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梅開二度

關燈
“一旦你考慮到時間及其無限性,個人的東西就不再以同樣的方式影響你了。

    悲哀、苦難,所有生命中有限的東西部以截然不同的面目出現了。

    ” 他問我是否讀過鄧恩①的《時間試驗》,還借了一本給我,從那時起,我發現自己有了某種變化,不是内心變化,由不是外表的變化,而是我看待事物更客觀了,在一個充滿着内在聯系的大千世界裡,我自己不過是滄海一粟。

    人們可以不時地把握自己,從另一個既有的平面上觀察自己的存在—— ①鄧恩(1867—1936)美國幽默作家和新聞記者。

    --譯注 開始時會很笨拙,但是從那一刻起,我的确感覺到一種強烈的舒适感和一種從未體驗過的對甯靜的真切理解。

     對其裡斯·維克斯,我感謝他引導我心胸開闊地面對生活。

    他藏書很多,有哲學及其他各方面的,他是個出類拔萃的年輕人。

    有時我懷疑我倆還能否再次見面,我覺得不見面也知足了。

    我倆就像黑夜裡撩舷而過的兩艘航船。

    他遞過一件禮物。

    我接受了。

    這是一件不曾有過的禮物,因為它是智慧的禮物。

    它來自頭腦,而不僅僅來自心靈。

     我不能在巴格達再呆下去了,因為我急于趕回家準備過聖誕節。

     在旅館裡,我結識了皇家非洲步槍隊的德懷爾上校。

    他到過世界許多地方。

    他上了年紀,對中東的事無所不知。

    我倆的話頭是從肯尼亞和烏幹達開始的,我提到我的哥哥曾在那兒住了許多年,并告訴他我哥哥叫米勒。

    他審視着我,随之臉上浮現出一種我已熟悉的表情,一種充滿疑問神情。

     “你是說你是米勒的妹妹?你哥哥是煙鬼比利·米勒?”我從沒聽說過煙鬼比利這個綽号。

     “瘋瘋癫癫的?”他探詢地補充說。

     “是這樣,”我很同意他的看法。

    “他總是瘋瘋癫癫的。

    ” “你比他年紀小多了,是不是?” “比他小十歲。

    ””他出門時你還是個孩子吧?” “對。

    我對他不熟悉,可他放假時常回家來。

    ” “他後來怎麼樣了?我曾聽說他住進了醫院,後來就沒消息了。

    ” 我介紹了我哥哥的生活的情況,他如何被送回家等死,雖然醫生說他活不多久了,可他又活了幾年。

     我和德懷爾上校從此結為好友。

    有時我去他那裡吃飯,有時他來我旅館進餐;我們的話題總是扯到肯尼亞、乞力馬紮羅山、烏幹達和維多利亞湖,以及我哥哥的一些轶事上。

     德懷爾上校以一種專橫和軍事化的方式給我安排了下次出國旅行的遊玩日程。

    “我給你安排了三次旅行,”他說,一旦你合适,我又脫得開身,我就跟你定下時間。

    我想到埃及什麼地方碰頭。

    ”接着他把旅行計劃講給我聽。

     我腦海裡時常出現疑窦:這樣的日程安排我身體吃得消嗎?也許,我們倆人都知道這種安排不過是想想而已。

    他是個孤僻的人。

    德懷爾上校行伍出身,過着嚴格的軍旅生活,而且漸漸地與不願離開英國故土的妻子産生了隔閡。

    據他說,她所關心的就是在幽寂的路邊有所清靜的小房子過日子;他的孩子對他回家休假毫無親熱的表示。

    他們認為他去原始地區旅行是荒唐的。

     這時已經到了十一月,天氣漸漸地變了。

    炙人的太陽見不到了,甚至偶爾會下場雨。

