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
關燈
小
中
大
,書中夾着書簽。
“你書是不是看得太多了,費多爾·費多羅維奇?”她當時問。
“看得太多了?難道會有這樣的事嗎?”他摘下眼鏡,朝她看了看。
“看書看得太少的人我倒見過。
可是看得太多……我不懂您的意思。
大概我沒有考慮周到。
” “我具體指的是現在,在療養院裡,您是不是看得太多了。
” “如果具體指的是現在,我真是在狼吞虎咽。
許多書過去都沒看,因為事情太多,沒有時間看。
” “您在看什麼書呢?”她問。
“您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 “需要什麼?作為一個軍人,而又處在象我這樣的地位,幾乎一切都需要。
從氣象學一直到心理學。
如果問我什麼東西不需要,這倒比較容易回答。
當然,要什麼知識都掌握,這隻是理想。
而在實際上……”他把一本灰色封面已經破損的書放在她面前。
“比如,現在我正在看一個叫西考爾斯基①的人所寫的書。
您聽說過這個人嗎?” ①弗拉迪斯拉夫·西考爾斯基(1881—1043),波蘭資産階級政治家、将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西考爾斯基參加組織“波蘭軍團”,站在奧匈帝國和德國方面與俄國作戰。
1922—1928年任波蘭政府總理。
1939一1948年間領導設在倫敦的由波蘭資産隊級和地主組成的波蘭國外流亡政府。
——譯者 “是飛機建造師嗎?” “不,是一個将軍。
在俄波戰争中和我們打過仗,以後在倫敦的第一屆波蘭流亡政府中當上了主席。
後來,我們收編波蘭部隊,他就到我們這兒來談判。
最後,他在直布羅陀上空被打死了。
謠傳是英國人把他打死的,因為他過多地迎合了我們的要求。
我覺得這是可能的。
” 她心裡覺得,這種卑鄙的行為是不可能發生的,何況是在我們和英國人聯合對德作戰的年代裡。
但是她沒有作聲。
既然他這樣講,也許他了解得更清楚。
“一九三四年,那時他已經退伍,寫了一本書,叫做《未來的戰争》。
就是這本。
大凡将軍,到退伍之後都喜歡寫書。
也許我們這些人退伍之後,也會這樣幹的,”他笑了笑說。
“書寫得不壞,甚至挺有見解的。
十年前他就在書裡預言說,未來的戰争将不同于一九一四年的戰争,因為增加了新的因素;布爾什維主義和它的對立面——法西斯主義。
因此在這種戰争中,民族間的沖突必将具有社會政治性質,這一點我們三年多來都已親眼目睹……他還寫到許多别的問題,”他翻了一頁,把書合上了。
“直接談到了同我們的專業有關的問題:機動的恢複、進攻的速度、機械化部隊的作戰行動……他還寫到,對波蘭來說,如果接近德國,那不僅是一個政治錯誤,而且無異于自殺。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過去的人們對我們親眼目睹的這場戰争是怎麼設想的,這挺有意思…你們阿爾漢格爾斯科耶療養院的圖書館很好,簡好太好了。
真沒想到,這裡會收藏着這麼好的書!” 以後,她好幾次回憶起那一張堆滿書籍的桌子,他就坐在這張桌子旁邊,好似一個餓極了的人,不管是否吃得下,一下于叫了很多菜。
從前,她一直覺得自己好家書看得很多,自從遇見他之後,這種感覺就消失了。
她把這個想法跟他講了,他笑了笑說:“沒關系,你比我年輕十歲。
還能超過我的。
到戰争結束以後,我們倆一塊兒看書,我看一本,你就看兩本;我看兩本,你就看三本。
” “戰争結束以後你想做什麼呢?”她問。
“想做什麼?我要服役到必須退伍的年齡為止。
戰争結束之後,想必會有這方面的規定的。
總會考慮到的。
不管你會不會感到委屈,反正沒有理由把老年人留在部隊裡。
” “不過,你自已在戰争結束之後到底想做什麼呢?” “有一次,我們集團軍的前任司令巴久克指責我說:你這個人呀,一個人有兩種性格,既有指揮員的氣質,又有參謀人員的特性。
他說得還接近事實,雖然我看不出這有什麼不好。
參謀人員的特性要求我戰後能在總參謀部軍事學院戰術研究教研組仟教,可是指揮員的氣質卻又使我想到,最好能讓我去指揮一個軍區。
喔,對啦,巴久克和他的妻子到哪兒去了?你們醫生什麼都知道——該知道的你們知道,不該知道的,你們也知道。
