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成熟
關燈
小
中
大
,隻是對不能再經常像遊曆天堂一般穿過花市而遺憾。
暑假的時候我回到阿什菲爾德度假。
就在假期結束的時候,母親對我的教育又有了新的打算。
對于母親這種做法我已經習以為常了。
5 姨婆的醫生巴伍德大夫有一位嫂子在巴黎辦了一個女子精修班,每期隻招收十二到十五名學員。
每名學員都要選樂課,去藝術學校或者巴黎大學文理學院聽課。
“你覺得去那兒學習怎樣?”母親征詢我的意見。
正像我說過的那樣,我喜歡新鮮,事實上這時我的信條已經确立,那就是:“無論什麼,都應該嘗試一下。
”就這樣,秋天的時候,我進入了德賴登女士設在德布瓦大街凱旋門外的德賴登女子精修班。
德賴登班的一切都那麼令人惬意,我頭一次感覺到,我們所學的一切都引人人勝。
班裡一共十二名學生。
德賴登女士細高個子,身段優美,一頭白發梳理得非常整齊美觀。
她有些兇悍,每逢生氣的時候,就喜歡使勁揉擦她那隻紅鼻子。
她說話冷漠,夾雜着譏諷,讓人惶恐卻又能激勵人上進。
她的助手是個法國女人,帕蒂太太,帕蒂太太是個典型的法國人,喜怒無常,多愁善感,特别容易偏激。
我們大家卻非常喜歡她,幾乎不像懼怕德賴登女士那麼怕她。
這裡的生活多少有點大家庭的意味,但在學習上,人人都一絲不苟。
教師特别注重音樂學習,但課程的開設也是豐富多彩的。
我們從法蘭西喜劇院聘請一些人來為我們講授莫裡哀、拉辛和高乃依,還從藝術學校邀請歌唱家為我們演唱呂裡和格魯克的歌曲。
班裡還開設了戲劇課,課上要朗誦作品。
幸好我們做聽寫測驗的次數不多,所以我的拼寫錯誤也就不那麼惹人注目。
由于我的法語說得比别的同學都流暢,在背誦台詞的時候完全沉醉在劇情之中,仿佛自己就是劇中那位可悲的女主人公。
我站在講台前,高聲朗誦道:“大人,這一切榮華富貴恐怕是不會讓我動心的。
” 我們大家都喜歡上戲劇課。
我們被帶到法蘭西喜劇院,觀摩古典戲劇和一部分現代戲劇。
我認為,隻有能真正刺激起學習者反應的教學才算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單純的介紹是沒有意義的,學生并不能真正學到什麼新知識。
請戲劇演員談談她所主演的戲劇,重複她的台詞;請名符其實的歌唱家來為學生演唱格魯克的《奧菲奧與歐律狄刻》中的片斷,隻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心中對藝術的執着的追求。
這樣的教學向我展示了一片嶄新的世界——一個能使我終身受益無窮的藝術天地。
我個人的主修課是音樂,學鋼琴和聲樂。
教授我鋼琴的是一位叫查爾斯·菲施特爾的奧地利人。
他偶爾也去倫敦,舉辦鋼琴獨奏會。
他是位和善而又嚴厲的教師。
學生彈奏時,他在屋子裡來回踱步,望望窗外,聞聞鮮花,好像并沒有用心傾聽。
可是一旦你彈錯了某個音,或者某個樂段彈得不準,他立即會像一隻捕食的老虎蓦地一下轉過身子,咆哮着:“喂,你彈的這是什麼,小家夥,嗯?難聽極了!”起初這一舉動令人心驚肉跳,慢慢地也就習慣了。
他酷愛肖邦的作品,我所學的大多是肖邦的練習曲、圓舞曲、幻想曲、即興曲和一首叙事曲。
我知道自己在他的指導下,有了長足的進步,心裡很高興。
我還學習了貝多芬的奏鳴曲,幾支被他稱為“客廳小品”的輕快曲子,一首浪漫曲,柴可夫斯基的船夫曲,以及其他作品。
我勤學苦練,往往每天彈琴七個小時。