    我訂了回國的票,可能我會懷着遺憾之情告别巴格達,但也不盡如此,因為我已經制訂了重返巴格達的計劃。

     3 回家住了一段時間後,我搭乘勞埃德·的裡雅斯蒂諾号船去貝魯特旅行。

    在那兒住了幾天,再次随奈恩運輸公司的車隊穿越沙漠。

    船離開亞曆山大勒達沿海岸航行。

    海面波浪起伏,我身體有些不适。

    在船上,我注意到另一位婦女,這位叫西比爾·伯内特的婦女後來告訴我,她也不習慣于颠簸的海浪。

    入們通常叫她鮑夫·伯内特,是當時的空軍少将查爾斯·伯内特爵士的妻子,她此行的目的就是去和丈夫團聚。

    她是個很有見地的女人,心直口快,愛好旅行和觀賞異國風光,她在阿爾及爾有一套漂亮的住宅。

     同行的人中,還有一些英國天主教徒,她們去伊拉克瞻仰《聖經》中提到過的地方。

    領頭的是一個面目兇惡的女人,叫威爾布裡厄姆嬸嬸,西比爾·伯内特說她活像個大甲蟲,說得太對了。

    她是個人人都想和她作對的女人。

     我們到了巴格達,我拜會了幾位老朋友,在那痛快地玩了四五天,随後就接到伍利夫婦的電報,去了烏爾。

     這年六月,我曾在倫敦見過他們,當時他倆回家探親,我還把剛剛買下的克萊絲威爾街巷中的一幢小房子借給他們祝就在他倆修繕房屋時,他們為我安排了一項迷人的計劃。

     我在初夏前一星期左右到了烏爾,待他們收拾好行李後,就和他們一道走,穿過叙利亞,直奔希臘,能和他倆同行去希臘的德爾法,我很高興。

     我頂着沙漠風暴到了烏爾。

    以前在那兒旅行曾遇到過沙漠風暴,但這一次更猛烈,持續了四五天。

    我從沒領教過四周到處彌漫着沙粒的情景。

    盡管窗戶緊閉,還挂着防蚊簾,可到了晚上,床上仍是一層沙子。

    雖然睡前到門外抖幹淨,但次日早晨臉上的沙子還是不少。

    整整受了五天的罪。

     然而我們卻談天說地,大家一團和氣,我在那兒過得有滋有味。

     伯羅斯神父又到了那裡,還有建築家威特伯恩,這次還有倫納德·伍利的助手馬克斯·馬洛溫,他已經當了五年助手了,可前一年我來時他剛好不在。

    他是個身材削瘦,皮膚黝黑的青年人,沉默寡言,極少開口,但對自己分内之事極為熟悉。

     我很快看到他善于處事。

    他和工匠們關系融洽,更難為他的是,把凱瑟琳·伍利哄得團團轉。

    凱瑟琳對我說:“馬克斯當然是個出色的助手。

    我不知道要是這些年沒有他會怎麼樣,我想你會喜歡他的。

    我派他陪你去納傑夫和卡爾巴拉。

    納傑夫是穆斯林死者的聖城,卡爾巴拉那兒有座建築精美的清真寺。

    我們收拾妥當後去巴格達,他陪你去那裡。

    你沿途可以看看尼普爾。

    ” “哦.”我說,“但是,他難道不想去巴格達嗎?我是說,他回家前要去那兒看看朋友吧。

    ”一想到讓這個年輕人陪着就不痛快,他在烏爾操勞了三個月,或許要一個人去巴格達玩一玩呢。

     “噢,不會的,”凱瑟琳肯定地說,“馬克斯會樂意的。

    ” 像馬克斯這樣在艱苦的考古發掘地努力工作。

    終于可以去休息,可以去散散心的年輕人,犧牲自己時間開車陪一位比自己年長,對考古一竅不通的陌生婦女去看什麼風景,大家竟都覺得是天經地義的事。

    看來馬克斯把這事也當作很自然的事了。

    他是個表情莊重的年輕人,我在他面前有些緊張。

    我暗自有些揣揣不安。

    是不是應該向他表示歉意。

