強行把自己拉走一樣,走到菲利克斯面前,抓住菲利克斯的肩膀,說道:“你知道,我并不是一個狂熱的教條主義者。
對于黃金時代的那些偉大藝術家,再多的尊敬都是不夠的。
但是對于我來說,即使在他們最偉大、最不朽的作品中,我似乎也沒有找到藝術和自然之間一種真正的平衡。
相對自然的觀感和感覺,這些作品總是過于注重技術層面。
即使是拉斐爾[據說如果沒有親眼看過他的作品你就不算知道他。
]的作品,我也感覺其純宗教
“男爵,我們應該在這裡互相道别了,”畫家說道,“你應該知道,在我們的這個藝術寺廟裡,我們表現得就像良好的天主教徒。
每個人的膝蓋都跪在不同的聖餐桌前。
我在聖惠瑟姆和雷切爾·勒伊斯的前面,小美男先生在他的“小惡蟲”前面,詹森先生在聖彼得和保羅的前面,霍莫站在外面,與階梯上的石獅進行無聲的對話。
我非常希望你待會兒能過來我的工作室。
這兩位惡毒的先生說我會把你俘獲然後交給修女,請别聽他們胡扯,不用擔心。
我以後一定要描繪你的肖像——這是你無法逃脫的命運,不過我的畫作風格并不是這兩位可惡的家夥試圖描述的那樣——專橫、自以為是。
他們就是在胡扯。
或許就等你和我們熟絡一些的時候吧。
但是現在,我得跟你說再見了!” 她向其他人點頭緻意後,走進了禮堂。
羅森布施在和一些年老的德國教師待了一會兒之後也走了進去。
“當然,我們并非執意要彼此分開,”詹森笑着說,“隻是,我們發現,當我們聚在一起時,我們很難找到學習和研究的狀态。
我們既沒有學到東西,也不享受這種氛圍。
最好的情況是,我們會讨論一些關于顔料和調色闆之類的技術性問題。
但這對我來說,毫無用處。
” “但是你為什麼更喜歡在美杜莎或巴貝裡尼牧神前舉辦你的周日儀式?”菲利克斯問道。
“因為我隻是憑記憶去想象古代雕塑展覽館中的情況。
并且,我覺得,如果我們想從大師的作品中有所收獲的話,我們就不應該隻是關注這些作品的純藝術層面。
任何已經度過學徒生涯的人對于這些東西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和偏見。
我們應該從這些作品中學習的是其特征、力量和精練,而不是那些無關重要的瑣碎東西。
但是,我能從貝多芬的一曲交響樂中或一座宏偉的建築中——從美術館的畫作或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中學到這些東西。
而對于我來說,在這方面的學習上,魯賓斯[即彼得·保羅·魯賓斯,1577—1640,歐洲中世紀末期著名藝術家,生于德國,祖籍荷蘭。
擅長反宗教改革的神壇畫作、風景畫、肖像畫、神話題材畫作等。
曾開辦過繪畫工廠,對作品的商業價值很感興趣。
他還是一位外交官,被菲利普四世、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等君主授以爵位。
18—19世紀大部分法國畫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過他的影響。
]給予我的幫助更大。
當我接近他時,所有關于畫作的瑣事、那些流行的垃圾和愚蠢的‘團體’等這些東西都完全被我抛之腦後。
“你告訴我,”他指着魯賓斯房間的牆,繼續說道,“難道你沒有感覺自己有站在心底那片火熱的沙漠的感覺嗎?在那裡,自然似乎絲毫不會抑制自己的全部能量,所有移動的、生長的東西似乎都沉醉在自己無限的生命力中。
在這裡,沒有人會想到在外面,還有一種索然無味、一切造物都被迫勞役的日常生活——男人為國家服務,女人就像是家中的騾子,牛需要跑到田地裡幹活,那些未被馴化的動物則在動物園或農貿市場中受苦……在這裡,所有壯麗的造物就像處于造物混亂期後的極樂世界中一樣,毫無保留地綻放着那些被我們隐藏、壓制在現在這個文明之下的生命之光。
看看這個膚色黝黑、強壯的農夫,和這個美麗的女子——那些半人半獸的森林之神正在盯着這些沉睡的仙女,看看這些美麗的生靈和這些讨厭的家夥——所有未被束縛的人自由自在地活着,并且從不會去想那些刻闆、喜歡賣弄學問的蠢蛋是否在看着他們并生氣地評頭論足。
你知道,就事物本身來說,并沒有真正的好與壞之分,一切都隻是我們的思想強加之上的觀點罷了。
他們完完全全地享受生命本身——就像那邊的森林之神的妻子一樣,她正在哺育她的雙胞胎——或者他們正在為生存而互相競争。
看看這隻正在狩獵的獅子!霍拉斯·維納特也畫了一隻。
但是你從中就能看出偉大作品和低劣作品的天壤之别了。
在這裡,一切在一種極端的混亂中互相交融,所以其間沒有一個手掌大小的空隙——這裡是搏鬥與抵禦的高潮點,每一塊肌肉都顯示出自己全部的生命和能量。
但是這幅法國的畫作看起來就像馬戲團中的場景,先不說那些扭曲的表情和姿勢,你在這裡完全看不到真正的力量和能量。
在從純藝術角度看,所有的輪廓都混在一起,并且無法辨認。
就像一張完全罩住眼球的網一樣。
即使一個技術娴熟,具備各種拼縫知識的現代藝術家,也不可能創造出這樣的作品。
你總能找到漏洞和瑕疵。
他在狩獵之獅的雕塑前面足足站了一個半小時,仿佛是第一次看到這件作品。
接着,他就像強行把自己拉走一樣,走到菲利克斯面前,抓住菲利克斯的肩膀,說道:“你知道,我并不是一個狂熱的教條主義者。
對于黃金時代的那些偉大藝術家,再多的尊敬都是不夠的。
但是對于我來說,即使在他們最偉大、最不朽的作品中,我似乎也沒有找到藝術和自然之間一種真正的平衡。
相對自然的觀感和感覺,這些作品總是過于注重技術層面。
即使是拉斐爾[據說如果沒有親眼看過他的作品你就不算知道他。
]的作品,我也感覺其純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