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何謂浪漫主義

關燈
襲的資源也幾近幹涸&mdash&mdash還有那些隻會吹牛不會寫作的寫手,他們所謂的聲名隻是昙花一現,每一次文化的崩潰都會誕生這樣一類人。

     浪漫主義的一些殘餘在流行媒體中還依稀可見&mdash&mdash但是它們的形式已經面目全非,甚至方向都與浪漫主義本來的方向相悖。

     這些浪漫主義殘餘所蘊含的意義(無論它們的作者是否)可以象征性地用幾年前的一個短篇電視劇系列[26]文《迷離境界》來代表。

    在另一個維度的某個未知世界,醫生和社會科學家們一個個都穿着白大褂,心事重重地研究着一個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女孩。

    許多人都躲着她,認為她是個瘋子,是個不可能融入社會過上正常生活的怪胎。

    于是她要求科學家幫助她,但是所有整容手術都收效甚微&mdash&mdash而現在科學家們在為她的最後一次機會準備着:又一次整容手術;如果手術失敗了,她将永世如怪獸一般。

    科學家們紛紛用悲哀的語氣說着這個女孩是多麼需要成為一個正常人,需要歸屬,需要愛,等等。

    我們在片子中看不到人物的形象,但是我們能夠聽到在這最後一次手術的過程中,身影暗淡的醫生們語氣都是緊張、不祥、怪異的,而且毫無生氣。

    醫生們最後宣布,手術失敗了,他們的同情顯得有些虛僞,他們說他們需要找到一個同樣畸形的男孩,隻有他才願意一直陪伴着這個怪獸一樣的姑娘。

    緊接着,鏡頭第一次切到了女孩的臉上:病床上的她安詳地枕在枕頭上,她的容貌有着沉魚落雁的美。

    鏡頭又移到醫生的臉上:那一排醫生全都面目猙獰,他們的臉都不是人的容貌,而是扭曲的、畸形的豬臉,但是也隻有豬鼻子還可以辨識清楚。

    這時畫面漸漸淡出。

     浪漫主義的最後殘餘一直都妄自菲薄地匍匐在文化的邊緣,一直以差強人意的整容手術之後的形态示人。

     由于要迎合那些豬鼻子的堕落,如今的浪漫主義一直在逃避,不是在曆史中逃避,而是在超自然中逃避&mdash&mdash公然抛棄了現實和我們生活的世界。

    他們所描述的那些激動人心的、戲劇性的、不同尋常的一切&mdash&mdash根據他們的創作理念&mdash&mdash都是不存在的;不要太認真,我們隻是寫點白日夢而已。

     羅德·塞林,最具天賦的劇作家之一,一開始是一位自然主義者,他把許多争議性的紀實事件寫進作品,完全客觀地展示各方觀點,避免個人的價值判斷,細緻入微地剖析小人物&mdash&mdash當然,他筆下的人物跟常人不同的一點在于,他們在對話中都出口成章,字字句句都經得起推敲,而&ldquo現實生活&rdquo中的人不會這樣對話,雖然他們應該這樣對話。

    很明顯是由于他希望給他想象力和戲劇性留有更大的空間,羅德·塞林投靠了浪漫主義&mdash&mdash但是他在《迷離境界》中把他的故事設在了另一個維度。

     埃拉·雷文[27]的處女作(《死亡之物》)就具有相當高的水準,他最近又發表了《羅斯瑪麗的嬰兒》,這部作品得以逾越中世紀的物質标簽,直擊那個時代的内核,(十分嚴肅地)把巫術放在現代社會的環境中來描寫;原版的無沾懷胎[28]故事,由于跟上帝相關,在當今的學術界可能被認為隻是一個宗教派别的信仰而已,雷文的這部小說則圍繞着魔鬼主導的無沾懷胎的故事。

     弗雷德裡克·布朗[29]是一位思維獨特的作家,他曾經實踐過許多把科幻小說轉化為關于自然或者超自然陰謀故事的點子;不過他現在已經不寫作了。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30],最後一位努力維持自己電影的高度和深度的制片人,由于對崩壞和恐怖的過分強調,也背離了浪漫主義。

     這就是在當今的情況下,那些具有非同尋常想象力的人表達他們追求生活樂趣的方式。

    浪漫主義&mdash&mdash為抗争原始的罪惡而生,作為自信的奔湧洪流&mdash&mdash最後卻隻能在蹒跚的後人的指尖淌過,這些後人的手無不握着已經屈服于罪惡的筆。

     我不是想暗示這種屈服是有意識的怯懦。

    我不這樣認為:現在的情況已經夠糟的了,沒必要誇大其詞。

     上述的就是如今的美學界。

    但是隻要人類存在,對藝術的需求就會存在,因為這一需求的形而上學基礎紮根于意識的本質&mdash&mdash它一定能挺過這段非理性君臨天下、為所欲為、人們隻能創作出低俗的藝術碎片來滿足藝術需求的時期。

