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之說

關燈
這未必是恐怖的驚悚,不過卻能由此體會到被澆了水一般的發冷感受,宛如大吃一驚,心跳異常的感覺,我不認為這和妖怪帶來的恐懼是截然不同的性質。

     回想我剛開始迷戀偵探小說時的心情,當然是受到它那種理智文學、解謎、魔術文學的魅力所吸引,而與這種邏輯的魅力并進的,某些時候還有比這種魅力更深一層,是偵探小說或犯罪文學中所富含的驚悚魅力,我也明白這令我陶醉其中。

    我想這不隻是我一人的感覺。

    熱愛理智文學的心,以及熱愛驚悚的心,我總覺得既不同又并非不同。

    愛倫·坡就親身示範了這件事,身為創始者的他,對偵探小說的愛有多麼深厚就不用說了,但他更是陶醉于驚悚中。

    而且他是前人未曾涉足的驚悚創始者。

    (說坡是驚悚作家或許讀者會有異議,可是我所謂的驚悚是什麼,讀者不久後就會明白)日本的許多偵探小說愛好者,比起理智也更喜愛驚悚,這麼說也不算偏頗。

    比斯頓(L.J.Beeston)和盧貝爾(MauriceLevel)毫無懸念當然算是驚悚作家,但明顯是意義各自不同的驚悚作品。

    而且我認為這兩位作家在日本的偵探讀書界如此轟動的程度,應該沒有其他國家可以比拟了。

    以前延原謙先生曾經請書店轉交信給比斯頓,而據說,比斯頓曾在回信中寫到,很開心在異國找到知己,他在本國并不像在日本一樣受歡迎,隻出版了一兩本單行本而已。

     &ldquo如果說歡迎他來日本,他或許會開心地遷居過來。

    &rdquo我記得延原先生如此說着笑了。

    暫且不談這位比斯頓,就看盧貝爾如此受歡迎,也知道大家對驚悚,懷有對理智一樣不同尋常的喜愛,在這層意義上,總覺得不妨可以說日本的偵探讀書界直接繼承了始祖坡的血統。

     對邏輯文學的偵探小說而言,驚悚并非必然的要素。

    一點驚悚要素都沒有的偵探小說并非不可能。

    可是,這其實是紙上談兵,現實中并沒有不含任何驚悚要素的偵探小說。

    甚至是被稱為純邏輯文學的坡的《瑪麗·羅傑奇案》(TheMysteryofMarieRogêt)也是高級應時的作品,如果完全去除與現實犯罪事件不可思議的巧合,不用說,将導緻魅力減半。

    總之以現實為範本,這種殺人事件的驚悚感,是這部作品一半的要素。

     道格拉斯·湯姆森(H.DouglasThomson)的《偵探作家論》(MastersofMystery)中有一章&ldquoThriller(驚悚)&rdquo,他在此章節老樣子引用了衆多的驚悚文學,當中舉出荷馬的《奧德賽》、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坡的《陷阱與鐘擺》(ThePitandthePendulum)、狄更斯的《艾德溫·德魯德之謎》(TheMysteryofEdwinDrood)、柯林斯的《月光石》,以及加博裡歐(ÉmileGaboriau)與鮑福(FortunéduBoisgobey)的各種作品,在各自的意義上都算是驚悚文學。

    華萊士、奧本海姆(EdwardPhillipsOppenheim)、勒·克斯(WilliamTufnellLeQueux)、薩克斯·羅默(SaxRohmer)等人當然算是驚悚文學作家,而湯姆森認為當中明顯的驚悚偵探小說作家是華萊士與麥森(AlfredEdwardWoodlyMason),以及弗萊徹(MurrayFletcherPratt)。

     由此想法來看,菲力爾帕茨、班特萊(Bentley)、麥克唐納(Macdonald)等人的作品似乎也算是驚悚文學了,但若把菲力爾帕茨、麥森、班特萊等人的作品稱為驚悚文學,則怎麼想也不适合。

    我想僅止于華萊士、勒·克斯、奧本海姆,以及薩克斯·羅默應該比較妥當吧。

    &ldquo驚悚&rdquo這個詞彙未必經常是湯姆森的用法,這個口語中經常圍繞着輕蔑的感覺。

    &ldquo那很驚悚&rdquo的語句中很難體察到敬意。

    從以前的用語例子來看,坡或狄更斯的作品被稱為驚悚作品,總覺得不相稱。

     然而驚悚雖然不算是庸俗的名稱,還是難以否定湯姆森所舉出的各部作品多少把驚悚當成重大要素。

    不,豈止如此,應該說自古以來的重要文學幾乎毫無例外都帶有驚悚的魅力也不為過。

    (隻是驚悚也有許多等級,&ldquoThriller&rdquo這個行話和&ldquo恐吓&rdquo&ldquo給我哭吧&rdquo之類的口語意思相同,讓人覺得把它視為單指描寫庸俗、低俗的驚悚妥當嗎?)我認為特别是偵探小說,可以說絕無不含驚悚元素的作品。

    湯姆森舉出的柯林斯、加博裡歐,或是麥森,還算是浪漫主義的作家,但即使是完全相反的理智小說,出乎意料的也會把驚悚當成重大要素。

    譬如道爾的作品一方面屬于解謎文學,但也是具有相同強度的驚悚文學。

    雖然這應該沒有說明的必要,但讀者最好能透過道爾的某短篇或某長篇作品,仔細體會這個驚悚的重要性。

    到時應該會覺得很猶豫,到底解謎的魅力與驚悚的魅力哪個比較大呢?僅舉一例來說,他的作品中最受歡迎的《花斑帶探案》(這部作品獲得觀察家報〔TheObserver〕的人氣投票第一名)故事中,如果去除在深夜的密室裡埋伏等候惡魔的恐怖、奇異的口哨、花斑的蛇等等驚悚感,那到