一種強烈的熱望在我的心底升騰——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從理智上意識到了這一奢望,可它确實埋藏在我的心靈深處——我幻想成為一個鋼琴家,在音樂會上表演。
這将意味着長時間的艱苦奮鬥,但我察覺到自己的進步速度非常快。
我的聲樂課開始得比鋼琴課要早些,指導老師是布耶先生。
他與讓·德·赫茲克齊名,被公認為當時巴黎最有影響的兩個聲樂教師。
赫茲克曾經是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布耶是著名的男中音歌劇演員,布耶先生認為我的頭聲是完美的,發出的音自然,恰到好外。
胸腔音也不錯,隻是中音區特别成問題。
為此,我得先從次女高音部練起,以發展我的中音區。
他時常為我那“英國面孔”所惱火:“又是英國面孔,一點表情都沒有!太呆闆了。
聲音、吐字都是從嗓子眼裡發出的.這怎麼行?法語發音要從上腭發出來,從口腔的上部。
上颚和鼻梁才是中音區發聲的正确位置。
你法語說得很漂亮,非常流暢,隻是可惜不帶英國口音,而是帶着南方口音,你從哪兒學來的南方口音?”我矜持片刻說,這也許因為我是跟一位在法國南部長大的女傭學法語的緣故。
“噢,原來是這樣。
”他說,“對,就是這麼回事。
你說話帶的是南部口音,你的法語說得很流暢,但用的都是英國人的發聲習慣,聲音是從嗓子眼裡發出來的。
你必須移動雙唇,保持上下牙齒緊合。
噢,我知道該怎麼辦了。
” 他要我在嘴角處銜着一支鉛筆,唱的時候盡量吐字清楚,但不能讓筆掉下來。
開始的時候,我極難做到這一點,後來終于過了這一關,能夠牙齒緊咬鉛筆,雙唇大開大合,吐出字來。
我學會了大量的法國歌曲,還學會用德語演唱許多舒伯特的歌曲。
盡管我不懂德語,學會這些歌卻并不很困難,當然了,我也學用意大利語演唱。
但總的說來,指導教師不允許我好高鹜遠。
大約學習了六個月左右之後,他允許我唱《繡花女》中的詠歎調和《托斯卡》中的詠歎調《為藝術,為愛情》。
這一段時間的生活是幸福愉快的。
有時候,學員們從盧浮宮回來。
一起到一家飲食店喝茶。
對一個貪嘴的姑娘來說,沒有比這更開心的事情了。
我最喜歡吃那裡的美味的奶油蛋糕。
我們偶爾也在德賴登女士的家裡聚會。
有一次。
她從前的一位學生帶着兒子也趕來了。
這位美國婦女跟一位法國子爵結了婚。
她的兒子魯迪也算得上是一位貴族,但從其相貌來看卻像是——個地道的美國大學生。
當他看到這十二位已經發育成熟的姑娘在用熱烈好奇、甚至可能是脈脈含情的眼光一齊注視他的時候。
他一定有點怯懦了。
通過與魯迪相識,我發現自己已經發生了變化。
雖然我們僅僅見過幾次。
但這卻是某種轉變的标志。
就在這時。
我跨出了祟尚英雄的階段,不再保有那種無私的愛情、為自己的心上人無償地作出犧牲。
從這時起,青年男子在我的眼裡就是實實在在的人——一些與之相處能給我帶來歡愉的人。
總有一天,我要在他們中選擇我的丈夫。
雖然魯迪并沒有使我動心——假如我們常見面,也許我會愛上他——但我的的确确意識到自己心理上的巨變。
我已經成為女子世界中的徘徊者。
就在這時,我心中的最後一尊偶像——倫敦大主教的形象也隐去了。
我需要跟有血有肉的小夥子交往,而且越多越好。
我猜不到自己将在德賴登女士的精修班學習多久——一一年,也許十八個月,我想是不會超過兩年的。
我那變化無常的母親沒有提出更改對我的教育的計劃的建議,大概是沒有聽到什麼更能振奮人心的消息。
我倒是覺得。
很可能是她的直覺告訴她。
我對現狀感到滿足,正在學習有價值的東西,它們将成為我生活中樂趣的一部分。
