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章 愛德華日記:喬治·莫裡尼哀

關燈
道把我當做一個小偷看嗎?……”語調中懷着确信,意思是想使我懷疑我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我覺得如果再堅持,事情就會弄糟。

    我從袋中掏出三個法郎: “好!你拿去買吧!我等着你。

    ” 兩分鐘後,他從書鋪出來,一面翻閱着那豔羨的目的物。

    我從他手上接過來。

    這是一本舊指南,還是在一八七一年出版的。

     “你拿這有什麼用呢?”我一面把書交還給他,“這已太舊了。

    不切實用。

    ” 他說有用,說如果買新出版的那就更貴了,說“為他的需要”,這本舊指南中的地圖一樣适用。

    我沒有把他的話直接記下來,因為一寫在紙上,他那特有的鄉音就無法表達出來,而尤其使我感興趣的是雖帶鄉音,但他的語句仍不失其為雅緻。

     非把這故事縮短不可。

    精确不應求諸詳盡的描寫,而應該用恰到好處的兩筆三筆打中讀者自己的想象力。

    而且我相信這故事不如由孩子自己口中說出,他的觀點一定比我的更有意義。

    這小家夥雖然受窘,同時暗喜于我對他的關心,但我沉重的目光總使他顯得不很自然。

    孩子易感而不自覺的個性往往借某種姿态去作自衛而把他的真面目隐藏在後面。

    觀察那些正在成長中的人是最困難的事。

    你必須從旁去留意他,從側面去判别他。

     那小家夥突然宣稱“他最喜歡的”是地理。

    我猜疑到在這種愛好後面也許正潛伏着流浪的天性。

     “你想上阿爾及利亞去嗎?”我問他。

     他聳一聳肩回答說:“天曉得!” 突然這觀念掠過我的腦筋:也許他在家裡不很幸福。

    我就問他是否和家裡人住在一起。

    他說是的。

    又問他和家裡人相處如何?他吞吐不說。

    他似乎因别人想知道他的私事顯得有點不安。

    他就加上一句: “為什麼您問我這些?” 我立刻說:“不為什麼。

    ”一面又指着他鈕孔中的那根黃絲帶: “那是什麼?” “這是一根絲帶,您不看到嗎?” 顯然我的問題使他心煩。

    他突然向我回過頭來,敵意地,用着一種嘲弄與傲慢的語調: “您說,您常常這樣盤問中學生們的行動嗎?”我真沒有想到他能說出這樣的話,這使我頗為狼狽。

     而當我正無以置答且又竭力想含混過去,他已把夾在手臂下的書包打開,把購得的書放在裡面。

    書包中全是一些教科書,以及幾本一律用藍紙包上的練習簿。

    我取了一本,那是曆史筆記。

    上面有他自己用粗笨的筆迹所寫的名字。

    當我一看到那是我自己外甥的名字,我的心不禁狂跳起來。

     喬治·莫裡尼哀 (當裴奈爾念到這幾行時,他的心也狂跳起來,這整個故事開始使他感到莫大的興趣。

    ) 如果把我自己在這兒扮的角色放入《僞币制造者》中,人就會懷疑,他既然和他姊姊未曾斷絕交往,何以他就不認識她的孩子們呢?我最不善竄改事實。

    縱是把一個人物的頭發換一種顔色,我也立刻會起失去真相的感覺。

    事物間都存在着某種關連,一切來自生活中的經驗,我都感到它們相互間有着一種密切的聯系,如果牽動一發就會影響全局。

    可是我又無法說明這孩子的母親和我是異母姊弟,因為她是我父親前一個太太生的;而且老人們在世的時候,我始終沒有和她見過面,直到遺産承繼的種種問題發生以後,我們間的關系才重又恢複……這一切都是不可少的,而且我也想不出别種方法可以避免不提到這些家事。

    我本來知道我姊姊有三個孩子;但我隻認識頂大的學醫的那一個,而且我也隻見過他一面,因為得了肺病以後,他不得不休學上南部去療養。

    其餘兩個我去看菠莉納的時候,他們總不在家。

    我眼前的這位無疑是最小的那一個。

    我絕不顯露出自己的驚訝,但知道他就要回去吃飯,我就突然留下小喬治,自己先跳上一輛汽車,預備比他先趕到他們在聖母院路的寓所。

    我想在那時到達,菠莉納一定會留我吃中飯。

    我可以把從佩蘭出版社帶回的那本再版的書送給她,當做這突然去看她的借口。

     這還是我在菠莉納家第一次吃飯。

    我以前不該對我姊夫存着戒心。

    我不信他會是個出色的法官,但幸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和我一樣,各不談自己的本行,因此我們還很合得來。

     自然,那天我到他們家以後,絕不提到我在路上所遇見的一切。

    當菠莉納留我吃飯的時候,我就說: “這倒是一個使我和我外甥們認識的機會。

    因為您知道他們中有兩位我還沒有見過面呢。

    ” “俄理維回來得遲一點,”她說,“因為他在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