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關燈
小
中
大
代助向嫂嫂借錢的計劃沒有如願。
回家時,夜已經深了,他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在青山大道趕上最後一班電車。
奇怪的是,他跟嫂嫂聊到深夜,父親和兄長卻一直沒有回來。
隻是在聊天當中,嫂嫂被叫去接過兩次電話。
但她的神情跟平日沒有兩樣,所以代助也就沒有主動詢問。
那天晚上,陰雨欲來的天空看起來跟地面的顔色一樣。
代助孤零零地站在紅色站牌旁等待電車,不一會兒,遠處出現了一粒星火,黑暗中,那點星火上下晃動着從遠處逐漸靠近,給人非常孤寂的感覺。
代助上車後才發現,車中空無一人。
他坐在身穿黑制服的車掌和司機之間,沉浸在某種聲響當中向前移動。
正在行進的電車外一片漆黑,代助獨自坐在明亮的車廂裡,感覺車子載着自己不斷向前,好像永遠都沒有下車的機會了。
電車駛上神樂坂,寂靜的道路一直向前延伸,兩旁排滿兩層樓的民房,遙遠的前方看起來細長又狹窄。
電車開到半山腰,隻聽見耳邊突然傳來一陣聲響,很像狂風刮在房梁上的聲音,代助站起身,擡頭仰望周圍昏暗的屋舍,再把視線從屋頂轉向天空,一種恐怖感立即襲上心頭。
因為他聽到窗戶、紙門和玻璃窗正在發出互相撞擊的聲音,而且那聲音越來越激烈。
哇!地震!代助意識到這件事的同時,伫立的雙腳忽然失去了力量。
他覺得左右兩旁的二層樓房即将倒塌,眼前這段山坡也會被房舍完全掩蓋。
就在這時,右側一戶人家的院門突然推開。
&ldquo地震!地震!好大的地震哪!&rdquo一個男人抱着小孩從門裡跑出來。
代助聽到男人的聲音,心裡才比較踏實。
走進家門時,老女傭和門野都很興奮地談論着剛才的地震,但代助認為他們的感受遠不如自己深刻。
上床後,他仍在思考如何處理三千代托付給自己的難題,但他并沒把全副心思投進去。
不一會兒,他又開始猜測父親與兄長最近究竟在忙些什麼。
想了半天,他決定要暫時延後婚事,想着想着,代助終于走進了夢鄉。
第二天,有關&ldquo日糖事件&rdquo(1)的報道第一次出現在報紙上。
新聞裡披露了制糖公司高官利用公費向幾名國會議員送紅包的内幕。
門野聽到高官跟國會議員已經全部逮捕,又像以往一樣連連大喊:&ldquo過瘾!過瘾!&rdquo代助卻不覺得這種事有什麼過瘾。
過了兩三天,抓去調查的人越來越多,社會上都在謠傳,這是一件極轟動的社會醜聞。
某家報紙聲稱,這次逮捕行動其實是做給英國人看的。
因為英國大使買了大量日糖股票,卻因投資受損而心生不滿,日本政府隻好以這種方式向英國表達歉意。
事實上,&ldquo日糖事件&rdquo爆發前不久,還發生過另一事件。
一家叫作&ldquo東洋汽船&rdquo的公司曾宣布分紅比例為百分之十二,但後來到了會計年度下半期,公司又提出累積八十萬元虧損的報告。
代助還記得這件事,當時報紙曾對這份報告發表評論,認為根本不足以相信。
代助雖然對父親和兄長經營的公司一無所知,卻經常思量着,說不定哪天他們的公司就會出什麼事呢。
他不相信父親和兄長都是完美無缺的聖人。
不僅如此,他甚至懷疑,說不定深入調查一下,他們也都有被捕的資格。
就算不到被捕的程度,代助也不會像其他人那樣,認為父兄的财産是靠他們的頭腦和本事掙來的。