”
“你書是不是看得太多了,費多爾·費多羅維奇?”她當時問。
“看得太多了?難道會有這樣的事嗎?”他摘下眼鏡,朝她看了看。
“看書看得太少的人我倒見過。
可是看得太多……我不懂您的意思。
大概我沒有考慮周到。
” “我具體指的是現在,在療養院裡,您是不是看得太多了。
” “如果具體指的是現在,我真是在狼吞虎咽。
許多書過去都沒看,因為事情太多,沒有時間看。
” “您在看什麼書呢?”她問。
“您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 “需要什麼?作為一個軍人,而又處在象我這樣的地位,幾乎一切都需要。
從氣象學一直到心理學。
如果問我什麼東西不需要,這倒比較容易回答。
當然,要什麼知識都掌握,這隻是理想。
而在實際上……”他把一本灰色封面已經破損的書放在她面前。
“比如,現在我正在看一個叫西考爾斯基①的人所寫的書。
您聽說過這個人嗎?” ①弗拉迪斯拉夫·西考爾斯基(1881—1043),波蘭資産階級政治家、将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西考爾斯基參加組織“波蘭軍團”,站在奧匈帝國和德國方面與俄國作戰。
1922—1928年任波蘭政府總理。
1939一1948年間領導設在倫敦的由波蘭資産隊級和地主組成的波蘭國外流亡政府。
——譯者 “是飛機建造師嗎?” “不,是一個将軍。
在俄波戰争中和我們打過仗,以後在倫敦的第一屆波蘭流亡政府中當上了主席。
後來,我們收編波蘭部隊,他就到我們這兒來談判。
最後,他在直布羅陀上空被打死了。
謠傳是英國人把他打死的,因為他過多地迎合了我們的要求。
我覺得這是可能的。
” 她心裡覺得,這種卑鄙的行為是不可能發生的,何況是在我們和英國人聯合對德作戰的年代裡。
但是她沒有作聲。
既然他這樣講,也許他了解得更清楚。
“一九三四年,那時他已經退伍,寫了一本書,叫做《未來的戰争》。
就是這本。
大凡将軍,到退伍之後都喜歡寫書。
也許我們這些人退伍之後,也會這樣幹的,”他笑了笑說。
“書寫得不壞,甚至挺有見解的。
十年前他就在書裡預言說,未來的戰争将不同于一九一四年的戰争,因為增加了新的因素;布爾什維主義和它的對立面——法西斯主義。
因此在這種戰争中,民族間的沖突必将具有社會政治性質,這一點我們三年多來都已親眼目睹……他還寫到許多别的問題,”他翻了一頁,把書合上了。
“直接談到了同我們的專業有關的問題:機動的恢複、進攻的速度、機械化部隊的作戰行動……他還寫到,對波蘭來說,如果接近德國,那不僅是一個政治錯誤,而且無異于自殺。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過去的人們對我們親眼目睹的這場戰争是怎麼設想的,這挺有意思…你們阿爾漢格爾斯科耶療養院的圖書館很好,簡好太好了。
真沒想到,這裡會收藏着這麼好的書!” 以後,她好幾次回憶起那一張堆滿書籍的桌子,他就坐在這張桌子旁邊,好似一個餓極了的人,不管是否吃得下,一下于叫了很多菜。
從前,她一直覺得自己好家書看得很多,自從遇見他之後,這種感覺就消失了。
她把這個想法跟他講了,他笑了笑說:“沒關系,你比我年輕十歲。
還能超過我的。
到戰争結束以後,我們倆一塊兒看書,我看一本,你就看兩本;我看兩本,你就看三本。
” “戰争結束以後你想做什麼呢?”她問。
“想做什麼?我要服役到必須退伍的年齡為止。
戰争結束之後,想必會有這方面的規定的。
總會考慮到的。
不管你會不會感到委屈,反正沒有理由把老年人留在部隊裡。
” “不過,你自已在戰争結束之後到底想做什麼呢?” “有一次,我們集團軍的前任司令巴久克指責我說:你這個人呀,一個人有兩種性格,既有指揮員的氣質,又有參謀人員的特性。
他說得還接近事實,雖然我看不出這有什麼不好。
參謀人員的特性要求我戰後能在總參謀部軍事學院戰術研究教研組仟教,可是指揮員的氣質卻又使我想到,最好能讓我去指揮一個軍區。
喔,對啦,巴久克和他的妻子到哪兒去了?你們醫生什麼都知道——該知道的你們知道,不該知道的,你們也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