     社會就像個人一樣:災難可以從潛意識中降臨,但是解藥卻不能來自于潛意識。

    無論是對于社會還是個人,都隻有知識可以創造出解藥,也就是隻有意識充分理解的、外顯的哲學才能充當解藥。

     哲學的複興何時到來,我無可奉告。

    任何一個人都隻能找到一條道路,但是卻無法定義這條路的長度。

    但是有一點是确定的,那就是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全新的倫理法則&mdash&mdash理性的倫理法則&mdash&mdash才有可能帶來哲學的複興。

    也正因如此,藝術比任何一個其他方面都需要新的法則。

     在理性和哲學的複興之後,文學會成為第一個涅槃的鳳凰。

    然後有了理性價值觀的武裝,明晰了自己的本質,充滿了對自身無上的重要性的自信,浪漫主義終有它騰飛的一天。

     1969年5&mdash7月 [1] 18世紀到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很大程度上為黑格爾的哲學奠定了基礎。

    &mdash&mdash譯者注 [2] 德國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生命哲學學派的創始人。

    &mdash&mdash譯者注 [3] 客觀主義哲學的原則之一,即當某物具有許多與其他事物區别開的特征時,其他特征所基于的特征為基本特征。

    &mdash&mdash譯者注 [4] 波蘭作家,190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mdash&mdash譯者注 [5] 19世紀美國小說家。

    &mdash&mdash譯者注 [6] 18世紀德國著名詩人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發起了&ldquo狂飙突進運動&rdquo。

    &mdash&mdash譯者注 [7] 法國劇作家,活躍于19世紀末期,一生創作了七部風格各異的歌劇。

    &mdash&mdash譯者注 [8] 英國詩人,小說家。

    &mdash&mdash譯者注 [9] 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作家。

    &mdash&mdash譯者注 [10] 英國著名小說家,他創造的&ldquo外星人&rdquo、&ldquo反烏托邦&rdquo等題材成為科幻小說界無法超越的永恒經典。

    &mdash&mdash譯者注 [11] 法國小說家,科幻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mdash&mdash譯者注 [12]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唐璜》家喻戶曉。

    &mdash&mdash譯者注 [13] 美國小說家,一生寫作了三百多部短篇小說。

    &mdash&mdash譯者注 [14] 西部小說指以19世紀後半葉前後發生在美國西部的故事為題材的小說。

    &mdash&mdash譯者注 [15] 英國作家,創作了著名的詹姆斯·邦德系列。

    &mdash&mdash譯者注 [16] 美國作家,以間諜小說著稱,他的邁特·海姆小說系列從1960年首次發表開始,三十年經久不衰。

    &mdash&mdash譯者注 [17] 20世紀美國女作家,獲1925年獲普利策小說獎。

    &mdash&mdash譯者注 [18] 美國小說家,她一生創作了多部十分暢銷的小說,并且很多都被搬上銀幕。

    &mdash&mdash譯者注 [19] 美國作家,代表了南部得克薩斯的寫作風格。

    &mdash&mdash譯者注 [20] 20世紀20年代末期興起于美國,其中描寫的偵探大多在黑暗的社會環境中挺身而出,伸張正義;故事一般情節緊湊,文字簡潔。

    &mdash&mdash譯者注 [21] 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關鍵人物。

    &mdash&mdash譯者注 [22] 英國恐怖片演員,其塑造的最經典的角色是弗蘭肯斯坦的怪物。

    &mdash&mdash譯者注 [23] 脫節概念是安·蘭德自創的哲學術語,指那些作為其他概念的基礎,卻反而被否認的概念。

    例如,如果某學派否認物質,卻提倡運動是一切的本源,則其實是沒有意識到物質才是運動的基礎,在物質的領域形成了一個&ldquo脫節概念&rdquo。

    &mdash&mdash譯者注 [24] 美國表現主義文學家,193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mdash&mdash譯者注 [25] 法國著名作家,19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mdash&mdash譯者注 [26] 這個系列電視劇1959年至1964年在美國連播一百五十多集,也登陸了英、法、德等國家,收獲許多好評。

    《迷離境界》是該系列的一個短劇,中文也譯為《陰陽魔界》。

    &mdash&mdash譯者注 [27] 美國作家。

    &mdash&mdash譯者注 [28] 指聖母還是處女卻生育了耶稣,這是基督教的一大争議之處。

    &mdash&mdash譯者注 [29] 科幻小說作家。

    &mdash&mdash譯者注 [30] 好萊塢電影藝術大師。

    &mdash&mdash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