明治初期,政府為了鼓勵人民移居橫濱,曾宣布贈予土地給移居者,當時免費獲得土地的那些人當中,有些人現在已變成大财主。
但他們緻富的過程,隻能算是上天賦予的偶然吧。
而像父兄創造的這種隻讓個人享福的偶然,代助認為是在策略性的人造溫室裡培養出來的。
正因為代助向來抱着這種想法,他看到報上的消息時,心裡一點也不驚訝。
老實說,他也沒那麼傻,不會為父兄的公司操心。
隻有三千代那件事,才令他感到牽挂。
但他又覺得空着手見三千代總是不太好,所以下定決心,先在家裡讀書打發時間,等個四五天再想辦法吧。
但奇怪的是,不論是平岡還是三千代,之後都沒再來找他談借錢的事。
其實代助心底一直期待着三千代還會為了那筆錢,單獨來找他聽回音。
然而,這個願望卻始終沒有成真。
等到了後來,代助也覺得有點厭煩了,他決定出門散散心,所以搜集了一些介紹娛樂情報的刊物,打算去哪兒看場話劇。
這天,代助從神樂坂搭上外濠線,到禦茶之水下車後,卻又改變了心意,決定轉往森川町,拜訪一位叫作寺尾的同學。
這位男同學一畢業就向大家宣布,因為他讨厭教書,于是決定踏入文壇,要當一名作家。
他不顧旁人的勸阻,一腳踏進了這個危險的行業。
從他開始寫作起,至今也快要滿三年了,卻還沒寫出個名堂來,整天都忙着寫稿糊口。
代助也被他逼着寫過一篇有趣的文章。
那時因為是幫相熟的雜志拉稿,寺尾慫恿代助說:&ldquo你寫吧!随便什麼内容都行。
&rdquo但是那篇文章的最終命運卻隻在雜志店門口露了一個月的臉,随即便永遠地離開了塵世。
從那以後,代助再也不肯提筆寫作了。
寺尾每次碰到他,還是再三慫恿道:&ldquo寫吧!繼續寫呀!&rdquo而且總是
回家時,夜已經深了,他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在青山大道趕上最後一班電車。
奇怪的是,他跟嫂嫂聊到深夜,父親和兄長卻一直沒有回來。
隻是在聊天當中,嫂嫂被叫去接過兩次電話。
但她的神情跟平日沒有兩樣,所以代助也就沒有主動詢問。
那天晚上,陰雨欲來的天空看起來跟地面的顔色一樣。
代助孤零零地站在紅色站牌旁等待電車,不一會兒,遠處出現了一粒星火,黑暗中,那點星火上下晃動着從遠處逐漸靠近,給人非常孤寂的感覺。
代助上車後才發現,車中空無一人。
他坐在身穿黑制服的車掌和司機之間,沉浸在某種聲響當中向前移動。
正在行進的電車外一片漆黑,代助獨自坐在明亮的車廂裡,感覺車子載着自己不斷向前,好像永遠都沒有下車的機會了。
電車駛上神樂坂,寂靜的道路一直向前延伸,兩旁排滿兩層樓的民房,遙遠的前方看起來細長又狹窄。
電車開到半山腰,隻聽見耳邊突然傳來一陣聲響,很像狂風刮在房梁上的聲音,代助站起身,擡頭仰望周圍昏暗的屋舍,再把視線從屋頂轉向天空,一種恐怖感立即襲上心頭。
因為他聽到窗戶、紙門和玻璃窗正在發出互相撞擊的聲音,而且那聲音越來越激烈。
哇!地震!代助意識到這件事的同時,伫立的雙腳忽然失去了力量。
他覺得左右兩旁的二層樓房即将倒塌,眼前這段山坡也會被房舍完全掩蓋。
就在這時,右側一戶人家的院門突然推開。
&ldquo地震!地震!好大的地震哪!&rdquo一個男人抱着小孩從門裡跑出來。
代助聽到男人的聲音,心裡才比較踏實。
走進家門時,老女傭和門野都很興奮地談論着剛才的地震,但代助認為他們的感受遠不如自己深刻。