就在我離開巴黎的前不久,—個理想火花熄滅了。
德賴登女士當時正準備接待她從前的一位學生,利默裡克伯爵夫人。
她是一名優秀的鋼琴家,也曾拜查爾斯·菲施特爾為師。
每逢這種場合.班裡總要組織一次非正式的音樂會,由正在學習鋼琴的兩三名學生表演。
我參加了這次演出,其結果是災難性的,快輪到我演奏的時候,我心中忐忑不安,在平時也是這樣,不足為奇,可是當我在琴凳上落座時,這種心慌并沒有像以往那樣随即消失。
無能感像潮水一樣吞噬了我,我彈錯了音符。
節奏也亂了,樂句生硬笨拙———簡直是一塌糊塗。
沒有誰比利默裡克太太更和藹可親的了,演奏之後她跟我談了一次話,安撫我說她看得出來我當時心裡緊張,再說怯場也是在所難免的。
也許随着在觀衆面前演奏的經曆豐富起來,怯場的心理會被克服的。
她的一席話使我感激不盡,但我也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缺乏演奏經驗的問題。
我繼續學習音樂。
畢業前夕,我坦率地問查爾斯·福斯特,經過刻苦學習和實踐,我将來能否成為一名職業鋼琴家。
他很善于理解别人,沒有對我說假話,他認為我缺乏在公衆面前表演的氣質。
我覺得他是對的,感謝他能夠讓我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況。
我曾一度陷入痛苦之中。
我努力從這一痛苦中擺脫出來。
假如你所追求的是不可企及的,那就最好不要讓自己糾纏在懊喪和妄想的羁絆之中,而應該認識自己,繼續自己的人生之路。
這種早來的挫折有助于我對個人未來的選擇。
它使我認識到我不具備在任何公開的場合表現自己的資質。
用我個人的話來說,就是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
暑假的時候我回到阿什菲爾德度假。
就在假期結束的時候,母親對我的教育又有了新的打算。
對于母親這種做法我已經習以為常了。
5 姨婆的醫生巴伍德大夫有一位嫂子在巴黎辦了一個女子精修班,每期隻招收十二到十五名學員。
每名學員都要選樂課,去藝術學校或者巴黎大學文理學院聽課。
“你覺得去那兒學習怎樣?”母親征詢我的意見。
正像我說過的那樣,我喜歡新鮮,事實上這時我的信條已經确立,那就是:“無論什麼,都應該嘗試一下。
”就這樣,秋天的時候,我進入了德賴登女士設在德布瓦大街凱旋門外的德賴登女子精修班。
德賴登班的一切都那麼令人惬意,我頭一次感覺到,我們所學的一切都引人人勝。
班裡一共十二名學生。
德賴登女士細高個子,身段優美,一頭白發梳理得非常整齊美觀。
她有些兇悍,每逢生氣的時候,就喜歡使勁揉擦她那隻紅鼻子。
她說話冷漠,夾雜着譏諷,讓人惶恐卻又能激勵人上進。
她的助手是個法國女人,帕蒂太太,帕蒂太太是個典型的法國人,喜怒無常,多愁善感,特别容易偏激。
我們大家卻非常喜歡她,幾乎不像懼怕德賴登女士那麼怕她。
這裡的生活多少有點大家庭的意味,但在學習上,人人都一絲不苟。
教師特别注重音樂學習,但課程的開設也是豐富多彩的。
我們從法蘭西喜劇院聘請一些人來為我們講授莫裡哀、拉辛和高乃依,還從藝術學校邀請歌唱家為我們演唱呂裡和格魯克的歌曲。
班裡還開設了戲劇課,課上要朗誦作品。
幸好我們做聽寫測驗的次數不多,所以我的拼寫錯誤也就不那麼惹人注目。
由于我的法語說得比别的同學都流暢,在背誦台詞的時候完全沉醉在劇情之中,仿佛自己就是劇中那位可悲的女主人公。
