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藝術與人生觀
關燈
小
中
大
sh&mdash這也是人生觀之外的因素。
人生觀隻會在一個人對一件藝術作品體會到十分個人的情感時才會完全地參與進來。
但除此之外,欣賞還有很多層次和程度;它們之間的區别就好像是情愛、好感和友誼的區别。
例如:我很喜歡雨果的作品,不僅僅是因為我崇拜他無與倫比的文學禀賦。
我發現他的人生觀和我的人生觀有很多相似之處,盡管我對于他提出的一切哲理都不敢苟同;我也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他引人入勝的情節架構和他對心理陰暗面的無情拆解,盡管他的哲理以及他的人生觀和我的有着天壤之别;我喜歡米奇·斯皮蘭[16]早期的小說,因為他巧奪天工的故事和以道德為主線的風格,盡管他的人生觀與我的不盡相同,他的作品也沒有強烈的哲理元素;我無法忍受托爾斯泰的作品,因為看他的書是我幹過的最無聊的事情,他的哲理和人生觀不僅僅是錯誤的,而且是邪惡的,不過從純文學的角度說,我不得不承認他以他獨特的方式跻身為十分優秀的作家。
為了把理性分析和人生觀的區别闡述清楚,我用人生觀的術語把前面一段重新寫一遍:讀雨果就好像走進一座教堂;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好像跟着一位可靠的向導走進恐怖的鬼屋;讀斯皮蘭就好像是在公園聽着星勁樂團的奏樂聲;讀托爾斯泰就好像走進一個不值得逗留的亂糟糟的後院。
當一個人學會把藝術作品的含義&ldquo翻譯&rdquo為客觀意象的時候,他就會發現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像藝術一樣強有力地暴露出人性的本質。
藝術家在作品中揭示出他赤裸的靈魂&mdash&mdash而你們,親愛的讀者們,也在你們對作品的反應中揭示出你們赤裸的靈魂。
1966年3月 [1] 文藝複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家、建築師,極度強調人物的&ldquo健美&rdquo。
&mdash&mdash譯者注 [2] 最偉大的戲劇家,他在創作生涯的後期主要創作悲劇,着重描寫鬥争和複仇,其中四大悲劇,即《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最為著名。
&mdash&mdash譯者注 [3] 俄羅斯小說家、哲學家,他的作品很多都關乎人性和階級,剖析善與惡。
&mdash&mdash譯者注 [4] 美國小說家,他的作品涵蓋了許許多多美國人的生活經曆,《大街》、《巴比特》等作品被譽為美國城鎮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mdash&mdash譯者注 [5] 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他的題材大部分都是荷蘭普通人生活和勞作的場景。
&mdash&mdash譯者注 [6] 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對窮人和下等人十分同情,用文學揭露上層社會的奢靡和淫穢。
&mdash&mdash譯者注 [7] 19世紀俄國的偉大作家,他着重寫平凡人不平凡的想法,從中挖掘人性的陰暗面。
&mdash&mdash譯者注 [8] 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畫風神奇多變,風格卻總是十分陰郁。
&mdash&mdash譯者注 [9] 西班牙傑出的超現實主義畫家,作品極端奇異,代表作為《永恒的記憶》。
&mdash&mdash譯者注 [10] 與線性相對,主要形容一筆一畫清晰可見的畫作,例如倫勃朗、凡·高,以及印象派的大部分作品。
&mdash&mdash譯者注 [11] 17世紀偉大的德國畫家。
&mdash&mdash譯者注 [12] 20世紀以畢加索為首的先驅藝術運動。
&mdash&mdash譯者注 [13] 20世紀美國優秀的青年作家,但英年早逝,他在創作生涯中一直在嘗試現代主義的寫法,代表作《天使望故鄉》。
&mdash&mdash譯者注 [14] 美國作家,其作品着重寫作階級差異和美國的社會生活。
&mdash&mdash譯者注 [15] 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文風自然樸素,代表作為《包法利夫人》。
&mdash&mdash譯者注 [16] 美國小說家,在20世紀80年代的創作巅峰曾幾乎包攬當時的暢銷書榜。