上床後,他仍在思考如何處理三千代托付給自己的難題,但他并沒把全副心思投進去。
不一會兒,他又開始猜測父親與兄長最近究竟在忙些什麼。
想了半天,他決定要暫時延後婚事,想着想着,代助終于走進了夢鄉。
第二天,有關&ldquo日糖事件&rdquo(1)的報道第一次出現在報紙上。
新聞裡披露了制糖公司高官利用公費向幾名國會議員送紅包的内幕。
門野聽到高官跟國會議員已經全部逮捕,又像以往一樣連連大喊:&ldquo過瘾!過瘾!&rdquo代助卻不覺得這種事有什麼過瘾。
過了兩三天,抓去調查的人越來越多,社會上都在謠傳,這是一件極轟動的社會醜聞。
某家報紙聲稱,這次逮捕行動其實是做給英國人看的。
因為英國大使買了大量日糖股票,卻因投資受損而心生不滿,日本政府隻好以這種方式向英國表達歉意。
事實上,&ldquo日糖事件&rdquo爆發前不久,還發生過另一事件。
一家叫作&ldquo東洋汽船&rdquo的公司曾宣布分紅比例為百分之十二,但後來到了會計年度下半期,公司又提出累積八十萬元虧損的報告。
代助還記得這件事,當時報紙曾對這份報告發表評論,認為根本不足以相信。
代助雖然對父親和兄長經營的公司一無所知,卻經常思量着,說不定哪天他們的公司就會出什麼事呢。
他不相信父親和兄長都是完美無缺的聖人。
不僅如此,他甚至懷疑,說不定深入調查一下,他們也都有被捕的資格。
就算不到被捕的程度,代助也不會像其他人那樣,認為父兄的财産是靠他們的頭腦和本事掙來的。
明治初期,政府為了鼓勵人民移居橫濱,曾宣布贈予土地給移居者,當時免費獲得土地的那些人當中,有些人現在已變成大财主。
但他們緻富的過程,隻能算是上天賦予的偶然吧。
而像父兄創造的這種隻讓個人享福的偶然,代助認為是在策略性的人造溫室裡培養出來的。
正因為代助向來抱着這種想法,他看到報上的消息時,心裡一點也不驚訝。
老實說,他也沒那麼傻,不會為父兄的公司操心。
隻有三千代那件事,才令他感到牽挂。
但他又覺得空着手見三千代總是不太好,所以下定決心,先在家裡讀書打發時間,等個四五天再想辦法吧。
但奇怪的是,不論是平岡還是三千代,之後都沒再來找他談借錢的事。
其實代助心底一直期待着三千代還會為了那筆錢,單獨來找他聽回音。
然而,這個願望卻始終沒有成真。
等到了後來,代助也覺得有點厭煩了,他決定出門散散心,所以搜集了一些介紹娛樂情報的刊物,打算去哪兒看場話劇。
這天,代助從神樂坂搭上外濠線,到禦茶之水下車後,卻又改變了心意,決定轉往森川町,拜訪一位叫作寺尾的同學。
這位男同學一畢業就向大家宣布,因為他讨厭教書,于是決定踏入文壇,要當一名作家。
他不顧旁人的勸阻,一腳踏進了這個危險的行業。
從他開始寫作起,至今也快要滿三年了,卻還沒寫出個名堂來,整天都忙着寫稿糊口。
代助也被他逼着寫過一篇有趣的文章。
那時因為是幫相熟的雜志拉稿,寺尾慫恿代助說:&ldquo你寫吧!随便什麼内容都行。
&rdquo但是那篇文章的最終命運卻隻在雜志店門口露了一個月的臉,随即便永遠地離開了塵世。
從那以後,代助再也不肯提筆寫作了。
寺尾每次碰到他,還是再三慫恿道:&ldquo寫吧!繼續寫呀!&rdquo而且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