我站在講台前,高聲朗誦道:“大人,這一切榮華富貴恐怕是不會讓我動心的。
” 我們大家都喜歡上戲劇課。
我們被帶到法蘭西喜劇院,觀摩古典戲劇和一部分現代戲劇。
我認為,隻有能真正刺激起學習者反應的教學才算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單純的介紹是沒有意義的,學生并不能真正學到什麼新知識。
請戲劇演員談談她所主演的戲劇,重複她的台詞;請名符其實的歌唱家來為學生演唱格魯克的《奧菲奧與歐律狄刻》中的片斷,隻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心中對藝術的執着的追求。
這樣的教學向我展示了一片嶄新的世界——一個能使我終身受益無窮的藝術天地。
我個人的主修課是音樂,學鋼琴和聲樂。
教授我鋼琴的是一位叫查爾斯·菲施特爾的奧地利人。
他偶爾也去倫敦,舉辦鋼琴獨奏會。
他是位和善而又嚴厲的教師。
學生彈奏時,他在屋子裡來回踱步,望望窗外,聞聞鮮花,好像并沒有用心傾聽。
可是一旦你彈錯了某個音,或者某個樂段彈得不準,他立即會像一隻捕食的老虎蓦地一下轉過身子,咆哮着:“喂,你彈的這是什麼,小家夥,嗯?難聽極了!”起初這一舉動令人心驚肉跳,慢慢地也就習慣了。
他酷愛肖邦的作品,我所學的大多是肖邦的練習曲、圓舞曲、幻想曲、即興曲和一首叙事曲。
我知道自己在他的指導下,有了長足的進步,心裡很高興。
我還學習了貝多芬的奏鳴曲,幾支被他稱為“客廳小品”的輕快曲子,一首浪漫曲,柴可夫斯基的船夫曲,以及其他作品。
我勤學苦練,往往每天彈琴七個小時。
一種強烈的熱望在我的心底升騰——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從理智上意識到了這一奢望,可它确實埋藏在我的心靈深處——我幻想成為一個鋼琴家,在音樂會上表演。
這将意味着長時間的艱苦奮鬥,但我察覺到自己的進步速度非常快。
我的聲樂課開始得比鋼琴課要早些,指導老師是布耶先生。
他與讓·德·赫茲克齊名,被公認為當時巴黎最有影響的兩個聲樂教師。
赫茲克曾經是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布耶是著名的男中音歌劇演員,布耶先生認為我的頭聲是完美的,發出的音自然,恰到好外。
胸腔音也不錯,隻是中音區特别成問題。
為此,我得先從次女高音部練起,以發展我的中音區。
他時常為我那“英國面孔”所惱火:“又是英國面孔,一點表情都沒有!太呆闆了。
聲音、吐字都是從嗓子眼裡發出的.這怎麼行?法語發音要從上腭發出來,從口腔的上部。
上颚和鼻梁才是中音區發聲的正确位置。
你法語說得很漂亮,非常流暢,隻是可惜不帶英國口音,而是帶着南方口音,你從哪兒學來的南方口音?”我矜持片刻說,這也許因為我是跟一位在法國南部長大的女傭學法語的緣故。
“噢,原來是這樣。
”他說,“對,就是這麼回事。
你說話帶的是南部口音,你的法語說得很流暢,但用的都是英國人的發聲習慣,聲音是從嗓子眼裡發出來的。
你必須移動雙唇,保持上下牙齒緊合。
噢,我知道該怎麼辦了。
” 他要我在嘴角處銜着一支鉛筆,唱的時候盡量吐字清楚,但不能讓筆掉下來。
開始的時候,我極難做到這一點,後來終于過了這一關,能夠牙齒緊咬鉛筆,雙唇大開大合,吐出字來。
我學會了大量的法國歌曲,還學會用德語演唱許多舒伯特的歌曲。
盡管我不懂德語,學會這些歌卻并不很困難,當然了,我也學用意大利語演唱。
但總的說來,指導教師不允許我好高鹜遠。
