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當今的美學真空
關燈
小
中
大
。
由于他們目之所及之處失敗要多于成功,他們認為成功是不可能存在的,于是隻表現人類的失敗、挫折和喪志。
由于他們目之所及之處痛苦要多于幸福,他們認為幸福是不可能存在的,于是隻表現事物痛苦的一面。
由于他們目之所及之處醜陋要多于美麗,他們認為美麗是不可能存在的,于是隻表現事物醜陋的一面。
由于他們目之所及之處的惡要多于善,他們認為善是不存在的,于是隻表現惡、罪行、腐敗、堕落和道德淪喪。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現代文學。
人&mdash&mdash人的本質,人性中具有形而上學重要性、具有意義的元素&mdash&mdash在如今的文學作品中是以酒鬼、吸毒者、性變态、殺人魔和神經病為代表的。
現代文學的題材基本上是:一個滿臉大胡子的女人對一個搞馬戲團雜耍的笨蛋的暗戀;或者孩子先天左手生有六指的已婚夫婦面臨的凄慘狀況;或者一個十分有教養的年輕人卻無法說服自己不去公園裡謀殺路人,而他殺人純粹是為了好玩。
所有這些都披着自然主義&ldquo生活片段&rdquo或者&ldquo現實生活&rdquo的外衣&mdash&mdash但是這件老舊的外衣早已衣不蔽體。
一個統計派的自然主義者以及他們的弟子所不能回答的常見問題是:如果依據偉人和天才在數量上的稀少,他們不能代表人類,那麼瘋子和怪物又怎麼能代表人類呢?為什麼滿臉胡子的女人比天才更有普遍的意義呢?為什麼殺人犯是值得研究的,但是天才不是呢? 無論自然主義這樣做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答案其實就在自然主義最基本的形而上學假設中:作為現代哲學的副産物,最基本的假設就是反人類、反思維、反生活;作為利他主義的副産物,自然主義是對道德判斷的瘋狂逃避&mdash&mdash一種有關憐憫、忍耐和饒恕的曠日持久的哭号。
文學的車輪不停地旋轉着。
人們今天看到的自然主義已經不是自然主義了,而是象征主義;對人的形而上學觀點已然取代了紀實的、統計學的觀點。
但是這是帶有原始恐懼的象征主義。
根據我們現在所感受的觀點,堕落代表了人真實、基本、形而上學的本質,而美德不能;美德永遠都是意外、例外、出離于現實之外;因此,怪物可以表現人的根本性質,然而英雄不能。
浪漫主義也沒有把英雄表現為統計學上的平均,而是把英雄作為人類最高、最優異的潛質的抽象,這涵蓋所有人,所有人都可以根據自身的選擇、在不同的程度上成為這樣的一個英雄。
由于同樣的原因,使用同樣的方式,然而卻基于截然相反的形而上學假設,當今的作家沒有将怪物表現為統計學的平均,而是把它作為人類最下賤、最邪惡的潛質的抽象,他們也認為所有人都可以成為這樣的一個怪物,所有人本質上都是這樣的一個怪物&mdash&mdash其實他們不認為怪物的性質僅僅是潛質,卻是潛藏的現實。
浪漫主義者的英雄&ldquo大于現實中的人”而現在,怪物恰恰&ldquo大于現實中的人&rdquo,或者不妨這樣說,人被描繪得&ldquo小于現實中的人&rdquo。
如果人堅持理性的哲理,包括堅信他們具有意志,那麼這些小說中的英雄人物便能夠引導他們、啟發他們。
如果人堅持非理性的哲理,包括堅信他們隻是無助的傀儡,那麼這些小說中的怪物形象便會讓他們進一步地相信自己的看法;于是他們會覺得:&ldquo你看,我還沒有那麼糟嘛。
&rdquo 把
由于他們目之所及之處失敗要多于成功,他們認為成功是不可能存在的,于是隻表現人類的失敗、挫折和喪志。
由于他們目之所及之處痛苦要多于幸福,他們認為幸福是不可能存在的,于是隻表現事物痛苦的一面。
由于他們目之所及之處醜陋要多于美麗,他們認為美麗是不可能存在的,于是隻表現事物醜陋的一面。
由于他們目之所及之處的惡要多于善,他們認為善是不存在的,于是隻表現惡、罪行、腐敗、堕落和道德淪喪。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現代文學。
人&mdash&mdash人的本質,人性中具有形而上學重要性、具有意義的元素&mdash&mdash在如今的文學作品中是以酒鬼、吸毒者、性變态、殺人魔和神經病為代表的。
現代文學的題材基本上是:一個滿臉大胡子的女人對一個搞馬戲團雜耍的笨蛋的暗戀;或者孩子先天左手生有六指的已婚夫婦面臨的凄慘狀況;或者一個十分有教養的年輕人卻無法說服自己不去公園裡謀殺路人,而他殺人純粹是為了好玩。
所有這些都披着自然主義&ldquo生活片段&rdquo或者&ldquo現實生活&rdquo的外衣&mdash&mdash但是這件老舊的外衣早已衣不蔽體。
一個統計派的自然主義者以及他們的弟子所不能回答的常見問題是:如果依據偉人和天才在數量上的稀少,他們不能代表人類,那麼瘋子和怪物又怎麼能代表人類呢?為什麼滿臉胡子的女人比天才更有普遍的意義呢?為什麼殺人犯是值得研究的,但是天才不是呢? 無論自然主義這樣做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答案其實就在自然主義最基本的形而上學假設中:作為現代哲學的副産物,最基本的假設就是反人類、反思維、反生活;作為利他主義的副産物,自然主義是對道德判斷的瘋狂逃避&mdash&mdash一種有關憐憫、忍耐和饒恕的曠日持久的哭号。
文學的車輪不停地旋轉着。
人們今天看到的自然主義已經不是自然主義了,而是象征主義;對人的形而上學觀點已然取代了紀實的、統計學的觀點。
但是這是帶有原始恐懼的象征主義。
根據我們現在所感受的觀點,堕落代表了人真實、基本、形而上學的本質,而美德不能;美德永遠都是意外、例外、出離于現實之外;因此,怪物可以表現人的根本性質,然而英雄不能。
浪漫主義也沒有把英雄表現為統計學上的平均,而是把英雄作為人類最高、最優異的潛質的抽象,這涵蓋所有人,所有人都可以根據自身的選擇、在不同的程度上成為這樣的一個英雄。
由于同樣的原因,使用同樣的方式,然而卻基于截然相反的形而上學假設,當今的作家沒有将怪物表現為統計學的平均,而是把它作為人類最下賤、最邪惡的潛質的抽象,他們也認為所有人都可以成為這樣的一個怪物,所有人本質上都是這樣的一個怪物&mdash&mdash其實他們不認為怪物的性質僅僅是潛質,卻是潛藏的現實。
浪漫主義者的英雄&ldquo大于現實中的人”而現在,怪物恰恰&ldquo大于現實中的人&rdquo,或者不妨這樣說,人被描繪得&ldquo小于現實中的人&rdquo。
如果人堅持理性的哲理,包括堅信他們具有意志,那麼這些小說中的英雄人物便能夠引導他們、啟發他們。
如果人堅持非理性的哲理,包括堅信他們隻是無助的傀儡,那麼這些小說中的怪物形象便會讓他們進一步地相信自己的看法;于是他們會覺得:&ldquo你看,我還沒有那麼糟嘛。
&rdquo 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