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章 阿曼往訪俄理維
關燈
小
中
大
”
“你無法使我相信上次你對我說話時的态度會不是出于誠懇。
如今,你才是開玩笑。
” “啊,你這份天真,可真不愧是一個天使的靈魂!像是我們每一個人并不都多少在有意或無意中開着玩笑。
老俄,生命本身就是一出喜劇。
但你我間的差别,在于我自己知道我在演戲,而……” “而……”俄理維緊迫着。
“而我父親,我們姑且不說你,他扮演着牧師,但他自己卻完全蒙在鼓裡。
在我不論說一句話或是幹一件事,總有一部分的我留在後面,瞧着另一部分的我在那兒受累,觀察他,輕蔑他,嘲笑他,或是替他鼓掌。
一個人把自己一分為二,你教他怎麼再能誠懇?我幾乎連這字眼作何解釋也不知道了。
這可說毫無辦法:當我悲哀時,我覺得自己可笑,而我就笑;當我快樂時,我就那樣愚蠢地打趣,結果使我自己想哭。
” “我可憐的朋友,你也使我想哭。
我以前不以為你病成那樣。
” 阿曼聳一聳肩,另換一種語調: “為的可以使你得到一點安慰,你願意知道我們創刊号的内容嗎?自然有我的《夜瓶》,此外有哥勃拉勿勒的四首歌,雅裡的一篇對話,小日裡大尼索的散文詩,最後是一篇定名為《烙鐵》的長篇論評,其中聲明我們這雜志的傾向。
我們有好幾個人共同在策劃這篇傑作。
” 俄理維無從插言,笨拙地辯駁說: “沒有任何傑作會是共同合作的産物。
” 阿曼哄然大笑: “但,親愛的,我說‘傑作’,為的就是打趣。
實際,連‘作品’也稱不上。
而且第一,問題在于知道一般所謂‘傑作’究竟指的什麼。
《烙鐵》的任務正要來說明這一點。
很多作品,人們公開地加以歎賞,原因隻由于人人都在那兒歎賞,而至今沒有一個人想說,或是敢說這些作品是愚蠢的。
舉一個例,我們預備在這期的首頁印上一幅《蒙娜麗莎》的肖像,但替她在鼻梁下粘上兩撇髭須。
老俄,你将來可以看到,那才教人絕倒呢!” “是否你的意思認為這幅畫也愚蠢呢?” “親愛的,那倒不。
(雖然我也并不認為它那樣值得人驚歎。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
愚蠢的是人們對它的崇拜。
向例人們一提到‘傑作’,就覺得非五體投地不可,《烙鐵》(而且這也将是雜志的名稱)的目的就為使人把這種崇敬看成滑稽,使人不信……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讓讀者們來歎賞一個十足無聊的作家的無聊作品(譬如我的《夜瓶》之類)。
” “這一切巴薩房都贊成嗎?” “他覺得很有意思。
” “我看我的退出倒是上策。
” “退出……老俄,人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遲早都會走到這一步。
這點智慧的感想提醒我也該向你告辭了。
” “再留一會兒吧,小醜……你剛才說你父親扮演着牧師,這話從何說起?那麼你不以為他真有信心?” “敝‘令尊大人’把他的生活安排成不能不那樣。
是的,他是職業性的信徒。
一個信心教授。
他終生的目的,終生的職務即是灌輸信仰。
至于想知道他所謂‘自己的良心’中發生什麼?……那就不便問他。
而我相信他自己也從不曾自問過。
他的方法是使自己從來沒有反省的時間。
他在他的生活中填滿了成堆的義務,如果他的信心動搖,這一切會變成全無意義;因此他非有這些義務來牽制,來維持他的信心不可。
他自以為信,因為他始終做成像是他信。
他已失去“不信”的自由。
如果一旦他的信心幻滅,老俄,那可不得了,那可真是大難!崩潰!試想,立刻我們全家将以何為生?老俄,這是必須考慮到的事實:爸爸的信心等于我們的飯碗。
我們大家都靠他的信心吃飯。
所以你要問我爸爸是否真有信心,你不能不承認這問題問得有點不妙。
” “我以為你們是靠學校的收入維持生活。
” “這也多少是真的。
但你用這來打斷我的詩境也就不夠漂亮。
” “那麼你,你已什麼都不信?”俄理維戚然問道,因為他衷心很愛阿曼,而對他言行的荒唐深感痛惜。
“親愛的,你似乎已忘記我父母想讓我也成為一個牧師。
他們就抱着這個目标來訓練我,喂了我不少虔敬的教訓,為的充實我的信心,如果我敢說……但可惜我沒有這種天命,否則也許我可以成為一個驚人的宣教師。
我的天命,就配寫《夜瓶》。
” “我可憐的朋友,如果你知道我多麼替你傷心!” “你總有我父親所謂的‘一副好心腸’……所以我也不願太辜負你的好意。
” 他拿起帽子,幾乎已經出去,但突然又轉回身來: “你沒有向我問起莎拉的消息?” “因為你能告訴我的,裴奈爾已都告訴了我。
” “他對你說他已脫離學校了嗎?” “他對我說你大姊蕾雪請他走。
” 阿曼一手握着門上的把手,另一隻手,用手杖擋着掀起的門簾。
手杖誤入門簾上的一個洞中,使得洞口擴大了。
“你愛怎麼解釋都可以,”他說,他面部的表情非常嚴肅,“蕾雪,我相信是這世上我所唯一敬愛的人。
我尊敬她,因為她有德行。
但我的舉動沒有冒犯她的德行。
關于裴奈爾與莎拉間的一切,她絕不知道。