    我也确實結結巴巴地向他透露過這趟旅行不是我的主意,可馬克斯卻表現出蠻不在乎的樣子。

    他說反正也沒什麼事。

    回家可以一程一程地走,先和伍利夫婦一道走,既然他已到過德爾法,就和他們分手,去看看巴薩神廟和其他希臘名勝。

     他本人也願意去尼普爾看看。

    那是個值得玩味的地方,去那兒他總是興緻勃勃,當然還有納傑夫和卡爾巴拉,全值得一看。

     我倆如期起程。

    在尼普爾玩得很痛快,盡管累得精疲力竭。

     晚上七點左右,我們到了迪瓦尼亞,我們住在迪希伯恩斯家過夜。

     這一晚真讓人費解。

    迪希伯思斯太太四處應酬,不但要和身旁的人交談,還要照應我和馬克斯。

    馬克斯回答得彬彬有禮;傳教士夫婦一言不發,做妻子的死死盯着丈夫,而他卻絞扯着手絹。

     我打着瞌睡,朦胧中腦子裡冒出一個地道的偵探故事的情節。

    一位傳教士因精神過分緊張而漸漸地失去了理智。

     為什麼精神緊張?肯定是出了什麼事。

    每到一地,他都絞扯着手絹,把手絹撕成碎片,從而提供些線索。

    線索、手絹、碎片,天旋地轉,我打瞌睡差一點滑到椅子下面去。

     這時,左耳旁響起一個刺耳的聲音:“所有的考古學家,”迪希伯恩斯先生不懷好意地說,“都是騙子。

    ” 我睡意全沒了,琢磨着他這個人和他的話。

    他這話是挑釁性地沖我來的。

    我覺得維護考古學家的信譽沒什麼必要,于是就口氣溫和地說:“你憑什麼認為他們是騙子呢?他們說假話了嗎?”“一切。

    ”迪希伯思斯先生說.一切都是假的,說什麼他們知道文物的年代了,挖掘出什麼東西,什麼這是有七千年的曆史樓,那件有三千年之久唉,什麼這個帝王那時當政啦,另外那個帝王取而代之啦,騙子,統統是騙子,無一例外。

     “難道這還會有假嗎?”我說, “果真如此?”迪希伯恩斯先生嘲諷地一笑,不說話了。

     我和傳教士說了幾句話,可他沒什麼表示。

    接着迪希伯恩斯先生再次打破了緘默,透露出他憤憤不平的緣由:“一般情況下,我都得把起居室讓出來給考古學家那家夥。

    ” “噢,”我不安地表示,“對不起,我沒想到。

    ” 第二天清晨五點,我們上了路。

    我倆造訪了納傑夫,那的确是個迷人的地方,真正的墓地,死者的城市。

    帶着黑色面罩的穆斯林婦女來來往往地哭泣着。

    這是極端分子的溫床,不是随便可以來的,需要事先通知警察,他們會注意是否會發生狂熱沖突。

     我們離開納傑夫,前住卡爾巴拉,那兒有漂亮的清真寺,拱頂金碧輝煌。

    這是我第一次走到近處觀賞它。

    我們在警察哨所裡過夜。

    在維多利亞時代長大的我,夜裡去叫醒一個不太熟悉的年輕人,請他陪我去廁所,真是不可思議的事。

    然而很快就習慣了。

    我叫醒了馬克斯,他又叫來一個警察,警察提了盞燈,我們三人走過長長的走廊,到了個奇臭難聞的地方。

    馬克斯和警察又陪着我一起回到了住處。

     第二天早晨吃了早飯,一個正在采摘玫瑰花的花匠,拿着一束花走過來。

    我站在那兒等着,準備報之以優雅的一笑。

    我絲毫也沒料到,他競不睬我一眼地徑直走到馬克斯前,深深地鞠一躬,把花遞給他。

    馬克斯呵呵一笑,對我說,“這是東方,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