大約學習了六個月左右之後,他允許我唱《繡花女》中的詠歎調和《托斯卡》中的詠歎調《為藝術,為愛情》。
這一段時間的生活是幸福愉快的。
有時候,學員們從盧浮宮回來。
一起到一家飲食店喝茶。
對一個貪嘴的姑娘來說,沒有比這更開心的事情了。
我最喜歡吃那裡的美味的奶油蛋糕。
我們偶爾也在德賴登女士的家裡聚會。
有一次。
她從前的一位學生帶着兒子也趕來了。
這位美國婦女跟一位法國子爵結了婚。
她的兒子魯迪也算得上是一位貴族,但從其相貌來看卻像是——個地道的美國大學生。
當他看到這十二位已經發育成熟的姑娘在用熱烈好奇、甚至可能是脈脈含情的眼光一齊注視他的時候。
他一定有點怯懦了。
通過與魯迪相識,我發現自己已經發生了變化。
雖然我們僅僅見過幾次。
但這卻是某種轉變的标志。
就在這時。
我跨出了祟尚英雄的階段,不再保有那種無私的愛情、為自己的心上人無償地作出犧牲。
從這時起,青年男子在我的眼裡就是實實在在的人——一些與之相處能給我帶來歡愉的人。
總有一天,我要在他們中選擇我的丈夫。
雖然魯迪并沒有使我動心——假如我們常見面,也許我會愛上他——但我的的确确意識到自己心理上的巨變。
我已經成為女子世界中的徘徊者。
就在這時,我心中的最後一尊偶像——倫敦大主教的形象也隐去了。
我需要跟有血有肉的小夥子交往,而且越多越好。
我猜不到自己将在德賴登女士的精修班學習多久——一一年,也許十八個月,我想是不會超過兩年的。
我那變化無常的母親沒有提出更改對我的教育的計劃的建議,大概是沒有聽到什麼更能振奮人心的消息。
我倒是覺得。
很可能是她的直覺告訴她。
我對現狀感到滿足,正在學習有價值的東西,它們将成為我生活中樂趣的一部分。
就在我離開巴黎的前不久,—個理想火花熄滅了。
德賴登女士當時正準備接待她從前的一位學生,利默裡克伯爵夫人。
她是一名優秀的鋼琴家,也曾拜查爾斯·菲施特爾為師。
每逢這種場合.班裡總要組織一次非正式的音樂會,由正在學習鋼琴的兩三名學生表演。
我參加了這次演出,其結果是災難性的,快輪到我演奏的時候,我心中忐忑不安,在平時也是這樣,不足為奇,可是當我在琴凳上落座時,這種心慌并沒有像以往那樣随即消失。
無能感像潮水一樣吞噬了我,我彈錯了音符。
節奏也亂了,樂句生硬笨拙———簡直是一塌糊塗。
沒有誰比利默裡克太太更和藹可親的了,演奏之後她跟我談了一次話,安撫我說她看得出來我當時心裡緊張,再說怯場也是在所難免的。
也許随着在觀衆面前演奏的經曆豐富起來,怯場的心理會被克服的。
她的一席話使我感激不盡,但我也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缺乏演奏經驗的問題。
我繼續學習音樂。
畢業前夕,我坦率地問查爾斯·福斯特,經過刻苦學習和實踐,我将來能否成為一名職業鋼琴家。
他很善于理解别人,沒有對我說假話,他認為我缺乏在公衆面前表演的氣質。
我覺得他是對的,感謝他能夠讓我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況。
我曾一度陷入痛苦之中。
我努力從這一痛苦中擺脫出來。
假如你所追求的是不可企及的,那就最好不要讓自己糾纏在懊喪和妄想的羁絆之中,而應該認識自己,繼續自己的人生之路。
這種早來的挫折有助于我對個人未來的選擇。
它使我認識到我不具備在任何公開的場合表現自己的資質。
用我個人的話來說,就是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