&mdash&mdash譯者注
人生觀隻會在一個人對一件藝術作品體會到十分個人的情感時才會完全地參與進來。
但除此之外,欣賞還有很多層次和程度;它們之間的區别就好像是情愛、好感和友誼的區别。
例如:我很喜歡雨果的作品,不僅僅是因為我崇拜他無與倫比的文學禀賦。
我發現他的人生觀和我的人生觀有很多相似之處,盡管我對于他提出的一切哲理都不敢苟同;我也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他引人入勝的情節架構和他對心理陰暗面的無情拆解,盡管他的哲理以及他的人生觀和我的有着天壤之别;我喜歡米奇·斯皮蘭[16]早期的小說,因為他巧奪天工的故事和以道德為主線的風格,盡管他的人生觀與我的不盡相同,他的作品也沒有強烈的哲理元素;我無法忍受托爾斯泰的作品,因為看他的書是我幹過的最無聊的事情,他的哲理和人生觀不僅僅是錯誤的,而且是邪惡的,不過從純文學的角度說,我不得不承認他以他獨特的方式跻身為十分優秀的作家。
為了把理性分析和人生觀的區别闡述清楚,我用人生觀的術語把前面一段重新寫一遍:讀雨果就好像走進一座教堂;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好像跟着一位可靠的向導走進恐怖的鬼屋;讀斯皮蘭就好像是在公園聽着星勁樂團的奏樂聲;讀托爾斯泰就好像走進一個不值得逗留的亂糟糟的後院。
當一個人學會把藝術作品的含義&ldquo翻譯&rdquo為客觀意象的時候,他就會發現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像藝術一樣強有力地暴露出人性的本質。
藝術家在作品中揭示出他赤裸的靈魂&mdash&mdash而你們,親愛的讀者們,也在你們對作品的反應中揭示出你們赤裸的靈魂。
1966年3月 [1] 文藝複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家、建築師,極度強調人物的&ldquo健美&rdquo。
&mdash&mdash譯者注 [2] 最偉大的戲劇家,他在創作生涯的後期主要創作悲劇,着重描寫鬥争和複仇,其中四大悲劇,即《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最為著名。
&mdash&mdash譯者注 [3] 俄羅斯小說家、哲學家,他的作品很多都關乎人性和階級,剖析善與惡。
&mdash&mdash譯者注 [4] 美國小說家,他的作品涵蓋了許許多多美國人的生活經曆,《大街》、《巴比特》等作品被譽為美國城鎮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mdash&mdash譯者注 [5] 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他的題材大部分都是荷蘭普通人生活和勞作的場景。
&mdash&mdash譯者注 [6] 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對窮人和下等人十分同情,用文學揭露上層社會的奢靡和淫穢。
&mdash&mdash譯者注 [7] 19世紀俄國的偉大作家,他着重寫平凡人不平凡的想法,從中挖掘人性的陰暗面。
&mdash&mdash譯者注 [8] 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畫風神奇多變,風格卻總是十分陰郁。
&mdash&mdash譯者注 [9] 西班牙傑出的超現實主義畫家,作品極端奇異,代表作為《永恒的記憶》。
&mdash&mdash譯者注 [10] 與線性相對,主要形容一筆一畫清晰可見的畫作,例如倫勃朗、凡·高,以及印象派的大部分作品。
&mdash&mdash譯者注 [11] 17世紀偉大的德國畫家。
&mdash&mdash譯者注 [12] 20世紀以畢加索為首的先驅藝術運動。
&mdash&mdash譯者注 [13] 20世紀美國優秀的青年作家,但英年早逝,他在創作生涯中一直在嘗試現代主義的寫法,代表作《天使望故鄉》。
&mdash&mdash譯者注 [14] 美國作家,其作品着重寫作階級差異和美國的社會生活。
&mdash&mdash譯者注 [15] 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文風自然樸素,代表作為《包法利夫人》。
&mdash&mdash譯者注 [16] 美國小說家,在20世紀80年代的創作巅峰曾幾乎包攬當時的暢銷書榜。
&mdash&mdash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