是我對她講的……而眼科醫生還勸告她不要
如今,你才是開玩笑。
” “啊,你這份天真,可真不愧是一個天使的靈魂!像是我們每一個人并不都多少在有意或無意中開着玩笑。
老俄,生命本身就是一出喜劇。
但你我間的差别,在于我自己知道我在演戲,而……” “而……”俄理維緊迫着。
“而我父親,我們姑且不說你,他扮演着牧師,但他自己卻完全蒙在鼓裡。
在我不論說一句話或是幹一件事,總有一部分的我留在後面,瞧着另一部分的我在那兒受累,觀察他,輕蔑他,嘲笑他,或是替他鼓掌。
一個人把自己一分為二,你教他怎麼再能誠懇?我幾乎連這字眼作何解釋也不知道了。
這可說毫無辦法:當我悲哀時,我覺得自己可笑,而我就笑;當我快樂時,我就那樣愚蠢地打趣,結果使我自己想哭。
” “我可憐的朋友,你也使我想哭。
我以前不以為你病成那樣。
” 阿曼聳一聳肩,另換一種語調: “為的可以使你得到一點安慰,你願意知道我們創刊号的内容嗎?自然有我的《夜瓶》,此外有哥勃拉勿勒的四首歌,雅裡的一篇對話,小日裡大尼索的散文詩,最後是一篇定名為《烙鐵》的長篇論評,其中聲明我們這雜志的傾向。
我們有好幾個人共同在策劃這篇傑作。
” 俄理維無從插言,笨拙地辯駁說: “沒有任何傑作會是共同合作的産物。
” 阿曼哄然大笑: “但,親愛的,我說‘傑作’,為的就是打趣。
實際,連‘作品’也稱不上。
而且第一,問題在于知道一般所謂‘傑作’究竟指的什麼。
《烙鐵》的任務正要來說明這一點。
很多作品,人們公開地加以歎賞,原因隻由于人人都在那兒歎賞,而至今沒有一個人想說,或是敢說這些作品是愚蠢的。
舉一個例,我們預備在這期的首頁印上一幅《蒙娜麗莎》的肖像,但替她在鼻梁下粘上兩撇髭須。
老俄,你将來可以看到,那才教人絕倒呢!” “是否你的意思認為這幅畫也愚蠢呢?” “親愛的,那倒不。
(雖然我也并不認為它那樣值得人驚歎。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
愚蠢的是人們對它的崇拜。
向例人們一提到‘傑作’,就覺得非五體投地不可,《烙鐵》(而且這也将是雜志的名稱)的目的就為使人把這種崇敬看成滑稽,使人不信……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讓讀者們來歎賞一個十足無聊的作家的無聊作品(譬如我的《夜瓶》之類)。
” “這一切巴薩房都贊成嗎?” “他覺得很有意思。
” “我看我的退出倒是上策。
” “退出……老俄,人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遲早都會走到這一步。
這點智慧的感想提醒我也該向你告辭了。
” “再留一會兒吧,小醜……你剛才說你父親扮演着牧師,這話從何說起?那麼你不以為他真有信心?” “敝‘令尊大人’把他的生活安排成不能不那樣。
是的,他是職業性的信徒。
一個信心教授。
他終生的目的,終生的職務即是灌輸信仰。
至于想知道他所謂‘自己的良心’中發生什麼?……那就不便問他。
而我相信他自己也從不曾自問過。
他的方法是使自己從來沒有反省的時間。
他在他的生活中填滿了成堆的義務,如果他的信心動搖,這一切會變成全無意義;因此他非有這些義務來牽制,來維持他的信心不可。
他自以為信,因為他始終做成像是他信。
他已失去“不信”的自由。
如果一旦他的信心幻滅,老俄,那可不得了,那可真是大難!崩潰!試想,立刻我們全家将以何為生?老俄,這是必須考慮到的事實:爸爸的信心等于我們的飯碗。
我們大家都靠他的信心吃飯。
所以你要問我爸爸是否真有信心,你不能不承認這問題問得有點不妙。
” “我以為你們是靠學校的收入維持生活。
” “這也多少是真的。
但你用這來打斷我的詩境也就不夠漂亮。
” “那麼你,你已什麼都不信?”俄理維戚然問道,因為他衷心很愛阿曼,而對他言行的荒唐深感痛惜。
“親愛的,你似乎已忘記我父母想讓我也成為一個牧師。
他們就抱着這個目标來訓練我,喂了我不少虔敬的教訓,為的充實我的信心,如果我敢說……但可惜我沒有這種天命,否則也許我可以成為一個驚人的宣教師。
我的天命,就配寫《夜瓶》。
” “我可憐的朋友,如果你知道我多麼替你傷心!” “你總有我父親所謂的‘一副好心腸’……所以我也不願太辜負你的好意。
” 他拿起帽子,幾乎已經出去,但突然又轉回身來: “你沒有向我問起莎拉的消息?” “因為你能告訴我的,裴奈爾已都告訴了我。
” “他對你說他已脫離學校了嗎?” “他對我說你大姊蕾雪請他走。
” 阿曼一手握着門上的把手,另一隻手,用手杖擋着掀起的門簾。
手杖誤入門簾上的一個洞中,使得洞口擴大了。
“你愛怎麼解釋都可以,”他說,他面部的表情非常嚴肅,“蕾雪,我相信是這世上我所唯一敬愛的人。
我尊敬她,因為她有德行。
但我的舉動沒有冒犯她的德行。
關于裴奈爾與莎拉間的一切,她絕不知道。
是我對她講的……而眼科醫生還勸告她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