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對日方的分析:“一團糟”

關燈
戰中并非必不可少。

    &rdquo 真正使事情複雜化的因素是,盡管日本的陸基和艦基海軍航空兵戰功卓著,山本還是無法調和戰列艦派和航空母艦派之間的激烈争論。

    結果,山本患了教條主義的精神分裂症。

    兩派堅不相讓,都走了極端。

    以宇垣為首的戰列艦派認為,戰列艦是水面厮殺的核心武器。

    他們不能想象把&ldquo皇後&rdquo當作侍女來使用。

     重視空戰的一方态度幾乎同樣僵硬。

    在他們看來,航空母艦是新的海上實力的核心,戰列艦即便有點作用,那也是微乎其微的,因為它是從真正的打擊力量身上吸走人力和物力的寄生蟲。

    山本力圖從總體上調和這兩種根本對立的意見,而不是汲取兩家之長。

    在太平洋戰争後期,當美國人日益逼近日本時,尼米茲準确地展示了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他使用戰列艦對太平洋諸島實施火力準備,并讓它為航空母艦擔任警戒。

     也許聯合艦隊是以戰列艦為中心的,因此參戰的日本航母沒有一艘是裝備雷達的。

    出發前兩天,機動部隊才得到兩部試驗性雷達。

    然而它們被分别裝在戰列艦&ldquo伊勢号&rdquo和&ldquo日向号&rdquo上,而這兩艘戰列艦又都編在高須的阿留申警戒部隊裡。

    如果南雲的兩艘航母旗艦上安裝了這種重要設備,至少他可以早一點得到美機來攻的警報,那樣一來結果就将難以預料了。

    奧宮就認為,結局也許會與實際情況完全相反。

     7.運動&mdash機動性海軍學院的教材說,在戰鬥中,攻擊方應堅持向目标前進,必須奮力與敵拼搏。

    尼米茲說:&ldquo就中途島海戰而論,在日本航母受到沉重打擊後,他們就掉頭往西,這至少部分違反了這一原則。

    &rdquo尼米茲指出,日本人是完全按照他們在戰争一開始就确立的模式打的。

    他說: 他們在同一時間裡到處出擊,他們的胃口太大了。

    他們在珍珠港和爪哇海馬來亞近海取得初期的勝利之後,開始擴大戰場,轟炸了達爾文港,并在印度洋上展開大規模行動。

    對山本的聯合艦從來說,它的主要敵人始終是駐珍珠港的美國海軍,但是,日本人在對珍珠港實施快速的打了就跑的襲擊之後,再沒有去碰這支海軍。

    日本人沒有返回珍珠港徹底解決那裡的美國海軍,這可幫了我們的大忙。

    他們讓主要的敵人有了喘息之機,得以恢複士氣并重整旗鼓。

    79 而且,他們把打敗美太平洋艦隊的目标與攻擊中途島攪和在一起,這就喪失了對取得海戰勝利至關重要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在他們的作戰計劃和作戰準備中,看不出有什麼規定來保證在敵頑強抵抗時如何保持戰術攻勢。

    相反可以看到,在演習時他們故意把敵人安排得很無能。

    這次,他們驕傲自大到了極點,甚至連最基本的防範措施&mdash&mdash要求航母上的水兵穿着規定的服裝&mdash&mdash都沒有采取。

    戰争經驗表明,任何覆蓋物,甚至長袖襯衫和長褲都能有助于防火。

    但是日本人安然自得,深信敵人不可能來碰他們。

    航母上的水兵作業時都穿着熱帶的短褲和短袖襯衫,結果許多人遭到了可怕的、不必要的傷亡。

     因此,當作好充分準備的美國人出其不意地徹底打亂了日本人的作戰時間表時,攻擊者們變得心慌意亂,不知所措。

    其實,就水面艦艇而言,山本的兵力和火力仍然大大超過弗萊徹。

    即便是航空母艦,如果山本把他自己的、近藤的,以及阿留申警戒部隊的,也能集中起1艘航母和3艘輕型航母。

    此外他還有50架零式戰鬥機和60架轟炸機的空中力量。

    這支空中力量仍很強大。

    特别是當時日本人認為美軍3艘航母已有2艘被他們擊沉的時候,這支空中力量就更加不能等閑視之。

    然而,山本在失去了南雲的幾艘航母之後,隻進行了幾次試探性的作戰,然後就率領他的龐大艦隊掉頭駛向本土,就像一隻粗笨的聖伯納救護犬,被氣盛好鬥的狗追趕似的。

     8.節省兵力與在接觸點上集中優勢兵力的原則密切相關的是&ldquo節省兵力&rdquo原則&mdash&mdash要有足夠的兵力去作戰,但又不要過多。

    山本為自己确定了兩項任務之後,從濑戶内海帶出了除漁船以外的幾乎所有艦船。

    這樣做,不但浪費了帝國的血液&mdash&mdash珍貴的燃料,而且還占用了本來可以更好地用于下一個預定戰役的人員和艦艇。

    就其作戰意圖而言,對中途島的空襲規模也太大了。

    像角田在荷蘭港那樣使用一支精幹的小部隊就足以完成這項任務。

    其他空中力量完全可以留在艦上或部署在航母周圍,以準備對付美國人的反擊。

    尼米茲決定不派戰列艦參加中途島戰役,就體現了&ldquo節省兵力&rdquo的原則。

     9.協同動作(統一指揮)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山本自己乘旗艦跟在整個艦隊的後面,這也違反了協同動作的重要原則。

    由于必須保持無線電靜默,結果他有嘴不能說話,無法實施全面指揮。

    如果他在濑戶内海或在東京的通信中心,他就完全可以方便有效地進行指揮。

    但是,他把大本營設在海上。

    這樣,從事件發生到&ldquo大和号&rdquo收到消息是需要時間的,山本就不能及時得到情報,也不能及時下達命令。

    因而,各艦隊隻能是各自為戰。

    相比之下,尼米茲的作法就很好。

    他坐鎮珍珠港,這樣就能通曉全局,運籌帷幄。

     如果尼米茲、他的參謀班子以及海上的指揮官們不采取積極、明智、創造性的行動,日本人也許還能像往常一樣,赢得這次中途島戰役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